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养

  • 孝养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四字成语

孝养,“孝养父母之德”的含义

佛说:孝养父母,比供养三贤十圣的功德还要大。

佛陀的教诲,第一就是教我们孝养父母,知恩报恩。孝养父母是觉悟的行为,一切诸佛菩萨没有一个不孝养父母的。孝顺是随顺性德,不是随顺烦恼,不是随顺无理的要求。懂得孝道,懂得孝养父母,佛法才有根。佛法是师道,在佛法里面有没有成就,实在说要看他对于这个师道做到了多少。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人懂得孝亲,而后才知道尊师,所以至善圆满的教育还是要从孝亲尊师上去扎根。

人不知道孝顺父母,就不会懂得尊师重道,这是一定之理。“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我们的身命得自于父母,法身慧命得自于老师,所以“孝亲尊师”常常是相提并论。

“孝亲”非常重要,从孝亲这才能够“尊师”。我们对老师真正能够尊敬,老师的“道”我们才能真正得到。做师长的,要教学生孝养父母;做父母的,要教子女尊师重道。佛法教学的目的,是教我们开发性德,教我们明心见性的。我们的心地,本具无量智慧、德能、才艺;孝道与师道,是开发心地宝藏的钥匙。性德是你自己本有的,本有,哪有不能开发的道理?这开发的工具,就是“孝敬”。

就是孝顺父母的人品德好。

“孝养其身,孝养其心,孝养其志,孝养其慧”是什么意思?

这一段话的意思就是:在生活上赡养老人,你必须要知道,老人心里想的是什么,老人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必须能在精神上给予老人足够的关心与满足。

孝养其志的意思是,老人也是有远大理想的,但是或许因为他们自己没有能够圆满,所以他们希望子女能够承担过来,帮助他们实现他们未完成的愿望。

而最后一句是表示作为儿女,我们需要帮助老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既能够让老人能够开心快乐,又能够纠正他们的错误观念,就最后一点是尤其重要的,古往今来,概括中国孝道好句子的有很多,但是也唯有这两句概括的最为全面!

孝养其身是在生活上赡养老人。

孝养其心是知道老人心里想的是什么,从精神上关心给予满足。

孝养其志是老人有远大志向,自己没能满愿,子女应该承担过来实现他们的愿望。

孝养其慧是帮助老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既能让老人欢心又能纠正他们的错误观念。

这是讲应当怎样孝顺,怎么样才算孝顺。

孝养其身是在生活上赡养老人。

孝养其心是知道老人心里想的是什么,从精神上关心给予满足。

孝养其志是老人有远大志向,自己没能满愿,子女应该承担过来实现他们的愿望。

孝养其慧是帮助老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既能让老人欢心又能纠正他们的错误观念。

这是讲应当怎样孝顺,怎么样才算孝顺

这句话出自《孝经》。

孝养其身是在生活上赡养老人,使老有所养。

孝养其心是知道老人心里想的是什么,从精神上关心给予满足,也就是心平气和的关心老人。

孝养其志是老人有远大志向,自己没能满愿,子女应该承担过来实现他们的愿望,帮老人实现这种愿望。

孝养其慧是帮助老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既能让老人欢心又能纠正他们的错误观念。

这是讲应当怎样孝顺,怎么样才算孝顺。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这几句话中的“义则上下相怜”里面的“ 相怜”

我看有些地方读作“相连”不知道哪个是正确的?

净空法师---「义」是什么?义是义务,我们俗话讲的义务。义务是没有报酬的,换句话说,应当做的。如范仲淹先生所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就是「上下相怜」的意思。

经文第十三页,偈颂从「心平何劳持戒」这个地方开始。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亲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第四句讲『义』,「义」是什么?义是义务,我们俗话讲的义务。义务是没有报酬的,换句话说,应当做的。如范仲淹先生所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就是「上下相怜」的意思。我们孝养自己的父母,看到与我们父母年龄相彷佛的,我们就视同自己父母一样的尽孝养之道,这是对上;我们爱护自己的子女,教养自己的子女,看到别的小孩如我们子女相彷佛的,我们也应该以自己子女一样的心情去对待他、去教导他,这个叫尽义,这是大义。诸佛如来、祖师菩萨之所以教化一切众生无有疲厌,实在讲就是建立在大义的基础上。这个是没有一丝毫期望著我对你好,你将来怎么报答我,没有。如果有期望他将来如何来报答我们,这就不是义务,为什么?这里头有条件的。义里面没有条件,我们中国世间所谓是江湖上讲义气,义就是尽道义,不要人报酬的。这是第一首偈的意思。第二首里面讲:

《六祖坛经》第八讲
一方对另方
是上对下怜
上下相连亦通
上恩下谓之仁
下敬上可称义

二楼乃是正解:怜是怜悯,感同身受,进而互相帮助的意思。

当然是可怜的怜,才是正确的,读音一样,但意义不一样,怜是怜悯,感同身受,进而互相帮助的意思。

体谅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