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阳之战

  • 昆阳之战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成语词典大全

昆阳之战,历史上的昆阳大战是怎样的?

刘玄称帝后,起义军派刘攻取宛城。三月,刘秀等奉命攻占昆阳(今河南叶县)、定陵(今河南舞阳东北)和郾县(今河南漯河市郾城区)等地,夺得大批牛马、财物和数十万斛的谷物,一并转运宛下,支援刘。王莽闻讯,惊恐异常,急忙派大司空王邑与司徒王寻从各地征集精兵四十三万,号称百万,由他们三人统帅。王莽还特意授给他们专断封爵的权力,又把倾尽府库所得的资财、粮食和大量珍宝送给他们。王莽还选征六十三家精通兵法的好几百人,任为军吏,参谋军机。当时有个叫巨毋霸的人,身高一丈,腰阔十围,能役使猛兽,也被王莽任为垒尉。巨毋霸把许多虎、豹、犀、象之类的猛兽带入军中,以助军威。自秦汉以来,这次出动的大军是空前的盛大和壮观,大有横行天下、无坚不摧、无敌不克的气势。

六月,王邑、王寻在进攻宛城的途中,纵兵包围昆阳。绿林军将领见莽军兵盛,都忧念妻子儿女,甚至打算离散而去,唯有刘秀以为不可。他说:“眼下敌方强大,我方兵少粮缺。若同心协力进行抵御,或许有可能成功;如分散而去,势必瓦解。何况宛城尚未攻克,不能发来救兵,昆阳如被攻破,一日之间,各部都难保全。在这种紧急关头,难道我们不同心合力,共立功名,反倒想守护妻子财物吗?”将领们听来刺耳,均被激怒。他们反而质问道:“刘将军有何胆略,敢发如此狂言!”刘秀笑而不答。忽有探马回来,说莽军已经兵临城北,军阵迤逦数百里,一望无际。昆阳城中却只有七八千人。在这种双方力量相差悬殊,而且连撤离都已来不及的情况下,既然刘秀有主意,诸将都愿听他谋划。刘秀让王凤、王常坚守城池。他自己与宗佻、李轶共十三人,乘夜幕掩护,轻骑驰出城南门,到定陵、郾县等地调集援军。莽军围城兵士虽已多达十万,城南门倒还空虚,所以未能阻挡住刘秀等人。这说明王邑、王寻用兵疏陋,均非将才。

严尤、陈茂收合败兵,早已归入王邑、王寻军中。严尤倒是老谋深算。他认为“昆阳城郭不大,却很坚固,急切难得攻下,而刘玄又在宛城,宛城一破,昆阳必降”,因此建议王邑急速进军去攻打宛城。王邑自恃兵多,根本不予理睬,执意“先屠此城,踏血而进”。于是布军围城数十重,列营百数,军旗蔽野,埃尘连天,城内形势万分危急。王凤、王常指挥军民拼死坚守了十几天。刘秀将定陵、郾县的绿林军全部调发来昆阳,共有九千人。他率步骑一千多人为先锋,最先逼近敌垒。王邑、王寻亲自率领一万多人巡行军阵,命令各兵营不得擅自行动,然后独自率领亲随,迎击援军,正与刘秀相遇。刘秀率军打败王邑、王寻军。绿林援军连战连胜,胆气更壮,无不以一敌百。莽军大败,王寻被杀,王邑逃走。城内守军也乘势出击,内外夹攻,喊杀声惊天动地,直把莽军杀得七零八落。王邑、王寻征集的全部军械辎重,都成了绿林军的战利品。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昆阳之战。莽军主力消耗殆尽,绿林军声威大振,各地豪杰纷纷起兵响应,都攻杀牧守,自称将军,用汉年号,专等更始诏命。王莽的丧钟敲响了。

昆阳之战,历史上昆阳之战有何评价

昆阳之战是中国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此战聚歼了王莽赖以维持统治的军队主力,为起义军胜利进军洛阳、长安,最终推翻新莽统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此在历代颇受关注。

西晋史学家司马彪评价:“至于光武,承王莽之篡起自匹庶,一民尺土,靡有凭焉。发迹于昆阳,以数千屠百万,非胆智之主,孰能堪之?”

刘宋史学家范晔在《后汉书》里称赞道:“寻、邑百万,貔虎为群。长毂雷野,高锋彗云。英威既振,新都自焚。”

北宋学者何去非在《光武论》中评价:“方寻、邑百众之众以压昆阳,其视孤城之内外者皆几上肉也。然而光武合数千之卒,申之以必死之誓,激之以求生之奋,身先而搏之,则其反视寻、邑之众者皆几上肉也,是以胜。虽然,是役也,人以其为光武之能事,而莫知其所以为能事也。唯诸将观其生平见小敌怯,见大敌勇也,皆窃怪之。而不知光武为是勇、怯者,乃所谓能事而皆以求胜也。”

北宋文学家苏轼曾著《昆阳城赋》,赋曰:“昆战之战,屠百万于斯须,旷千古而一快。想寻邑之来陈,兀若驱云而拥海,猛夫扶辕以蒙茸,虎豹杂沓而横溃;罄天下于一战,谓此举之不再。方其乞降而未获,固以变色而惊悔;忽千骑之突出,犯初锋于未艾。始凭轼而大笑,旋弃鼓而投械,纷纷籍籍,死于沟壑者不知几何。人或金章而玉佩,彼狂童之僭窃,盖已旋踵而将败,岂豪杰之能得?尽市井之无赖。”

明末大儒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点评道:“昆阳之战,光武威震天下,王业之兴肇此矣。”

昆阳之战是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列举的中国历史上“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著名战例之一。之后,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再度提及昆阳之战,“主观指导的正确与否影响到优势劣势和主动被动的变化,关于强大之军打败仗,弱小之军打胜仗的历史事实,中外历史上这类事情是多得很的。中国如……新汉昆阳之战,都是以少击众、以劣势对优势而获胜”。

昆阳之战是新朝末年,新汉两军在中原地区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这场大战的主战场在昆阳一线(今河南省叶县),故称为昆阳之战。昆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它决定了新汉两军的命运和未来中原王朝数百年的国运,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深远影响的战略决战。昆阳之战中,身为偏将军的刘秀一战而天下闻名,昆阳之战不但是刘秀击败王莽的关键一战,同时也为刘秀日后夺取天下奠定了基础,明代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曾这样赞扬昆阳之战中的刘秀:“一战摧大敌,顿使何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