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成语一梦华胥的意思及解释

  • 形容成语一梦华胥的意思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成语词典大全

华胥一梦,千年一引.啥意思来着?

意思是指黄帝梦游华胥国,而后天下大治的传说。

出自——春秋战国列子《列子·黄帝》。

原文:(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

译文:黄帝夜里睡觉,梦见了自己游历到了华胥氏之国。华胥氏之国在弇州的西方,台州的北方,不知离中国有几千万里,并不是乘船、坐车和步行所能到达的,只不过是精神游历而已。

后用一梦华胥来指代一场幻梦。

扩展资料:

华胥,也称华胥氏,风姓,故里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华胥镇?。华胥是中国上古时期华胥国的女首领,她是伏羲和女娲的母亲,炎帝和黄帝的直系远祖,誉称为“人祖”,是中华文明的本源和母体,被中华民族尊奉为“始祖母”?。

伏羲、炎帝、黄帝功勋卓著,在华夏文明史中位列“三皇五帝”,中华民族由此兴盛?。关于华胥的记载最早见于《列子·黄帝》,其后上百种典籍均有记载。

华胥是中国上古时期母系氏族社会杰出的部落女首领,相传她踩雷神脚印,感应受孕?,生伏羲和女娲?,传嗣炎帝黄帝,从而成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母。在八千多年前,华胥为了部族生存,带领远古先民们不断游徒,足迹遍布黄河流域,创造了中国的渔猎、农耕文化,开创了中华文明史?。

“华夏”和“中华”中的“华”字皆源于华胥(一说是源于华山,也位于陕西)。学界普遍认为,处于黄河流域上中游的华山方圆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而华山的得名,除了其山形像“花”(古代“花”与“华”同)之外,还因为华胥氏族就生息、繁衍在华山之阳。

因此,中华民族之“华”源于华胥之“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华胥

一梦华胥,黄粱未熟什么意思

一梦华胥(yīmènghuáxū)

解释:后因称一场幻梦百为“一梦华胥”。

出处:度《列子·黄帝》:“[黄帝]昼寝而梦,知游于华胥氏之国。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道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

示版例:暂离真境,来混尘俗,觑百年浮世,似~。★元·谷子敬《城南柳》第权一折

道教五方经里的 一梦赴华胥 是什么意思

道教信仰特点从服饰上看。道教徒满发大领衣、高筒白布袜,宛若古典剧装。其实,这就是道教徒的素行装束,这种装束是华夏民族固有装束,是民族服饰。这种服饰是从唐代一直流传下来的。元代统治时期,多著「胡服」,明代统一后,朱元璋下令恢复唐制服装。清代统治时期下薙发令,让全国百姓剃发留辫子著满服,道教徒没有改变,故此在太平天国时把一些道士误认作「长毛」被杀害。民国以来,道教徒依然保留著清代以前的民族服饰,这是对民族传统服饰的保留。道教徒服色尚青蓝色。这是沿袭传统文化五行、五方、五色说和道教「贵生」思想演化形成的。在五方五色五气中,东方属青色,为青阳之气,东方主生,在四季中主春,春天万物发生。东方也是道教信仰中的「十洲三岛」所在方,是道教向往的归宿之所,故此,道教服色尚青。蓝是海水和天空的自然色,《庄子》说「天之苍苍其正色也」。道教最重的大礼服尚紫色,这是以「紫气东来」衍出的紫为祥瑞征兆之色,历代封建帝王赐道士真人服多用紫色,故称「赐紫道士xxx真人」。神仙信仰与方术是道教炼丹术和医药学的直接来源,长生成仙是道教的核心信仰。道教认为人只要专心致志,通过一定的修炼方法能够化形成仙脱壳飞升。故认为人身难得,今既得人身,就是有很好的「根基」,今生一定不能错过,不能把希望寄托在来生或死后升入西方「极乐世界」或死后灵魂升天,必须在今生就要修炼成仙。修仙的方法是修性和修命,修性是修炼心性,使性与「道」合;修命是以生命物质作为「丹药」进行「锻炼」,这个丹药,道教称为「大药」或「上药」,即人赖以生存的精、气,神。修仙首先须要精力充沛、神气旺盛,就能使身体健康,延长寿命,所以道教「贵生」、「重生」。修仙须得自己去做,不是借外力能得来的,也不是凭幻想能达到的。所以道教说「仙道贵实」。道教正是由神仙信仰去进行人体功能的科学实验,由对人体功能的科学实验达到成仙的结果。这种「贵实」思想,与世界任何一种宗教都不一样,道教不但不反对科学,而且对人身健康、长寿、乃至肉体飞升,一直在做着科学实验和因人而异的探讨工作,对这方面的工作,历代道士写出了不少理论与实践经验的书,道教称之谓「丹经」。道教的神仙信仰可谓是「重科学的神秘宗教」信仰,这是道教不同于其它宗教的一个突出特点。实际上对人体功能的探索,现代医学科学也在进行著。儒家经学在汉代出现了神学经学,道家经学被道教演绎成道教宗教哲学和神仙经学,从而继承了道家思想。道教把道家思想分为「出世法」和「入世法」两方面应用,从这个意义上讲,道教也是道家的继承和发展。道教讲究「务实」,重视现实,就是从道家思想一脉相承下来的。道教是华夏民族文化形成的宗教。在宗教活动和宗教仪范中保留了很多古老民族宗教信仰,如巫祝、祈祷、天神、地祗、祖先、神圣、仙人崇拜等。有人讥讽道教是「多神教」,道教对此从不讳言,因为道教认为这正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我自崇拜我们民族的老祖先,我们就是有这么多老祖先可让人崇拜,管什么多神不多神。试看道教庙里所奉祀的神,除了历代封建王朝列入祀典的神外就是些为人们所崇拜的民族贤哲,没有一个外国人,都是中华民族自家人,这也是道教信仰上的一大特点。世界上所有宗教的发源地,无一不打有该民族文化的烙印。世界上所有宗教所崇拜的教祖无一不是人,死后被其信仰者推崇之为神。释迦牟尼(如来佛)、穆罕默得、耶稣基督、老子(太上老君)在生都是人,也都是各自的民族先圣先贤。外国的民族先圣先贤,信仰他的后人能冀求得到默佑,中国的先圣先贤,信仰他,也同样能得到默佑。从民族文化传承看,中国有五千多年不间断的文化传承,形成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这是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的。中国的先圣先贤为我们创造了极其丰富的精神财富,这是作为中国人值得骄傲的。道教是具有民族自尊心,根植于中华土壤发展于中华土壤的古老宗教。相信外国神能保佑信仰他的人,中国神也能保佑信他的人。分布在异国他乡的中国人,多把家乡信仰的神带到外国供奉,求其保佑,以之为一种精神凝聚力,且世代相传对祖国的倾向心。这不能不是道教信仰在民族心理上的一大作用特点。道教爱祖国维护人民利益思想。道教理想和追求的除健康长寿成仙外,还有「至治」的世俗现实社会,即建立一个极大公平,人人安其居,乐其俗,美其服的和平王国,使人各安生理,乐享太平,竟其天年,像「华胥氏之国」那样美好。《太平经》有此理想,太平道的黄巾起义为此作过革命,张鲁在汉中施行政教合一治理近三十年,虽被赞美为「民便乐之」,但终是昙花一现。道教希求人类能和平共处、相亲相爱,反对强凌弱众暴寡,反对人压迫人,反对人剥削人,《太平经》把剥削者称作「太仓中的老鼠」,说这老鼠占有太仓之粟还不许输粟者动其一粟。道教反对战争,认为兵是不祥之器,有道的人是「不以兵强天下」的,认为「大兵之后必有凶年」,为不义暴发的战争结果是广大百姓遭灾。但是道教对用兵也主张「不得已而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