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笔法是什么意思

  • 春秋笔法是什么意思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四字成语

关于“春秋笔法”古人是这样解读的:

《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贤人谁能修之?

译文:《春秋》的记述,用词细密而意思显明,记载史实而含蓄深远,婉转而顺理成章,穷尽而无所歪曲,警诫邪恶而褒奖善良。如果不是圣人谁能够编写?

春秋笔法在古代多用于史书的记载。这是因为中国的政治生态复杂多变,而中国古代的当权者又特别的凶狠粗暴,我国古代富有正义感和历史使命感的史学家,既要忠于历史事实,给后人以警戒,又要保全自己的性命,所以只能采用这样的方式来记录。

比如《史记·淮阴侯列传》:

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这是司马迁给淮阴侯韩信下的评语,其中就用了“春秋笔法”。前人对此有不少深刻的见解:

“天下已集,乃谋叛逆”,此史公微文。谓淮阴之愚,必不至此也。——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

 “天下已集,岂可为逆于其必不可为叛之时?而夷其宗族,岂有心肝人所宜出哉!读此数语,韩信心迹,刘季吕雉手段昭然若揭矣。”——李笠《史记订补》

“集”在这里解释为:完成,成功。“天下已集,乃为谋逆”,天下已经统一了,太平了,最适合造反作乱的时机已经过去了,韩信却筹划谋反,会有这样的事吗?不过是“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罢了。

“天下已集,乃为谋逆”,寥寥数语,写出了刘邦和吕后的凶狠和虚伪,写出了他们惯于诬陷的肮脏手段,同样也写出了作者对他们的愤恨和轻蔑。这就是典型的春秋笔法。

春秋笔法在史书中使用非常广泛,这就要求大家读书的时候一定要细心,要能够前后照应的来阅读文章,认真体会作者的真实意图,而不流于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