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奏夕召

  • 朝奏夕召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四字成语

《神州帝皇图》这个公众号是一个连载公众号。我想把它写成一本书。这本书 正史野写,以皇帝为主线、用典故做串联,幽默地讲述中国两千两百年的帝王史。本篇是这本书的 第44章。截止至上一章,本书已完成 85,281 字,收录典故 107 个。请长按文末二维码关注本号,点击公众号下方的 目录 阅读所有已完成章节。


同学们,本章应该是2018年的最后一篇了。以我的赶稿速度,下一篇基本上要到2019年无疑了。感谢各位读者们这大半年来的支持。2018最后一篇,如果大家喜欢的话,还望能够 顺手转发一下,也不枉我在这一篇攒了这么多典故。

提前祝大家元旦快乐!


韩安国的一生,凭借着才华、“死灰”和行贿三起,又因为莫名其妙、领导去世和崴脚脖子三落。然而与我们熟知的伟人三起三落不同,韩安国的最后一落下去之后,就再也起不来了。

韩安国原本还想挣扎一下,奈何政见与皇帝相左。他在当了几年卫尉之后,被刘彻派去渔阳郡守边。结果因为情报失误,韩安国被匈奴人摆了一道,大败。然后刘彻让他改守右北平。只守了几个月,他就因为心力憔悴,挂了。

李广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刘彻重新起用、代替韩安国守边的。不得不说,在防守方面,李广是当时毫无争议的No.1。在他上任之后,边关立马就清静了,匈奴人又“数岁不敢入右北平”。不过这样一来,李广封侯的希望就更加渺茫了,因为没仗可打。所以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卫青,在龙城之战后又两次出战,收复河南地、被封长平侯。更受打击的是,连卫青的副手苏建,都被封了个平陵侯。难道说,要想封侯,就非得跟在这个晚辈的屁股后面才行吗?

到底是不是这样,咱们让李广再去纠结几年。先说说卫青收复的这个河南地。

请大家注意,河南地并不是河南。它的全称是:河套以南之地。

所有人都知道,黄河有一段著名的“几”字型,但有很多人不知道,这段“几”字型有另外一个名字——河套。原因就在于,它的形状像一个套。一般意义上的河套地区,指的是围在这个套周边的那一片平原。在秦始皇时期,蒙恬曾率十万大军将这里占领,并设置了云中、九原两郡。秦末大乱,这一片地就丢了。这回卫青将其收复,问题就来了,到底要不要在这里重新设郡呢?

重新设郡,可不是往那里派个太守、在地图上重新画一画边境线那么简单。这牵扯到筑城修路,以及向该地区移民等诸多事宜,是一项劳民伤财的大工程。

因此这个提议一出来,立即遭到了群臣的一致反对,除了……一个人。这个人性格扭曲、见谁怼谁、人缘奇差,却偏又很受重用,出的主意都出到了刘彻的心坎里。这么一个奇人,我们有必要稍微介绍一下。他的名字,叫作主父偃。

与公孙弘一样,主父偃也是普通百姓出身。不同的是,主父偃很早就开始读书了。不过这并没有能让他比养猪的公孙弘强多少,因为,他的专业选错了。在一个和平统一的年代里,主父偃居然选择了纵横学。

诸位如果略微了解苏秦张仪合纵连横的那段历史,就会知道,纵横学是用来搞外交的,只有在国家分裂的时候它才有市场。主父偃从选择学习纵横学的那一天起,就已经注定了要失业。

还好,主父偃在意识到问题之后,并没有抱怨自己年纪大学不了新东西,而是毅然决然地改换专业,修起了儒学。

同样是一把年纪才开始学儒学,学之前一张白纸的公孙弘就得到了好评,半路转专业的主父偃就各种不受待见。不光是在老家齐国不受待见,他跑到了燕国和赵国,一样不受待见。最后主父偃一怒之下,直接跑去了京城,希望能走走关系,直接见到皇帝,结果还是不受待见。眼瞅着盘缠用尽,自己就要露宿街头,主父偃决定拼了。他向刘彻上了一道言辞激烈的奏疏,准备不成功便成仁。没想到朝奏暮召①。刘彻被这份奏疏深深打动,激动地握着主父偃的双手说道:“主父爱卿,你之前都跑到哪儿去啦?咱们真得(děi)说是相见恨晚②啊!”

仿佛是眨眼之间,主父偃就把刘彻的脉给号准了。这脑袋一开窍,可就一发不可收拾了。情绪高涨的主父偃趁热打铁,在很短的时间内,接连发了三弹。

这第一弹,主父偃炒了一把贾谊五十年前的冷饭。当年,贾谊曾给刘恒提建议,多分一些诸侯王,把每个诸侯王的地盘割得小一点,以削减他们的实力(参见《》一章)。刘恒鉴于当时的形势,虽觉得建议不错,但并没有实施。主父偃也不知道从哪里得知了这个主意,拿过来包装了一通之后,推荐给了刘彻。刘彻只看了一眼标题,就感动得差点哭了。这条包装后的建议,叫作“推恩令”。

推恩令的具体操作方法很简单:诸侯国今后不能再让王太子一个人继承全部,而是按儿子的数量进行分割,人人有份。

我不太明白,为什么这样一个以前有人提出来过的办法,刘彻一直没有发现。事实上,对于如何处理诸侯王的问题,刘彻已经头疼了十几年了。他害怕诸侯王们在做大之后,再发生一次。因此在即位的头几年,他试图用给晁错翻案的办法,来压制各路诸侯王。心领神会的大臣们,天天盯着那些诸侯王,一有点小毛病就告一状,达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刘彻便借着这些机会,对诸侯王们不是罚款就是削地,吓得诸侯王们战战兢兢,天天夹着菊花做人。比如刘彻的二哥刘德,堂堂的河间王,竟然做什么事都实事求是③。还有他的另一个哥哥,中山王刘胜,吓得白天都不敢出门,天天躲在家里面造人,最后光儿子就生了一百二十多个。

终于有一天,刘胜顶受不住巨大的心理压力,跑到刘彻跟前大哭,边哭边说:“咱们大汉开国以来,之所以广封刘姓诸王,封地犬牙交错,就因为我们是骨肉至亲,有啥事能互相帮衬④。如此,我们大汉江山才能坚如磐石。如今朝中的大臣们对我们各种诬告。我们离得太远,又不能及时跑来辩白。您要知道,众喣(xǔ)漂山⑤,聚蚊成雷⑥;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我们要是真被这帮大臣们搞垮了,陛下您岂不是有负先帝之托吗?”

刘彻听完老脸一红,觉得这么直接搞,确实对自己的名声不好,于是又开始“厚诸侯之礼”。直到这次主父偃提出来用推恩令,刘彻想到刘胜那一百多个儿子,开心地笑了。

主父偃发射的第二弹,针对的是地方上的土豪。在他看来,土豪都是恶霸。恶霸就会欺压百姓、危害国家。把他们统统迁到茂陵(正在建设当中的刘彻的陵墓)去守陵,既不用开杀戒,又能为地方除害,简直没有比这更聪明的办法了。刘彻听了之后十分高兴,直接将各郡县里财产超过三百万的土豪们,全部强制迁移到了茂陵。

这次土豪大迁移的具体细节就不说了。值得一提的是,西汉第一游侠、关东大侠郭解(xiě)因为不好好配合,最后被刘彻给灭族了。游侠这一职业,也从此转入地下,成为了一项非法活动。

再补充一点。郭解是当年成功预言邓通和周亚夫饿死的、西汉第一预言家许负的外孙(参见《》)。关于他的侠义事迹,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自己上网查,还是挺有趣的。遗憾的是,里面没有什么典故,我只好一笔带过了。

主父偃的最后一弹,就是本章开头说的,在河南地设郡的事了。这件事刘彻非常想干,群臣却都不支持。主父偃的这一弹,又射入了刘彻的心坎。刘彻已经不知该如何表达他对主父偃的喜欢了,于是他给予了主父偃仅次于贾谊的、西汉第二快的升迁速度——一年四升。

看到主父偃这么得宠,其他的大臣们怕了。于是他们纷纷向主父偃行贿,主父偃居然来者不拒。有好心人跟主父偃提醒,说你这么做会不会太横了。主父偃回答说:“老子辛苦奋斗了四十年,遭受了无数白眼,现在终于发达了,横一横又怎么了?反正已经半截身子入土,难道我还怕倒行逆施⑦吗?”

“倒行逆施”这个词,几百年来只有两个人敢拿来说自己。第一个是春秋时期的伍子胥,第二个就是主父偃。伍子胥最后被逼自杀,头被挂在了城门上。主父偃如此不知收敛,看起来也离死不远了。

注①:“朝奏暮召”的意思就是早上上奏疏,傍晚就得到了皇帝的召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乃上书阙下。朝奏,暮召入见。”

注②:当时上书的除了主父偃,还有其他两个人。本文为了重点突出,就把那两位给省略了。《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天子召见三人,谓曰:‘公等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

注③:《汉书·景十三王传》:“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注④:《汉书·景十三王传》:“诸侯王自以骨肉至亲,先帝所以广封连城,犬牙相错者,为盘石宗也。”

注⑤:“众喣漂山”的字面意思,是说一大群人一起吹气,能把一座山给吹走。这个跟后面的“聚蚊成雷”,以及“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形容的是一个意思。

注⑥:《汉书·景十三王传》:“夫众喣漂山,聚蚊成雷,朋党执虎,十夫桡椎。”

注⑦:《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臣结发游学四十馀年,......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

关于作者:

  清华贵系学渣,现某高科技外企底层码农,业余历史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