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 第二个语的成语有哪些

  • 语 第二个语的成语有哪些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成语词典大全

教 案

学习目标:

1.品味本文的语言特点

2.掌握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教学流程: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本文是一篇语言生动的_____(体裁),按照________顺序安排说明内容。文章首先介绍物候学研究的______,然后用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____________的重要性,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________,最后说明物候学对______的重要意义。

二、品味本文的语言特点

1.如果把文章的标题改为《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好不好?文章标题用“大自然的语言”有什么好处?

明确:不好。  《大自然的语言》将大自然拟人化,把物候现象说得生动而有情趣,切合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具有启发性。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2.第2段作者举杏花、桃花、布谷鸟三个例子时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拟人。形象生动地写活了大自然中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可读性。

3.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原句: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改句: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回暖。

原句: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

改句: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掉到地上。

原句: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改句:杏花开了,就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叫了,该及时耕作。

明确:原句多采用拟人的修辞,比改后的句子,更生动更形象更富有表现力,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左右”能否去掉,为什么?  

5.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

“约”能否去掉,为什么?

明确:某词能不能删去答题规范

(1)不能。

(2)解释(或定性)在哪些方面进行限制(时间、空间、程度、范围、数量等)

(3)如果删掉……(与实际不符。)

(4)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总结本文的语言特点:

生动形象:词语优美,描绘的画面生动形象,多用拟人等修辞手法。准确严密:措词严谨,用语从数量、范围等方面进行限制,如“左右”。

科普说明文通常是深奥难懂的,本文却简单轻松地给我们介绍了有关物候的科普知识,作者是怎样做到的呢?

首先,作者将抽象的事物尽量形象化,把丰富的、不易理解的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使读者容易接受。

其次,作者在行文中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而用大家都能理解的词句来表达,并在阐述每一个问题时都有举例,把物候学知识介绍得一清二楚,便于读者掌握。

然后,作者大量运用优美的词语、描写性语句和修辞手法,使本来枯燥的物候科学变得生动形象。

说明文按照语言特点,可以分为平时说明文和生动说明文,那这篇文章属于平实说明文,生动说明文?

明确:生动说明文

三、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表、引用……

1.判断下列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1)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下定义)

(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

(3)首先是纬度。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差异。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分类别)

(4)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引用、作比较、列数字)

2.掌握几种常用说明方法作用的答题规范

举例子:通过实例具体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列数字:通过数据精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把XX和XX加以比较,突出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打比方:将XX比作XX,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下定义:用简洁概括的语言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使说明更科学、更严谨、更有权威性。

引用: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和权威性;如果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答题公式为:说明方法+本身作用+文本

牛刀小试

(1)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下定义。简洁概括的说明了什么是逆温层。使说明更科学、更严谨、更有权威性。)

(2)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打比方。把“活生生的生物”比作“活的仪器”,生动形象的说明了物候观测的重要性,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3)影响物候的四个因素……首先是纬度,第二个是经度的差异,第三个是高下的差异,此外还有古今的差异。

(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影响物候的因素有哪些,主次关系如何。)

(4)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具体、精确、突出地说明了经度的差异也是影响物候的因素之一,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四、语文实践活动《倾听大自然的语言》

1.活动一:倾听故事《竺可桢的故事》

通过倾听故事,希望同学们从中受到启发,受到激励,受到鼓舞。

2.活动二:各抒己见

既然自然界中的“语言”可以预测许多物候现象,那么就不需要

花许多人力物力去研究测量物候现象的仪器了,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请同学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有主见不能人云亦云。

下面出示三种观点:

(1)同意。因为物候现象非常丰富,且物候观测的数据是对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反映,应用起来比较方便。

(2)不同意。自然现象只是事物的表征,还需对它进一步分析,而这得靠精密的仪器来完成。

(3)物候现象确实有它的神秘之处,人们可以据此安排农事,但是这些自然现象只是物候的表征,需要进一步观测、记录、分析,况且有些物候知识的获得和物候现象的测量必须通过精密的仪器来完成,所以二者缺一不可。

3.活动三:开拓视野

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山戴帽,大雨到。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

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

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下了初四雨,一月晴九天。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和六九,河边看杨柳。

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

狗猫换毛早,冬季冷得早。

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二十四节气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4.活动四:展露才华

古代诗词中的物候

(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是一首描写我国季风气候的诗篇。请你结合所学的物候知识谈谈为什么“春风不度玉门关”?

明确:甘肃玉门关一带,深居大陆内部,四周又有高山阻挡,来自海洋的温润气流,很少能到达这里,因此,境内大部分地区属于荒漠。经度差异是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2)你从李白的“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诗句中了解到怎样的物候现象,并分析形成这种物候现象的原因。

明确:时逢夏天,五月的祁连山(天山),天气寒冷,白雪皑皑,看不到烂漫的春花。

这是由于高下的差异。“天山”海拔甚高,气温自然很低。

(3)数学家华罗庚对卢纶的《塞下曲》中“月黑雁飞高”一句也写下几句诗:“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南归。月黑天高时,怎得见雁飞?”对“月黑雁飞高”提出质疑。想一想,他的理由是什么?

明确:他的理由是北方大雪时,不可能有大雁,因为大雁早已南迁。

华罗庚的质疑精神告诉我们:学习前人的经验,并不是说要拘泥前人的经验,我们可以也应当怀疑与批评前人的结果。当然,怀疑与批评必须从事实出发。

你还能说出一些通过物候反映时令的诗句吗?成语?(1)诗词示例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停车坐爱枫叶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

(2)成语示例

春暖花开 雨后春笋 春华秋实  夏山如碧 春生夏长 炎炎夏日

秋高气爽 一叶知秋 秋收冬藏  冬裘夏葛 寒冬腊月 冬山如睡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品味了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掌握了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并开展了一次语文实践活动,包括倾听故事,各抒己见,开拓视野,展露才华,对物候现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还积累了丰富的物候知识,收获颇丰。

六、作业布置:

学完《大自然的语言》后,谈谈你的收获,用娟秀的文字把它写下来,150字左右。(最好能用诗歌的形式,尝试着进行,写好交给本班的语文老师,老师挑选好的作品在群里进行点评,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提升。)

课 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