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成语刚正不阿的意思及解释

  • 形容成语刚正不阿的意思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成语词典大全

刚正不阿的历史人物,高手帮帮忙啊!!!

1、于谦:敢于为民请命,严惩作奸犯科权贵,而受到排挤打击。人家当官前呼后拥,尽显官威;于谦当官便服一套,瘦马一匹。同僚并不以其为谦虚清廉,却说他坏了官场规矩。

于谦遇害之日,悲愤满腔的北京百姓,伫立街头,含着眼泪,默默地为忠良送别。于谦被杀,抄家时发现“家无余资,萧然仅书籍耳”,只有正屋锁得严实,打开来看,都是皇上赐给的蟒袍、剑器。明万历年间,于谦终于得到昭雪,被追谥为“忠肃”。

2、方孝孺:燕王朱棣誓师“靖难”,挥军南下京师。惠帝亦派兵北伐,当时讨伐燕王的诏书檄文都出自方孝孺之手。建文四年(1402年)五月,燕王进京后,文武百官多见风转舵,投降燕王。方孝孺拒不投降,结果被捕下狱。

3、苏武:武帝时为郎。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

4、文天祥: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文天祥,许以中书宰相之职。文天祥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于大都就义。

5、刘胡兰:1947年1月12日,国民党阎锡山军和地主武装“复仇自卫队”包围了云周西村,将群众赶到场地上,刘胡兰因叛徒出卖被捕。在敌人威胁面前,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残忍的敌人为了使她屈服,在她面前将同时被捕的6位革命群众用铡刀杀害。刘胡兰毫无惧色,从容走向铡刀,壮烈牺牲,年仅15岁。

于谦、岳飞、王彦章、周亚夫、文天祥等。

1、于谦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进士第。宣德元年(1426年),以御史职随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因严词斥责朱高煦而受宣宗赏识,升为巡按江西,颂声满道。

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等地。明英宗时因入京觐见时不向权臣王振送礼,遭诬陷下狱,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而复任。

土木之变后,英宗兵败被俘,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升任兵部尚书。明代宗即位,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

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和议后,于谦仍积极备战,挑选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得以安宁。

当时朝务繁杂,于谦独运征调,合乎机宜。其号令明审,令行政达。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平素俭约,居所仅能遮蔽风雨。但因个性刚直,招致众人忌恨。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大将石亨等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明宪宗时,于谦被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追谥“肃愍”。

明神宗时,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传世。《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他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2、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止,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

金军攻打江南时,独树一帜,力主抗金,收复建康。绍兴四年(1134年),收复襄阳六郡。绍兴六年(1136年),率师北伐,顺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

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宗弼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夹击金军。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

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

1142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宋孝宗时,平反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在宋、元、明三朝,备受尊崇。

3、王彦章

王彦章(863年―923年),字子明,郓州寿张(今山东省阳谷县寿张镇)人,五代时期后梁名将。

支持朱温建立后梁时,战功卓著,授禁军将领。参加梁晋争霸之战,骁勇有力,身先士卒,铁枪驰突,奋疾如飞,军中号为王铁枪。历迁濮州刺史、郑州防御使、许州节度使。

后梁龙德三年,为后唐庄宗李存勖所擒于中都,宁死不降,惨遭斩首,享年六十一岁。

4、周亚夫

周亚夫(前199年—前143年),沛郡沛县(今江苏丰县)人,西汉时期名将,官至丞相。他是名将绛侯周勃的次子,历仕汉文帝、汉景帝两朝,以善于治军领兵,直言持证著称。

军事才华卓越,在吴楚七国之乱中,他统帅汉军,三个月平定了叛军,拯救了汉室江山。后被冤下狱,闭食自尽。

5、文天祥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南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开庆元年(1259年),补授承事郎、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咸淳六年(1270年)四月,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草拟诏书有讽权相贾似道语,被罢官。

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沿长江东下,文天祥罄家财为军资,招勤王兵至5万人,入卫临安。旋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遣将援常州,因淮将张全见危不救而败,退守余杭。

旋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赴元军议和,因面斥元丞相伯颜被拘留,押解北上途中逃归。五月,在福州与张世杰、礼部侍郎陆秀夫、右丞相陈宜中等拥立益王赵昰为帝。

建策取海道北复江浙,为陈宜中所阻,遂赴南剑州(今福建南平)聚兵抗元。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再攻江西,终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

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次年,元军将其押赴厓山(今新会南),令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之,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

建策取海道北复江浙,为陈宜中所阻,遂赴南剑州(今福建南平)聚兵抗元。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再攻江西,终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

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次年,元军将其押赴厓山(今新会南),令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之,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

后被解至元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以中书宰相之职。文天祥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于大都就义。终年47岁。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于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岳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彦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亚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天祥

1、赵普冒死荐贤

据传有一次赵普发现了一个人才,这个人十分有才能,但是却一直没被发现。于是赵普就给宋太祖写了一个类似推荐信的报告,并且希望宋太祖把这个人招到朝廷里为官。

但宋太祖看了赵普的报告以后并没有十分注意,因为他从没听说过这个人,因此就把报告随手扔在了旁边。而赵普看皇帝没有反应,于是第二天又重新写了一份报告上去,内容和前一天那份大致相同,但是宋太祖对此还是没有同意。

于是第三天赵普又一次呈上报告,而这也让宋太祖十分恼怒,他觉得自己作为一个皇帝,难道连一个人能不能做官的事情还不能决定,不想用就是不想用,凭什么要一再的来烦自己。于是当着赵普的面宋太祖把报告给撕了,扔还给赵普,并告诉赵普,自己就是不想用这个人,没有任何理由,就是不喜欢。

结果第四天赵普又呈上了报告,宋太祖本来以为是其他事情,结果一打开发现是自己昨天撕掉的那份报告。对此宋太祖非常纳闷,到底那个人有何种本事让赵普如此心心念念,难道是他的亲戚。

于是命人去调查,并且让赵普给自己介绍了一下这个人,这才发现原来那个人确实是个人才,于是同意了赵普的推荐,后来那个人为了朝廷为了国家确实也办成了不少事情。也正是因为赵普冒死荐贤,宋太祖对赵普越来越看重。

2、苏武牧羊

武帝天汉元年(前100年)苏武以中郎将出使匈奴。但不幸的是,就在苏武即将完成出使任务准备回国时,匈奴缑王图谋劫持单于母阏氏归汉,副使张胜卷入这一活动。事发后,苏武受到牵连,被扣押在匈奴。

当时,匈奴单于为诱逼苏武投降,先将他幽闭于大窖中,苏武以雪和旃毛为饮食,不为屈服。单于决定把苏武流放到北海(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让他去牧羊。“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让你去放羊,什么时候这些羊生了羊羔,我就让你回到中原。”而单于只送给他几只公羊。

苏武持着汉节,在风雪交加的北海牧羊,唯一与苏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汉朝的汉节和几只羊。年复一年,使节上挂著的旄牛尾装饰物都掉光了,苏武的头发和胡须也都变花白了,但汉节从来没有离开过他的手。

3、海瑞不畏权贵

有一次,都御史鄢懋卿下基层视察,他可是大奸臣严嵩手中的红人,沿途官吏们自然不能错过这个高攀的机会,纷纷破格接待,只要领导高兴,花多少钱是不在乎的。鄢御史长年搞纪检工作,对官场风气自然烂熟于胸。

为显清廉,他发出告示说:“本官素性简朴,不喜承迎。沿途饮食供帐,都应俭朴为尚,毋得过为华奢,侵扰百姓。”话虽这么说,可鄢御史的大队车马所到之处,无不呈风卷残云之势。眼见就要到淳安县了,海瑞心里也很着急。

淳安财政紧张,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钱来,倘若只搞个四菜一汤来接待,肯定脱不了怠慢之嫌。思虑良久,海瑞计上心来,他又修书一封,派人快马送给鄢御史。信上说:您是天下第一廉官,过州过府,轻车简从,从不增加地方负担。

但现在有些人专门败坏您的名声,说您每到一地“各处皆有酒席,每席费银三四百两,供帐极华丽,就是溺器也用银器之具”。这把我搞糊涂了,究竟哪个是真,哪个是假,请您明示,我好做准备接待。

一席话像是打了鄢御史一记火辣辣的耳光,作不得声,还不得不对传言解释一番,又表扬了海瑞几句,只是他为了图耳根清净,干脆借口公干,绕道而行,惹不起,还是躲得起的。正直的操守,倘若没有圆润的智慧,海瑞不要说乌纱帽,恐怕几个头也不够杀的了。

4、黄庭坚:“凡有问,皆直辞以对”

宋朝在王安石变法之后,士大夫因支持或反对变法而形成了新旧两党,并逐渐演变成了党争,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相互间水火不容,你死我活。黄庭坚曾参与编修《神宗实录》,因为他曾反对变法,被划归旧党。

宋哲宗绍圣间,新党重新掌权后,便在《神宗实录》中摘出千余条内容,控告他诬蔑宋神宗。双规、禁闭,诸多手段一齐上。但是,无论怎样威逼利诱,黄庭坚却始终不承认有诬蔑之辞,“凡有问,皆直辞以对”,不折腰、不惧怕、不屈服,其嶙嶙傲骨、凛然正气,令士大夫莫不叹服。

黄庭坚不会低头认罪,不会忍辱偷生,所以,他受到的打击比其他旧党人士更大,结局也更悲惨。他先贬涪州,后贬黔州,再贬戎州,后来还遭除名,被踢出了干部队伍,羁管宜州,成了阶下囚,最后惨死他乡。

在黄庭坚生命最后一段岁月里,他与宰牛的案板相对焚香读书,用三文钱买的毛笔为朋友写跋,把在城墙上淋雨当成平生快事,永远站着傲笑而不跪着哭泣,哪怕为此颠沛流离,困苦一生。

5、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在民族危急的关头号召各地起兵抗敌,誓死卫国,后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牢。这段期间,元朝千方百计地对文天祥劝降、逼降、诱降,参与劝降的人物之多、威逼利诱的手段之毒、许诺的条件之优厚、等待的时间之长久,都超过了其它的宋臣。

忽必烈拟授文天祥高官显位。投降元朝的宋臣王积翁等写信告诉文天祥,文天祥回信说:“管仲不死,功名显于天下;天祥不死,遗臭于万年。”王积翁见他如此决断,不敢再劝。

不久,忽必烈又下令优待文天祥,给他上等饭食。文天祥请人转告说:“我不吃官饭数年了,现在也不吃。”忽必烈召见文天祥,当面许他宰相、枢密使等高职,又被他严辞拒绝,并说:“但愿一死!”

1、于谦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进士第。宣德元年(1426年),以御史职随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因严词斥责朱高煦而受宣宗赏识,升为巡按江西,颂声满道。

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等地。明英宗时因入京觐见时不向权臣王振送礼,遭诬陷下狱,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而复任。

土木之变后,英宗兵败被俘,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升任兵部尚书。明代宗即位,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

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和议后,于谦仍积极备战,挑选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得以安宁。

当时朝务繁杂,于谦独运征调,合乎机宜。其号令明审,令行政达。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平素俭约,居所仅能遮蔽风雨。但因个性刚直,招致众人忌恨。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大将石亨等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明宪宗时,于谦被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追谥“肃愍”。

明神宗时,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传世。《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他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2、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止,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

金军攻打江南时,独树一帜,力主抗金,收复建康。绍兴四年(1134年),收复襄阳六郡。绍兴六年(1136年),率师北伐,顺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

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宗弼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夹击金军。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

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

1142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宋孝宗时,平反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在宋、元、明三朝,备受尊崇。

3、王彦章

王彦章(863年―923年),字子明,郓州寿张(今山东省阳谷县寿张镇)人,五代时期后梁名将。

支持朱温建立后梁时,战功卓著,授禁军将领。参加梁晋争霸之战,骁勇有力,身先士卒,铁枪驰突,奋疾如飞,军中号为王铁枪。历迁濮州刺史、郑州防御使、许州节度使。

后梁龙德三年,为后唐庄宗李存勖所擒于中都,宁死不降,惨遭斩首,享年六十一岁。

4、周亚夫

周亚夫(前199年—前143年),沛郡沛县(今江苏丰县)人,西汉时期名将,官至丞相。他是名将绛侯周勃的次子,历仕汉文帝、汉景帝两朝,以善于治军领兵,直言持证著称。

军事才华卓越,在吴楚七国之乱中,他统帅汉军,三个月平定了叛军,拯救了汉室江山。后被冤下狱,闭食自尽。

5、文天祥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南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第一。开庆元年(1259年),补授承事郎、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咸淳六年(1270年)四月,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草拟诏书有讽权相贾似道语,被罢官。

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沿长江东下,文天祥罄家财为军资,招勤王兵至5万人,入卫临安。旋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遣将援常州,因淮将张全见危不救而败,退守余杭。

旋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赴元军议和,因面斥元丞相伯颜被拘留,押解北上途中逃归。五月,在福州与张世杰、礼部侍郎陆秀夫、右丞相陈宜中等拥立益王赵昰为帝。

建策取海道北复江浙,为陈宜中所阻,遂赴南剑州(今福建南平)聚兵抗元。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再攻江西,终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

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次年,元军将其押赴厓山(今新会南),令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之,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

建策取海道北复江浙,为陈宜中所阻,遂赴南剑州(今福建南平)聚兵抗元。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再攻江西,终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

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次年,元军将其押赴厓山(今新会南),令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之,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

后被解至元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以中书宰相之职。文天祥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于大都就义。终年47岁。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古代历史正直之将有”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矢志报国,屈死风波亭”的岳飞、“直言敢谏却被冤杀”的王彦章、“周亚夫军细柳”的周亚夫等。

1、明代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

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钱塘县人。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后加封少保,总督军务。土木之变后沉着冷静,拥立景泰帝。

2、岳飞

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他于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

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3、五代王彦章(863~923)

中国五代时后梁名将。字贤明(一作子明),汉族,郓州寿张(今山东梁山西北)人。朱温建后梁时,彦章以功为亲军将领,历迁刺史、防御使至节度使。他骁勇有力,每战常为先锋,持铁枪驰突,奋疾如飞,军中号为王铁枪。后梁龙德三年(923)四月,后唐军攻占郓州(今山东东平西北),梁朝廷大惊。

经宰相敬翔力荐,梁末帝朱友贞任王彦章为北面招讨使,问其破敌之期,答以只须三日。王彦章命甲士600乘夜斩断连结德胜(今河南濮阳)南北城的浮桥,使据守两岸的唐军不能相救;自率精骑袭破南城。唐军弃守北城,恰为三日,梁军声势大振。可惜朝中有奸臣,军中有监军,其他将领也排斥忠臣良将。最终王彦章被俘,不屈被斩。

4、周亚夫(西汉)(前199-前143)

西汉时期的著名将军、军事家,汉族,沛县(今江苏沛县)人。他是名将绛侯周勃的次子,在历史上也非常有名的军事家,治军严明,汉文帝到访其阵中,兵士无军令阻挡文帝不让其进入。

公元前154年,即汉景帝三年,吴王刘濞联合楚王刘戊、胶西王刘卬等七国发动叛乱,打出“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景帝于是升周亚夫为太尉,领兵平叛。在七国之乱中,他统帅汉军,三个月平定了叛军。后因其儿子给他买的丧葬品而被诬陷造反,饿死于狱中。

刚正不阿形容什么人 ?

刚正不阿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gāngzhèngbùzhidaoē。意思是刚强正直,不阿谀奉迎,无偏私。出自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四:“有正大不阿,不行私谒者,便以为不版贤。”[1]

中文名

刚正不阿权

外文名

Uprightandoutspoken

拼音

gāngzhèngbùē

解释

刚强正直,不逢迎附和

出处

明·余继登《典故纪闻》

歇后语

包公铡驸马——刚正不阿

联合式;作谓语、来定语;指刚强正直,不逢迎。源

示例

1、浦安修《赤子之心》:“他刚正不阿的品质,时时百牵动着我的心。”度

2、包公办案,大公无私,刚正不阿。

3、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知一员官》道:“济南同知吴公,刚正不阿

描述“刚正不阿”的词语有哪些?

1、光明磊落

[guāngmínglěiluò]

注释:磊落:心地光明坦白。胸怀坦白,正大光明。

2、光明正大

[guāngmíngzhèngdà]

注释:原指明白不偏邪。现多指心怀坦白,言行正派。

3、浩然之气

[hàoránzhīqì]

注释:浩:盛大、刚直的样子;气:指精神。指浩大刚正的精神。

4、令行禁止

[lìngxíngjìnzhǐ]

注释:下令行动就立即行动,下令停止就立即停止。形容法令严正,执行认真。

5、铁面无私

[tiěmiànwúsī]

注释:形容公正严明,不怕权势,不讲情面。

6、执法如山

[zhífǎrúshān]

注释:执行法律象山一样不可动摇。

7、言出法随

[yánchūfǎsuí]

言:这里指法令或命令;法:法律,话一说出口,法律就跟在后面,指法令一经公布就严格执行,如有违犯就依法处理。

8、公而忘私

[gōngérwàngsī]

为了公事而不考虑私事,为了集体利益而不考虑个人得失。

9、大公无私

[dàgōngwúsī]

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10、明镜高悬

[míngjìnggāoxuán]

传说秦始皇有一面镜子,能照人心胆。比喻官员判案公正廉明。

刚正不阿

[gāngzhèngbùē]

指刚直方正而不逢迎附和,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

刚:刚直;正:正直;不阿:不逢迎。阿:迎合,偏袒。

出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一员官》。

描述“刚正不阿”的词语有:不欺地下、埋轮破柱zhidao、破柱埋轮、膝下有黄金、铮铮铁汉

【成语故事】宋朝包拯是一个刚正不阿的清官,赴任扬州天

长知县时写诗自勉: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他内一生敢

于犯颜直谏,不谋私利,执法如山,铁面无私,不畏权贵,

不循私情,为民除害,成为百姓心中的“包青天”

刚正不阿,指刚直方正而不逢迎附和,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刚:刚直;正:正直;不阿:不逢迎。阿:迎合,偏容袒。出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一员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