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成语义形于色的意思及解释

  • 形容成语义形于色的意思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成语词典大全

什么形什么色成语

义形于色,喜形于色,形形色色,忧形于色,怒形于色,相形失色,观形察色,鹄形菜色

义形于色

【拼音】:yìxíngyúsè

【释义】:形:表现;色:面容。仗义不平之气在脸上流露出来。

【出处】:《公羊传·桓公二年》:“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

喜形于色

【拼音】:xǐxíngyúsè

【释义】:形:表现;色:脸色。内心的喜悦表现在脸上。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出处】:唐·吴兢《贞观政要·纳谏》:“太宗闻其言,喜形于色,谓群臣曰:‘……及见魏征所论,始觉大非道理。’”

形形色色

【拼音】:xíngxíngsèsè

【释义】:形形:原指生出这种形体;色色:原指生出这种颜色。指各式各样,种类很多。

忧形于色

【拼音】:yōuxíngyúsè

【释义】:形:表现。忧虑的心情在脸上表现出来。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忧虑。

【出处】:《旧唐书·五行志》:“四年六月,天下旱,蝗食田,祷祈无效,上忧形于色。”

怒形于色

【拼音】:nùxíngyúsè

【释义】:形:显露;色:脸色。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曹沫右手按剑,左手揽桓公之袖,怒形于色。”

相形失色

【拼音】:xiāngxíngshīsè

【释义】:失色:失去光彩。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得大大不如。

【出处】:秦牧《在仙人掌丛生的地方》:“仙人掌终于锻炼出现在这样一种使普通植物为之相形失色的倔强性格和卓特风貌。”

观形察色

【拼音】:guānxíngchásè

【释义】:观察脸色以揣测对方的心意。同“观貌察色”。

【出处】:《水浒传》第一一○回:“此是人之常情,更待多说……观形察色,见貌之情。”

鹄形菜色

【拼音】:húxíngcàisè

【释义】:形容面黄肌瘦的样子。

【出处】:明卢象升《经理崇祯十一年屯政疏》:“塞上孑遗,鹄形菜色,相从沟壑者亦比比也。”

人尽其用、恬不知耻、既往不咎、义形于色、悲喜交集、不可企及、怨天尤人、乐不可支、狗急跳墙的近反义词

同义词............反义词

各尽其能...........宁缺百勿烂

厚颜无耻...........自知之明

摒弃前嫌度...........功不掩过

声色俱厉...........面不改知色

喜忧参半...........喜出望外道

无人能及...........触手可及

自怨自艾版..........知足常乐

乐此不疲...........困顿潦倒权

困兽犹斗...........柳暗花明

人尽其用(貌似是“人尽其才”诶)——(近):任人唯贤;

(反):大材小用

———————————————————————————————————

恬不知耻——(近):厚颜无耻;

(反):天地自容

———————————————————————————————————

既往不咎——(近):不追既往;

(反):杀一儆百

———————————————————————————————————

悲喜交集——(近):百感交集;

(反):面不改色

———————————————————————————————————

不可企及——(近):望尘莫及;

(反):后来居上

———————————————————————————————————

怨天尤人——(近):埋天怨地;

(反):任劳任怨

———————————————————————————————————

乐不可支——(近):其乐无穷;

(反):叫苦连天

———————————————————————————————————

狗急跳墙——(近):困兽犹斗;

(反):泰然自若

———————————————————————————————————

楼上的未免有点误人子弟,多少有点不恰当吧!是吧!

儒林外史,第五回中王德王仁为何前后态度不同,“义形于色的去了”?

因为王德王仁两兄弟已经收了严监生的钱财,所以一改之前默默抗议的态度,反而支持严监生将赵氏立为正室~

在妹妹王氏临死之际,严监生急于将自己的爱妾赵氏扶为正室,也得到了王氏本人的认可,于是就请来了王氏的两位哥哥王德、王仁兄弟。

第五回写到:“两人走到床前,王氏已是不能言语了;把手指著孩子,点了一点头。两位舅爷看了,把脸木丧著,不吭一声。须臾,让到书房里用饭,彼此不提这话。”

看到妹妹王氏已经同意让赵氏为正室后,王氏兄弟脸色就变得很难看了;对于此事也是一声不吭,也不再提及这件事。王氏兄弟用这种方式来默默抗议此事。

见此情况,严监生开始采取行动,用钱来打动王氏兄弟。第五回写到:因把小斯都叫出去,开了一张厨,拿出两封银子来,每位一百两,递给二位老舅:“休嫌轻意。”二位双手来接。

得到严监生的钱后,王氏兄弟立马变了一副嘴脸,开始竭尽全力帮助严监生赵氏扶为正室,为其出谋划策。

第五回写到:两位道:“有我两人作主。但这事须要大做;妹丈,你再出几两银子,明日只做我两人出的;备十几席,将三党亲戚都请来,趁舍妹见你两口子同拜天地祖宗,立为正室。谁人再敢放屁?”严致和又拿出五十两银子来,二位喜形于色去了。

通过为严监生出谋划策,王氏兄弟借此又得到了一些银两,于是两人变得喜形于色,高高兴兴地离开了。此时王氏已病入膏肓,连话都说不出来,两位哥哥却只顾自己利益,早就把王氏这个妹妹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义形于色到底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中性词

义形于色释义:

形:表现;色:面容。仗义不平之气在脸上流露出来

义形于色[yìcopyxíngyúsè]

生词本

基本释义详细释义

[yìxíngyúsè]

形:表现;色:面容。仗义不平之气在脸上流露出来。

出处

《公羊传·桓公二年》:“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

近反义词

近义词

义正词严喜形于色勃然变色义无反顾义愤填膺

反义词

心怀叵测无理取闹zd喜形于色不露声色理屈词穷

求刘基的裕轩记全文翻译

裕轩记

【明】刘基

【原文】

会稽王元实于其居之傍作小室,名之曰裕轩。予既为铭之矣,而元实复请记焉。

夫裕者,宽广之谓也。今元实之室,大不盈丈,高不逾仞,庭不容拱把之木,径不通一马之足。栉栉密密,籓篱逼塞,不见孔隙,而谓之裕,可乎?盖人之裕在物,而王子之裕在我;人以物我裕也,王子于我裕而不知物之裕不裕。于是我裕而物从以裕,其斯所以为裕乎?

今夫人,忧思钟乎情,好乐牵乎心。我欲富也,金谷珊瑚不为多,西蜀铜山不为饶,陶朱猗顿之积不为丰;我欲贵也,通侯牧守不为尊,大车驷马不为荣,万钟五鼎不为属厌;我欲娱乐也,食前方丈不为奢,歌舞靡曼不为淫,弋猎驰骋不为荒,珍禽奇玩充斥亭馆不为侈丽。则必竭力以求之,有所不获,则食不甘、寝不安。若是,虽履汗漫之野,登穹窿之丘,将无所容其身,而可谓之裕乎?

而王子则不然,饭一盂而饱,酒而醉,无求多于口腹,而吾之心裕如也;夏一絺而凉,冬一裘而温,无求多于衣服,而吾之心裕如也;诵吾诗,读吾书,适吾情则游,足则息,倦则卧,无求多于盘乐玩好,而吾之心裕如也;足不践讼狱之庭,耳不接市肆之言,目不耽佳冶之容,口不谈官政之是非,无求欲尚人,而吾之心裕如也。一榻之小,容身之外非吾庸;一室之卑,蔽风雨之外非吾忧;僮仆之愚,子弟之痴,任使令之外非吾诛,然则何往而不裕哉?

甲午之岁,余辟地于越,主王氏,知王子之为人,与之交而善,于是乎为之记。

【译文】

会稽人王元实在他的居所一旁新建了一座小书斋,为它取名叫裕轩。我已经为他的这座小书斋题了名,而王元实又请(我)为此作记。

所谓的裕,说的是宽广的意思。如今王元实的这座小书斋,大小不满一丈见方,高度不超过一仞(七尺),院子(小得)不能容下两手合围那么粗的一棵树,小路(小得)不能通过一匹马的脚。院子里显得很是稠密,门户狭窄逼仄,看不到一丝空隙,却称之为“裕”,可以吗?一般人所认为的丰裕在于看得见的物,而王元实先生所认为的“丰裕”(却是)在心里;一般人都以我们拥有充足的物质为丰裕、充裕,王元实先生(却只知道自己内心的)丰裕、充裕而不知道看得见的物质的丰裕不丰裕。于是我们的内心丰裕了而物质从而也就丰裕了,这大概就是(王元实先生)为这座小书斋命名为“裕”的原因吧?

一般人的忧虑忧愁都集中在感情情绪上,喜好快乐也都受到内心的牵动。我要想物质生活富裕,当年西晋石崇与王恺斗富时炫耀的珊瑚树也不算多,西蜀之地盛产铜矿的铜山也不算富饶,陶朱公和猗顿积聚的财富也不算丰厚;我要想地位尊贵,通侯(彻侯)和州郡的长官也不算尊贵,士大夫所乘用的大车和显贵者所乘的驾四匹马的高车也不算荣耀,万钟的丰厚俸禄和列五鼎而食的奢侈豪华的生活也不算满足;我要想享受娱乐,吃饭时面前的食物占据了一丈见方的地方也不算奢侈,歌舞华美也不算过分,到处狩猎也不算广泛无度,珍奇的鸟类和供玩赏的珍品充满供人游憩歇宿的亭台馆舍也不算奢侈华丽。那么(我)一定会竭尽全力来求取这些,(如果)有什么得不到,就会食不甘味、寝卧难安。如此一来,即使是游遍广大无边的原野,登上高大广阔的山丘,(我也)会觉得无处容身,又怎么能称之为“丰裕”呢?

而王元实先生却不是这样的,吃一盂饭就饱了,喝酒就醉了,不要求太多的饮食,而我内心就觉得很丰裕了;夏天铺一床细葛布的席子就觉得很凉爽,冬天盖一件皮衣就觉得很暖和,不要求太多的衣服,而我内心就觉得很丰裕了;朗诵一下我喜欢的诗歌,朗读一下我喜欢的书籍,心情舒适的时候就外出游玩,玩够了就停下来休息,累了就躺下来睡觉,不要求太多的游乐和珍物玩赏,而我内心就觉得很丰裕了;脚步不踏入诉讼的厅堂,耳朵不听取市集上的闲言,眼睛不沉溺于(美女)娇美妖冶的容颜,嘴中不谈论国家政事的是非,也不要求称为道德高尚的人,而我内心就觉得很丰裕了。一张床很小,(但是)除了能容身之外我不再需要别的;一间房子很小,除了能遮蔽风雨之外不是我担忧的事;家里的仆役愚钝,子侄后辈们痴傻,除了能够供差遣使唤之外不是我所要求的,既然这样,那么怎么不能够感到“丰裕”呢?

甲午年,我为躲避祸患迁居到越地,主人王氏,了解王元实先生得为人,与他交往而关系友善,于是我为此写下了这篇记。

【注释】

1、裕轩记:刘基的学生王麟,字文明,山阴人。温州王振鹏是麟之母姨夫,以界画名于朝,麟尝从之游,故遂工绘画。刘基曾寓其家南楼,王麟从刘基学诗。“麟为诗益大进,基每叹而异之,谓王氏有佳子弟,必当复振矣。”“至正十四年秋八月癸丑会稽王文明卒,括苍刘基既志其圹,复铭其墓。”刘基作《王文明墓志铭》及《王文明圹志》。作《遣兴六首》《次韵和王文明雨中杂兴四首》《次韵和王文明绝句漫兴十八首》《携徐成中、杨澄源、李子庚、吴溥泉、董朝宗、黄中立、程邦民、汤仲谋、王文明游南镇得禽字》等诗,与王文明唱和。王文明之叔王元实,与刘基来往亦甚勤。刘基曾应王元实之请,为其书斋作《裕轩记》《王元实裕斋铭》。

2、刘基(1311-1375):明代政治家、文学家。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至顺间举进士。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时人比之诸葛亮。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闻刘基及宋濂等名,礼聘而至。他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倍受宠信。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吴元年(1367)为太史令,进《戊申大统历》。奏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朱元璋即皇帝位后,他奏请设立军卫法,又请肃正纪纲。尝谏止建都于凤阳。洪武三年(1370)十一月封诚意伯,岁禄二百四十石。洪武四年(1371)赐归。刘基居乡隐形韬迹,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寻以旧憾为左丞相胡惟庸所讦而夺禄。入京谢罪,留京不敢归,以忧愤疾作,胡惟庸曾派医生探视。八年,遣使护归,居一月而卒。刘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诗文古朴雄放,不乏抨击统治者腐朽、同情民间疾苦之作。著作均收入《诚意伯文集》。刘基佐朱元璋平天下,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遇急难,勇气奋发,计划立定,人莫能测。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3、会稽:会(kuài)稽郡,中国古代郡名,位于长江下游江南一带。于公元前222年设郡(秦朝置)。郡治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城区),辖春秋时长江以南的吴国、越国故地。西汉初曾先后为楚王韩信、荆王刘贾、吴王刘濞的领地。“七国之乱”后复置,又名吴郡。西汉末年会稽郡辖境大致相当于今江苏南部、上海西部、浙江大部以及福建部分地区,是当时辖境最广的郡之一,隶属于监察区扬州刺史部。东汉中期分会稽郡浙江以北诸县置吴郡。会稽郡治所移至山阴县(今浙江绍兴城区),领十五县。三国吴时分会稽郡置临海郡(今浙江东南)、建安郡(今福建)、东阳郡(今浙江金华、衢州一带)。西晋至南朝末年,会稽郡仅辖今绍兴、宁波一带。隋文帝灭陈,废会稽郡,置吴州。隋炀帝改吴州为越州,后又改为会稽郡。唐初复置越州,唐玄宗改越州为会稽郡,唐肃宗时复为越州,会稽郡遂不复存在,之后作为越州、绍兴的别称。

4、王元实:刘基的学生王麟(字文明)的叔父。参见前注1。

6、铭:形声字,从金名声。从金与钟鼎器物有关。本义在器物上雕刻文字。《礼记·祭统》:“铭者,自名也。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后世者也。”这里大约是指为王元实的书房裕轩题名。

9、拱把:指径围大如两手合围。《孟子·告子上》:“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杨伯峻注:“赵岐注云:‘拱,合两手也;把,以一手把之也’此言树之尚小。”《后汉书·崔骃传》:“譬犹衡阳之林,岱阴之麓,伐寻抱不为之稀,艺拱把不为之数。”《云笈七签》卷十五:“夫十围之木,起于拱把;百仞之台,起于足下。”明康海《中山狼》第三折:“一年开花,二年结果,三年拱把,十年合抱。”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聂小倩》:“又顾殿东隅,修竹拱把,下有巨池,野藕已花。”亦以喻指弱小或成长初期。宋苏轼《送王竦朝散赴阙》诗:“擢子拱把中,云有骥騄姿。”

10、栉(zhì)栉密密:即栉密。形容密集排列犹如梳齿。唐李白《明堂赋》:“飒萧寥以飕飀,窅阴郁以栉密。”元刘祁《归潜志》卷十三:“前至大林,林皆青黄红紫,相间栉密,时时逢怪石。”

11、籓篱:犹门户。比喻某种造诣、境界。清侯方域《与陈定生论诗书》:“仆虽不能窥作者籓篱,试自以其意妄为足下道之。”清戴名世《赠刘言洁序》:“讲章之徒,曾不能窥汉唐籓篱,而欲以破有宋之堂奥,何其惑也。”

12、逼塞:地方偏僻闭塞。这里是指地方狭窄局促。《明史·韩宪王松传》:“时弃大宁三卫地,开原逼塞不可居。”

15、在我:意思是在心里。

16、人以物我裕也:一般人都以我们拥有充足的物质为丰裕、充裕。

22、今夫(fú):句首发语词,无实义。《礼记·中庸》:“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古书发端之词例》:“《礼记·中庸篇》‘今夫天’一节,四用‘今夫’为发端,此近人所习用者;乃或变其文为‘今是’。”《论语·季氏》:“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史记·范雎列传》:“今夫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清魏源《圣武记叙》:“今夫财用不足国非贫,人材不竞之谓贫。”

26、金谷:晋石崇所筑的金谷园。这里指石崇。晋潘岳《金谷集作》诗:“朝发晋京阳,夕次金谷湄。”唐李白《宴陶家亭子》诗:“若闻弦管妙,金谷不能夸。”明梅鼎祚《玉合记·义姤》:“名园不殊金谷,丽人何减绿珠。”清查升《陈文朴庵招赏牡丹同人即席分赋》诗:“金谷何如蜀锦城,放翁旧谱阅《天彭》。”

27、珊瑚:由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骨骼聚结而成的东西,状如树枝,多为红色,也有白色或黑色的。鲜艳美观,可做装饰品供玩赏。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珊瑚,色赤,生于海,或生于山。”按,似树,大者高三尺余,枝格交错,无叶,有青色者,曰琅玕。汉班固《西都赋》:“珊瑚碧树,周阿而生。”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八·珊瑚》:“珊瑚生海底,五七株成林,谓之珊瑚林。居水中直而软,见风日则曲而硬,变红色者为上,汉赵佗谓之火树是也。亦有黑色者不佳,碧色者亦良。昔人谓碧者为青琅玕,俱可作珠。许慎《说文》云:‘珊瑚色赤,或生于海,或生于山。’据此说,则生于海者为珊瑚,生于山者为琅玕,尤可征矣。”

28、西蜀:今四川省。古为蜀地,因在西方,故称“西蜀”。唐杜甫《诸将》诗之五:“西蜀地形天下险,安危须仗出群材。”元揭傒斯《云锦溪棹歌》:“西蜀锦江那得似,西湖绿水更须怜。”

29、铜山:《史记·佞幸列传》:“(文帝)于是赐邓通蜀严道铜山,得自铸钱,‘邓氏钱’布天下。”唐罗隐《后雪赋》:“至若涨盐池之水,屹铜山之巅,触类而生,不可殚言。”清吴伟业《赠陆生》诗:“铜山一旦拉然崩,却笑黔娄此中死。”

30、陶朱:即陶朱公。后泛指大富者。《韩非子·解老》:“夫弃道理而忘举动者,虽上有天子诸侯之势尊,而下有猗顿、陶朱、卜祝之富,犹失其民人而亡其财资也。”晋葛洪《抱朴子·论仙》:“然不可以黔娄、原宪之贫,而谓古者无陶朱、猗顿之富。”明王錂《寻亲记·告借》:“富足堪并于陶朱,机谋不下于黄石。”郁达夫《题友人郑泗水半闲居》诗:“难道半闲还治产,五湖大业比陶朱。”参见“陶朱公”。

31、猗顿:春秋时大富商。鲁国人,他向陶朱公学致富之术,积累了很多财物。陶朱即春秋时范蠡,助越灭吴后离开越国隐居在陶,以经商致富,自称陶朱公。汉贾谊《过秦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孔丛子·陈士义》:“猗顿,鲁之穷士也。耕则常饥,桑则长寒。闻陶朱公富,往而问术焉。朱公告之曰:‘子欲速富,当畜五牸。’于是乃适西河,大畜牛羊于猗氏之南,十年之间其滋息不可计,赀拟王公,驰名天下。以兴富于猗氏,故曰猗顿。”《史记·货殖列传》:“猗顿用盬(gǔ,盐池)盐起……与王者埒富。”后以“猗顿”为富户的通称。唐章孝标《上浙东元相》诗:“黎庶已同猗顿富,烟花却为相公贫。”清严允肇《哀淮人》诗:“官吏责富户,朘削如仇讎。财赋一以空,猗顿皆黔娄。”

34、通侯:爵位名,秦汉时代侯爵的最高一等,又称彻侯、列侯。《战国策·楚策一》:“楚尝与秦构难,战于汉中。楚人不胜,通侯、执珪死者七十馀人,遂亡汉中。”鲍彪注:“彻侯,汉讳武帝作‘通’,此亦刘向所易也。”《汉书·李广苏建传》:“爵通侯。”《汉书·高帝纪下》:“通侯诸将,毋敢隐朕。”五代齐己《贺行军太傅得白氏东林集》诗:“常闻荆渚通侯论,果遂吴都使者传。”清大汕《海外纪事》卷三:“栽花种树,扫地烹茶,绝无一点贵介通侯气态。”参见“彻侯”。

35、牧守:州郡的长官。州官称牧,郡官称守。《汉书·翟方进传》:“持法刻深,举奏牧守九卿,峻文深诋,中伤者尤多。”晋葛洪《抱朴子·审举》:“夫选用失于上,则牧守非其人矣。”唐白居易《张聿可衢州刺史制》:“牧守之任,最亲吾人。”明何景明《赠南雄判愈君序》:“公卿废礼士之文,牧守靡察民之实,是以官屈而吏以调困。”

37、大车:古代乘用的牛车。亦特指大夫所乘之车。《诗·王风·大车》:“大车槛槛,毳衣如菼。”毛传:“大车,大夫之车。”《论语·为政》:“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何晏集解引包咸曰:“大车,牛车……小车,驷马车。”

38、驷马:指显贵者所乘的驾四匹马的高车。表示地位显赫。唐许浑《将赴京师留题孙处士山居》诗之一:“应学相如志,终须驷马回。”宋苏舜钦《韩忠宪公挽词》之一:“他年还驷马,馀德在高门。”明高启《东门行》:“仗剑当远去,不乘驷马不复回。”

40、万钟:指丰富的粮食。也指优厚的俸禄。钟,古量器名。《孟子·告子上》:“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宋沈作喆《寓简》卷四:“位卿相,禄万钟,而志不得行焉,则亦何乐乎?”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丑狐》:“夫人非其心之所好,即万钟何动焉。”

41、五鼎:指“五鼎食”。列五鼎而食。形容高官贵族的豪奢生活。亦喻高官厚禄。《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且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晋书·束晳传》:“夕宿七娥之房,朝享五鼎之食。”亦省作“五鼎”。南朝梁沈约《君子有所思行》:“无以五鼎盛,顾嗤三经玄。”唐白居易《把酒》诗:“朝飡不过饱,五鼎徒为尔。”

42、属厌(shǔyàn):也作“属餍”。饱足。《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厌而已。”杜预注:“属,足也。言小人之腹饱,犹知厌足,君子之心亦宜然。”一说,“属”犹祇,见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九。《国语·晋语九》:“主之既已食,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餍而已,是以三叹。”晋陆机《演连珠》之三八:“臣闻放身而居,体逸则安,肆口而食,属厌则充。”宋苏轼《水陆法像赞十六首引》:“盖闻净名之钵,属餍万口;宝积之盖,徧覆十方。”清钱谦益《重阳次日徐二尔从馈糕蟹》诗:“小人属厌君休诮,一饱如今学老饕。”

44、食前方丈:也说“食方丈于前”。吃饭时面前的食物占据了一丈见方的地方,极言食物的丰盛,形容生活的奢侈。《孟子·尽心下》:“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赵岐注:“极五味之馔食列于前,方一丈。”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楔子:“我想先夫在日,食前方丈,从者数百;今日至亲则这三四口儿,好生伤感人也呵!”明沈自徵《鞭歌妓》:“老夫衰迈无能,食前方丈,侍妾数十人,当之有愧。”清洪升《长生殿·献饭》:“寻常,进御大官,馔玉炊金,食前方丈,珍羞百味,犹兀自嫌他调和无当。”

45、靡曼:也作“靡嫚”。华美;华丽。《晏子春秋·问上十三》:“君无以靡曼辩辞定其行,无以毁誉非议定其身。”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目不视靡曼之色,耳不听锺鼓之音。”清王闿运《李恭人行状》:“衣裳澣濯,无珠翠靡曼之饰。”

46、淫:过度;过分;无节制;滥。《尚书·大禹谟》:“罔淫于乐。”传:“淫,过也。”《诗经·关雎序》:“不淫其色。”疏:“淫者,过也,过其度量谓之为淫。”《左传·隐公三年》:“骄奢淫泆。”疏:“淫,谓耆欲过度。”《礼记·王制》:“齐八政以防淫。”疏:“淫,谓过奢侈。”汉贾谊《论积贮疏》:“淫侈之俗。”

47、弋猎:射猎;狩猎。《国语·越语下》:“王其且驰骋弋猎,无至禽荒。”《后汉书·乌桓传》:“(乌桓)俗善骑射,弋猎禽兽为事。”宋王安石《阴山画虎图》诗:“契丹弋猎汉耕作,飞将自老南山边。”清朱梅崖《髻亭记》:“大弋山者,世传越王无诸西巡,弋猎于山,遗金铙,因一名铙山。”

48、驰骋:驰射;田猎。《管子·四称》:“獠猎毕弋,暴遇诸父,驰骋无度,戏乐笑语。”《吕氏春秋·任教》:“君臣扰乱,上下不分别,虽闻曷闻,虽见曷见,虽知曷知,驰骋而因耳矣。”高诱注:“驰骋,田猎也。”明刘基《裕轩记》:“歌舞靡漫不为淫,弋猎驰骋不为荒。”

49、荒:大;广大;无边际。又可引申为不可信。《诗经·唐风·蟋蟀》:“好乐无荒。”《诗经·大雅·公刘》:“幽居允荒。”《诗经·周颂·天作》:“大王荒之。”《淮南子·天文》:“大荒落之岁。”

52、充斥:充满;塞满;到处都是。《隋书·高祖纪上》:“申部残贼,充斥一隅。”明焦竑《焦氏笔乘·榷酤》:“糟糠豢豕,充斥后圃。”

53、亭馆:供人游憩歇宿的亭台馆舍。晋张协《游仙》诗:“亭馆笼云构,修梁流三曜。”唐刘禹锡《夏日寄宣武令狐相公》诗:“近来溽暑侵亭馆,应觉清淡胜绮罗。”元韩英《花犯·题步障亭》词:“海棠开,谁家亭馆,依然旧标致。”徐电发《南州草堂诗》:“吴门亭馆筑垂虹,自诩新诗学放翁。”

54、侈(chǐ)丽:奢侈华丽。《北史·房彦谦传》:“于时帝营东都,穷极侈丽,天下失望。”唐李翱《送冯定序》:“其风侈丽奢豪,羇人易留。”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潍水狐》:“越日,翁折柬报居停之礼,供帐饮食,备极侈丽。”

55、若是:如此;这样。《仪礼·有司彻》:“司马在羊鼎之东,二手执桃匕枋以挹湆,注于疏匕,若是者三。”《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唐刘长卿《北归入至德州界偶逢洛阳邻家李光宰》诗:“华发相逢俱若是,故园秋草复如何?”清戴名世《凌母严太安人寿序》:“夫达官贵人之名,果足以为亲重乎?若是者,吾亦以为非是。”

56、履:会意字,小篆字,从尸即人;从彳(chì)表示与行走有关。“履”在战国以前一般只作动词用。一般用“屦”称鞋子。用“鞋”是唐以后的事了。本义践踏。引申义走过;经历。

57、汗漫:广大;漫无边际。《淮南子·俶真训》:“至德之世,甘暝于溷澖之域而徙倚于汗漫之宇。”宋文天祥《酹江月·南康军和东坡》词:“空翠晴岚浮汗漫,还障天东半壁。”清叶廷琯《鸥陂渔话·汉口后湖诗》:“后湖汗漫无际,贼舟楫未具,不得渡。”

58、穹窿:即“穹隆”。高大的样子。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庐江水》:“庐山,彭泽之山也。虽非‘五岳’之数,穹隆嵯峨,实峻极之名山也。”《文选·陆倕〈石阙铭〉》:“郁崫重轩,穹隆反宇。”李周翰注:“郁崫、穹隆,壮大貌。”宋欧阳修《山中之乐》:“耀空山兮郁穹隆,彼之人兮固亦目明而耳聪。”赵光荣《里湖纪游》诗:“殿阙已穹窿,高竟出其外。”

59、无所:没有地方;没有处所。汉枚乘《七发》:“今夫贵人之子,必宫居而闺处,内有保母,外有傅父,欲交无所。”唐韩愈《祭张给事文》:“上不负汝,为此不祥,将死无所。”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细柳》:“积数月,乞食无所,憔悴自归。”

60、饭一盂而饱:吃一盂饭就饱。盂,形声字,从皿于声。皿表示器皿。本义饮器;一种盛液体的器皿。后泛指盛饮食或其他液体的圆口器皿。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盂,饮器也。”《史记·滑稽列传》:“操一豚蹄,酒一盂。”《汉书·东方朔传》:“上尝使诸数家射覆,置守宫盂下,射之,皆不能中。”

61、酒而醉:酒喝就醉。升,容量单位,一斗的十分之一。

62、口腹:口和腹,多指饮食。吃喝。《孟子·告子上》:“饮食之人,无有失也,则口腹岂适为尺寸之肤哉?”《隋书·地理志上》:“(汉中之人)性嗜口腹,多事田渔,虽蓬室柴门,食必兼肉。”清孙枝蔚《无酒》诗之二:“倾身营口腹,死人满通衢。”

63、裕如:自足的样子。明刘基《裕轩记》:“饭一盂而饱,酒而醉,无求多于口腹,而吾之心裕如也。”明方孝孺《朱方中像序赞》:“居官且二年,独携一子与居,敝庐萧然,壁无完土而牖无完纸,厨厩薪刍几不属,处之裕如,不以动其心。”

64、夏一絺(chī)而凉:夏天铺一床细葛布的席子就觉得很凉爽。絺,形声字,从糸(mì)希声。本义细葛布。

65、冬一裘而温:冬天盖一件皮衣就觉得很暖和。裘,形声字,从衣求声。本义皮衣。古代最初“求”“裘”同字同义。

66、盘乐:游乐;娱乐。《汉书·五行志下之上》:“临事盘乐,炕阳之意。”《文选·何晏〈景福殿赋〉》:“亦所以省风助教,岂惟盘乐而崇侈靡?”吕向注:“岂徒游乐而尚其奢侈乎!”南朝宋鲍照《河清颂》:“讌无留饮,畋不盘乐。”明刘基《裕轩记》:“无求多于盘乐玩好,而吾之心裕如也。”

67、玩好:玩赏与爱好。《周礼·天官·大府》:“凡式贡之馀财,以共玩好之用。”《明史·李贤传》:“戒嗜欲,绝玩好,慎举错,崇节俭。”清林则徐《拟谕英吉利国王檄》:“外来之物,皆不过以供玩好,可有可无。”

68、践:形声字,从足戋(jiān)声。本义踩、践踏。

69、讼狱:诉讼。《管子·小匡》:“无坐抑而讼狱者,正三禁之。”宋俞文豹《吹剑四录》:“临川黄崖宰是邑,谓此钱出于讼狱之人,恐惹词诉。”清赵翼《偶书所见》诗:“小则滋讼狱,大则兴甲胄。”

70、市肆:汉贾谊《谏铸钱疏》:“市肆异用,钱文大乱。”《后汉书·王充传》:“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宋苏轼《郭忠恕画赞》:“时与役夫小民入市肆饮食。”

71、耽:沉溺。《尚书·无逸》:“惟耽乐之从。”《诗经·卫风·氓》:“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传:“乐也。”《礼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韩非子·十过》:“耽于女乐,不顾国政,则亡国之祸也。”唐李白《赠闾丘处士》:“且耽田家乐。”

72、佳冶:娇美妖冶。《史记·李斯列传》:“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秦然后可……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明刘基《裕轩记》:“目不耽佳冶之容,口不谈官政之是非。”

73、官政:国家的政事。《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服官政。”陈澔集说引吕大临曰:“古者四十始命之仕,五十始命之服官政。仕者为士以事人,治官府之小事也;服官政者为大夫以长人,与闻邦国之大事者也。”宋苏轼《汤村开运盐河雨中督役》诗:“薨薨晓鼓动,万指罗沟坑。天雨助官政,泫然淋衣缨。”清朱仕琇《朱梅崖乐闲图序》:“先生年五十一,正古人服官政之年。”

75、一榻之小,容身之外非吾庸:一张床很小,(但是)除了能容身之外我不再需要别的。之,主谓间助词,取独,无实义。庸,会意字,小篆字形,从用从庚。“庚更”同音,表更换。先做某事然后更换做别的事。本义用;需要。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庸,用也。”《尚书·尧典》:“畴咨若时登庸。”《尚书·大禹谟》:“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诗经·齐风·南山》:“齐子庸止。”《左传·文公十八年》:“靖潜庸回。”《国语·周语中》:“庸动长老。”《国语·越语上》:“请始无庸战。”清刘鹗《老残游记》:“我无庸去,只是教阁下个至良极美的法则。”

76、一室之卑,蔽风雨之外非吾忧:一间房子很小,除了能遮蔽风雨之外不是我担忧的事。之,主谓间助词,取独,无实义。

77、僮仆之愚,子弟之痴,任使令之外非吾诛:家里的仆役愚钝,子侄后辈们痴傻,除了能够供差遣使唤之外不是我所要求的。

僮仆:仆役。子弟:泛指子侄辈。任使:差遣;委用。使令:差遣;使唤。诛,形声字,从言朱声。本义声讨;谴责。引申义要求;索取。《左传·庄公八年》:“诛屡于徒人费,弗得。”《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诛求无时。”《资治通鉴》:“人人自制,是以贪财诛利,不畏死亡。”

注:由于受字数限制,部分注释删掉了。

义形于色的意思

义形于色[yìxíngyúsè]

基本释义:

形:表现;色:面容zhidao。仗义不平之气在脸上流露出来。

出处:

《公羊传·桓公二年》:“孔父可版谓义形于色矣。”

近义词:

勃然变色、喜形于色、义愤填膺、义权无反顾、义正词严、

反义词:

不露声色、心怀叵测、无理取闹、理屈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