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以为是

  • 自以为是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成语词典大全

“自以为是”是什么意思?

“自以为是”指自己认为自己很好,形容骄傲自大。总以为自己是对的。认为自己的观点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他人意见,形容主观,不虚心。

读音:(zìyǐwéishì)

为:认为;是:对。知总以为自己是对的。认为自己的观点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他人意见,形容主观,不虚心。道亦作"自以为然"。

第一种:自己觉得别人也会与自己想的一样,其实别人和你想得根本就不一样,主观臆断。

第二种:自己认为自己很了不起,自满。

造句:有些暴发户目中无人,很是自以为是。

她很自以为是,瞧不起其他人的成内绩。

“自以为是”一词出自《荀子·荣辱》:"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孟子·尽心下》:"众皆悦之容,自以为是”。

近义词:一意孤行、执迷不悟、夜郎自大、心高气傲、刚愎自用。

反义词:妄自菲薄、自惭形秽、自暴自弃。

参考资料

在线成语词典:http://cy.5156edu.com/

天欲祸人,必先以zd微福而骄之;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祸而儆之

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要看他会受。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祸儆之,要看他会救。

天要降祸给一个人,必定先降下一些福分使他起骄慢之心,目的要看他是否懂得承受的道理。天要降福给一个人,必定先降下一些祸事来使他引起警觉,主要是看他有无自救的本领。

老子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又说:“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天道尚且如此,何况人事。

得微福而骄慢,骄慢便是祸根,福本不厚,又以骄慢削之,可见不堪受福,惟有降祸了。骄慢非但天不降福,人也不助其福,因为人人版皆厌恶骄慢之人。天宠既失,人和又无,微福必无法维持长久。福尽祸来,不堪受福,又何堪受祸?若得微福而不骄,即使是祸来,心也不惊。受福不骄,受祸不苦,是深明福祸之道,只有不为外物动心的人才能做到。

欲降福而先降祸,是天之善意。不明祸何能降福?一旦福去祸来,又岂能消受得了?先以微祸儆之,若能救助,即使是他日祸来,也能如此救助。达人处祸不忧,居福不骄,知福祸在于一己所为,天意虽然不测,总之权在能自救,心则常保泰然。。

自以为是是啥意思?

【词目】自以为是

【读音】zìyǐwéishì

【注音】知ㄗㄧˋ道ㄧˇㄨㄟˊㄕㄧˋ

【简拼】zyws

【色彩】中性

【结构】主谓式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主观不虚心

【释义】为专:认为;是:对;正确。自己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

【近义词】一意孤行、执迷不悟、夜郎自大、心高气傲、刚愎自用

【反义词】妄自菲薄、自惭形秽、属

自以为是是什么意思?

自以为是zìyǐwéishì中文解释-英文翻译自以为是的中文解释以下结果由百汉典提供词典解释【解释】:是:对。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

【出自】度:《荀子·荣辱》:“问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孟子·尽心下》:“众皆悦之,自以为是。”

【示例】:世人往往~,自夸其能。◎清·答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四回

【近义词回】:一意孤行、执迷不悟、夜郎自大

【反义词】:妄自菲薄、自惭形秽、自暴自弃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主观答不虚心

自以为是是什么意思

自以为是——总以为自己是对的,认为自己的观点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他人意见,形容主观,不虚心。出自《荀子·荣辱》:“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

译文:凡是打架的人一定认为自己是这,而认为别人是错的”。

现代示例:作家三盅说:凡事一看透,激情便褪去,但天晓得所谓看透会否自以为是。信与疑,热与冷,人的一生总在对同一事物的认知上左右摇摆莫衷一是,转变往往只在一念间,交叠覆盖,直至承认宇宙无序生命无解。

扩展资料

自以为是近义词介绍如下:

1、一意孤行,拼音是yīyìgūxíng,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作谓语、定语;形容顽固派。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公卿相造请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

翻译:公卿大臣们互相拜访禹,禹最终没有回报,致力于与知心朋友和宾客的要求,孤立运行一个意思而已。

2、执迷不悟,拼音是zhímíbúwù。意思是坚持错误而不觉悟。作谓语、定语;指坚持错误。

出自唐·姚思廉《梁书·武帝纪》:若执迷不悟,距逆王师,大军一临,刑兹罔郝,所谓火烈高原,芝兰同泯。

译文:如果执迷不悟,违抗王师,大军一到,处罚不郝,所说的火烧高原,芝兰同泯灭。

自以为是的“是”:对。总百以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

自以为是,汉语成语,拼音是zìyǐwéishì,意思是总以为自己是对的,认为自己的观点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他人意见,形容主观,不虚心。

出自: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四度回:世人往往自以为是,自夸其能。

译文:世上的人都总知以为自己是对的,自己夸赞自己的能力。

扩展资料:

近义词:

心高气傲,汉语成语。

拼音:xīngāoqìào,

释义:指态度傲慢,自以为高人一等。心里自高自大而神气十分傲慢。形容狂妄自大,目中无道人。

出自: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安老爷这一开口,原想姑娘心高气傲,不耐烦去详细领会邓九公的意思。”

例句: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回回:在营盘的时候,大注钱财也曾在手里经过;无奈彼时心高气傲,挥金如答土,直把钱财看得不当东西。就是出营之后,身边也还带得几文,有的是坐吃山空,有的是同人合股做个小卖买,到得后来亦总是关门。

自以为是?意思

师父再一次告诉你们,是师父的徒弟,是师父的弟子,旁听生也好,千万不要说人家任何一个法门不好。法门都是好的。师父是一个医生,但是其他医生都要受到尊重。千万不要因为你的师父是个名医,就把别的医生说得一塌糊涂。那是永远不可以的。而且千万不要自以为是,你哪怕是师父的徒弟,跑出去后,人家跟你说,你是卢台长的徒弟,真好啊。

你马上骄傲得不得了啦。有什么好骄傲的,人家修得比你们好。你们虽然坐在这里,都不一定像师父的徒弟,没有用的,你们看看全世界很多佛友远在天边,都给师父放生,拼命做功德。现在师父的法门遍地开花,全世界都有了师父的道场,是观世音菩萨慈悲.

今天观世音菩萨对师父说,就算大灾难不来或者晚点来,实际上人的真正的大灾难是自己心里的灾难。什么是心里的灾难?就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比如自杀,天天想不通,忧郁,烦恼,难过,一个人好好的,突然之间生癌症了,就是自己受灾了。不是说水灾还没来,地震还没来,就觉得很开心了,实际上你不知道你身上的灾难已经来了。

你们长期的忧郁,心理障碍,已经是受灾了。师父天天给人家看图腾,有一位小女孩割腕三次,师父都在救,所以人人都应该付出,救渡众生。你们自己想想看,你们付出了多少,你们有多少功德,自己要懂道理。看看人家都在努力,而我们自己没有努力,这是对不起观世音菩萨,对不起师父。你们今天过掉一天还会有吗?没有了。所以,师父希望你们好自为之来避开灾难。

今天跟大家继续讲修行。天天说修行、修学、修法,实际上,修行是一种功夫。如果你修行能够修得好,说明你这个人有功夫。因为修行的人不会常常地轻视人家。很多人自以为很骄傲,年轻、有学历、有钱、长得漂亮,什么都可以作为他的资本,因为他没有修行,所以经常会给别人白眼;因为他没有学佛,所以会经常讲人家不好。

只有真正明白佛教道理的人,才不会轻视人家。所以,学佛的人看人是慈悲的眼睛,而不是轻视人的眼睛。庙里的尼姑、和尚对人就是很和善。师父对你们很慈悲但又很严格的,因为你们是师父的徒弟,所以必须严格。但是师父对其他老妈妈、老伯伯是什么态度,你们看见了的。师父对你们是恨铁不成钢,修到现在,听到现在,还做出一些很不好的事情,不改行不行啊?

修心要苦修。一个人苦了,他才能修心。他不苦,他不会修心的。所以叫苦修行。苦修功德的人,心中很善良所以对众生也很善良,心里就不会轻视人家。经常轻视别人的人,不会是一个好好的修行者。很多拜佛的地方,对前来朝拜的人不是很礼貌,人家下次就不会去了。前去拜佛的人,都是怀着一颗虔诚的心。你们要是对来拜佛的人不好了,随随便便把人家打发了,你就是没有学佛,你就是对菩萨的亵渎,就是有孽障。

你们每一个人都代表着菩萨,不管你今天是打字也好,是打电话也好,你们所做的每一个行为都要对得起观世音菩萨,对得起众生,因为你们是学佛人。你不慈悲,你看不起人,你才会觉得烦。苦修是什么?苦修是自己要压制自己,要克制自己,那才叫吃苦。习惯了,就不以为是苦了,以苦为乐就是这个道理。因为每位众生都是有佛性的,他们都是菩萨,他们都是佛,你对人家这么凶,你对得起菩萨吗?众生是来求佛的,不是来受气的。

正常人连生物都不能够轻视,连一条狗都不能去踢它,你都不能去骂它,何况是对学佛人呢。如果对一杯水,不停地讲它,骂它,放在冰箱里,再拿出来,会呈现很难看的图形。如果你不停地说这杯水好,放在冰箱里结冰后,拿出来一看,冰花都是很漂亮的。连物体都有情,所以自己要明白道理啊。一个懂得佛法的人,需要真实。不诚实,是罪上加罪,不是师父看不惯,是菩萨看不惯。因为人本身就是虚妄不实的,所以才要多做实事。

今天买一件东西回来是实实在在的吧,过几天坏了,退掉了,那东西就没了。这不就是虚的吗?回到家里,想不吵架了,讲了没几句话,又吵架了,你说这是真的还是虚的?人间什么东西都是假的,什么东西都是虚的。你今天吃下去的,你吃的时候以为是真的,吃得可开心呢,吃完也就没了,因为它是虚的。从实到虚就是一个过程。人从生出来是一个婴儿,过一阵子长大了,再过一阵子变成老太太了,再过一阵子找不着了,死了。这不就是虚的东西吗?

在人间有什么东西是实的啊?什么东西找得到啊?师父再三跟你们讲,什么东西都是空的,等你们死掉了,什么东西也都没了。佷多人不要死,你要是在人间不死的话那也成妖精了。如果有一个老太太活到130岁,你看看会是什么样子。这是必然规律。人间就像一个旅馆一样,其实是虚幻不实的。身体是虚幻不实的灵体,精神也是虚幻。就像你今天动了一个念头,明天马上动另外一个念头一样,你已经很快把你前面这个念头否定了。

你今天刚刚说,我一定要怎样怎样,说不定有个人在你耳边讲几句话,啪的一下,说不定你所有的意念全部转变过来了。你不就是虚的吗?师父看你们,当你们跪着的时候,师父都觉得你们是虚的。你今天可以跪着,过几天你想不通了,你说不定连跪着的机会都没了。你们跪着对师父有什么好处啊,只是增加师父的责任,增加师父的孽障,因为你们心里身上都是不干净,所以一定要好好修,消除孽障。

人的本身是虚幻不实的,说话也是,开始讲得很好,后来变了,所以我们要让自己佛性的表现形式实在一点。你虽然是虚的,但是你可以让表现形式实实在在一点。也就是说,你今天可以变,但尽量让它不要变。因为真正学佛的人是谦虚的。犹如拜师也是一样。你们拜什么师父,就跟师父学什么法门。你拜其他的师父,你就求其他的法门,都是一样的。所以,你不能轻视别人的法门,或者自以为是最好的。就是说,当你在学佛的时候,如果你已经拜了这个师父,学了这个法门,你最好不要轻视它。你最好学一个最好的法门,你认为最好的法门,而且千万不要去说人家的法门不好,这也是实性。

师父再一次告诉你们,是师父的徒弟,是师父的弟子,旁听生也好,千万不要说人家任何一个法门不好。法门都是好的。师父是一个医生,但是其他医生都要受到尊重。千万不要因为你的师父是个名医,就把别的医生说得一塌糊涂。那是永远不可以的。而且千万不要自以为是,你哪怕是师父的徒弟,跑出去后,人家跟你说,你是卢台长的徒弟,真好啊。你马上骄傲得不得了啦。有什么好骄傲的,人家修得比你们好。你们虽然坐在这里,都不一定像师父的徒弟,没有用的,你们看看全世界很多佛友远在天边,都给师父放生,拼命做功德。现在师父的法门遍地开花,全世界都有了师父的道场,是观世音菩萨慈悲.

人最大的痛苦是自身造成的。这是观世音菩萨给师父最新的信息。观世音菩萨说,人的灾难实际上来自于自己。从大的方面来讲,就是破坏了全球生态环境,从小的方面来讲,就是破坏了你自身的生活环境。很多人很凶,不是把自己的生活环境破坏了吗?很多人不好好吃饭,不好好睡觉,忧虑,烦恼不是把自身的环境破坏了吗?所以,他们才会生病和生癌症啊。人就是在不断地破坏自身的环境,使之演变成灾难。

师父跟你们讲,人为什么会自大呢?因为他常为自己想。一个人为什么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因为他经常为自己想,我是谁,我应该怎么样,我是怎么样。每个人都以为他自己最大,出去开会最好是红地毯,警车开道,主席台上有他的位置,若是没有他的位置,马上脸很难看,站起来就走人。看看我们过去一位华人议员就是这样的,总以为自己是老大。

你们今天学佛,你们早一点、晚一点都要放下,到最后的时候躺在床上,还说舍不得走,到最后必须放下,你为什么不早点放下啊,早放下说不定就死得晚一点了。为什么放不下?肮脏的灵魂,肮脏的灵体,肮脏的孽障,全部在你的身体上,把你的脑子搞得稀里糊涂。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在世界上多得不得了,很多人为了面子活着,最后活得多痛苦,什么都没有了,他还要面子,自杀。要面子会害死人的。要面子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真正想要解决问题是把自己放下。我没有自己,我没有什么面子,我要的是有价值的生命,我要的是自己的前途。我要的是自身的修养,我要的是我的境界,我要的是今后能够去西方极乐世界或者四圣道。那才叫真正的境界。要的是要那些真正存在于你心灵的东西,而不是要这些名利,家具、钱财。所以,一定要把自己的名利、地位思想减淡,减淡自我,就是把自己看得越来越轻。你值多少钱啊,你是谁啊,你有什么了不起的,叫你说声对不起就不肯啊。

你是谁啊,现在知道师父为什么经常要讲你们了吧,是在减淡你们的自我啊。师父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讲你们,你们说声“对不起”,说明你们的境界在提升,并不是说你们掉下来了。越谦虚、越懂礼貌的人,才是高贵的人,是有境界的人,才会让人看得起。死要面子不肯承认错误的人是让人看不起的。被人家背后骂,自己想只要我没听见就可以了,两耳朵掩耳盗铃。如果你说声,“对不起,我以后改,人家就很看得起你了”。

你们是什么思维啊,做错事情,要赖就赖,要逃就逃,想不承认就不承认,这叫学佛吗?要看淡自己,师父今天讲你们,就是让你们要放下自我。你们一辈子有什么呢?你们一辈子瞬间就结束了。我一生一无所有,要钱钱没有,要名名没有,那你活得才自在呢。因为你把自己的贪欲放弃了,你没有自我,人家骂你也骂不到你了,打也打不到你,那才叫自在呢。

要像麦穗一样,长得越高,头垂得越低。很多人为什么会死,为什么生病、生气,因为他觉得他过去好得不得了,他抓住他的过去就是不肯放。过去是过去,现在是现在,所以菩萨告诉我们,过去不可得,现在不可得,未来不可得。实际上就是一句话,什么都不可得,什么都是没有的。

要放低自己啊,看不起人家就是看不起自己。人家做清洁工就也要看得起人家。人家不偷不抢,实实在在,挣点钱照顾家里,人家是最崇高的人。那些寄生虫,就知道赚钱,不知道照顾别人的贪污人,还不如清洁工呢。被人家看不起,师父讲的都是人间的、最好的、最有智慧佛的语言,希望你们好好地学。不要因为自己做错了,就低人一筹,没有,因为你们是人,是人永远会做错。

哪怕要死掉的那一刻,都会做错事情。但只要改变过去,破迷开悟,就是善男信女啊!要看见众生啊,众生都在你身边。众生的苦就是我们的苦。所以,学佛要先学会放下自己,要肯吃苦,吃苦就是消孽障。

什么是自以为是?

[出处]:《抄荀子·荣辱》:“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孟子·尽心下》:“众皆悦之,自以为是。”

[例句]:我们应该谦虚谨慎袭,戒骄戒躁,绝不可以盛气凌人,自以为是。

[近义]:

一意孤行不伏烧埋先入之见刚愎自用固执己见夜郎自大好为人师师心自用执迷不悟

[反义]:

不耻下问低眉折腰zhidao低眉顺眼博采众议博采众长妄自菲薄自惭形秽自愧不如自暴自弃

自以为是的故事

1、晋国大败

公元前597年,楚庄王率师伐郑,与之订城下之盟。不久之后,晋国以荀林父为将,率军救郑。闻知楚、郑两国已结盟,荀林父就想率军返回。

这时,他的部下先縠以不救郑将失去霸主的地位而拒绝服从命令,擅自率师渡河,向楚军发动进攻。荀林父不得已,也只好改变原来命令,命令大军渡河,策应先縠,闻知晋军渡河求战,楚庄王心中害怕,便想撤军回国。

这时,他的一个宠臣伍参看出晋军的弱点,劝告楚庄王回师与晋军打上一仗。他说,晋军主帅荀林父执政不久,部下不听指挥。他的中军副帅先縠这个人又很任性,违背命令擅自渡河。其他统帅也都控制不了军队,将士无所适从。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军迎战,必能打败晋军。再说,我国是国君亲自出征,晋国是臣下率军作战,以国君之尊而躲避臣子,也无法向楚国臣民交待。楚庄王听了,便改变主意,挥师北向,果然打败了晋军。

2、赵括的纸上谈兵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

因此很骄傲,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附近)坚持抗敌。

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

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3、火烧连营

火烧连营指的是三国时期吴蜀之间的一场战争,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刘备为报吴夺荆州、关羽被杀之仇,率大军攻吴。吴将陆逊为避其锋,坚守不战,双方成对峙之势。

蜀军远征,补给困难,又不能速战速决,加上入夏以后天气炎热,以致锐气渐失,士气低落。刘备为舒缓军士酷热之苦,命蜀军在山林中安营扎寨以避暑热。陆逊看准时机,命士兵每人带一把茅草,到达蜀军营垒时边放火边猛攻。

蜀军营寨的木栅和周围的林木为易燃之物,火势迅速在各营漫延。蜀军大乱,被吴军连破四十余营。陆逊火烧连营的成功,决定了夷陵之战(猇亭之战)蜀败吴胜的结果。

4、凤雏之死

凤雏抢功心切,新到刘备手下任职,想有点儿作为,怕没啥功绩被人瞧不起,所以在进功四川的战役中,有点儿贪功冒进。

万里无云,天气不错。刘备的大军被阻雒城,打不过去。忽听过路的张三说有条小路可以绕过去,凤雏忙上前请命,愿自带兵马抄小道。临走前,他的坐骑忽然发了马角疯,将其掀下地来。

刘备见到,充分发扬其爱兵如子,爱才如命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将自己所骑的良马相赠,这马就是众所周知的“的卢”。记得谁说的,该坐驾眼下有泪槽,久必妨主。结果在抄小路的过程中,被对方误认为是刘备,乱箭射死了。

5、鸿门宴

公元前206年刘邦先入关灭秦,进驻在咸阳,并派兵把守函谷关,以对抗项羽西进。项羽率领40万大军到达后,攻破函谷关,进驻在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北),准备袭击刘邦。

刘邦知道势力悬殊,采纳了张良的建议,结交了项羽的叔父项伯,希望从中给予调解,以作缓兵之计,并且亲自到鸿门和项羽见面。

宴会上,项羽的谋士范增让项庄舞剑,意图刺杀刘邦。项伯已被收买,于是连忙拔剑起舞,用自己掩护住刘邦。而刘邦的部将樊哙带剑执盾闯入,这才让刘邦得以脱险。

“自以为是”典故:

公元前597年,楚王向郑国发动大规模的进攻,楚庄王亲率大军围困郑国三个多月,郑国投降后,和楚国争雄的晋国才发来救兵。

正准备返国的楚军在战与不战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楚庄王想退兵,他的爱臣伍参主战,令尹孙叔敖主和。孙叔敖说:“昔年攻进陈国,现在又攻进郑国,楚国不是没有事呀,该休息休息了。如果和晋军打仗又不能取得胜利,是不是把伍参的肉给吃了!”伍参反驳说:“如果打了胜仗,孙叔敖你就是无谋之人。如果打了败仗,我的肉将在晋军那里,你孙叔敖怎么能吃得到呢?”孙叔敖不再理会伍参,下令“南辕、反旆”,即掉转车头,大旗反向,准备撤退。

但伍参又对楚庄王说:“晋军元帅荀林父是新上任的,还不能真正让下属听从他的命令。荀林父的辅佐官先縠刚愎自用,不仁不义,不肯听从荀林父的命令。晋军三帅,专断行事,想听从命令也没有上级的命令。三军主帅尚且如此,晋军将士又该听谁的呢?这一次,晋军一定会吃败仗。再说了,你是国君,晋军主帅是臣,一个国君见了敌军的臣子就吓跑了,你该怎么面对你的臣民呢?”

庄王无言以对,想了想,伍参的话很有道理,马上命令掉转车头,北上到管(现在的郑州市区)驻扎下来准备战斗。事实证明伍参的分析很正确,晋楚两军在邲(今河南荥阳北)大战一场,晋国指挥混乱,大败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