形容成语宠辱不惊的意思及解释

  • 形容成语宠辱不惊的意思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四字成语

宠辱不惊 安之若素什么意思

宠辱不惊,读音是chǒngrǔbùjīng,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受宠或受辱都不放在心上。形容不以得失而动心。

安之若素是一个成语,读音是ānzhīruòsù,表示对反常现象或不顺利的情况视若平常,毫不在意。

宠辱不惊原文出自《菜根谭》中的《闲适》章节原文是: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意思是说,为人做事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无意。《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具有三教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

安之若素出自????清·范寅《越谚·附论·论堕贫》:“贪逸欲而逃勤苦,丧廉耻而习谄谀,甘居人下,安之若素。”意思是:某个人贪恋闲情和追求欲望,但是懒惰,遇到吃苦的事情就躲避,丧尽廉耻(或者不知廉耻)而经常去阿谀奉承,这样甘居人下,却仍然是毫不介意。

扩展资料:

宠辱不惊典故

唐太宗时期,有个人叫卢承庆的人,为官清廉,做事认真,讲求实际。他当的是考工员外郎。这是隶属于吏部的官职,主要负责考察官员。当时,考察官员有级别标准,先大体分成上中下,然后每一级再分成上中下,比如最好的是上上,差一点的是上中,以及中中、中下、下下之类。

有一次,卢承庆考核一个监督运粮的官员。这个人在运粮食的过程中,由于翻船把不少粮食掉进了河。因此,卢承庆只给他定了一个中下,"没给你弄个下下就是照顾你的面子了。你把船都弄翻了,国家的粮食丢失了那么多,所以只能给你中下这么一个评价。"可是,这个运粮官得到中下的评语,一点也没生气着急,反而谈笑自若,该怎么着就怎么着。

卢承庆觉得,我给他这么低的一个评价,他都没生气,说明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这人还行;从这点上来讲,这个人有认错表现,有责任心,改个中中吧。改成中中后,这个运粮官也没因此而高兴。卢承庆心想这个人真绝,"宠辱不惊",无论怎样,他都能坦然面对。

他又调查到,那次船翻了,不是他管理不善造成的,而是因为突然遇到刮大风,把粮船给吹翻了。总之,不是人为的原因。卢承庆一想:我给他中中看来也不合适,又改成了中上。这个运粮官还是没有因此而特别高兴。从此卢承庆对他印象很好,以后在吏部考核的时候,就注意提拔了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宠辱不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之若素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原句出自哪里?

出自明代洪应明收集编著的语录集《菜根谭·概论》。

意思是:无论光荣还是屈辱都不会在意,只是悠闲的欣赏庭院中花草的盛开和衰落;无论晋升还是贬职,都不在意,只是随意观看天上浮云自由舒卷。

节选原文:

狐眠败砌,兔走荒台,尽是当年歌舞之地;露冷黄花,烟迷衰草,悉属旧时争战之场。盛衰何常,强弱安在,念此令人心灰。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晴空朗月,何天不可翱翔,而飞蛾独投夜烛;清泉绿竹,何物不可饮啄,而鸱鸮偏嗜腐鼠。噫!世之不为飞蛾鸱鸮者,几何人哉!

译文:

被狐狸当成窝的残垣断壁,有野兔出没的荒废楼台,这些都是当年歌舞升平的地方;枯萎的花朵在寒露中颤抖,烟雾笼罩着枯草,这里曾是古人争斗的场所。兴盛和衰败哪里会长久不变?强弱胜负又在哪儿?想到这些,不禁令人心灰意冷。

无论光荣还是屈辱都不会在意,只是悠闲的欣赏庭院中花草的盛开和衰落;无论晋升还是贬职,都不在意,只是随意观看天上浮云自由舒卷。

晴空万里,明月高照之下,哪里的空间不能任意翱翔,而飞蛾却偏偏要扑向烛火;清澈的泉水,碧绿的草儿,哪一种东西不能果腹,而鸱鸮却偏偏爱吃死老鼠。唉,世界上能不像飞蛾、鸱鹗那样犯傻的人又有几个呢?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洪应明,生平事迹不详。据推测,他很可能是金坛县人士,是一位久居山林的隐士。该书成书和刊行的时间可能在万历年间的中后期或末期。这时,神宗皇帝治国无道,宦官专权,朝纲废弛,党祸横流,由嘉靖朝开始显露端倪的内忧外患至此更加深重起来,有识之士的思想异常沉闷,无法从当时十分激烈的社会矛盾中解脱出来,于是就会有人形诸笔墨,表达时代的心声。

《菜根谭》是以处世思想为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采用语录体,揉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佛家的出世思想的人生处世哲学。

从结构上《菜根谭》文辞优美,对仗工整,含义深远,耐人寻味,是一部有益于人们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奋发向上的通俗读物。作者以“菜根”为本书命名,意谓“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炼才能获得”,正所谓“咬得菜根,百事可做”。

《菜根谭》的内容是儒家通俗读物,采儒、释、道三家之精髓,以心学、禅学为核心,拥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大道,同时由于它融处世哲学,生活艺术,审美情趣这些特色,它也是一部使人奋发向上的中国文学作品。

《菜根谭》中的名言名句

1、交友须带有三分侠气,做人要存一点素心。

与朋友交往,需要有着几分的豪气,做人应当保持着一颗天真无邪的素心。

2、一苦一乐相磨炼,练极而成福者,其福始久。

人生经过苦与乐的磨练,磨练到了极致,便会获得幸福,这样的幸福才可以长久。

3、处世不必邀功,无过便是功;与人不求感德,无怨便是德。

为人处世,不要争取邀功,其实只要没有过错,就是功劳。帮助别人也不要去奢求别人的感恩报答,只要对方没有怨恨就可以了。

4、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处世时,让人一步是明智之举,因为暂时的退让是再度进步的必要条件;待人宽厚是福,因为以善心待人实际上是为自己受到别人善待奠定了基础。

5、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罪过,当不得一个悔字。

即便是盖世的功劳,如果因此骄傲自满,就一定会栽跟斗;即便是犯下了滔天大罪,只要能够悔过之心,一样可以重新做人。

6、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是利己的根基。

为人处世,能够忍让一部,最为高明,退让一步即是前进一步。待人宽厚一份,便是福气,有利于别人是有利自己的根基。

7、贫家净扫地,贫女净梳头,景色虽不艳丽,气度自是风雅。士君子一当穷愁寥落,奈何辄自废弛哉!

贫穷的家庭房子干净,贫穷家庭的女儿头发干净,摆设和穿着虽然不算豪华艳丽,却有脱俗高雅的感觉。所以,有才华的人一旦处于困境中,也无需自暴自弃,一切困难都会过去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菜根谭

陈眉公辑录《幽窗小记》来中记录的明人洪应明的对联洪应明是《菜根谭》的作者,因此,《菜根谭》中录入了这句话

所以,最早的出处是:。其全自句为: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为人做事能zhidao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无意

首先纠正百你,不是诗,是对联!

出处及内容:

陈眉公辑录《幽窗小记》中明度人洪应明: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为人做事回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答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无意。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出处是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出自百陈继儒《小窗度幽记》·洪应明《菜根谭》。源于中国的传统道家思想,为人做事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问平常,才能心境平和;视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答幻,才能淡泊自然。一副对联,寥寥数语,却深刻道回出了人生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应有的态度: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这样才可能心境平答和、淡泊自然。

出自陈继儒《小窗幽记》、洪应明《菜根谭》。

是一种境界,源于中国的传统道家思想,为人做事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淡然处之。

最早的出处是:《菜根谭》。其全句为: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为人做事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无意。

扩展资料:

1.一副对联,寥寥数语,却深刻道出了人生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应有的态度: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这样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

一个看庭前三字,大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秋冬之意,而望天上三字则又显示了放大眼光,不与他人一般见识的博大情怀;一句云卷云舒更有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崇高境界。与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实在是异曲同工,更颇有魏晋人物的旷达风流。

2.《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静钟声,点染其间,其所言清霏有味,风月无边。

3.《小窗幽记》是1999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作者是陈继儒。全书始于醒,终于倩,虽混迹尘中,却高视物外;在对淋漓世风的批判中,透露出哲人式的冷隽,其格言玲珑剔透,短小精美,促人警省,益人心智。

参考资料: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_百度百科菜根谭_百度百科小窗幽记_百度百科

出自《幽窗小记》

里面有这样一幅对联: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为人做事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无意。

现在的人大多觉得活得很累,不堪重负。大家很是纳闷,为什么社会在不断进步,而人的负荷却更重,精神越发空虚,思想异常浮躁。的确,社会在不断前进,也更加文明了。然而文明社会的一个缺点就是造成人与自然的日益分离,人类以牺牲自然为代价,其结果便是陷于世俗的泥淖而无法自拔,追逐于外在的礼法与物欲而不知什么是真正的美。金钱的诱惑、权力的纷争、宦海的沉浮让人殚心竭虑。是非、成败、得失让人或喜、或悲、或惊、或诧、或忧、或惧,一旦所欲难以实现,一旦所想难以成功,一旦希望落空成了幻影,就会失落、失意乃至失志。

失落是一种心理失衡,自然要靠失落的精神现象来调节;失意是一种心理倾斜,是失落的情绪化与深刻化;失志则是一种心理失败,是彻底的颓废,是失落、失意的终极表现。而要克服这种失落、失意、失志就需要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一幅对联,寥寥数语,却深刻道出了人生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应有的态度: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这样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一个看庭前三字,大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之意,而望天上三字则又显示了放大眼光,不与他人一般见识的博大情怀;一句云卷云舒更有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崇高境界。与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实在是异曲同工,更颇有魏晋人物的旷达风流。

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十分困难。我辈俱是凡夫俗子,红尘的多姿、世界的多彩令大家怦然心动,名利皆你我所欲,又怎能不忧不惧、不喜不悲呢?否则也不会有那么的人穷尽一生追名逐利,更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失意落魄、心灰意冷了,我国古代的贬官文化即是此明证。这关键是一个你如何对待与处理的问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生存价值,由来功名输勋烈,心中无私天地宽。若心中无过多的私欲,又怎会患得患失呢?其次,认清自己所走的路,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不要过分在意得失,不要过分看重成败,不要过分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只要自己努力过,只要自己曾经奋斗过,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按自己的路去走,外界的评说又算得了什么呢?陶渊明式的魏晋人物之所以有如此豁达风流,就在于淡泊名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可以用宁静平和的心境写出那洒脱飘逸的诗篇。这正可谓真正的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而我以为将这一精神发挥到极致的是唐朝的武则天。死后立一块无字碑,千秋功过,留与后人评说。一字不着,尽得风流。这正是另一种豁达,另一种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只有做到了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方能心态平和,恬然自得,方能达观进取,笑看人生。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赵朴初同志遗作中写道:生亦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牵挂。这正充分体现了一种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达观、崇高的精神境界。

一句话,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是真英雄自洒脱,是真名士自风流!

出自《来幽窗小记》

里面有这样一幅对联: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为人做事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无意。

现在的人大多觉得活得很累,不堪重负。大家很是纳闷,为什么社会在不断进步,而人的负荷却更重,精神越发空虚,思想异常浮躁。的确,社会在不断前自进,也更加文明了。然而文明社会的一个缺点就是造成人与自然的日益分离,人类以牺牲自然为代价,其结果便是陷于世俗的泥淖而无法自拔,追逐于外在的礼法与物欲而不知什么是真正的美。金钱的诱惑、权力的纷争、宦海的沉浮让人殚心竭虑。是非、成败、得失让人或喜、或悲、或惊、或诧、或忧、或惧,一zd旦所欲难以实现,一旦所想难以成功,一旦希望落空成了幻影,就会失落、失意乃至失志。

哪句诗中有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句话?出自哪位诗人的?全诗是什么?

这句话是一幅对联,不是诗句。出自明代洪应明。后来这幅对联被陈眉公收录在了《幽窗小记》中知。

这幅对联全句就是: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意思是:为人做事能够视宠辱像花开花落一样平常,才能不惊;视职位的去留像云卷云舒一样变幻,才能淡然处之。

扩展资料:

一、道一副对联,寥寥数语,却深刻道出了人生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应有的态度: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这样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

二、一个回看庭前三字,大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秋冬之意,而望天上三字则又显示答了放大眼光,不与他人一般见识的博大情怀;一句云卷云舒更有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崇高境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最早出自唐代肖峰的《小原笔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但作者和这首小诗都不是很有名。

后来明代洪应明将这句作为一副对联,录入于《菜根谭》。

再之后,陈眉公在《幽窗小记》(又名《醉古堂剑扫》)中亦有收录。

这句话大意是:无论光荣还是屈辱,都不会在意,只是悠闲的欣赏庭院中花草的盛开和衰落;无论晋升还是贬职,都不会在意,只是随意观看天上浮云自由舒卷。

一幅对联,寥寥数语,却深刻道出了人生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应有的态度: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这样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这是一种恬然自安的心境。

一个“闲看庭前”,大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之意;而“漫随天外”,则又放开了眼光与视野,有不与他人争名逐利的博大情怀;一句“云卷云舒”,更有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崇高境界。这些与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异曲同工,更颇有魏晋人物的旷达风流。

扩展资料:

这句话在《幽窗小记》和《菜根谭》中都被收录了,而这两部书都是对人修身养性、豁达处事大有裨益的。

《幽窗小记》又名《醉古堂剑扫》作者是明朝的陈继儒。“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就是《幽窗小记》中最著名的一句。

而《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以下摘录几句《菜根谭》中与题主所问诗句类似的人生感悟:

1.天地寂然不动,而气机无息稍停;日月尽夜奔驰,而贞明万古不易。故君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处要有悠闲的趣味。

2.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首;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

3.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食。此是涉世一极乐法。

4.可风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心不可一日无喜神。

5.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6.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

7.交友须带三分侠气,作人要存一点素心。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_幽窗小记

《幽窗小记》中有这样一幅抄对联: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为人做事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无意。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是一种境界,源于中国的传统道袭家思想,是对于荣耀屈辱无动于衷,心地安宁,欣赏庭院中花开花落;对于升迁得失漠不关心,冷眼观看天上浮云随风聚散。

拓展资料:

原文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知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注解

宠辱不惊:对于荣耀与屈辱无动于衷。去留:去是退隐,留是居官。

原文见于唐代肖峰(字丁山,天宝年间人)《小原笔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评语

中国人积累了几千年的人生经验,就像一本厚厚的书。开卷便觉触目惊心,名利场宦海浮沉,潮起潮落道;富贵乡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所以雄心万丈地在仕途进取的同时,也很有情趣地在做出世准备,免得从金字塔一落千丈时万劫不复。官场少有长青树,财富总有用尽时。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抄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这句话最初出自于明代洪应明的一副对联,录入于《菜根谭》。洪应明系明代学者,精通儒、佛、道。早年热衷于功名,晚年入道,用对联体总结出一本《菜根百谭》。后陈眉公在《幽窗小记》亦有收录。

意思是:无论光度荣还是屈辱都不会在意,只是悠闲的欣赏庭院中花草的盛开和衰落;无论晋升还是贬职,都不在意,只是随意观看天上浮云自由舒卷,这是一种恬然自安的心境。

这句话的境界是指:花开花落,岁月轮知回,看庭前,一个“闲”字,尽是洒脱;云卷云舒,万物变幻,随天道外,一个“漫”字,尽显豁达。范仲淹先生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与这句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