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成语文苑英华的意思及解释

  • 形容成语文苑英华的意思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成语词典大全

谁能够下载《文苑英华》PDF电子书?

可憐一下吧,共计字数:5150000,賣点錢也不算太过份了!从1943年开始,近70高龄的傅增湘着手对《文苑英抄华》进行校勘。《文苑英华》是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982)李昉、扈蒙、徐铉、宋白等人奉敕编纂的一部大型诗文总集,雍熙三年(986)成书,共一千袭卷,为“宋四大类书”之一。他给自己作了规定,每天校书30页,白天若未完成,则知熬夜补工;无论酷暑寒冬,从不间断。经过数度春秋,傅增湘写下了数十万字的校勘记,最终完成了这一工作,使《文苑英华》日道臻完善。2006年6月,《文苑英华校记》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精装本,全十册,32开,共计7040页,蔚然而为煌煌巨著。查看原帖>>

《文苑英华》一书的由来是怎样的?

在宋代,科举以进复士科最重,进士考帖经、墨义和诗赋。士人们除了要强记经义外,还要以声韵为务,所以,研习文字技巧非常重要。宋初作文与唐时一样盛行骈体,诗文风格主要沿袭晚制唐风气,走的是绵密富丽的路子,朝廷的诏令制诰和士大夫的表启笺札,仍百然通行骈四俪六的对偶,会写散文的也要会写四六,这就非熟悉典故、辞藻不可。在这种社会情形下,社会急需一部作文时作参考度的类书。

于是,在《太平广记》早已完成,《太平御览》也接近定稿时,宋太宗即时下令从《太平御览》纂修知中抽调学者李昉、宋白、徐铉等将近半数人力,加上翰林侍读学士杨徽之等共20多人,编纂了《道文苑英华》。

吾少弧,及长,不省所牯,惟兄嫂是依怎么翻译啊?(语文高手进)

翻译为我自幼丧父,等到大了,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模样,只有依靠兄嫂抚养。原文出自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

原文: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白话译文:

唉,我自幼丧父,等到大了,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模样,只有依靠兄嫂抚养。哥哥正当中年时就因与犯罪的宰相关系密切而受牵连被贬为韶州刺史,次年死于贬所。我和你都还小,跟随嫂嫂把灵柩送回河阳老家安葬。随后又和你到江南谋生,孤苦伶丁,也未曾一天分开过。

我上面本来有三个哥哥,都不幸早死。继承先父的后代,在孙子辈里只有你,在儿子辈里只有我。韩家子孙两代各剩一人,孤孤单单。嫂子曾经抚摸着你的头对我说:“韩氏两代,就只有你们两个了!”那时你比我更小,当然记不得了;我当时虽然能够记事,但也还不能体会她话中的悲凉啊!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祭十二郎文》写于贞元十九年(按《文苑英华》说是写于五月二十六日,应是笔误,因是年六月下旬十二郎还写过信),文章的十二郎是指韩愈的侄子韩老成,“八仙”中著名的韩湘子即是老成之长子。韩愈幼年丧父,靠兄嫂抚养成人。

韩愈与其侄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感情特别深厚。但成年以后,韩愈四处飘泊,与十二郎很少见面。正当韩愈官运好转,有可能与十二郎相聚的时候,突然传来十二郎去世的噩耗。韩愈尤为悲痛,写下这篇祭文。

”吾少弧,及长,不省所牯,惟兄嫂是依”的翻译是:我自幼丧父,等到大了,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模样,只有依靠兄嫂抚养。出自《祭十二郎文,是唐代文百学家韩愈一篇对其侄十二郎所写的祭文。在对身世、家常、生活遭际朴实的叙述中,表现出对兄嫂及侄儿深切的怀念和痛惜。

孤:幼年度丧父称“孤”。怙(hù):《诗经·小雅·蓼莪》:“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后世因问用“怙”代父,“恃”代母。失父曰失怙,失母曰失恃。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祭十二郎文》写于贞元十九年(按《文苑英华》说是写于五月二十六日,应是笔误,因是年六月下旬十二郎还写过信),文章的十二郎是指韩愈的侄子韩老成,“八仙”中著名答的韩湘子即是老成之长子。韩愈幼年丧父,靠兄嫂抚养成人。

韩愈与其侄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感情特别深厚。但成年以后,韩愈四处飘泊,专与十二郎很少见面。正当韩愈官运好转,有可能与属十二郎相聚的时候,突然传来十二郎去世的噩耗。韩愈尤为悲痛,写下这篇祭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祭十二郎文

吾少弧,及长,不省所牯,惟兄嫂是依弧应该是通孤吧这里指失去双zhidao亲的意思,不省所牯的意思是不知父母是谁,惟兄嫂是依翻译就是只能依靠哥哥和嫂子回,也就是由哥哥和嫂子收养照顾,整句的意思应该很明了了,整句组织一下语言吧答

《文苑英华》一书主要记录了哪些内容?

《文苑英华》于982年下半年开始纂修,选材时限与《文选》相衔接,上自百南朝梁代,下至晚唐五代。选录的作者近2200人,作品近2万篇。按文体分赋、诗、歌行、杂文、中书制诰、翰林制诰等39类。每类之中又按题材分若干子目,如赋类下分度天象、岁时、地、水、帝德、京都等42小类。

书中约十分之一是南北朝作品,十分之九是唐人作品,多数是根据当时流传不多的抄本诗专文集收录的。另外,《文苑英华》属中收录不少诏诰、书判、表疏、碑志,校记里还附注有别本的异文,可以用以辑补校勘唐人的诗文集。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与文苑英华哪个更好

严可均,字景文,号铁桥,浙江乌程人,嘉庆五年举人,道光二年曾任建德县教谕,后称疾辞官,专心著述,精通金石小学,长于辑轶考据,著作极多,著有《铁桥漫稿》,《说文校议》等十三种,合为《四录堂类集》,共一千二百五十一卷。

全面地搜集了唐代以前所有现存的单篇文章,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和古代文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以帝后、宗室、贵族、百官、群雄、士庶、列女、释道、阙名等次序排列。每一作家都有小传。同一作家的作品,又以骚、赋、制、诏等七十体分类编次。所录各篇均注明出处。

嘉庆十三年,开全唐文馆。不才越在草茅,无能为役,慨然曰:“唐之文盛矣哉!唐已前要当有总集。斯事体大,是不才之责也。”其秋始草创之。广搜三分书,与夫收藏家秘笈金石文字,远而九译,旁及释道鬼神,起上古迄隋,鸿裁钜制,片语单辞,罔弗综录,省并复叠,联类畸零。作者三千四百九十七人,分代编次为十五集,合七百四十六卷。肆力九年,草创粗定,又肆为十八年,拾遗补阙,抽换之,整齐之,画一之,已,于事而竣。挚五厄之散亡,扬万古之天声。唐已前文,咸萃于此,可缮写。乌程严可均。

收录上古至隋代作者3497人的文章。按时代先后为序,编为15集;《全上占三代文》、《全秦文》、《全汉文》、《全后汉文》、《全三国文》、《全晋文》、《全家文》、《全齐文》、《全梁文》、《全陈文》、《全后魏文》、《全北齐文》、《全后周文》、《金隋文》和文章朝代不明的《先唐文》。每集作者又分帝、后、宗室诸王、群雄、诸臣、宦官、列女、阙名、外国、释氏、仙道、鬼神等。绝大多数作者前有小传。本书占有资额相当广泛,鸿篇巨制,佚文断句,都加辑录。搜罗唐以前散文较完备。

文苑英华的内容简介

太平兴国七年(982),《太平广记》早已完成,《太平御览》也接近定稿,于是宋太宗下令从《太平御览》纂修中抽调李昉、宋白、徐铉等将近半数人力,加上杨徽之等共20多人重新zd编纂一部继《文选》之后的总集,即《文苑英华》。太平兴国七年九月开始纂修﹐雍熙三年(986)12月完成。

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做过一次删繁补缺的工作。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又由石待问和张秉、陈彭年等复校两次。由于史料记载含混,已经无法确定是否刊刻。

南渡以后,宋孝宗又命令内校书的专业人员修订,但质量还是很差。所以,周必大在告老辞官以后不得不和胡柯、彭叔夏再一次校订才刊行。这次校出容的错误,在中华书局的影印本中分别用小字夹注或篇末黑地大字的形式一一标明。今天看到的《文苑英华》即这个校订的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