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语以直报怨是什么意思及解释

  • 关于成语以直报怨是什么意思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成语词典大全

以直报怨和以德报怨意思有什么区别?

当你被别人以不正当的手段对待时,反应大约可分为三种:百

第一种办法,叫做“以度怨报怨”,也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第二种方法,叫做“以德报怨”,用胸怀和博爱去感化对方。

第三种方法,叫做“以直报怨”,以直报怨包含专两重意思:一是要用正直的方式对待破坏规则的人;二是要直率地告诉对属方,你什么地方办错了事。

成语以直报怨

发音yǐzhíbàoyuàn

解释直:对等,直线,相同。以公百平正直的态度对待伤害自己的人。

出处《论语·宪问》:“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示例这叫做~,以德报德。★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度十一。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对人的态度

【汉语文字】以德报怨

【汉语拼音】yidebaoyuan

【词语解释】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版给他好处。

【字词解释】德:权恩惠。怨:仇恨。

【成语性质】褒义词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以德报德以直报怨的意思

用善行回报善行,用正直回报恶行。

出自:春秋孔子弟子《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译文:有人说:“用善行回报恶行,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回报善行?用正直回报恶行,用善行回报善行。”

引申:国家是人类的集体,属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则应该用类比的方法来应用: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中国奉行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属于社会行为规范,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一些国家奉行的达尔文丛林法属于野蛮的自然斗争法则,不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

扩展资料:

“以德报德,以直报怨”的道理:

孔子不同意“以德报怨”的做法,认为应该是“以直报怨”。也就是说,不以有旧恶旧怨而改变自己的公平正直,也就是坚持了正直,“以直报怨”对于个人道德修养极为重要。

孔子不赞成以怨报怨。不赞成以一种恶意,一种怨恨,一种报复的心态去面对别人的不道德。否则,社会就会恶性循环,永无止境,不仅失去自己的和谐,失去今天的和谐,也失去后代的和谐。

法律和刑法的使用是法家所提倡,在这种提倡外部压抑的形式中,人们往往忽视了每个人都有一种纯净的本性,就像云遮日一样,阻碍了人性的发展。因此,儒家、佛教和道教都主张恢复人性。善与恶有其自身的原因,然后根本都是善的。

因此,“以直抱怨”就是让困惑的人忏悔和觉醒,更体现了大慈大悲之心。“以德报德”,更需要用很感激的内心感恩给恩惠的人、事、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宪问

以德报德以直报怨的意思是用正直回报恶行,用善行回报善行。

或曰抄:“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直译:有人说:“用善行回报恶行,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回报善行?用正直回报恶行,用善行回报善行。”

注释:直,值,相当的对价袭,适量代价。直:(zhí)坦诚面对。更准确来说,就是公平。

德:(dé),第一个德,作动词,感激;第二个德,作名词,恩德,恩惠。

扩展资料

引申:

国家是人的集体,属于社会,应该类比适用人际交往知关系规则: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中国奉行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属于社会行为规范,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一些国家奉行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丛林法则属于自然界的野蛮角力规则,不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

建议中国对于蓄意损害中国合理利益的行为追加适道量的惩罚。李克强指出,“中国人历来讲求‘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以直报怨什么意思

以直报怨,出自《论语·宪问》:“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指以公平正直的态度对待伤害自己的人。

简析

有人问孔子:“以德报怨,何如?”孔子回答:“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不赞成以怨报怨。不赞成永远以一种恶意,一种怨恨,一种报复去面对别人的不道德,那么这个社会将是恶性循环,无休无止。我们失去的将不仅是自己的和谐,当今的和谐,还有子孙后代的和谐。

孔子也不赞成以德报怨。他说你献出太多的恩德,太多的慈悲,你用不值得的仁厚和付出,去面对不讲是非标准、已经有负于你的人和事,这是一种人生的和人格的浪费。孔子的治国方略,提倡“德主刑辅”。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不能只讲道德,没有刑罚。以德治国、治家、治人,以讲究礼仪为主,以仁、义、礼、智、信为做人的标准,教化人民,互敬互爱、无欺无诈,达到高雅、高尚、和谐。对少数为非作歹,顽固不化的人,对道德不屑一顾的人,就不要一味讲究宽容,要辅以刑罚。孔子讲求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严。一味姑息忍让,不是完美的处世之道。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

孔子提倡以两者以外的第三种态度对待报怨的问题。他提倡“以直报怨”,即用公正的、率直的、磊落的、高尚的人格,正确面对有过失的和行为不端的人。也就是说:讲道德要有一个标准,一不能冤冤相报,互相残杀;二不能姑息养奸,纵容犯罪。以直报怨,用现在的说法就是拿起法律的武器,以公正的法治来解决不公正的问题,也是对不讲道德的人进行道德和普法教育。法律就是一个标准,一个尺度,人们不能偏离太大。“孔子摄行相事,七日而诛少正卯,而鲁国之邪塞”就是一个很好的以直报怨的例子。

对于直字的另一种解释:

朱熹将直解为正直,他一向有按自己意思天马行空的习惯,不能当真。直,古意通值。古时字少,拿直当“值”用。诗经中有,乐国乐国,爰得我直。这是周朝之前的例子。系向牛头充炭直,是周朝之后的例子。

孔夫子的意思,从上下文推断,应该是“等值”之意。

首先,跟以德抱怨相对,肯定有报复的意思。不然不会说,以德抱怨,何以报德。这句话里面也隐含了,别人给什么就还什么的意思。

那么,怎么解释这个直?很显然,是强调报复不要过度的意思。

别人打了我两个巴掌,我应该还两个,不是一个,不是三个,这就是直。等值。不过分之报。一报还一报。贴切之至。

如果是朱熹歪解的正直。。。那接下来就该解释,什么才是正直的方法。。。然而没有任何疑问,可见就是这个等值的意思。直,字面本意就是等值。

对于坏的行为,应当予以等值的惩罚,才能保证这种行为不再发生。这是无私之论。为恶之人,为恶也占不到便宜,所以不再为恶。这才应该是孔夫子的本来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