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成语恩威并重的意思及解释

  • 形容成语恩威并重的意思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成语词典大全

什么是软硬兼施,恩威并重?

让人佩服的方法有很多,但训斥要放在最后,软硬兼的策略放在最前。待人接物的时候要是能遵照这样的愿则,就不怕无可成之事。

无论是与人相处还是自己做事,方法都是多科哆样的。但是要想心想事成,有所作为,就要总结最好的方法。一般而言,性格过硬会固执己见,不得人心。性格过软又会软弱无能,被人轻视。两者相结合才能无往不利,无坚不摧。这点在选才用人上也是一样的。

发现有能耐的人不难,但要想用好有能耐的人,却需要一定的本领。毕竟,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所以要想用好一个人,首先应对其特点有足够的认识,然后利用其缺点来征服他,同时充分挖掘他的能力,为己所用。

曾国藩在用人的时候,将刚柔之道运用得恰到好处。他的软硬兼施、恩威并重使得效力之人尽职尽忠,让人佩服。

刘铭传是淮军中有名的将领,身上带有一股粗野豪迈的味道。在他18岁那年,他不在家,家人遭到土豪的勒索,父亲和哥哥被吓得跪地求饶,并将家里财物交给了土豪。刘铭传咽不下这口气,决定要为家人雪耻。后来,他找到了那位勒索父亲的土豪。这位土豪见到刘铭传后,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并当着手下的面侮辱他。刘铭传抓住机会,上前一步,ttT--~d,顺势砍下了这位土豪的脑袋。从此,刘铭传在当地出了名,他招兵买马,组织T一支队伍,自成一势。

成丰十一年(1861年),李鸿章开始招募淮勇,并且立即将刘铭传的队伍扩充到淮军中,并起名为“铭军”,由刘铭传指挥。李鸿章看好“铭军”,花了不少财力来改进该军装备。刘铭传没有辜负李鸿章的期望,带领“铭军”

立下了不少军功。但最让李鸿章心烦的也是刘铭传,因为他的性子太野,不好指挥。

剿捻的时候,曾国藩要借用淮军,李鸿章索性将“铭军”调给他,由他指挥。但曾国藩手下的陈国瑞也属于性情豪爽之人,因两名猛将都没有读过书,有才无德,难免发生矛盾。二人所带军队在军营里发生过两次械斗,令曾国藩头疼。

刘铭传有勇有谋,所率“铭军”装备先进,战斗力强。为了让刘铭传听从指挥,曾国藩用了独特的办法。每当刘铭传有过,曾国藩总是对他进行严厉批评,但对其过失并不追究。刘铭传也因此对曾国藩有了敬畏之心,不再狂妄。后来在曾国藩的调遣下,他率领“铭军”北上剿捻。

曾国藩知道陈国瑞因为佩服僧王才为他效力的,要想使这个桀骜不驯的人为自己效力,自然应该让他对自己心服口服。陈国瑞违反军纪后,曾国藩先是义正辞严,尽数落之能事,灭掉他的嚣张气焰,然后转移话题,夸赞他的优点,称赞他是一个可造之才,将陈国瑞治得服服帖帖。然此人本性难改,一旦回到营中,便将曾国藩的命令抛诸脑后。曾国藩见软方法不行,立即向清廷请旨,要求撤去其职位。陈国瑞知道后,顿感惊慌,向曾国藩求饶。

也正是因为曾国藩会用人,才会有很多出色将领敬畏他,愿意为他出生入死,创下盖世功绩。

鲍超是曾国藩旗下的一员猛将。在他任浙江提督之时,一次,他在家中学写字,提笔良久,却无从下笔,最后仅在纸上写了一个“门”字,落笔处没有带钩。府中一幕僚告诉他说,“门”字的右边有一小钩,鲍超心情不佳,闻言大怒,直指客厅正中大门说:“门的两边不都是直的吗,哪里有钩!”这位幕僚见墙上有副曾国藩赠联,上有一“门”字,便急中生智告诉鲍超,曾大帅写“门”的时候也带有钩。鲍超抬头一看,果然如此。当即便跪地,对着曾国藩的赠联连磕三头。由此可见,曾国藩对手下人影响之深!

由此可知,成功的定义因人不同。曾国藩的成功就因为他外在有功绩,内在有修为,双管齐下还能不忘惠及他人,实在可贵。让人佩服的方法有很多,训斥要放在最后,软硬兼施的策略放在最前。待人接物的时候要是能遵照这样的原则,不怕无可成之事。

如何俘获员工的心灵?精髓为 “软硬兼施恩威并重”

有一位资深的老厂长,管理了一辈子,他对管理的精髓归纳总结为八个字:"软硬兼施,恩威并重”。笔者觉得在某种程度上也有一定的道理,企业管理如果单单纪律复严明,制度体系健全完善,但是没有人情味,缺少人性化管理也不会起到预期的效果,是"不完整的管理”。其次,要真心关爱员工,不要高高在上制,不要以老板雇主自称。优秀的员工是企业的一笔财富,是财富的创造者,是合作关系,不要简单的理解成是雇佣关系。当成雇佣关系,他百就是"雇佣军”,而非"志愿军”,他应该是在为自己而做,而"雇佣军”仅仅是为了钱,为了那份薪水,谁给的钱多给谁干,因此要理顺这层关系。关心员工,员工才会关心你,才能把你的事、公司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去做,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将心比心,"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反之亦然。要让员工为自己而工作度,学会自动自发,自我管理,而这是企业最需要的。生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他会成长的很快,会创造的业绩更多。

如何恩威并重,拉打结合?

《美国商业周刊》曾撰写专文介绍奇异公司执行总裁杰克·韦尔奇,文中引用密歇根大学管理学院一位教授的话:“20世纪有两个伟大的企业领导人,一个是‘通用’的斯隆,另一个则是韦尔奇。但两人比起来,韦尔奇又略胜一筹。因为韦尔奇为21世纪的经理人树立了一个榜样。”

韦尔奇重视底线和结果是有名的,当年他新官上任三把火,公开宣称凡是不能在市场维持前两名的实业,都会面临被卖或被裁撤的命运。很多奇异的员工抱怨韦尔奇的要求太严。无论在生产上打破多少记录,韦尔奇总嫌不够。员工就像柠檬,被韦尔奇把汁都挤干了。

很多年前,有一位奇异的中层主管在韦尔奇面前第一次主持简报,由于太紧张,两腿发起抖来。这位经理也坦白地告诉韦尔奇:“我太太跟我说,如果这次简报砸了锅,你就不要回来算了。”在回程的飞机上,韦尔奇叫人送一瓶高级的香槟和一打红玫瑰给这位经理的太太。韦尔奇的便条写道:“你先生的简报非常成功,我们非常抱歉害得他在最近几星期忙得一塌糊涂。”

一个好的领导人,都应该懂得用“胡萝卜加大棒”这一“手腕”去获得一个好的结果。在这方面,韦尔奇是其中高手。

“胡萝卜加大棒”便是恩威并重,又打又拉。这一招术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经典例子。朱元璋史称“雄猜之主”,既野心勃勃又疑心重重、心地险恶。他当皇帝后,打天下时那种虚心纳贤、任人唯贤的作风全抛在脑后,朝思暮想的是维护他的绝对尊严和家天下。为此,他以各种手段,排除异己,残杀功臣。

李善长在随朱元璋征战中,以多谋善断著称。开国初,组织制定法规制度、宗庙礼仪,与朱元璋关系如鱼水一般,朱元璋将李比之为汉初萧何,称他为“功臣之首”,命他为开国后的首任丞相。朱元璋一旦功成名就,贵为天子,对李善长的态度大变。李善长过去被朱元璋赞为“处事果断”,现在则说他“独断专行”。过去朱元璋特许李善长对疑难大事先处理后奏,称赞他为“为朕分忧”,现在则说他“目无皇上”。朱元璋对李善长功高权大,产生了疑忌之心。但考虑到李善长功高望重,轻举妄动恐怕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故,就采用又打又拉,伺机清除的手腕。

一打。深知朱元璋为人的李善长察觉到皇上对他的猜忌,一连几天,李善长因患病没有上朝,于是就借机给朱元璋上了个奏章:一来对不能上朝议政表示歉意;二是提出致仕(退休),察看朱元璋对自己的态度。按惯例朱元璋应下旨慰问、挽留,但是,他来个顺水推舟,随即批准了李善长退休,毫不费力地把李善长赶出了相位。

二拉。剥夺了李善长的相权,免去了对朱元璋的威胁。但不少人心中自骂朱元璋寡情毒辣。为笼络人心,安抚李善长,朱元璋把自己的女儿临安公主下嫁给李善长的儿子李祺为妻,朱李两家又成了国戚。

清朝乾隆皇帝对知识分子实行的“胡萝卜加大棒”堪称空前绝后。乾隆在位期间,大兴文字狱,有案可查的竟有七十余次,远远超过他的先辈们。

乾隆这一手也够厉害的,直搞得文人仕士人人自危,几篇游戏文章、几句赏花吟月之词,也往往弄个莫须有的罪名,乾隆就是使用这样无情的“棒子”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但他并没忘了“送胡萝卜”的重要性,对知识分子采用怀柔政策。他规定见了大学士,皇族的老老少少们要行半路礼,称“老先生”。如果这位大学士还兼着“师傅”,就称之为“老师”,自称“门生”或“晚生”,同时一方面大搞正规的科举活动,不断网罗文人加入为朝廷服务的队伍;另一方面特开博学鸿词科,把那些自命遗老或高才、标榜、孤忠,或写些诗文发泄牢骚的文人,或不屑参加科举考试而隐居山林又有些威望的隐士,由地方官或巡游大臣推荐上来,皇帝直接面试。乾隆搞了3次,录用24人。录用者自己春风得意,自然感激皇恩浩荡;落榜的人也无面目自命遗老孤忠去讽刺朝政。乾隆对被自己亲自面试的录用者关心备至,比如:其中有个叫顾栋高的人,录用时年岁就不小了,当时授予国子监之职;至年老辞官时,乾隆亲自书写了两首七言诗加以褒奖。后来,乾隆下江南,又亲赐御书,跃级封他为国子监的祭酒。

乾隆之所以如此做,全是出于维护他的皇权至上、族权至上、朝廷至上的目的,是要保持“大清”永不“变色”。谁要是在这方面稍有越轨,马上由满脸堆笑换为杀气腾腾。管你是有意无意、或是或非,都立即被逮捕入狱,轻者“重谴”、“革职”,重者“立斩”、“立绞”,甚至处死后而“弃市”、“寸磔”,已死的也得开棺戮尸,连朋友、族人也统统跟着倒霉。

当领导的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恩威并施,拉打结合要有一个适当的度,“恩”重将会使人才产生骄傲的情绪,反之,则会使人才偏离群众。“打”重了可能会使人才产生自卑感或逆反心理,反而会为企业埋下一个隐患。所以恩威并施,拉打结合时,领导者要对此保持头脑的清醒。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怎样体现恩威并重,宽严相济?

所谓恩威并重、宽严相济,就是指管理过程当严则严、当宽则宽。要尊重学生,但适当的威严必须要有。学生在做每件事情的时候就像是在趟水,他在摸得老师的性子,希望从中可以找“空子”。这时作为班主来任一定要记住不能给他们一点空子。要痛下“杀手”,甚者不惜体罚。既然希望学生成人成才,如果学生不自重、不自爱、不自制、不自觉,我们老师就必须采取一些强制措施帮助他们,帮助他们自重、自爱、自制、自觉,当然这种强制措施要有个度。对原则性的纪律一定要从严要求,对无视校纪班规、屡教不改的学生务必要从严管理。老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直面学生和所存在的问题,要勇于反躬自省、敢于管理学生,不可采取“鸵鸟政策”,否则就会进入“不敢管——管不了——不愿管——干脆不管”的怪圈,结果自是老师不管学生、学生不理会老师,形成课堂秩序的恶性循环。也许难以管教的学生只是少数、或者个别,但是如果老师不能及时进行干预和有效处理的话,其负面的影响作用是会蔓延与扩散的。在这一方面,老师应切记“管而不严、等于不管”的道理,不可稍事懈怠和放纵。对于非原则性的问题、或者学生偶然的犯错,老师就大可不必上纲zd上线,给予点到为止的提醒或者心照不宣的暗示即可。

如何俘获员工的心灵?精髓为 “软硬兼施恩威并重”

有一位资深的老厂长,管理了一辈子,他对管理的精髓归纳总结为八个字:"软硬兼施,恩威并重”。笔者觉得在某种程度上也有一定的道理,企业管理如果单单纪律严明,制度体系健全完善,但是没有人情zhidao味,缺少人性化管理也不会起到预期的效果,是"不完整的管理”。其次,要真心关爱员工,不要高高在上,不要以老板雇主自称。优秀的员工是企业的一笔财富,是财富的创造者,是合版作关系,不要简单的理解成是雇佣关系。当成雇佣关系,他就是"雇佣军”,而非"志愿军”,他应该是在为自己而做,而"雇佣军”仅仅是为了钱,为了那份薪水,谁给的钱多给谁干,因此要理顺这层关系。关心员工,员工才会关心你,才能把你的事、公司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去做,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将心比心,"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反之亦然。要让员工为自己而工作,学会自动自发,自我管理,而这是企业最需要的。生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他会成长的很快,会创造的业绩更多权。

恩威并重什么意思

意思: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

读音:ēnwēibìngzhòng

出自:《三国志·吴书·周鲂传》:“鲂在郡十三年卒,赏善罚恶,恩威并行。”

翻译:周鲂管理地方十三年后去世,赏赐善人善事,惩罚恶人恶事,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

引用:陈白尘、贾霁《宋景诗》十九:我一向倒是恩威并重,以德服人的。

例句:驭下之道,必须恩威并重,要让他感激你的奖赏,敬畏你的权柄,像你这样主仆不分,尊卑无序,早晚生出事来。

扩展资料

近义词:

1、宽猛相济?[kuānměngxiāngjì]宽:宽容;猛:严厉,猛烈;济:相辅而行。指政治措施要宽和严互相补充。

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年》:“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翻译:政策宽厚民众就怠慢,民众怠慢就用刚猛的政策来纠正。政策刚猛民众就受伤害,民众受伤害了就施与他们宽厚的政策。用宽大来调和严厉,用严厉来补充宽大,政治因此而调和。

例句:我们司令员,对待他的下属能够宽猛相济,因而在部队里深得全体指战员的尊重。

2、恩威并济?[ēnwēibìngjì]威:以法自治或以武力威协。奖赏和刑罚一起使用。指统治者同时采用高压和怀柔手段。,恩德与威势同时并行。

出自:《三国志·吴书·周鲂传》:“鲂在郡十三年卒,赏善罚恶,恩威并行。”

翻译:周鲂管理地方十三年后去世,赏赐善人善事,惩罚恶人恶事,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

例句:蝼蚁尚且偷生,项云这一招可谓是恩威并济,使得周仓不得不服。

词目恩威并重

发音ēnwēibìngzhòng

释义百安抚度和强制同时施行。

出处《三国志·吴书·周鲂问传》:“鲂在郡十三年卒,赏善罚恶,恩答威并行。”

示例我一向倒是~,以德服人的。(陈白尘、贾回霁《宋景诗》十九)答

近义词:软硬兼施恩威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