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天堑的成语故事

  • 长江天堑的成语故事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成语词典大全

毛泽东的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指的是哪座桥?

武汉长江大桥。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是毛泽东主席的诗词《水调歌头·游泳》中的名句,这是毛主席畅游长江时写下的激扬诗句。而词中的“一桥”指的正是武汉长江大桥,“堑”的意思是则是阻碍交通的沟渠。“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就是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以后,长江天险从此变成了通畅的大路。

毛泽东是1956年初夏从长沙到武汉,他在长江里游泳,后来就写了《水调歌头·游泳》里面写的“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后面写的“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大家都知道“龟蛇静”就是长江大桥。

扩展资料:

建设意义

武汉长江大桥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天堑”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大桥,也是古往今来,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是中国第一座复线铁路、公路两用桥,建成之后,成为连接中国南北的大动脉,对促进南北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凝聚着中国桥梁工作者的机智和精湛的工艺

大桥在技术设计中,经过苏联专家的倡议,中苏技术人员的共同研究,在大桥工程进行中,中央各部、全国各地厂矿均积极支援,建桥工作是由茅以升先生主持完成。

毛泽东于1956年6月首次在武汉畅游长江后(当时武汉长江大桥正在建设)所作的诗词《水调歌头·游泳》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一句,正是描写武汉长江大桥对沟通中国南北交通的重要作用。大桥自建成以来,一直都是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

武汉长江大桥全长1670.4米,正桥是铁路公路两用的双层钢木结构梁桥,上层为公路桥,下层为双线铁路桥,桥身共有八墩九孔,每孔跨度为128米,桥下可通万吨巨轮,八个桥墩除第七墩外,其它都采用“大型管柱钻孔法”,这是由中国桥梁工作者所首创的新型施工方法,凝聚着中国桥梁工作者的机智和精湛的工艺。

2、极大的促进了武汉的发展

大桥建成之后,将武汉三镇连为一体,极大的促进了武汉的发展。从全国的宏观角度来看,大桥的建成意义更是在于将京广铁路连接起来,使得长江南北的铁路运输通畅起来。

大桥像一道飞架的彩虹,在长江天堑上铺成了一条坦途。平汉铁路和粤汉铁路由此实现了连接(两线也因此而改称为京广线),南北交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大促进了武汉市铁路枢纽建设进程,使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市成为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

大桥通车后,社会经济效益十分巨大,仅通车的头5年,通过的运输量就达8000多万吨,缩短火车运输时间约2400万车小时,节约的货运费超过了整个工程造价。大桥通车前,一列铁路货车车厢经轮渡过江,需往返多次,最快也需5个多小时。

公路桥部分,30多年中过桥车流量逐年增长,1988年昼夜行车在3万辆次以上。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大桥的通过量也不断增加,直接间接的经济效益更难以计数,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参考资料:人民网-毛主席诗词中唯一的现代建筑

百度百科-武汉长江大桥

毛泽东的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指的是武汉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是万里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抄用桥,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伊始即成为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

1956年6月毛泽东在《水调歌头·游泳》中题写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正是对武汉长江大桥沟通中国南北交通这一重要作用的真实写照。

扩展资料:

《水调歌头·游泳》是毛泽东在1956年巡视南方,三次畅游长江写下的词,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1957年1月。该词描绘了1956年中国积极建设的现象,表达了毛泽东对中国人民建设祖百国和改变山河的豪迈气概,体现出来毛泽东对未来景象的展望,也表达出了一桥贯通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

《水调歌头·游泳》

作者: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⑽。

更立度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汉长江大桥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出自《水调歌头·游泳》,指当时正在修建的武汉长江大桥。

1956年,中国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突飞猛进的新局面。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修建武汉长江大桥。1955年毛泽东视察了全部工程。1956年毛泽东巡视南方,又视察了大桥的施工。6月1日、3日、4日毛泽东在武汉三次畅游长江,写下了此词。

该词描绘了1956年中国积极建设的现象,表达了毛泽东对中国人民建设祖国和改变山河的豪迈气概,体现出来毛泽东对未来景象的展望,也表达出了一桥贯通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

全词运用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谱写了一曲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战歌。在词里各种景物,历史神话等融贯着社会主义的道理。

水调歌头·游泳

作者: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风樯动,

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

扩展资料:

现代作家朱子奇,在2001年的《风吹浪打起宏图——重学〈水调歌头·游泳〉》中说”诗词的雄壮气势和乐观精神,这首词中显示的在风险里见豪情的内涵,都给我们以力量和新的启示。我们还向亚非国家的诗人、作家介绍,用毛主席的反帝革命思想和文艺主张去鼓励他们,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现代作家臧克家,中国诗歌学会会长,在《读〈水调歌头·游泳〉》中说道:在农业合作化高潮中,他满怀信心地说:现在的社会主义确实是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比起孔夫子的经书来,不知道要好过多少倍。为了实现理想的社会主义社会。他坚定地表示:还有许多战斗在舌头,还要努力作战’这些掷地有声的铿锵话语,正是这句涛的最好注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水调歌头·游泳

毛泽东的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指的是武汉长江大桥。

1952年2月的一天下午,雪后初晴,大雪把武汉三镇装点得多姿多彩。毛泽东沿盘山小道,登高远望,隔江相望的武汉三镇和被长江隔断的京汉、粤汉铁路尽收眼底。

有关同志向毛泽东汇报了工作情况和桥址方案,经过实地考察,毛泽东同意修建武汉长江大桥,也同意铁道部的桥址方案。

1956年的一天清晨,毛泽东在视察武汉长江大桥工程后,连续三次畅游长江。当第二次游到大桥水域时,毛泽东一边踩水,一边观看正在紧张施工中的大桥。

临近桥墩时,毛泽东挥臂侧游,从大桥二、三号桥墩间穿过。第三次畅游长江后,毛泽东写下了气势磅礴的《水调歌头·游泳》。

〖原词〗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1957年10月15日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在那样的艰苦条件下,中国能够建成如此雄伟的大桥,靠的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靠的是社会主义大协作精神。

50多年过去了,我们看看这座桥,它不仅仅是一座桥梁,它实际上代表着一种文化,这是毛泽东的大桥文化。

扩展资料:

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是万里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桥,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伊始即成为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

武汉长江大桥是苏联援华156项工程之一,于1955年9月动工,1957年10月15日正式通车。全长约1670米,上层为公路桥(107国道),下层为双线铁路桥(京广铁路),桥身共有8墩9孔,每孔跨度为128米,桥下可通万吨巨轮,8个桥墩除第7墩外,其它都采用“大型管柱钻孔法”,这是由中国首创的新型施工方法。

武汉长江大桥将武汉三镇连为一体,极大地促进了武汉的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大桥将被长江分隔的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连为一体,从而形成了完整的京广铁路,对促进中国南北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56年6月毛泽东在《水调歌头·游泳》中题写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正是对武汉长江大桥沟通中国南北交通这一重要作用的真实写照。作为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成就,大桥图案入选1962年4月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成为新中国国家建设的重要标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武汉长江大桥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指的是武汉长江大桥。

1955年9月,新中国成立初期,武汉长江大桥工程动工,1957年10月15日正式通车,武汉三镇连成一体,中国南北大动脉京广铁路打通。彼时,全城沸腾,举国欢庆。

作为我国首座公铁两用跨长江钢梁桥,武汉长江大桥虽经历7次较大洪水、77次轮船撞击,但仍健康如初,被誉为“桥坚强”。

扩展资料:

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是万里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桥,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伊始即成为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

武汉长江大桥是苏联援华156项工程之一,于1955年9月动工,1957年10月15日正式通车。全长约1670米,上层为公路桥(107国道),下层为双线铁路桥(京广铁路),桥身共有8墩9孔,每孔跨度为128米,桥下可通万吨巨轮,8个桥墩除第7墩外,其它都采用“大型管柱钻孔法”,这是由中国首创的新型施工方法。

武汉长江大桥将武汉三镇连为一体,极大地促进了武汉的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大桥将被长江分隔的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连为一体,从而形成了完整的京广铁路,对促进中国南北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56年6月毛泽东在《水调歌头·游泳》中题写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正是对武汉长江大桥沟通中国南北交通这一重要作用的真实写照。作为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成就,大桥图案入选1962年4月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成为新中国国家建设的重要标志。

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2013年5月3日,武汉长江大桥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9月,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201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迎来通车60周年。

2018年1月,入选中国第一批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参考资料:武汉长江大桥—百度百科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句话是谁说的?

是毛主席的《水调歌头·游泳百》中的句子。

《水调歌头·游泳》精选

【作者】毛泽东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翻译:

孔子在岸边叹道:光阴如流水般远去了!

江面风帆飘荡,龟蛇二山度静静伫立,胸中宏图升起。

大桥飞跨沟通南北,长江知天堑将会畅行无阻。

我还要在长江西边竖起大坝,斩断巫山多雨的洪水,让三峡出现平坦的水库。

扩展资料:

《水调歌头·游泳》是毛泽东在1956年道巡视南方,在武汉三次畅游长江写下的词,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1957年1月。

该词描绘了1956年中国积极建设的现象,表达了毛泽东对中国人民建设祖国和改变山河的豪迈气概,体现出来毛泽东对未来景象的展望,也表达出了一桥贯通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

点评:

诗词的雄壮气势和乐观精神,这首词中回显示的在风险里见豪情的内涵,都给我们以力量和新的启示。

我们还向亚非国家的诗人、作家介绍,用毛主席的反帝革命思想和文艺主答张去鼓励他们,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水调歌头·游泳》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毛泽东称之为“一桥飞架南北,大堑变通途”,它形象地百描述武汉长江大桥的雄伟气势及其在我国南北交通方面度发挥的重要作用.

出自毛泽东词《水调歌头.游泳》写于1956年。全文如下: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知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道!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璧,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词中的“一桥”指内的是武汉长江容大桥,“堑”的意思是交通的沟。“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意为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以后,长江天险成为通畅的大路。

出自一九五八年版《毛主席诗词十九首》和一九六zd三年版《毛主席诗词》,作者曾将此句改为“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后经作者同意恢复原句。

《水调歌头·游泳》

才饮长内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容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三国中只能以长江天堑与之相据是什么意思

长江为天然的坑堑、险要。旧时形容长江地势险要,不可逾越。

三国时期是冷兵器时代,一条长江那是天堑,曹操之所以最终没能南下,在赤壁之战中败得一塌糊涂,根本原因就是过不了长江,这也是东吴得以保存的根本原因。所以,拥有荆州zhidao,实际上就拥有了战争的主动权,进可攻,退可守,敌人奈何不了,即使实力相差悬殊,那也可以相持。所以,三国中期,东吴的陆逊意识到了荆州的重要性,无论战争在哪里开始,都死死地把住荆州,这也是东吴每次战争都不敢使用太多军队的根本原因,每次都只是3万军队左右,因为东吴都是平原,无险可据,唯内一的屏障就是长江,所以,即使发动战争,那也要派大量军队守住长江,守住荆州,这样,战争即使失败,那也可以凭借长江而苟安,这也是东吴一直要占据南荆州的根本原因,即使蜀国被灭,东吴还是支撑了容10多年,如果不是后主孙皓能力太弱,那三国归晋还不知道到什么时候,因为即使到末期,陆抗还能依靠3万军队大规模的在西凌击败羊祜10多万大军,那就是因为东吴拥有了南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