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违农时

  • 不违农时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四字成语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不给攻略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一个问题,一说起如何行仁政,就是“亲贤臣,远小人”至于小人如何远,小人如何分辨,如何设计一个小人能够被淘汰的制度,那就鲜有之闻。

孟子提出过一点点实际的,但具体的也不多,看他说的“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尽。密网不下池沼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尽。斧子按一定的季节入山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尽。”那么如果有人用密网捕鱼,肯定就会比别人赚更多的钱,这时别人看了眼红,说不定就用更密的网,这样一来二去,就达不到“不可胜食”,变成“竭泽而渔”了,可以设计一个制度监督他,惩罚他吗?

现在都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在科技普遍不发达的战国时期,制度才是第一生产力,当时很多国家都是因为进行了制度的改革而变成强国,这也是当时人才被极其重视的原因。

不过制度上的“竭泽而渔”一旦出现也是极端可怕,商鞅的理念在制度方面的成绩便是如此。如何管控、如何赏罚、个人的个性如何完全消弭而转化为服从上层意志需求,这种种措施让国家机器能够最大功率发动,只以短期的成果论,任何国君大约都愿意用商鞅而不是孟子。但是这套东西一旦发动,国家就成了纯粹的战争机器,不但以对方的骨肉为血泥,也必然以本国的民众身躯为燃料,所以说商鞅之法实为地狱之门。秦二世而亡,有人以为秦始皇缓几年才死可以力挽狂澜,窃以为当六国完全平定的那一天,亡国之祸其实就近在眼前,因为战争机器一旦发动就必定会滚滚向前,除非这个机器自己崩溃。实际上秦始皇也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他命赵佗南下山越,便是要把这个战争机器向外推出去,但假设他多活几年,而这个机器终将反噬的时候,那结果只怕是秦一世就亡了。

扯远了,话说回来。儒家确实不适合战国那个瞬息万变急功近利的时代,孟子在梁惠王那里也没有得到施展的机会,儒家在秦朝更是被强烈打压,直到西汉,在法家需要一身华丽的外衣时才借尸还魂,其后直到东汉才渐渐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

《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时

(原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