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语惩一儆百及解释

  • 关于成语惩一儆百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aabb成语

什么是尹翁岿惩一儆百?

尹翁岿是西汉平阳人。他为人耿直、坦率,不畏权势,敢于揭发奸邪,办案精明,执法严正。

尹翁岿任东海太守期间,陈纲立纪,严明法度,踏踏实实地做了许多有益于地方的事。他经常微服出访,明察秋毫,各县吏民贤与不肖,奸邪之人及其犯罪事实他都了如指掌。他责令各县将危害地方的黠吏豪民的罪行详细记录在案,处置之事由他一人决断,一改过去由县令负责,以防止他们与罪犯勾结串通。遇有重大紧急的案犯,故意作出松懈的样子以麻痹对方,待罪犯失去警觉,即按名册一一抓捕归案,无有遗漏,然后分别情况依法治罪。尹翁岿对罪犯的斗争很有办法。他严惩案犯,总是在秋冬之际乘各地官员集中时或巡视各县时进行,以起到惩一儆百的作用。因此,长期以来危害地方治安、鱼肉乡民的贪官污吏、豪强大族惶惶不可终日,纷纷收敛恶行,不敢胡作非为。

对于极少数顽固不化、作恶多端的地头蛇,尹翁岿决不心慈手软,放纵姑息。郯县(今山东郯城北)大豪强许仲孙在当地无恶不作,百姓恨之入骨。但因其势力大,只得忍气吞声,前任郡守在盘根错节的恶势力面前畏手畏脚,终至养虎遗患,成为郡中一害。尹翁岿力排干扰,将许仲孙抓捕归案,并依法在闹市区将其斩首示众。消息传开后一郡震栗,无人敢触犯禁律。东海郡由此得治,百姓称颂。

依法办事,重要的一点是敢于碰硬,不惧怕权势的阻挠和报复。敢于碰硬,才能做到杀一儆百。因为许多犯罪分子之所以很嚣张,是因为他们的眼睛在盯着那个最有势力的人,如果执法者不敢碰硬,人心必不服;相反,如果那个最有势力的人也被处理了,其余的犯罪分子也必然有所收敛。

儆 这个字是什么意思?

儆[jǐng]

儆拼音:jǐnɡ笔画数:14部首:亻部首笔画数:2繁体字:儆意思:儆(形声。从人,敬声。本义:警戒,戒备)同本义[guard;warn;outpost]儆,戒也。――《说文》儆,备也。――《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注使府人库人各儆其事。――《左传copy·昭公十八年》令司官、巷伯儆宫。――《左传·襄公九年》又如:儆悟(儆醒。儆戒,醒悟);儆守(戒备防守);儆惧(戒惧;警惕和畏惧);儆懔(戒惧);儆戢(戒惧而有所收敛);儆儆(不安的样子);儆动(戒惧不安);儆畏(警惕和畏惧;戒惧)告诫;警告[warn]夜儆百工。――《国语·鲁语》乃儆公仲之行。――《战国策·韩zd策》所以儆人臣也。――《孔子家语·五仪》在军,无儆jǐng⒈警备,戒备:~备。⒉告诫,警告:杀一~百。~戒未然也(未然:未发生的事)。⒊紧急情状或消息:~备。~报。火~。告~。

使人警醒,不犯过错:儆戒。儆省(x媙g)(使人觉悟、反省)。惩一儆百复。以儆效尤。

古同“警”,警报。

典故出处编辑儆

(形声。从人,敬声。本义:警戒,戒备)

同本义

儆,戒也。――《说文》

儆,备也。――《后汉制书·东平宪王苍传》注

使府人库人各儆其事。――《左传·昭公十八年》

令司官、岗伯儆宫。――《左传·襄公九年》

又如:儆悟(儆醒。儆百戒,醒悟);儆守(戒备防守);儆惧(戒惧;警惕和畏惧);儆懔度(戒惧);儆戢(戒惧而有所收敛);儆儆(不安的样子);儆动(戒惧不安);儆畏(警惕和畏惧;戒惧)

告诫;警告

夜儆百工。――《国语·鲁语》

乃儆公仲之行问。――《战国策·韩策》

所以儆人臣也。――《孔子家语·五仪》

1.警报,紧急情况[alarm]

若今时儆跸。——《周礼·夏官·隶仆》

2.又如:儆急(紧急[事件],一般指军情)⒊紧急情状或消息:~备。~报。火答~。告~。

成语故事"惩一儆百"中,被处死的土豪是谁

是许仲孙

惩一儆百[chéngyījǐngbǎi]

释义

惩:惩罚;警:警戒。百处死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尹翁归传》:“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

【成语度故事】西汉时期,河东太守田延年巡视霍内光的家乡平阳发现市场吏尹翁归是个难得的人才,于是奏请皇上任命他为东海太守。东海是一个强盗横行的地方,尹翁归决定采取杀一儆百的容办法,逮捕处决当地豪强许仲孙,于是东海变得安定起来。

许仲孙

成语故事

西汉时期,河东太守田延年巡视霍光的家乡平知阳发现市场吏尹翁归是个难得的人才,于道是奏请皇上任命他为东海内太守。东海是一个强盗横行的地方,尹翁归决定采取杀一儆百的办法,处决豪强许仲孙,于是东海变容得安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