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成语模棱两可的意思及解释

  • 形容成语模棱两可的意思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成语词典大全

模棱两可是什么意思?

模棱两可是一个成语,指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主张,对问题正反两面态度模糊。

一、拼音

模棱两可[móléngliǎngkě]

二、出处

后晋·刘昫《旧唐书·苏味道传》:“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

释义:

处理问题的时候不要分清是非,如果出现了错误,一定会遭到处分甚至贬官,只是模棱两可就可以了。

三、典故

苏味道是唐初赵州栾城人,年轻时和李峤都以擅长文辞而出名,当时的人因此合称他们为「苏李」。虽然他一生中都在官场上打滚,还担任过宰相的重要职务,但是他的处事态度含混,曾经对人说:「处理事情时,最好不要明白的表示自己的意见和主张,万一出了错,才不会因为判断错误而受到责备,这就像摸着棱角的两端,不置可否才好。」

人们因此,帮他取了个「苏摸棱」的外号。后来「模棱两可」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以比喻处理事情的态度含混,不表示明确的意见或主张。

扩展资料

一、近义词:

不置可否[bùzhìkěfǒu]

释义:不明确表态,既不说对,也不说不对。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六回:“温钦差听了一笑,也不置可否。”

翻译:温钦差听了后笑了一笑,没有明确表态,既不说对,也不说不对。

二、反义词:

斩钉截铁[zhǎndīngjiétiě]

释义: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含糊。

出处:宋·朱熹《朱子全书·孟子一》:“看来惟是孟子说得斩钉截铁。”

翻译:看来只有孟子的花说的坚决果断,毫不含糊。

模棱两可:指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主张,对问题正反两面态度模糊。

典故:唐朝前期著名诗人苏味道,仕途顺利,官运亨通,仅做宰相前后长达数年之久。但他在位并没做出什么突出成绩来。他老于世故,处事圆滑,他常对人说:“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稜(同棱)以持两端可矣。”

只要模棱两可,哪边都抓不着(小辫子)就行了。当时,人们根据他这种为人处世的特点,给他取了一个绰号,叫“苏模棱”。

拼音:móléngliǎngkě

出处:五代刘昫《旧唐书·苏味道传》:“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

译文:做事要果断不明白,如果有错误,一定会带来灾祸谴责,但模棱以模棱两可可以了。

扩展资料

同义词:

1、含糊其词:是故意把话说得模棱两可,不清楚,不明确。

拼音:hánhúqící

出处: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五:“他觉得在文采的理论政策的渊博学问之下,就不敢坚持一个一定的主张,就不得不采取些模棱两可、含混的语句了。”

2、含含糊糊:含混不清的样子。

拼音:hánhánhūhū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5回:“老太太与凤姐姐方才说话含含糊糊,不知是什么意思。”

译文:老太太与凤姐姐才说话含含糊糊糊,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模棱两可

一、模棱两可:指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主张。

模棱:含糊,不明确;两可: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

【出处】

五代后晋刘昫、张昭远等撰《旧唐书·苏味道传》:“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

译文: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稜(léng)(同棱)以持两端可矣。

二、典故

唐朝前期著名诗人苏味道,仕途顺利,官运亨通,仅做宰相前后长达数年之久。但他在位并没做出什么突出成绩来。他老于世故,处事圆滑,他常对人说:“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稜(léng)(同棱)以持两端可矣。”

意思是:处理事情,不要决断得太清楚,太明白,要是这样处理错了,必会遭到追究和指责。只要模棱两可,哪边都抓不着(小辫子)就行了。当时,人们根据他这种为人处世的特点,给他取了一个绰号,叫“苏模棱”。

扩展资料

【近义词】

不置可否:不说行,也不说不行。指不表明态度。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六回:“温钦差听了一笑,也不置可否。”

【反义词】

旗帜鲜明:本指军旗耀眼,军容整齐。现比喻立场、观点、态度等十分明确。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曹操指山下颜良排的阵势,旗帜鲜明,枪刀森布,严整有威。”

什么是模棱两可?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女皇帝武则天,在夺取帝位的过程中任用酷吏,屡兴大狱,冤杀了许多无辜。宗室贵戚、朝臣文武经常突遭逮捕族诛,死者不可胜数。

她为了查获谋反者,创立了告密制度,在朝堂设置一个铜匦,中分四隔,上面各有孔穴,其中一隔专门收受告密文书。从此,告密之风盛行,弄得人人自危,朝不虑夕。

当时宰相之中,有个名叫苏味道的人,本是一位文学家。此人处世圆滑,身居相位,出入朝廷数年,只用心于附顺权势,求得自己太平。

证圣元年(公元695年)正月,内史李昭德获罪,苏味道受到牵连,被贬为集州刺史。他满怀沮丧,千里迢迢去集州赴任。

后来,苏味道一度被召回,官复原职,过不数年又获罪下狱。那时拘押三品以上大官的监狱叫做“三品院”,名为入狱,其实和住在家里差不多。苏味道不敢骑马,徒步来到“三品院”,在门口遇见被革职下狱的同僚张锡。

张锡在狱中像没有什么事似的,饮食起居和平日一样。苏味道则是战战兢兢,诚惶诚恐。他不敢高卧,只在屋角摊一席地铺,一日三餐不进荤腥,用些粗茶淡饭而已。

有人将狱中情形密报武则天。于是,武则天赦免了苏味道,让他官复原职;同时,将张锡流放岭南(唐初十道之一,以在五岭之南得名)。

苏味道重又蟒袍加身,心里暗自庆幸。这时正是暮春三月,忽然天降大雪。他声称这是祥瑞之兆,兴冲冲率领百官入宫朝贺。苏味道三呼万岁,带头颂赞皇恩浩荡,喜雪遍泽。不料,有位敢讲真话的侍御史出班奏道:“暮春阳和布气,草木发荣,而寒雪为灾,岂得诬以为瑞。朝贺者都是谄谀之士!”

寥寥数语,像一阵冷风吹散了金銮殿上一片虚假的颂德歌功之声。武则天拂袖起身,罢朝而去。苏味道讨个没趣,讪讪地走出朝门。

回到官邸,有个亲近的门生求见,向他请教为官之道。苏味道长叹一声,无限感慨涌上心头。

他沉呤半晌,伸手握住座椅上的棱角,郑重地说道:“处理事情,千万不要做出明白的决断,否则,一有错误就要获罪受罚。只要像用手摸棱这样,把棱木的正反两面都抓在手里就可以了。”

这番话后来传扬开去,人们因此私下替他起了个诨号叫“苏模棱”,又称他为“模棱宰相”。

苏味道“模棱两可”的处世态度并没有帮他很大的忙。公元705年,82岁的武则天病危,她的内宠张易之、张昌宗被诛,唐中宗李显重登帝位。苏味道因亲附二张,被贬官郿州(今陕西邱县),不久死于任所。

模凌两可和模棱两可哪个是对的?

模棱两可。

模棱两可是一个成语,读音是móléngliǎngkě,指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主张,对问题正反两面态度模糊。

出处:魏巍《东方》第一部第七章:“新任的支部书记……怕知得罪人,在支部发生争论时,常常是模棱两可,摇摆不定。”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态度不明确。

用法示例如下:

1、你说话模棱两可,我无法了解你的真实意愿。

2、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能模棱两可,让人不知如何道是好。

3、这种大是大非的事情,任何人都没有模棱两可的余地。

扩展资料:

模棱两可的近义词:不置版可否、含含糊糊。

1、不置可否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búzhìkěfǒu,意思是不表示赞同,也不表示反对。

出处:茅盾《子夜》:吴荪甫不置可否地淡淡一笑,转身就坐在一张椅子里。

2、含含糊糊,汉语成语。拼音:hánhánhūhū,解释:含混不清的权样子。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5回:“老太太与凤姐姐方才说话含含糊糊,不知是什么意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模棱两可

模棱两可是对的。

模棱两可[1]

【拼音】móléngliǎngkě

【英复译】Readytoaccepteithercourse

【解释】模棱:含糊,不明确;两可: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指不制

模棱两可

表明明确态百度,或没有一定主张,形容对事情双方不置可否。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度宾语、定语;含贬义。

【结构】偏正式

【近义词】不置可否、知模棱两端。

【反义词】旗帜鲜明、胸有成竹、毋庸置疑。[2-3]

模凌两可在百度百科上也有词条。但使用的都是模棱两可。可仔细看道看。

模棱两可是对的。

模棱两可[1]

【拼音】móléngliǎ百ngkě

【英译】Readytoaccepteithercourse

【解释】模棱:含糊,度不明确;两可: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指不

模棱两可

表明明确态度,或没有一定主张,形容对事情双方不置可否知。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道。

【结构】偏正式

【近义词】不置可否、模棱两端。

【反义词】旗帜鲜明、胸有成竹、版毋庸置疑。[2-3]

模凌两可权在百度百科上也有词条。但使用的都是模棱两可。可仔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