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成语诗以言志的意思及解释

  • 形容成语诗以言志的意思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成语词典大全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出自哪本书

出自《尚书·尧典》中记舜的话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释义

诗言志:诗是用来表达人的志意的.

歌永言:永,长,是延长诗的语言,以突出诗的意义.

声依永:声音的高低又和长言相配合.声,五声:宫、商、角、徵、羽.

律和声:律吕用来调和歌声.律吕,六律六吕:六律指黄钟、太簇、姑洗.宾、夷则、无射.六吕指大吕、应钟、南吕、林钟、仲吕、夹钟.

这个句典的意思是:诗是抒发作者志向的乐章,是需要长久歌咏的,五声是依附于所歌咏的诗的,使用十二律和五声合于节奏。

扩展资料

《尚书·尧典》记载了上古时代圣王帝尧施政期间的政典。从文字考辨和神话解析入手,考索后可知,“诗言志”四句之纂入《尚书·尧典》,至早亦当在战国末期甚至以后。

《尚书》作为中国研究三代以前、之后政治发展进程的重要经典,一直为世人所重视。该书内容丰富,覆盖各种先民的认识成果。《尧典》是其首篇,其内容涉及所谓尧时期的政治体制、政治思想以及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尚书·尧典》有“中华文明第一典”之称,其中蕴含着中华文明在很多意义上的源头,既是思想哲理、精神信仰的源头,又是生存结构、政统的源头。在本书中,作者在解析《尧典》的叙述结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重点阐发文本中所蕴含的“时”与“孝”的理念,带领读者深入体会《尧典》所展示的中国古代乃至人类史上最为动人美好的生存境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尚书·尧典》

《尚书·尧典》中记舜的话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德称放勋,意指无上功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

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厥民析,鸟兽孳尾。申命羲叔,宅南极,曰交阯。寅敬致日,平秩南为。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鸟兽希革。分命和仲,宅西土,曰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虚,以殷仲秋。厥民夷,鸟兽毛毨。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寅在易日,平秩朔伏。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厥民隩,鸟兽鹬毛。

帝曰:“咨!汝羲暨和。期三百有五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允厘百工,庶绩咸熙。”

帝曰:“畴咨若时登庸?”放齐曰:“胤子朱启明。”帝曰:“吁!嚣讼可乎?”

帝曰:“畴咨若予采?”欢兜曰:“都!共工方鸠僝功。”帝曰:“吁!静言庸违,象恭滔天。”

帝曰:“咨!四岳,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有能俾乂?”佥曰:“於!鲧哉。”帝曰:“吁!咈哉,方命圮族。”岳曰:“异哉!试可乃已。”

帝曰,“往,钦哉!”九载,绩用弗成。

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巽朕位?”岳曰:“否德忝。”

帝位。”曰:“明明扬侧陋。”师锡帝曰:“有鳏在下,曰虞舜。”帝曰:“俞!予闻,如何?”岳曰:“瞽子,父顽,母嚣,象傲;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

帝曰:“我其试哉!女于时,观厥刑于二女。”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帝(尧)曰:“钦哉!”

[帝尧令舜]慎徽五典,五典克从;纳于百揆,百揆时叙;宾于四门,四门穆穆;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帝曰:“格!汝舜。询事考言,乃言底可绩,三载。汝陟帝位。”舜让于德,弗嗣。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辑五瑞。既月乃日,觐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肆觐东后。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贽。如五器,卒乃复。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如岱礼。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如初。十有一月朔巡守,至于北岳,如西礼。归,格于艺祖,用特。五载一巡守,群后四朝。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

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浚川。

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眚灾肆赦,怙终贼刑。帝(尧)曰:“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

[帝尧令舜]流共工于幽州,放欢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

二十有八载,帝(尧)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八音。

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询于四岳,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咨,十有二牧!”曰,“食哉惟时!柔远能迩,惇德允元,而难任人,蛮夷率服。”

舜曰:“咨,四岳!有能奋庸熙帝(尧)之载,使宅百揆亮采,惠畴?”佥曰:“伯禹作司空。”帝曰:“俞,咨!禹,汝平水土,惟时懋哉!”禹拜稽首,让于稷、契暨皋陶。帝曰:“俞,汝往哉!”

帝曰:“弃,黎民阻饥,汝后稷,播时百谷。”

帝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

帝曰:“皋陶,蛮夷猾夏,寇贼奸宄。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惟明克允!”

帝曰:“畴若予工?”佥曰:“垂哉!”帝曰:“俞,咨!垂,汝共工。”

垂拜稽首,让于殳斨暨伯与。”帝曰:“俞,往哉!汝谐。”

帝曰:“畴若予上下草木鸟兽?”佥曰:“益哉!”帝曰:“俞,咨!益,汝作朕虞。”益拜稽首,让于朱虎、熊罴。帝曰:“俞,往哉!汝谐。”

帝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礼?’佥曰:“伯夷!”帝曰:“俞,咨!伯,汝作秩宗。夙夜惟寅,直哉惟清。”伯拜稽首,让于夔、龙。帝曰:“俞,往,钦哉!”

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帝曰:“龙,朕塈谗说殄行,震惊朕师。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惟允!”

帝曰:“咨!汝二十有二人,钦哉!惟时亮天功。”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庶绩咸熙。分北三苗。

舜生三十征,庸三十,在位五十载,陟方乃死。

扩展资料:

《尚书》作为中国研究三代以前、之后政治发展进程的重要经典,一直为世人所重视。该书内容丰富,覆盖各种先民的认识成果。《尧典》是其首篇,其内容涉及所谓尧时期的政治体制、政治思想以及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尚书·尧典

出自《尚书·尧典》中记舜的话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诗言志:诗是用来表达人的志意的.歌永言:永,长,是延长诗的语言,以突出诗的意义.声依永:声音的高低又和长言相配合.声,五声:宫、商、角、徵、羽.律和声:律吕用来调和歌声.律吕,六律六吕:六律指黄钟、太簇、姑洗.宾、夷则、无射.六吕指大吕、应钟、南吕、林钟、仲吕、夹钟.扩展资料《尚书·尧典》记载了上古时代圣王帝尧施政期间的政典。从文字考辨和神话解析入手,考索后可知,“诗言志”四句之纂入《尚书·尧典》,至早亦当在战国末期甚至以后。《尚书》作为中国研究三代以前、之后政治发展进程的重要经典,一直为世人所重视。该书内容丰富,覆盖各种先民的认识成果。《尧典》是其首篇,其内容涉及所谓尧时期的政治体制、政治思想以及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内容。《尚书·尧典》有“中华文明第一典”之称,其中蕴含着中华文明在很多意义上的源头,既是思想哲理、精神信仰的源头,又是生存结构、政统的源头。在本书中,作者在解析《尧典》的叙述结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重点阐发文本中所蕴含的“时”与“孝”的理念,带领读者深入体会《尧典》所展示的中国古代乃至人类史上最为动人美好的生存境界。

诗以言志,词以抒情

文章各体不断演变,魏晋时之诗,无齐梁之境也;齐梁时之诗,亦无唐代之境也;唐时之诗,亦无宋代之境也.设齐梁为诗,必须如魏晋人风格,否则不足称之为诗;唐时为诗,亦必须如齐梁人手法,始得称诗;宋人为诗,亦必须一一如唐人;果如是,诗之领域,凭谁张而广之?诗如此,词亦如此.北宋中期以后之词境,为花间五代中所无;南宋之词境,亦为北宋所无.各大家能开拓词境,使“文小声曼”之词,得以宏大.“词至北宋始大,至南宋始深,至宋季始极其变.”倘仍恪守其玲珑其声,妙曼其音,境不外乎闺阁,意不外乎恋情,则何以而大、而深、而变乎?苏能以诗入词,词之疆域始广;辛能以文入词,而词之气始大.试问时历千年,至今尚可谓苏辛之词,只是诗文而非词,可乎?是以作好词,如能对词有真识,必须多读书,多了解文学发展演进过程,万不能为李清照早年所作之《词论》所误.且李清照中年以后之作,亦自与其持论相背矣.明人、清初诸老《十五家词》(其年不在此例),作者出笔,务求声容意态,一一如规格女子,诿之为学五代北宋初期.其实作者已是须发皤然之老翁,饱经丧乱,尽管其诗文亦有颇可观者,然一遁而为词,便变成十七八之女郎,宁不可笑?此乃误于“诗以言志,词以抒情”之旧说.辞藻意境,绝不敢超乎五代宋初以外,不如是,则以为是诗也,非词也,故此时率无好词.即以王阮亭论,其诗尚雅正,然其和漱玉词,真不知所云,不惟纤弱,抑且俗矣,盖亦以为词当别具一体也.

无人倡词,应使词之意境张、取材富.不然词之生命行绝矣,尚足以言词乎?余曾有此等阅历;遇有事物题材,写之于诗则易,入之如词则难,始渐悟因词之意境、取材、词汇过狭使然,乃刻意诗词合一.在广州词坛,诗词合一之说为余首倡,詹无庵亟攒和之.

常州派,张惠言首创其端,以尊体为论,陈义甚高,然《词选》但以温韦为极则,而途径、系统未甚分明,使后之学者,不知从何下手.是以周济倡四家之说:“问途碧山,历梦窗、稼轩,以还清真之浑化.”此即后人学诗,或从义山学杜,或从西山派学杜,或从后山学杜,其理一也.

凡初学者务求门径正,周氏当以为:碧山词吐属婉雅,较有内容,无纤俚浮薄之病,学之得其规模,堪为门径;梦窗词秾厚密丽,无浅薄粗率之疵,学之得其沈着秾挚,但易成堆砌实质而伤气;稼轩词豪宕疏朗,无堆砌晦涩之弊,却易成狂怪犷俚而至粗率,须以两家以参,以梦窗之密,约稼轩之疏;以稼轩之朗,约梦窗之晦,务使气势矫健,意境深厚,如此方成美成堂,远祧温韦,至于大成,故常州派虽创于张氏,而至周氏,始具师承系统,以至于成.

浙西派倡自朱彝尊,然朱氏仅提出“家白石而户玉田”,其手法、面目至厉鹗始告于成.

清季,凡词学大家均合浙西、常州为一手,取长补短,无复明显分界矣.

《词选》序云:“词者盖出于唐之诗人,采乐府之音,以制新律,因系其词,故曰词.”殊不知唐五代词:“一、采自民间歌谣;二、来自边疆少数民族及域外乐曲;三、自大曲中截段改制而成;四、出于乐工歌肆;五、文人创制;六、国家音乐机构所制.此任二北《教坊记笺订》及《敦煌曲初探》等书旁征博引,论列甚详,实非尽出自唐人之诗人.”

词为有一定格律之文体,而张氏释词义曰:“词者意内言外.”夫“意内言外”,特词之一义而已,未得谓诗词之“词”也,其他文体何尝不“意内言外”?

李后主词之现实意义如何,姑置勿论,然其词多叙写身世,冲破当筵谴兴之范围,至此境界始大,而感慨遂深.张氏诬为“词之杂流由此而起”,使人费解.

张惠言为清代经学家、古文家,然其词学论证颇有疏漏可议者.其比词于《骚》,实属过于标举,盖楚骚之忧思伤愤,皆为家国而发,彼个人之怨悱,又何以克当?至以温庭筠词为义得于《骚》,尤为大谬.人尽皆知,温氏土行芜杂,放浪歌楼伎馆,其词虽不无同情歌伎与感怀身世之作,然概其生平、思想、作品内容、对后世影响,固无与屈子伦比者.意欲尊体而引喻失书,我为皋文可惜!

词体诚须尊,要之能摒去浮艳、佻挞、儇薄、叫嚣语,以雅正之言,叙承平之景象,写新鲜之事物,歌社会注意之春华而已.

周济《宋四家词选》,以苏、姜等数大家,附于四家,其序云:“清真,集大成者也.稼轩敛雄心,抗高调,变温婉,成悲凉.碧山餍心切理,言近指远,声容调度,一一可循.梦窗奇思壮采,腾天潜渊,返南宋之清泚,为北宋之秾挚.是为四家,领袖一代.余子荦荦,以方附雅.”世人但骤读其序,而不深究其意,遂多所非议,以为周氏倒置先后,毫无识力.其实周氏之意,学此四家者,须参考附录诸家,而非如世所疵议,苏、姜附于辛,史、张附于王也.

选家须具已见,张氏此选,以“尊体”、“立派”为旨,以正当时之淫词、鄙词、游词之失;以纠浙西派末流,但知“家白石而户玉田”之蔽,特补偏救弊,难免于矫枉过正矣!

余笃信周氏之说,但不排欧、晏、苏、姜、史、张诸家.

周止庵主张学词“问途碧山”,以为其词“托意隶事处,以意贯串,浑化无痕”;“词以思笔为入门阶陛,碧山思笔,可谓双绝”.盖指碧山词言中有物,无空泛之言,且立意构思、谴词达意并皆佳妙.学之,作词时便会言中有物.然学者多着意于咏物诸篇,得其字面而不得其意旨所在,故读来似觉堆砌词藻与典故而成词耳

诗言志"最早出自以下哪一本书

最早在《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诗言志”为我国古代文论家对诗的本质特征的认识,《诗经》的作者关于作诗目的的叙述中就有“诗言志”这种观念的萌芽。

作为一个理论术语提出来,最早在《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记赵文子对叔向所说的“来诗以言志”。后来“诗言志”的说法就更为普遍。《尚书·尧典》中记尧的话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庄子·天下篇》说:“诗以道志。”《荀子·儒效》篇云:“《诗》言是其志也。”

扩展资料:

诗言志的相关内容:

1、由于“诗言志”概括地说明了诗歌表现作家思想影响的特点,也就涉及到诗的认识作用。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来,诗人的“志”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无不受阶级地位的制约。

2、诗人用象征手法言志当然也是源将志寓于形象之中,前面提到的陆游《梅花绝句》中的“梅花”、王世襄《畦边偶成》中的“菜花”莫不如此。

3、诗言志,无论是直抒胸臆,还是通过象征手法来表现自己的心曲,都应该遵循诗歌创作的基本要求,寓志于形象之中。如张祜的《咏内人》: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燕窠。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

参考资料来源zhidao:百度百科-诗言志

各家所说的"诗言志"含义并不完全一样。

《左传》所谓"诗以言志"意思是"赋诗言志",指借用百或引申《诗经》中的某些篇章来暗示自己的某种政教怀抱。

《尧典》的"诗言志",是说"诗是言诗人之志的",这个"志"的含义度侧重指思想、抱负、志向。

战国中期以后,由于对诗歌的抒情特点的重视以及百家争鸣的展开,"志"的含义已逐渐扩大。孔子时代的"志"主要是指政治抱负,这从《论语》中孔子要观其弟子之志就可看出来。而庄子"诗以道志"的"志"则是指一般意义上人的思想、意回愿和感情。《离骚》中所说"屈心而抑志","抑志而弭节",这个"志"的内容虽仍然以屈原的政治理想抱负为主,但显然也包括了因政治理想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愤激之情及对谗佞小人的痛恨之情在内。至于他在《怀沙》中所说"抚情效志兮,冤屈而志抑","定心广志,余何畏惧兮?"。这里的"志"实际上指的是他内心的整个思想、意愿、感情。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先秦"诗言志"的内容是有发展变化的。

到汉代,人们对"诗言志"即"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是人的心灵世界的呈现"这个诗答歌的本质特征的认识基本上趋于明确。《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情志并提,两相联系,比较中肯而客观。

“诗言志”是我国古代文论家对诗的本质特征的认识。《诗经》的作者关于作诗百目的的叙述中就有“诗言志”这种观念的萌芽。作为一个理论术语提出来,最早大约是在《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记赵文子对叔度向所说的“诗以言志”。后来“诗言志”的说法就更为普遍。专《尚书·尧典》中记舜的话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庄子·属天下篇》说:“诗以道志。”《荀子·儒效》篇云:“《诗》言是其志也。”

关于言志的古诗

托物言志的诗

1、《青松》

现代·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2、《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3、《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4、《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5、《画菊》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6、《菊花》

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7、《沁园春·雪》

现代·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8、《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9、《在狱咏蝉》

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10、《莲》

唐·唐彦谦

新莲映多浦,迢递绿塘东。

静影摇波日,寒香映水风。

金尘飘落蕊,玉露洗残红。

看着馀芳少,无人问的中。

11、《题菊花》

唐·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12、《精卫》

清·顾炎武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

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君不见,

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1、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满江红》

2、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书愤》

3、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青松》陈毅

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

6、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在狱咏蝉》骆宾王

7、位卑未敢忘忧国。《病起书怀》

8、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9、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日知录·正始》

10、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11、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1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夏日绝句》

1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1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

1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17、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

18、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王安石

19、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郑板桥

20、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

21、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画菊》郑思肖

22、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南园》

2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24、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2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白马篇》

26、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出师表》

27、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

2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29、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卜居》

30、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于谦

31、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传》

3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登科后》

3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

34、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35、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菊花》黄巢

3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

37、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扬子江》

3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其一》

39、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蜂》

40、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墨梅》王冕

41、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

42、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后汉书·班超传》

43、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44、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杂说送张琥》

45、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对联》

46、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4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警世贤文》

48、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

诗以言志,文以载道,是谁提出的?

“诗言志”,出自《尚书·尧典》中记舜的话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zhidao作为一个理论术语提出来,最早大约是在《左传·襄公回二十七年》记赵文子对叔向所说的“诗以言志”。

“文以载道”,出自宋理学家周敦颐《通书·文辞》:“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答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

“诗言志”,出自《尚书·尧典》中记舜的话说:“诗言志,歌永百言,声依永,律和声。”作为一个理度论术语提出来,最早大约是在《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记赵文子对叔向所说的“诗以言回志”。

“文以载道”,出自宋理学家周敦颐《通书·文辞》:“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答庸,徒饰也,况虚车乎。”

诗以言志,文以载道 谁说的

“诗言志”,出自《尚书·尧典》复中记舜的话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作为一个理论术语提出来,最早大约是在《左传·襄公制二十七年》记赵文子对叔向所说的“诗以言志”。

“文以载道”,出自宋理学家周敦颐《zd通书·文辞》:“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