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粒皆辛苦是不是成语

  • 粒粒皆辛苦是不是成语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成语词典大全

《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小时候学诗,记忆比较深刻的有很多,《悯农》就是其中的一首,相信人人都能脱口而出,但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

这首诗的作者呢,是唐代诗人李绅,读了这首诗,我们肯定也会觉得作者李绅是位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忠臣名士。然而,一个优秀的诗人不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官员。李绅就是这样的人,他晚年的人品实在让人一言难尽,着实配不上《悯农》这样心系农人的诗。

 

 

李绅早年为人正直大义

 

李绅的早年是励志的最好范本。

 

他的曾祖父当过武则天的宰相,父亲虽然不是大官,但也官至县令,相当于现在的县长。

 

然而,出生于官宦世家的李绅,由于早年丧父,家道中落,6岁的李绅就跟随母亲颠沛流离,尝遍人生疾苦。

 

好在李绅的母亲是个文化人,教得李绅一肚子墨水。李绅也没有让母亲失望,在27岁的年纪就高中进士,算是给饱受族人欺负的母亲争了一口气。

 

不过虽然金榜题名,却因为没钱打点,成为了翰林学士。这个翰林学士虽说是皇帝的心腹,有机会成为宰相,但却无职无权。

 

不过李绅没有气馁,依然发扬他正直大义的精神,敢于揭露社会的现实,批评朝廷的腐败

 

有一次,李绅被贬为瑞州司马。他一路上翻山越岭来到了康州,而康州到瑞州只能走水路——康河,康河水浅难以行舟。

 

康河的地方官对李绅说:“这条康河里有条雌龙,这河水涨不涨,全看这龙高不高兴。本地人凡有急事渡河,都会准备礼品到龙祠去求水,只要老龙高兴了,河水就涨。”

 

李绅听了,勃然大怒:“我只听说过贪官污吏勒索百姓,没想到龙为一方之神,竟然也像贪官污吏一般,我偏偏就不上贡,还要写文章骂它一顿!”

 

于是李绅摆出文房四宝,写道:“生为人母,犹怜其子,汝今为龙母,不独不怜一方子民,反效尘世贪官恶吏刮民骨髓,岂不耻为龙乎……吾当上表天庭,陈尔劣迹,定伐鳞革甲,汝不惧雷霆耶?”写好,在老龙的雕像面前点火焚了。

 

地方官吓坏了:“李司马,可闯大祸了!这老龙十分灵验,你这檄文一下,恐怕三月也涨不了水啦!”

 

李绅傲然一笑,说:“误了行期,大不了丢了这顶乌纱帽。要是惹恼了我,拼着一死,我也要毁了这老龙祠,教世人不信这等恶神!”

 

话没落音,就听见下人禀报:“老爷,河水涨了!河水涨了!”

 

果然,汹涌大水从龙祠后滚滚而出,顷刻间,康河成了十几丈宽且深不见底的大河。

 

 

一年夏天,李绅回乡探访亲友,路上巧遇浙东节度使李逢吉,两人是同榜进士,见面自然要寒暄一番。

 

于是两人登上观架台,李绅远远地看到田野里的农夫,在火烈的阳光下劳作,不禁感慨,一首《悯农》脱口而出

 

李逢吉听了,连说:“好,好!这首诗作得太好了!一粥一饭都得来不易呀!”

 

李绅仰天长叹,接着吟道: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个李逢吉心怀不轨,心想:李绅这个小子真的是大胆,敢揭朝廷的短,看我不向朝廷揭发你。

 

于是李逢吉对李绅说:“老兄能否将刚才吟出的两首诗赠我,不枉你我二人同游一场。”

 

李绅也是大方,回答道:“小诗不过三四十字,若一定要落笔,不如另写一首相赠!”

 

于是,李绅又提笔写下一首:

 

垄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

窗下织梭女,手织身无衣。

我愿燕赵姝,化为嫫女姿。

一笑不值钱,自然家国肥。

 

李逢吉看了,喜上眉梢,觉得这首诗在指责朝廷方面,比上两首更为具体。第二天,李逢吉便匆匆辞别李绅,进京了。

 

李逢吉想拿李绅做垫脚石,再高升一级,回朝便告发李绅写诗以泄私愤,有忤逆之心。

 

然而李绅就是命大。当时是唐德宗李适当政,这个李适可不是昏君,他一瞧李绅的诗词,就明白李绅借百姓疾苦,反映出朝廷政策的缺失。

 

他不但没有追究李绅,而且觉得李绅是个人才,需要启用。就这样,李绅因祸得福,成为了尚书右仆射,即为宰相

 

消息一出李逢吉慌了,不过等来的却是李绅登门道谢,由此可见李绅豁达的心胸。

 

 

经不起欲望的诱惑

清官变酷吏

然而,随着李绅渐渐拥有权力和地位后,他的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不再去关心民生疾苦,而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弥补自己童年家贫时所缺失的一切。

 

据《云溪友议》中记载道,在李绅还未有所成就之前,经常去族中家境最富裕的李元将家里玩。

 

每次见面,李绅称呼李元将为“叔叔”,嘴巴就像抹了蜂蜜一样甜,使得李元将常常帮助他、留他在家中吃饭。

 

风水轮流转,李绅发迹后,李元将为了巴结李绅,去见李绅时,自降辈分,在李绅面前自称为“弟”。

 

不过,李绅对此不满,数次刁难后,李元将只好再降辈分,称自己为“侄”。

 

但李绅仍不领情,逼着李元将自降三辈,直到他称自己为“孙”,才罢休。

 

 

李绅曾与一个姓崔的巡管有同科进士之谊。一次崔巡官特地前来拜访李绅,刚在旅馆住下,手下的一个仆人就与一个市民发生争斗。

 

李绅得知是崔巡官的家仆后,竟将那仆人和市民都处以极刑,并下令把崔巡官抓来,说:“过去我曾认识你,为何到了此地,都不来拜见我?”崔巡官连忙叩头谢罪,可李绅还是把他绑起来,打了20杖,并流放到荒郊野岭

 

由于李绅为官酷暴,当地百姓常常担惊受怕,很多人甚至外出逃难,下属向他报告:“本地百姓逃走了不少。”

 

李绅听了,说:“你见过用手捧麦子吗?饱满的颗粒总是在下面,那些秕糠随风而去,这事不必报来。”

 

 

由于享受着高俸禄高收入的待遇,李绅的生活的确也过得相当奢侈。

 

传言,李绅喜欢吃一道用鸡舌做的菜,每次为了做这道菜,都需要杀掉300只鸡,因此李绅后院的鸡常常堆积如山。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司空见惯”这个成语讲的就是李绅

 

有一次,苏州刺史刘禹锡应邀参加李绅家中的宴会,在宴会现场被李绅家中一位貌美如仙的家妓迷得神魂颠倒,于是当场为美女挥毫写下艳诗《赠李司空妓》一首:

 

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李绅倒也豪爽,当晚就把这个家妓送给了刘禹锡。

 

刘禹锡这首诗,把李绅养妓的排场之大、灯红酒绿、夜夜笙歌的生活方式,描述的淋漓尽致。美女随手就可以送给别人,可见李绅对美人“司空见惯”,生活相当奢靡。

 

 

为保官位,不择手段

据史料记载,李绅曾为了官运,泯灭自己的良心,牺牲百姓的利益以求近似祥瑞的假象,以讨皇帝的欢心。

 

《云溪友议》记载,李绅大冬天的要求治下民众下深水捕捉进贡用的文蛤

 

地方官忍无可忍,上书抗言:“现在冷得滴水成冰,那些文蛤乃生在深水潭的,必须要全身没入水中才能捞到,我们虽然贵贱不同,但都一样得尊重性命吧?”

 

李绅听了此话后,“大惭而止”,不敢再叫人去捞蛤了。

 

有一年,李绅管辖的地区先是遭遇旱灾,又遇到蝗灾,按规矩应当上报灾情,可李绅在上书中写道:“蝗虫入境,不伤田苗。”

 

而神奇的是,最后朝廷还因此奖赏了他。如此风气,难怪李绅性情大变……

 

 

而李绅一生中最大的污点,是他晚年经手的“吴湘案”

 

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74岁高龄的李绅出任淮南节度使。当时,扬州江都县尉吴湘被人举报贪污公款,强娶民女。

 

李绅接到通报后立即将吴湘逮捕入狱,判处死刑。但是经过调查,吴湘贪赃属实,但款项不多,强娶民女之事则为不实,吴湘罪不至死。但李绅却一意孤行,将吴湘送上了断头台。

 

李绅执意处死吴湘,是为了讨好朝廷重臣李德裕而实施的一次行动。

 

原来,吴湘的叔父当年得罪过李德裕的父亲李吉甫,两家是世仇。李绅自然很清楚两家的历史恩怨,为了取悦李德裕,换来更好的仕途,他不惜杀死一条无辜的人命。

 

多年以后,“吴湘案”终于得到平反,这时李绅早已去世。

 

按照唐朝的规定,酷吏即使死掉也要剥夺爵位,子孙不得做官,因此,死去的李绅受到了“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的处罚

 

 

结语

时过境迁,李绅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写下“粒粒皆辛苦”的悯农诗人了

 

在追求金钱与权力的同时,他早已迷失了自己的本心。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恶事做多了,终究会收到历史的批判

 

李绅最终也在枉法这件事情上走到了尽头,虽然已经去世,但是祸及子孙,加上他那些铺张浪费,花天酒地的生活方式,实在是可惜了他写下《悯农》时的才气。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