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成语天道宁论的意思及解释

  • 形容成语天道宁论的意思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成语词典大全

龙门不见兮,云雾苍苍;乔木何许兮,山高水长 什么意思

“龙门不见兮,云雾苍苍;乔木何许兮,山高水长”的意思是:楚国的都城已经看不到了,云间的雾气如水一般长流,故乡在哪里?时光像山一样高耸,如水一般长流。

这句话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所作的一篇散文《望赋》。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县)。贞元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

和柳宗元交谊甚深,人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多所唱和,并称“刘白”。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扩展资料

“龙门不见兮,云雾苍苍;乔木何许兮,山高水长”在《望赋》中的原句:

望如何其?望最伤。俟环玦兮思帝乡。龙门不见兮,云雾苍苍。乔木何许兮,山高水长。春之气兮悦万族,独含嚬兮子里目。秋之景兮悬清光,偏结愤兮九回肠。羡环拱于白榆,借驰晖于落棠。谅冲斗兮谁见,伊戴盆兮何望!

释义:它看起来如何?看起来最伤。等待回家乡的日子里,还思念着京城。楚国的都城已经看不到了,云雾一片苍茫。故乡在哪里?时光像山一样高耸,如水一般长流。春天的气息使万物喜悦,只有我遥想伤心之意啊。秋天的景色犹如天上悬着青光,偏偏郁结着气愤之言盘桓不去啊。羡慕星之密布环绕拱卫在白榆之间,借着落日的余晖仿佛看见故乡落日挂在树梢的景象。又有谁能看见气冲牛斗的气事,只有伊人头戴瓦盆,蒙受不白之冤望着何处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望赋

意思是:楚国的都城已经看不到了,云间的雾气如水一般长流,故乡在哪里?时光像山一样高耸,如水一般长流。

此句出处于唐朝诗人刘禹锡笔下的《望赋》。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县)。贞元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授监察御史。曾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

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和柳宗元交谊甚深,人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多所唱和,并称“刘白”。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扩展资料:

全文赏析和注释

遥不语兮临风,境自外兮感从中。晦明转续兮,八极鸿濛。上下交气兮,群生异容。发孤照于寸眸,骛遐情乎太空。物乘化兮多象,人遇时兮不同。嗟乎!有目者必骋望以尽意,当望者必缘情而感时。有待者瞿瞿,忘怀者熙熙。虑深者瞠然若丧,乐极者冲然无违。外徙倚其如一,中糺纷兮若斯(一作迷)。

注??1、晦明:指昼夜。八极:八方极远处。鸿蒙:自然之气。

2、上下交气:谓天地阴阳之气交感。群生:犹万物。

3、寸眸:眼睛。鹜:驰骋。

4、乘化:顺应自然的变化。

5、有待者:指需要依靠客观条件的人。瞿瞿:张望貌。熙熙:和乐貌。

6、瞠然:瞪视貌。若丧:如有所失。

7、徙倚:徘徊。中纠纷:内心纠缠纷乱。

望如何其望最乐!睎庆霄兮溯阿阁。如云兮天颜咫尺,如草兮臣心踊跃。扇交翟兮葳蕤,旗升龙兮蠖略。日转黄道,天开碧落。凝瑞景于庭树,掬非烟于殿幕。

注??1、睎:远望。庆霄:即庆云,古人认为一种吉祥的云气。溯:回望。阿阁:阁之有四檐者,此指皇宫。

2、如云:帝王的气象。咫尺:形容近。如草:指黎民百姓,犹言草民。扇:宫扇,皇帝仪仗。翟:长尾雉。蠖略:龙行之貌。

3、黄道:古人想象中日绕地球运行的轨道。日转黄道,为吉日。碧落:天空。

4、景:日光。非烟:即庆云。

望如何其望且欢!等灞岸兮见长安。纷扰扰兮红尘合,郁葱葱兮佳气盘。池象汉兮昭回,城依斗兮阑干。避御吏之骢马,逐幸臣之金丸。

注??1、灞岸:灞水之岸,在长安东。

2、扰扰:纷乱貌。佳气:帝王之气。盘:郁盘。

3、池:昆明池。汉:天河。昭回:光明旋转。依斗:像斗星之状。阑干:横斜貌。

4、骢马:青白色马。幸臣:近幸之臣。

望如何其望攸好!宗万灵兮越四隩。汉帝仙台兮,秦皇海峤。霓衣踊于河上,马迹穷乎越徼。紫气度关而斐亹,神光属天而昭耀。睆眷眷以驰精,耸专专而观妙。

注??1、攸:语词。宗万灵:即朝拜万神。四隩:四方。

2、汉帝:汉武帝。秦皇:秦始皇。海峤:海边山。

3、霓衣:仙人以云霓为衣,此指云气。越彻:边远的越地。

4、紫气度关:《史记》载老子过函谷关,关令尹望见有紫气浮关,意为喜气。斐亹:光彩貌。属天:连天。

5、睆:看,视。眷眷:依恋不舍貌。驰精:心驰神往。耸:耸动。专专:专一。

望如何其望有形!视蠢蠢兮穷冥冥。楚塞氛恶兮,萧关燧明。晕笼孤月兮,角奋长庚。沙多似雪,碛有疑城。烟云非女子之气,草木尽王者之兵。审曳柴之虚警,破来骑之先声。信有得于风鸟(一作马),示无言于旆旌。

注??1、蠢蠢:骚动貌,此指边塞来患之敌。

2、氛恶:谓有战事。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燧:烽火。

3、晕:月亮的光环。角:军中乐器。长庚:即金星。此言日落时角声奋起,仍在战斗。

4、疑城:假城。干宝《晋纪》:“魏文帝之在广陵,乃临江为疑城,自石头城至于江乘,以木为桢,衣以苇席,一夕而成。”

5、女子之气:言军队士气不振。《汉书·李陵传》:“陵曰:‘吾士气少衰而鼓不起者,何也?军中岂有女子乎?’”王者之兵:正义精锐之师。

6、曳柴:以车马拖曳树枝造成军队移动的假象以迷惑敌人。先声:指佯攻。风鸟:比喻速度极快。旆旌:旗帜。

望如何其望且慕!恩意隔兮年光度。雕辇已辞兮,金屋何处?长信草生兮,长门日暮。徯翠华之倘来,仰玄天以自诉。况复湘水无还,漳河空注。泪染枝叶,香余纨素。风萧萧兮北渚波,烟漠漠兮西陵树。夫不归兮江上石,子可见兮秦原墓。拍琴翻朔塞之音,挟瑟指邯郸之路。

注??1、慕:思慕。

2、雕辇:雕镂花纹的车,此指皇帝车架。金屋:用汉武帝金屋藏娇故事。

3、长信:西汉长安宫名,班婕妤失宠后的居所。班婕妤(前48年-2年),史学家班固的姑妈,西汉女辞赋家,汉成帝妃子。传下来的作品3篇,即《自伤赋》、《捣素赋》和一首五言诗《怨歌行》(一作《团扇歌》)。

4、长门:宫名,陈皇后阿娇的住所。司马相如有《长门赋》。

5、傒:待。翠华:代指皇帝车驾。倘来:以外的到来。

6、湘水:用湘妃泪滴竹上成斑事。漳河:用曹操遗令侍妾分香事。

7、北渚波:言离别之苦。《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又:“洞庭波兮木叶下。”西陵:曹操陵墓。

8、江上石:即望夫石。秦原墓:疑指汉武帝之子刘据墓,在虢州湖城县。刘据(前128—前91年),卫子夫为武帝生下的长子。7岁就被立为太子。晚年的武帝受人挑拨,父子有隙,刘据起兵反抗,兵败自杀.刘据被害后,葬于湖,武帝怜太子无辜,乃作思子宫,为归来望思之台于湖。

9、拍琴:用蔡琰《胡笳十八拍》故事,表达怀恩思归之意。蔡琰(178—?),又称蔡文姬,三国著名女诗人,琴家。文姬一生三嫁。作品有《胡笳十八拍》《悲愤诗》。

10、挟瑟:用汉慎夫人鼓瑟事。慎夫人,慎氏,汉文帝刘恒的宠妾,能歌舞,善鼓瑟。事见《汉书·张释之传》。

望如何其望最伤!俟环玦兮思帝乡。龙门不见兮,云雾苍苍。乔木何许兮,山高水长。春之气兮悦万族,独含颦兮千里目。秋之景兮悬清光,偏结愤兮九回肠。羡环拱于白榆,惜驰晖于落棠(一作桑)。谅冲斗兮谁见,伊戴盆兮何望?岂止苏武在胡,管宁浮海?

注??1、俟环玦:等待回京城。环玦,谐音“还阙”。

2、龙门:楚国郢都的东门,此代指都门。

3、乔木:指故乡。

4、千里目:遥想伤心之意。宋玉《九辩》:目极千里兮伤春心。

5、九回肠:言盘桓不去。《汉书·司马迁传》:是以肠一日而九回。

6、环拱:环绕拱卫。

7、白榆:乐府《陇西行》:“天上何所有,历历种白榆。”后人以榆树丛生比喻星之密布,称星楡。驰晖:西驰之日。落桑:故乡落日挂在树梢的景象。

8、冲斗:气冲牛斗,用丰城剑气事。戴盆:头戴瓦盆,喻蒙受不白之冤。

9、苏武:西汉人,天汉元年使匈奴,被留19年方归。管宁:东汉人,汉末天下大乱,宁闻公孙度令行于海外,遂至辽东。至魏文帝继位,始将家属浮海还郡。送飞鸿句:《汉书·苏武传》载:昭帝即位,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

后汉使复至匈奴,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单于惊,乃谢汉使,曰:武等实在,遣归。

11、附阴火句:《三国志·魏书·管宁传》裴松之注引《傅子》曰:宁之归也,海中遇暴风,船皆没,唯宁乘自若。时夜风晦暝,船人尽惑,莫知所泊。望见有火光,辄趣之,得岛,岛无居人,又无火烬,行人咸异焉,以为神光之佑也。

12、乌头未改:谓仍为黑色。

13、平原空:谓一无所见。江淹《恨赋》:试望平原,蔓草萦骨,拱木敛魂,人生到此,天道宁论。东山:用谢安东山再起事。

永望如何,伤怀孔多。降将有依风之感,宫人成忆月之歌。歌曰:张衡侧身愁思久,王粲登楼日回首。不作渭滨垂钓臣,羞为洛阳拜尘友。

注??1、孔:大;甚。

2、依风之感:思乡之感。

3、侧身:张衡《死愁诗》: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沾翰。登楼:王粲《登楼赋》:平原远而极目兮,敝荆山之高岑·······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

4、渭滨垂钓臣:指姜太公吕望。典出自《武王伐纣平话》卷下:姜尚因命守时,立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钩来!姜太公,俗称姜子牙,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

生于公元前1156,死于公元前1017年,寿至139岁,先后辅佐了六位周王,因是齐国始祖而称太公望,俗称姜太公。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为太师(武官名),被尊为师尚,辅佐文王,与谋翦商。后辅佐周武王灭商。因功封于齐,成为周代齐国的始祖。他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

5、洛阳拜尘友:指晋潘岳等。潘岳,字安仁,今河南中牟人,美姿仪,少以才名闻世,岳二十岁,时晋武帝躬耕藉田,岳作赋以美其事,洒洒千言,辞藻优美,为众所疾,遂十年不得升迁。岳三十余岁出为河阳县令,令全县种桃花,遂有河阳一县花之典故。岳在任上有政绩,太傅杨骏引为太傅主簿。骏被诛,岳除名。

参考资料来源:望赋-百度百科

急!急!急!急!求恨赋译文?(就下面着篇的译文)

秋色连天,平原万里。

这里是古战场的残迹。放眼望去,只有那缠绕着尸骨的蔓草和那阴森的枯木。它如同一座收敛魂魄的地狱,凄凉,萧索。如果人生已经走到这一步,又怎能知晓天道安在?

满目孤愁,心怀万般伤痛,脑海中仿佛又忆起随时间远去的亡灵。想那孤垒荒凉,危亭旷望,有多少人终因饮恨余生而心死神伤?

秦始皇举起手中的剑指向东方,而九国联军的百万雄师也已经举兵西进。

诸侯征战数百年,天地旋转,日月无光。最终秦皇削平了天下,而所有异国的文明也都随着刀光剑影化为碎片,流向虚空。

依仗华山之险为城,紫渊之深为池,平定天下的雄图大业已经完成,而残暴的本性终究没有改变。架起鼋作为梁木,又流放了百万人民作为开边的士兵。江山飘摇,风雨无情,三十年的红颜转瞬逝,只落的个茫然使心惊!戍客断魂之日,宫车才刚刚趁着清冷的月光缓缓驶出……

赵王被俘虏后,终于离开了祖辈守卫百年的千里疆土,驾着哀鸣的马,身后跟着洒下热泪的臣子,向房陵进发。

每当夕阳西下的时候,想起那一桩桩历历在目的往事,雕梁玉砌,皇宫宝殿随水波无情的东流。回忆了它不知道多少次,每一次都久久的不能释然……

别了故地的艳姬美女,丢弃了华贵的金车玉乘。想举杯痛饮的时候,悲伤便如那连天雪浪般倾泻出来……可恨可叹啊,蹉跎英雄志,苍老少年情!

千古功名仍在,但生前却是寂寞不幸,功名啊功名,你终比不上一腔悲愤的积怨!

李广利打过大漠,北进数千里,所过之处,白刃一指,血海汪洋。只叹是三年征战,终抵不过胡人的八万铁骑。

他低头受降的时候,征战的光辉只变成千古的骂名,留的个叛国背主的记忆……拔出长剑,狠狠的击在虚幻的玉柱上,时空里的虚影和冤魂不禁打了个冷战。

情系着汉家宫室,身却只能留在这雁门!断裂的玉帛怎能容的下千言万语,此时只消一句,“我赴黄泉去,来世再报恩!”

不知多少年后的早上,窗上的水珠悄悄的划开了天幕的迷茫,生死离别,此时若能相见,又该说些什么呢?

明妃即将离去的时候,仰天长叹,叹身世不争,更叹这世间无情。

远了,远了,紫台的宫禁马车已消失不见,远望关山苍茫,万里之遥,又岂可一朝飞渡?

长空里萧萧的风响中,白昼的太阳渐渐的西沉。陇地的大雁开始成群的南飞,而带状的浮云也惟留下一行单调和孤楚。此刻君王又在那宫室里思量着什么呢?走过大漠,穿过异域,却是“千载琵琶做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庚信罢业归田,闭门谢客,终日伤神叹息。家里的孺人稚子依旧,可那终不过是一场虚无啊。没有了公卿的地位,便连一个小小的文吏也终视其不见。

远大的志向破灭之日,惟有那不休的叹惋啊。也惟有因此,才有了“暮年诗赋动江关”的千古悲情!

行将下狱的时候,神气还是那样的激扬。

一杯浊酒,在每个黄昏时独自慢饮,一架素琴,在每个黎明的时候独自弹奏,眼前所见,惟有那秋之萧瑟,云罗万里,阴晦无光……

恍惚中那浩荡青冥腾空掠起,把长夜映的光芒万丈……

孤苦的老臣曾经留下悔恨的泪水,不孝的子孙也终会因为自己的无知而心碎。万顷滔天的浪花里,也许可以回忆起从前流放到陇水的经历。

那天听到这个噩耗的时候,心伤随着冬日的风,久久盘旋,无法散去。泪水迷离,更是难以停止。当沾上衣襟的不再是泪水,而是鲜血的时候,我们又能品味到其中多少的酸楚呢?

念此去往来寻觅,终见不到折戟沉沙的悲壮,也终觅不到黄尘古道边的无奈……

千百年过去了,马蹄已经重重叠叠的埋葬了数十个王朝,车轮的轨迹也终映成天河般的绚丽……

黄烟滚滚翻腾着,哀歌从每个心灵深处的角落逐渐响起……

血泪泣尽,流逝于时间,断送于黄沙。惟有大漠的孤烟消散了,惟有最后一匹骏马的白骨缓缓没入那幽咽的寒泉……

这一切的一切,都将近结束了……

数千载春秋变幻,数百载风雨飘摇,春草还生,秋风乍起……

绮罗黯淡了它的流光,池馆剥落了它的红瓦,琴瑟的弦断尽了,丘垄也终渐化为平川……

江山不变,而国已变幻,人生自古谁无死?想到这里,还有谁不为这万古之恨默默的抽泣……

高适燕歌行赏析

译文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唐朝边境举烟火狼烟东北起尘土,唐朝将军辞家去欲破残忍之边贼。男子本来就看重横刀骑马天下行,天子赏识非常时赫赫英雄显本色。锣声响彻重鼓棰声威齐出山海关,旌旗迎风又逶迤猎猎碣石之山间。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仗威力兵器声里夹风雨。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时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尽凋枯,孤城一片映落日战卒越斗越稀少。身受皇家深恩义常思报国轻寇敌,边塞之地尽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围。身穿铁甲守边远疆场辛勤已长久,珠泪纷落挂双目丈夫远去独啼哭。少妇孤单住城南泪下凄伤欲断肠,远征军人驻蓟北依空仰望频回头。边境飘渺多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何所有。杀气春夏秋三季腾起阵前似乌云,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互看白刀乱飞舞夹杂大雪落纷纷,从来死节为报国难道还求著功勋?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燕歌行》是高适的代表作。虽用乐府旧题,却是因时事而作的,这是乐府诗的发展,如果再进一步,就到了杜甫《丽人行》、《兵车行》、“三吏”、“三别”等即事命篇的新乐府了。《燕歌行》是一个乐府题目,属于《相和歌》中的《平调曲》,这个曲调以前没有过记载,因此据说就是曹丕开创的。曹丕的《燕歌行》有两首,是写妇女秋思,由他首创,所以后人多学他如此用燕歌行曲调做闺怨诗。高适的《燕歌行》是写边塞将士生活,用燕歌行曲调写此题材他是第一个。此诗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历来注家未对序文史事详加考核,都以为是讽张守珪而作。其实,这是不符史实的。此诗所刺对象应是受张守珪派遣、前往征讨奚、契丹的平卢讨击使、左骁卫将军安禄山。诗大体可分四段:首段八句写出师。其中前四句说战尘起于东北,将军奉命征讨,天子特赐光彩,已见得宠而骄,为后文轻敌伏笔。后四句接写出征阵容。旌旗如云,鼓角齐鸣,一路上浩浩荡荡,大模大样开赴战地,为失利时狼狈情景作反衬。“校尉”两句写抵达前线。羽书飞驰,见军情紧急;猎火照夜,说敌阵森严。第二段八句写战斗经过。其中前四句写战初敌人来势凶猛,我军伤亡惨重,后四句说至晚已兵少力竭,不得解围。“山川萧条极边土”,说明战场地形是无险可凭的开阔地带,这正有利于胡骑驰突,故接写敌军如暴风骤雨之袭来。“战士”两句用对比方法写出了主将骄惰轻敌,不恤士卒,一面是拚死苦战,一面仍恣意逸乐。这是诗中最有揭露性的描写。大漠衰草、落日孤城的萧飒景象,为“斗兵稀”作衬托,同时写战斗一直持续到傍晚。“身当恩遇常轻敌”,正面点出损兵被围的原因,是诗的主旨。第三段八句写征人,思妇两地相望,重会无期。诗虽古体,多用偶句,此段因内容需要,而犹着意作对仗。又此诗平仄转韵,一般四句一转,独此段八句全用仄韵,与表现双方摇摇不安的心绪相适应。杀气成云,刁斗传寒,都是极力渲染悲凉气氛。末段四句,两句写战士在生还无望的处境下,已决心以身殉国。“岂顾勋”三字,仍是对将帅的讽刺。两句诗人感慨,对战士的悲惨命运深寄同情,诗以“至今犹忆李将军”作结,再次点明主题。盛唐时,殷璠评高适曰:“其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此诗确实可以作为代表。

鉴赏

《燕歌行》不仅是高适的“第一大篇”(近人赵熙评语),而且是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千古传诵,良非偶然。开元十五年(公元727),高适曾北上蓟门。二十年,信安王李禕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可见他对东北边塞军事,下过一番研究工夫。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张守珪传》)。高适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诗的主旨是谴责在皇帝鼓励下的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败,使广大兵士受到极大的痛苦和牺牲。诗人写的是边塞战争,但重点不在于民族矛盾,而是同情广大兵士,讽刺和愤恨不恤兵士的将军。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第一段八句写出师,第二段八句写战败,第三段八句写被围,第四段四句写死斗的结局。各段之间,脉理绵密。诗的发端两句便指明了战争的方位和性质,见得是指陈时事,有感而发。“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貌似揄扬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实则已隐含讥讽,预伏不文。樊哙在吕后面前说:“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季布便斥责他当面欺君该斩。(见《史记。季布传》)所以,这“横行”的由来,就意味着恃勇轻敌。唐汝询说:“言烟尘在东北,原非犯我内地,汉将所破特余寇耳。盖此辈本重横行,天子乃厚加礼貌,能不生边衅乎?”(《唐诗解》卷十六)这样理解是正确的。紧接着描写行军:“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透过这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可以揣知将军临战前不可一世的骄态,也为下文反衬。战端一启,“校尉羽书飞瀚海”,一个“飞”字警告了军情危急:“单于猎火照狼山”,犹如“看明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张孝祥《六州歌头》)不意“残贼”乃有如此威势。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更到瀚海、狼山,八句诗概括了出征的历程,逐步推进,气氛也从宽缓渐入紧张。第二段写战斗危急而失利。落笔便是“山川萧条极边土”,展现开阔而无险可凭的地带,带出一片肃杀的气氛。“胡骑”迅急剽悍,象狂风暴雨,卷地而来。汉军奋力迎敌,杀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然而,就在此时此刻,那些将军们却远离阵地寻欢作乐:“美人帐下犹歌舞!”这样严酷的事实对比,有力地揭露了汉军中将军和兵士的矛盾,暗示了必败的原因。所以紧接着就写力竭兵稀,重围难解,孤城落日,衰草连天,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阴惨景色,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回应上文,汉将“横行”的豪气业已灰飞烟灭,他的罪责也确定无疑了。第三段写士兵的痛苦,实是对汉将更深的谴责。应该看到,这里并不是游离战争进程的泛写,而是处在被围困的险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写照。“铁衣远戍辛勤久”以下三联,一句征夫,一句征夫悬念中的思妇,错综相对,离别之苦,逐步加深。城南少妇,日夜悲愁,但是“边庭飘飖那可度?”蓟北征人,徒然回首,毕竟“绝域苍茫更何有!”相去万里,永无见期,“人生到此,天道宁论!”更那堪白天所见,只是“杀气三时作阵云”;晚上所闻,惟有“寒声一夜传刁斗”,如此危急的绝境,真是死在眉睫之间,不由人不想到把他们推到这绝境的究竟是谁呢?这是深化主题的不可缺少的一段。最后四句总束全篇,淋漓悲壮,感慨无穷。“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最后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他们是何等质朴、善良,何等勇敢,然而又是何等可悲呵!诗人的感情包含着悲悯和礼赞,而“岂顾勋”则是有力地讥刺了轻开边衅,冒进贪功的汉将。最末二句,诗人深为感慨道:“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八九百年前威镇北边的飞将军李广,处处爱护士卒,使士卒“咸乐为之死”。这与那些骄横的将军形成多么鲜明的对比。诗人提出李将军,意义尤为深广。从汉到唐,悠悠千载,边塞战争何计其数,驱士兵如鸡犬的将帅数不胜数,备历艰苦而埋尸异域的士兵,更何止千千万万!可是,千百年来只有一个李广,怎不教人苦苦地追念他呢?杜甫赞美高适、岑参的诗:“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混茫。”(《寄高使君、岑长史三十韵》)此诗以李广终篇,意境更为雄浑而深远。全诗气势畅达,笔力矫健,经过惨淡经营而至于浑化无迹。气氛悲壮淋漓,主意深刻含蓄。“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诗人着意暗示和渲染悲剧的场面,以凄凉的惨状,揭露好大喜功的将军们的罪责。尤可注意的是,诗人在激烈的战争进程中,描写了士兵们复杂变化的内心活动,凄恻动人,深化了主题。全诗处处隐伏着鲜明的对比。从贯串全篇的描写来看,士兵的效命死节与汉将的怙宠贪功,士兵辛苦久战、室家分离与汉将临战失职,纵情声色,都是鲜明的对比。而结尾提出李广,则又是古今对比。全篇“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二句最为沈至”(《唐宋诗举要》引吴汝纶评语),这种对比,矛头所指十分明显,因而大大加强了讽刺的力量。《燕歌行》是唐人七言歌行中运用律句很典型的一篇。全诗用韵依次为入声“职”部、平声“删”部、上声“麌”部、平声“微”部、上声“有”部、平声“文”部,恰好是平仄相间,抑扬有节。除结尾两句外,押平韵的句子,对偶句自不待言,非对偶句也符合律句的平仄,如“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碍石间”;押仄韵的句子,对偶的上下句平仄相对也是很严整的,如“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这样的音调之美,正是“金戈铁马之声,有玉磐鸣球之节”(《唐风定》卷九邢昉评语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汉家:指代唐朝。唐代诗人喜欢以汉代唐。他们这样指代,一般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汉朝比较强盛,所以唐代诗人在描写与敌人作战的时候,经常以汉指代唐朝,以夸耀唐军的威风。如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明明封长卿是唐代的将军,却把他说成是“汉家大将西出师”。又如高适这首诗,明明是唐代发生的战争,他却说“汉家”、“汉将”,言语之间流露出一股夸耀和自豪的感情。唐代诗人喜欢以汉指代唐,还有一个原因,便于讽刺。唐代诗人在讽刺当朝皇帝的时候,也经常以汉指代唐,这样可以使讽刺皇帝显得比较委婉。如白居易的著名诗篇《长恨歌》批评唐玄宗贪恋女色,说“汉皇重色思倾国”。又如李颀批评唐玄宗穷兵黩武,侵略其他少数民族,“空见蒲桃入汉家”。所以提出这一点,是请大家留心,以后碰到同类问题,就不会拘于字面,而不知所措了。烟尘:烽烟尘土。古代打仗,用狼粪点着以后报警。狼烟起就是呼唤友军前来支援,边境上常设有烽火台。这儿用烟尘指代战争。在东北:指在东北方向。唐代开元年间,唐与契丹族,奚族在今天河北北部一带发生过几次战争。站在长安位置上来讲,河北北部在唐朝首都长安东北,所以说烟尘在东北。这一句是说,东北边境发生了战争。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事件,说明敌人来犯,边境告急。汉将辞家破残贼:唐军将士告别亲友,告别家乡,准备前去歼灭凶残的敌人。请注意“残”字,一般书中无注解,这里是“凶残”的意思,“残敌”,是指凶残的敌人。今天意思是残留、残存之意,如残留的敌人,称残敌。如果当时只是残留的敌人那就不必兴师动众派兵去支援了。这句是承上句,说明出征原因。唐将离别家园,是为了奔赴沙场杀敌。男儿本自重横行:男子汉本来就看重杀敌打仗,这样方显出男子本色。重:看重。横行:纵横驰骋,不可阻挡。这句话最早出于《史记》,汉代有个名将叫樊哙,他曾与吕后说:“臣愿将十万众,横行匈奴中。”意思是说,他希望能带领十万军队,去扫荡匈奴。因为当时和匈奴矛盾很深。这里高适是活用了樊哙的话意,表唐军将士同仇敌忾,杀敌的势气很高、很旺盛。天子非常赐颜色。天子:指皇帝。国家认为皇帝是天之娇子。非常:不一般。这个词现代汉语里也有,大家很熟悉,但还要解释一下:在古代“非常”是两个词,“非”:不,不是。“常”:通常、平常。“非常”即不平常。今天“非常”虽有此意,但它是一个词,是副词。意思与古代“非常”相近,但两者不完全一致。赐颜色:俗语给面子,赏脸。赐:在过去封建社会里,皇帝无论给谁什么都叫“赐”。给你官做叫“赐恩”“、赐官”,要找你的不是,定你的罪,叫“赐罪”。叫你死为“赐死”。颜色:脸色、脸面。这个词与我们现在也不一样,现在是“色彩”。古代“颜”是“脸”;“颜色”:脸色。“赐颜色”:给脸面。整句的意思是,皇帝也非常赏识男儿到边境杀敌立功的志气与行动。三、四两句是议论,说明男儿辞家破贼,报效国家,原是大丈夫本色,皇上对此非常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