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语门生故吏及解释

  • 关于成语门生故吏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aabb成语

什么是门生故吏?要的是详细解释,不是那个成语哈~

门生故吏的基本解释:

【释义】故吏:过去的吏属。指学生和老部下。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抄》:“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若收豪杰以聚徒众,英雄因之而起,则知山东非公之有也。”

词语分开解释:

门生:即“学生”:门生来家受学。

故吏:1.曾经担任官吏的人。2.原来的属吏。道

门生故吏

词目门生故吏

发音ménshēnggùlì

释义故吏:过去的吏属。指学生和老部下。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若收豪杰以聚徒众,英雄因之而起,则山东非公之有也。”

示例尊府是一门三鼎甲,四代六尚书,~,天下都散满了。(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回)

门生,类似于今天的师生关系;故吏,指曾经的下属.

古时的科举制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启蒙老师,但是更重要的是当年科举点中自己为进士的老师,用今天的观点来看就是招生老师.呵呵,当自己被这个人(一般是当年科举的负责人准备之一)招录后,新进士要对他执门生礼,就是自己认他当老师了.这样一方面自己有了靠山,老师也有了在外的关系网,这是双方都愿意的好事.

至于故吏,由于曾经一起公事,所以彼此关系一般不错,加之双方有上下属关系,下属对老上级的要求都会尽力去办.今天也一样,如果你在某部门当过领导,那那些下属将来都是你的故吏,同样,你对你的老上级来说也是故吏.

这样,在这个非常重视关系的社会里,一旦你有各种关系,那就说明你办事要比别人方便的多,面子要大的多.

所以,”门生故吏遍于天下”是一个人非常有权势的说法,说的人无限的恭敬,听的人无限舒服,无比有成就感.

【解释】:故吏:过去的吏属。指学生和老部下。

【出自】:《来后汉书·袁绍传》:“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若收豪杰源以聚徒众,英百雄因之而起,则山东非公之有也。”

【示例】:尊府是一门三鼎甲,四代六尚书,~,天度下都散满了。◎清·吴敬梓《儒林外史问》第三十回

【近义词】:门生故答旧

【语法】:联合式;作宾语;指学生和老部下

【发音】ménshēnggùlì

【近义词】门生故旧

故人的意思是什么

故人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gùrén,意思是指百旧交,老朋友;古人;死者;前妻、前夫或旧日的情人。

1、旧交,老朋友

出处:《三国演义》

作者:罗贯中(元)

原文:足下待故人如此,便告退。

译文:待老朋友这样(不念旧情),(那我)就先请求离去。

2、死者

出处:《洪波曲》

作者:郭沫若

原文:复员后张季鸾却成了故人了。

3、前妻、前夫或旧日的情人

出处:《怨情》

作者:李白(唐)

原文:度新人如花虽可宠,故人似玉犹来重。

译文:新恋的女人娇媚如花,娇气可宠,夫人可是像美内玉一样端庄尊重。

扩展资料

故人相关诗句: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李白(唐)

原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白话译文:友人在黄鹤楼向我挥手告别,阳光明媚的三月他要去扬州。他的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中,只看见滚滚长江在天边奔流。

2、《渭城曲》

作者:王维(唐)

原文: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白话译文: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容格外清新。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故人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gùrén,意思百是指旧交,老朋友;古人;死者;前妻、前夫或旧日的情人。

详细解释:

1、旧交,老朋友

出自:老舍《四世同堂》二二:“在往常,开学的日子正像家庭中的节日,大度家可以会见一个暑天未见面的故人。”

2、死者

出自:郭沫若《洪波曲》第十一章二:“复员后张季鸾却成了故人了。”

3、前妻、前夫或旧日的情人

出处:唐李白《怨情》诗:“新人如花虽可宠,故人似玉犹来重。”

意思是说:新恋的女人娇媚如花,娇气可宠,夫人可是像美玉一样端庄尊重。

4、对门生故吏的自称

扩展资料:

故人的近义内词:

故交

亦称故旧、旧交、故人。泛指有交情容的老朋友。

出自:孙犁《秀露集·克明序》:“我现在年老力衰,很愿意为故交们做些引导、打杂、清扫道路的工作。”

示例:她急急忙忙归来不测地发觉她的故交乔治在等她。

中国十大史官

一、《史记》(汉·司马迁)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龙门人。夏阳,县名,今韩城,靠近龙门。所以司马迁自称“迁生龙门”(太史公自序)。龙门,龙门山,很有名气。传说大禹曾在龙门开山治水。龙门山的南面是黄河。司马迁的家正好在黄河、龙门之间。当地名胜古迹很多。司马迁从小在饱览山河名胜的同时,也有机会听到许多历史传说和故事。

司马迁生卒年代,史无明文。近人王国维《太史公行年考》认为司马迁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年),大约卒于汉昭帝始元元年(前86年),享年60岁。

二、《资治通鉴》司马光,生于北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卒于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是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进士出身,历任馆阁校勘、同知礼院、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御史中丞、翰林院学士兼侍读等职。熙宁三年(1070年),他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坚辞枢密副使,以端明殿学士出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市),次年改判西京御史台,退居洛阳,专事着史15年。哲宗即位,高大后临政,召司马光入主国事,任命为相(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身后追赠太师,封温国公,谥文正。

司马光家世代为宦,父亲司马池为宋仁宗宝元庆历间名臣,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一生以清直仁厚享有盛誉。司马光受家庭熏陶,笃诚好学,七岁时,“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即能了其大旨”,从此,“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15岁时所写文章,时人称许之“文辞纯浑,有西汉风”,20岁时中进士甲第,可谓功名早成。

在政见不同、难于合作的情况下,司马光退居洛阳,通过编纂史着,从历史的成败兴亡中,提取治国的借鉴,“使观者自责善恶得失”。应该说,司马光着史,是其从政治国的另一方式。早在宋仁宗嘉佑年间(1056——1063年),他曾与刘恕商量说:“余欲托始于周威烈王命韩赵魏为诸侯,下讫五代,因丘明编年之体,仿荀悦简要之文,网罗旧说,成一家之言。”这说明他30多岁时,已酝酿出《通鉴》的规模。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首呈《历年图》25卷,二年后又呈《通志》八卷,说明他在政事活动之余,已进行撰写。他的着史得到宋英宗、宋神宗的称赞、支持,宋英宗同意他设立书局,自择官属,神宗以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命名为《资治通鉴》,并亲制序文,以示重视。除了允许其借阅国家所有的图书资料外,神宗还将颖邸旧书3400卷,赏赐给司马光参考。修书所需笔、墨、绢、帛,以及果饵金钱之费,尽由国家供给,为他提供了优厚的着书条件。

司马光着史,还选取了刘恕、刘(分文)、范祖禹等人做为助手,他们既是当时第一流的史学家,又与司马光在政治、史学上观点一致,故能在编书中各显其才,通力合作。《通鉴》的成功,与他们的努力分不开,但最终使《通鉴》达到光辉顶点的,还决定于主编司马光的精心着述。正如刘恕之子刘羲仲所说:“先人在书局,只类事迹,勒成长编,其是非予夺之际,一出君实笔削。”

三、《四库全书提要》纪晓岚,即纪昀:姓纪名昀,字晓岚,谥文达,世称文达公,晚号石云、春帆,河北沧州沧县崔尔庄人(1724~1805)。乾隆19年中进士,又授为翰林院庶吉士,编修,因学识渊博为乾隆赏识。曾因为亲家两淮盐运史庐见曾有罪受到株连被发配到新疆乌鲁木齐,后召还,乾隆以土尔扈特归还为题“考”他,命他为《四库全书》总纂官,至乾隆46年完成,耗时十年。次年擢升为兵部侍郎、左副都御史、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职务为大学士之副职,从一品),死后谥文达。纪晓岚住于阅微草堂。着有《阅微草堂笔记》,其后人整理有《文达公遗集》。其人除文才轩昂外,纵性放欲的个性在文字狱盛行的有清一代也非常有名。

四、《战国策》刘向(约前77—前6)又名刘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沛县(今属江苏)人。楚元王刘交四世孙。宣帝时,为谏大夫。元帝时,任宗正。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慰。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为我国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治《春秋彀梁传》。着《九叹》等辞赋三十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书,《五经通义》有清人马国翰辑本。原有集,已佚,明人辑为《刘中垒集》。刘向校录群书时在皇家藏书中发现了六种记录纵横家的写本,但是内容混乱,文字残缺。于是刘向按照国别编订了《战国策》。

五、《汉书》(东汉·班固)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人,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八年。父亲班彪是一个史学家,曾作《后传》六十五篇来续补《史记》。《汉书》就是在《后传》的基础上完成的。和帝永元元年,班固随从车骑将军窦宪出击匈奴,参预谋议。后因事入狱,永元四年死在狱中。那时《汉书》还有八表和《天文志》没有写成,汉和帝叫班固的妹妹班昭补作,马续协助班昭作了《天志》。班昭是“二十四史”中绝无仅有的女作者。

六、班昭(约49—约120年),一名姬,字惠班,扶风人,班昭是我国古代第一位杰出的女史学家。班彪之女,班固、班超之妹,曹世叔妻,早寡。固为《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竟,汉和帝诏就东观续成之。数召入宫,令皇后贵人师事,号曰曹大家(gū)。有《女诫》七篇,集三卷。班固死时《汉书》还有八表和《天文志》没有写成,汉和帝叫班固的妹妹班昭补作,马续协助班昭作了《天志》。班昭是“二十四史”中绝无仅有的女作者。

班昭是一位博学多才,品德俱优的中国古代女性,她是位史学家,也是位文学家,还是位政治家。

七、《后汉书》(南朝宋·范晔)范晔:范晔(398~445)南朝宋时史学家。字尉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少好学,博涉经史,善为文章,工隶书,通音律。晋末任刘裕(宋武帝)子彭城王刘义康参军。宋王朝建,为尚书吏部郎。元嘉元年(424)因事触怒刘义康,左迁宣城太守,但不久即升迁长沙王刘义欣镇军长史,加宁朔将军,后官至左卫将军、太子詹事,掌管禁旅,参与机要。二十二年,有人告发他与孔熙先等密谋拥立刘义康,以谋反罪被处死。范晔在任宣城太守期间不得志,乃专心从史。参考各家关于东汉的史作,自定体例,订讹考异,删繁补略,撷取众家之长,写成《后汉书》。该书向为治史者所重视,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四史。

八、《三国志》,(晋·陈寿)陈寿:233年(蜀汉建兴十一年)出生于安汉县城(今南充市顺庆区)内,297年(西晋元康七年)卒,终年65岁。

九、《新唐书》(宋·欧阳修)欧阳修:(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四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亲以荻杆画地教他识字。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先后在中央和地方任职,历任知制诰、翰林学士、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但多次被贬,又多次起用。神宗熙宁四年(1071),以太子少师的身分辞职,归于颖州(今安徽阜阳)。次年卒,谥文忠。

十、《明史》(清·张廷玉等)张廷玉:(1672~1755),中国清代大臣。字衡臣,号研斋。安徽桐城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进士。康熙时历官内阁学士、吏部侍郎。世宗继位,擢礼部尚书,入直南书房,任《圣祖实录》副总裁,纂修缮写实录及起居注,深合上意,又任《明史》总裁。廷玉为世宗所倚任,军国大事,多与参决,鸿典巨文,也多出其手。雍正四年(1726),晋大学士。七年,参赞军务。时为西北用兵,特设军机处,经制规划,多为其手定。世宗死,与鄂尔泰同受顾命。乾隆初为总理大臣辅政,任《世宗实录》总裁官。三年(1738),罢总理事务之名而以大学士掌机要如故。旋进封三等勒宣伯,与鄂尔泰同为三朝老臣,屡主顺天乡试及会试。姻亲子侄,门生故吏,布列中外,高宗忌之,时加裁抑。朝中在事诸臣及言官也屡加参劾,高宗对他日渐疏远,兼之年老,乃于乾隆十三年自请致仕,并求按世宗遗诏,死后配享太庙,高宗许之。旋即以张廷玉未亲至宫门谢恩,严辞诘责,并削伯爵,罢配享之命。复以其姻亲犯法,追缴历来赏赐诸物。二十年三月卒,谥文和,仍命配享太庙。清代,汉大臣配享太庙者仅张廷玉一人。

第一名:司马迁,编撰《史记》

第二名:班固,编撰《汉书》

第三名:陈寿,编撰《三国志》

第四名:司马光,及其门客编撰《资治通鉴》

第五名:孔子著作春秋,乱臣贼子惧

第六名:欧阳修《新唐书》(宋·欧阳修)

第七名:刘向《战国策》

第八名:陈寿《三国志》,(晋·陈寿)

第九名:张廷玉《明史》(清·张廷玉等

第十名:纪晓岚《四库全书提要》

中国史官并不正直,大部分会迎合皇帝更改历史,那几个正直的史官虽然不迎合皇帝,但是会按自己的意见更改历史。唯一可以称为正直的史书是孔子的春秋,孔子只记述发生的事而不加评论。

第一个有名的史官司马迁,按照自己的意见更改了很多历史,并且明目张胆的写在他的史书中。有些历史不通疑问,他自己编造一些历史来添补。比如他在史记中写,燧人氏有巢氏等等是民族用火住房的由来,这当然是编造的。他的目的很明显,掩盖一个事实,因为最早的时候用火住房等都是学自其他民族。对于这些不是本民族的发明,司马迁就用这些方法掩盖。司马迁的确是正直的人,所以他的造假也很简单。

司马迁在同类史官中可以说是正直的,他仍然更改历史,不用说其他人了。

总体来说宋朝之前的史书大体公正,几乎非常少虚假内容,虚假的也会托野史扶乩等在史书中记载,除非皇帝授意,否则这段时期的史官都是秉公记载历史的。

宋朝之后的史书假的不能说什么了,而且造假的理由都冠冕堂皇。欧阳修朱熹等等开始疯狂造假删改超出他们接受能力之外的历史。直到现在,中国的历史快变成神话了。

我认为中国著名史官有六位:

一、《史记》(汉·司马迁)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龙门人。夏阳,县名,今韩城,靠近龙门。所以司马迁自称“迁生龙门”(太史公自序)。龙门,龙门山,很有名气。传说大禹曾在龙门开山治水。龙门山的南面是黄河。司马迁的家正好在黄河、龙门之间。当地名胜古迹很多。司马迁从小在饱览山河名胜的同时,也有机会听到许多历史传说和故事。

司马迁生卒年代,史无明文。近人王国维《太史公行年考》认为司马迁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年),大约卒于汉昭帝始元元年(前86年),享年60岁。

二、汉书》(东汉·班固)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人,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八年。父亲班彪是一个史学家,曾作《后传》六十五篇来续补《史记》。《汉书》就是在《后传》的基础上完成的。和帝永元元年,班固随从车骑将军窦宪出击匈奴,参预谋议。后因事入狱,永元四年死在狱中。那时《汉书》还有八表和《天文志》没有写成,汉和帝叫班固的妹妹班昭补作,马续协助班昭作了《天志》。班昭是“二十四史”中绝无仅有的女作者。

三、《后汉书》(南朝宋·范晔)范晔:范晔(398~445)南朝宋时史学家。字尉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少好学,博涉经史,善为文章,工隶书,通音律。晋末任刘裕(宋武帝)子彭城王刘义康参军。宋王朝建,为尚书吏部郎。元嘉元年(424)因事触怒刘义康,左迁宣城太守,但不久即升迁长沙王刘义欣镇军长史,加宁朔将军,后官至左卫将军、太子詹事,掌管禁旅,参与机要。二十二年,有人告发他与孔熙先等密谋拥立刘义康,以谋反罪被处死。范晔在任宣城太守期间不得志,乃专心从史。参考各家关于东汉的史作,自定体例,订讹考异,删繁补略,撷取众家之长,写成《后汉书》。该书向为治史者所重视,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四史。

四、《三国志》,(晋·陈寿)陈寿:233年(蜀汉建兴十一年)出生于安汉县城(今南充市顺庆区)内,297年(西晋元康七年)卒,终年65岁。

五、《新唐书》(宋·欧阳修)欧阳修:(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四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亲以荻杆画地教他识字。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先后在中央和地方任职,历任知制诰、翰林学士、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但多次被贬,又多次起用。神宗熙宁四年(1071),以太子少师的身分辞职,归于颖州(今安徽阜阳)。次年卒,谥文忠。

六、《明史》(清·张廷玉等)张廷玉:(1672~1755),中国清代大臣。字衡臣,号研斋。安徽桐城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进士。康熙时历官内阁学士、吏部侍郎。世宗继位,擢礼部尚书,入直南书房,任《圣祖实录》副总裁,纂修缮写实录及起居注,深合上意,又任《明史》总裁。廷玉为世宗所倚任,军国大事,多与参决,鸿典巨文,也多出其手。雍正四年(1726),晋大学士。七年,参赞军务。时为西北用兵,特设军机处,经制规划,多为其手定。世宗死,与鄂尔泰同受顾命。乾隆初为总理大臣辅政,任《世宗实录》总裁官。三年(1738),罢总理事务之名而以大学士掌机要如故。旋进封三等勒宣伯,与鄂尔泰同为三朝老臣,屡主顺天乡试及会试。姻亲子侄,门生故吏,布列中外,高宗忌之,时加裁抑。朝中在事诸臣及言官也屡加参劾,高宗对他日渐疏远,兼之年老,乃于乾隆十三年自请致仕,并求按世宗遗诏,死后配享太庙,高宗许之。旋即以张廷玉未亲至宫门谢恩,严辞诘责,并削伯爵,罢配享之命。复以其姻亲犯法,追缴历来赏赐诸物。二十年三月卒,谥文和,仍命配享太庙。清代,汉大臣配享太庙者仅张廷玉一人。

按时间先后排序知

1、孔子  《春秋》

2、左丘明 《左传》

3、司马迁 《史记》

4、班固《汉道书》

5、陈寿《三国志》

6、房玄龄《晋书》《隋书》

7、欧阳修《新唐书》《新五代史》

8、司马回光《资治通鉴》

9、张廷玉《明史》

10、纪晓岚《四库全书答》

第一名:司马迁,抄编撰《史记》

第二名:班固,编撰《汉书》

第三名:陈寿,编撰《三国志》

第四名:司马光,及其门客编撰《资治通鉴》

第五名:孔知子著作春秋,乱臣贼子惧

第六名:欧阳修《新唐书》(宋·欧阳修)

第七名:刘向《战国策》

第八名:陈寿道《三国志》,(晋·陈寿)

第九名:张廷玉《明史》(清·张廷玉等

第十名:纪晓岚《四库全书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