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成语明心见性的意思及解释

  • 形容成语明心见性的意思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成语词典大全

明心见性是什么意思?

何谓“明心见性”?

明心才能见性,心若迷,性难见,所以叫“明心见性”。

走进一间黑屋子,什么也看不见,只能摸索,打开电灯开关,哇赛!屋子的一切都清清楚楚(建议夜晚亲自一试感受一下。)灯亮的一霎那就叫“明心”,看到了屋子里的一切就叫“见性”。

有三杯水,一杯是苏打水,一杯是白糖水,一杯是盐水,若我们事先不知情,我们无法判断这三杯水是什么水,甚至会错误地认为它们都是普通的纯净水,分别拿起喝一口,哇赛!一杯涩,一杯甜,一杯咸。喝进口的一刹那叫“明心”,知道了这三杯水的特性叫“见性”。

不“明心”,叫芸芸众生;“明心”了,叫圣人。

不“见性”,叫盲人,叫浑人、俗人、凡人、贤人;“见性”了,叫仙人,叫佛。

如果我们对人生和生命依然迷惘,证明我们尚未明心见性;如果我们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运化奥秘,证明我们已经明心见性了,我们就是佛了。按照生命禅院理念,就是元初了。

“明心”的最佳法门就是释迦牟尼佛说的“生无住心,”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实际上,这叫无心状态,达到无心状态,就见性了。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也能助我们一臂之力明心见性。

——摘自生命禅院《成佛篇:成佛捷径明心见性》

佛家:就是智慧达到很高的程度,明白了世间所有一切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律,摆脱了贪嗔痴慢疑的束缚,去除我执、我见,自己见到自己体内哪个不生不灭的根本,就是明心见性。所有的生命(不管什么种类)都有一个根本(本性),而且根本(本性)都是一样的,所以佛说众生平等,众生皆有佛性(佛性就是指的哪个根本)

佛家是通过学习智慧来获得解脱的,智慧就是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律,因为明白了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律,就不会迷失,就不会有贪嗔痴慢疑,去掉贪嗔痴慢疑就可以明心见性。明心见性是心静到一定程度自然而然的事情。如果目的是明心见性,那就有所求了,就是贪,就不能明心见性。

道家:

明心见性与性光修炼都是修炼到高级阶段的现象,是进入高级阶段的标志,也是人体修炼的阶段果位。在静修入定时,修炼进入虚空状态,察觉不到身体的存在,但又似乎身体在气中包裹着,忽然,全身光明透亮,眼前现出光体,这,就是明心见性,也叫见到了本来明目,见到了真我,见到了本性。

其实所有的修炼法门都一样,目的都是静心,只有心静才能明心见性。

道家通过练气等手段来静心,佛家通过学习智慧来静心。

当然,其实佛家、道家本质上也没什么区别,都是为了修炼,法门也是互通的,有时候都分不清谁是谁。不过练气的话容易入魔,因为自己会用意念引导气流,这样会把外气引入体内,就是把外界的灵体引入,就是着魔。所以佛说,要不住相(相包括:气感、八触、光明等等一切的心理、生理上的感觉),这样就不会着魔了。现在的佛弟子不提倡明心见性,不谈特异功能、神通,就是怕着魔(练气很容易着魔,而且很难很难出高功夫,心静才能出高功夫。不过佛家出了高功夫、明心见性了也不会谈神通,就是怕着魔)。最好的方法就是学习智慧,来解脱人们的我执,解除贪嗔痴慢疑,从而达到心静,这样本性自然而然就显现了,根本就不用主动的去求明心见性。

事实上,学习智慧,自然而然就会气脉畅通,什么任督二脉、大小周天、结丹、天眼、法眼、特异功能,包括明心见性等等境界、现象,都是心静到一定程度的自然而然的产物,是结果,不是目的。人们练气脉是倒果为因,气脉是结果不是过程、也不是目的。

即使练气,要气通的话也是心静到一定程度才可以(本人有练气的经验,通气时的感觉:突然感觉不到身体,好像一团气爆炸一样往上升起(像原子弹爆炸),只是一刹那的感觉,只通了一穴),不过执著于气脉,心怎么会静呢?

个人的见解,并未实证,错误之处,请赐教,留言。

明心见性,直指本心 什么意思

净空法师:明心见性是佛法修行的终极目标

自性里面,你说聪明智慧、财富从哪里来的?自性里头的。但是自性你拿不到,自性拿不到怎麼办?拿不到就得打工。你家里有亿万财富,你现在外面没人照顾你,吃饭你没有钱去买饭吃,你得打工。如果你明心见性了,那就不要打工。为什麼?自性里面的智慧、德能、财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那是自性里头的。谁能做到?明心见性就做到了。

佛法修行终极的目标,不管修哪个法门,净土法门也不例外,还是明心见性。我们净土到哪里明心见性?到极乐世界就明心见性。怎麼知道明心见性?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菩萨见性的,不见性不能叫阿惟越致。我们怀疑,我们的业障深重,烦恼习气这麼深,到极乐世界都带去了,哪里可能见性?因为这些东西障碍了。见性必须把这些烦恼统统放下,我们也没放下。

极乐世界得个大便宜,阿弥陀佛他把他的功德加持给我们,让我们受到像阿惟越致菩萨同样的待遇。这是他方世界没有的,你去读《大藏经》,没有一部经上有这个说法。所以极乐世界是非常非常特殊,真的是稀有难逢。遇到这个法门,这什麼因缘,诸佛如来都说不清楚。

佛只能告诉我们,你过去生中无量劫来,你曾经亲近、供养无量诸佛如来,得到这麼多佛的加持,你才能遇到这个机会,这不是偶然的。我们相信佛不打妄语,佛不欺骗我们,这话是真的。我看看我们世界上这麼多人,几个人遇到?香港有几百万人,这个地区几百万人当中,有几个人遇到这部经?不成比例。那你就想到,我们虽然在末法,虽然生活过得不尽如人意,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缘之深厚没人知道,自己也不晓得。

不是佛这样说,我们怎麼会知道?知道了我们得珍惜,我们有这麼好的善根,我们这一生可以成就,那就得向这个路子走,向这个方向走,不要怀疑,决定能成就,要珍惜这个因缘。我们介绍给别人,别人听了摇摇头不相信,这是神话、这是迷信。那是什麼?他过去生中没有这麼深厚的善根,得不到这些佛力加持,佛力是平等,都加持,他得不到,他自己有障碍。一定要珍惜,一定要相信!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科注(第五集)2011/10/2 档名:02-037-0005

明心见性?本心意思:

今天跟大家讲明心见性、成就佛果。我们天天都在讲明心见性、成就佛果,明心见性就是说,你明白了这个世界上的一切真谛,那么这个世界上的一切我们到底明白了什么?首先告诉大家,物质是有生灭的,我们今天住的房子,现在造好了,它总有一天会坏掉;我们今天拥有的汽车、别墅等所有的一切物质,全部都会灭掉,用佛法来讲,叫归于空,所以,我们做人最后是梦幻一场。我们凡人在名利中打滚、出不来,天天为名为利很痛苦地活着,只有修佛法的人,因为他明白了这个道理,他才能不生不灭。所以,要心中无事无心,心中没有什么事情是对的、错的,那么就会产生出无心无非。

要明心见性,就是要看破生死。当你知道人死了之后,人是不会死的,因为他的灵魂是不灭的,你才能了悟修行的重要性。很多人修了半天,不知道修行的重要性。修行最重要的是你要懂得了悟,就是我知道了,生死都是没有的,他要看破生死。第二,要知道因果导致轮回。因果是什么呢?就是种因得果。导致轮回是什么呢?就是什么事情都会轮回,今天有了,明天没有,后天又有,轮轮回回。就像一个家庭一样,今天好了,明天吵了,所以业障紧随我们的身体,不会离开的。

很多人说:“我没有业障啊。”那是不可能的,因为业障紧随你的身体不会离开,如果你是个不修行的人,它就会越积累越多。为什么很多人的身体会越来越不好?因为他没有修行,业障就会越积越多。所以要用正思维把人间所有的事物反过来看,反过来看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业障会越积越多,但是我越没有修好,这就是反过来看问题;我越修越好,我的业障会越来越少,这就是正思维。如果你的思维不正,就是说,我不修,反正业障会越来越多。就像很多人还房贷一样,利息越来越多,我一辈子还不完,越积越多,这就是负面的思维。所以,要忏悔自己的业障,念经可以去除很多的业障,但是不能再造新业,福慧才能增长。

师父告诉大家,有业障的人智慧会越来越少,这一点你们一定要记住啊。当一个人业障很重的时候,他的智慧越来越少。当一个人天天吵架、难过、伤心的时候,实际上他的智慧已经没有了,什么事情都想不出来了。所以,怎么样能够让自己的业障少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守好自己的身口意,不要让嘴巴、行为、思维的那种恶业增长,就是说你今天知道自己还有业障,你不能让它长得太快,你不能让它一直这么长下去,否则的话,菩萨是不能加持到你的,护法神也加持不了你,因为业障太多,障碍了你的慧命,所以要控制住它。

师父上次说,见闻觉知对学佛修行最后的果是没有用的。见闻觉知就是大家在社会上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和知道的,其实这些知道的都是人间的东西,你知道和不知道对你来讲根本没有任何意义。师父问你们,你们离开人间的时候,很多东西都不知道,就像一个人说,我离开的时候,我很多国家都没去过,但是你还是要死,这就叫道理,你去过多少国家对你的生死不起任何的作用。

学佛人要实修,才能有真智慧,不要让自己的心动得太厉害。实修就是实实在在地修,一切修为一定会相应,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你今天修什么,你就会有什么来;你是一个很纯洁的孩子,你就会有很纯洁的好事来;你今天布施,法布施、财布施、无畏布施,你就会得到别人对你的布施,这就叫相应。你今天很纯洁,心像菩萨一样,那么菩萨就能够很快地感应到你的慈悲,菩萨会用更大的慈悲能力来帮助你,所以就相应了。一旦相应之后,就会退散一切灾难,这个人的灾难就会散掉,散掉是什么意思呢?本来命根当中注定有的灾难,逃都逃不掉的,但是到了后来,因为你的努力让这个灾难散去了,没有了,散掉是这个概念,并不是说这个灾难没有了,实际上灾难是灭不掉的,因为有这个劫,就一定会有这个难。

所以做人学佛要学会控制好情绪,要懂得尊师、重法、真愿、实心,就是要尊重自己的师父,要尊重自己学的佛法,要有真正的愿力,还要有实实在在的心,所以有一句话叫“实心是道场”,实心就是实实在在的心。这个世界天天在变化,幻化就是无常,我们要用智慧让幻化的人间变得“无中生有、有中化无、转化意念、借假修真”,这十六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出生到这个世界当中,我们虽然有本性,但是我们在人间迷失了方向,我们要在这个人间的五欲六尘当中把真的佛性修出来,这就是“无中生有”,这个词不一定是贬义词;第二句“有中化无”,“有”是有什么呢?就是人间的那些贪瞋痴慢疑,我们要慢慢地把它化掉,化成没有,生出菩提心,化去瞋恨心。

然后“转化意念”,就是把所有的想法都要学会转化,今天你不开心了,你一定要转换情绪,今天想吵架,你一定要学会转化,一切都要学会转化。“借假修真”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今天假的身体只能活八十岁到九十岁,我们要借这个身体,赶快来做好的事情、做功德,让自己学到真正的佛。如果我们没有这个身体,我们就是一个灵性,灵性不能做实事,而我们拥有有肉有血的身体,它可以做很多实实在在的事情。

-----恭录:通灵活佛lu军宏台长博客?真修实修真智慧

佛教里的“明心见性”是什么意思?

字面的上的意思就是:发现自己的真心;见性是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

在佛教中,明心见性,超越了凡夫的认识层面。也就是说,不应以常规思维去理解。禅宗有这样一个公案:六祖惠能向五祖求法后就离开了。五祖弟子中有个慧明,是将军出身,觉得六祖尚是白衣,怎么有资格将祖师衣钵拿走呢?他很不服气,就去追赶。

追上后,六祖将衣钵放在石头上。但衣钵是祖师传下的,不是谁想拿就能拿得动的。慧明拿不走衣钵,顿感自己鲁莽,就请惠能大师出来:“我是为求法而来,不是为衣钵而来。”六祖说:“既是为求法而来,那我就给你说法!不思善,不思恶,哪一个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慧明闻言即刻开悟。

禅宗所说的“本来面目”,就是明心见性所见的“性”,即一念未生前的生命状态。通常,我们都处在思维状态中,一念接着一念。当思维尚未形成,念头尚未产生时,心是什么状态?禅宗所要追寻的,就是心的源头。

扩展资料

佛家提出来的明心见性,以这个为宗旨。学佛的为什么要剃光了头出家?不是去玩的,是去追究生命的问题,人的本性的问题。什么是明心呢,我们人怎么有感觉知觉,怎么有情绪,有思想,它们是怎么来的?

这个生命有没有过去,现在,未来?现在西方文化从生理、医学上认为知觉感觉是脑的问题,可是这个研究方向,快走到尽头了,这个问题很大。将来西方人,研究认知科学与生命科学,恐怕又走到我们的老路,就是佛家提出的明心见性。

生命的本性如何去知道呢?这靠知识,在哲学里头。我们晓得文化里有唯心哲学和唯物哲学。在唯心、唯物之外,还有一个学问很大,在中国佛学叫唯识。人为什么有知觉,情绪思想,他们是怎么来的?生命有没有过去、现在和未来?

心怎么去明,性怎么去见?中国禅宗里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释迦拈花,迦叶微笑”。这是唐朝的时候禅宗刚开始兴盛发展,譬如说庙子上和尚敲木鱼、吃斋、念经,这些都是形式,不谈,我们谈它的内容中心,所以禅宗的文化在中国叫“教外别传”四个字。

在佛教的宗教形式、学理之外,另外走一条路,直接指向明心见性,叫“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换句话,禅宗是印度文化和中国文化接轨,产生的新的东方文明,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么一个伟大的目标

佛教里的“明心见性”的意思是真心显露出来而彻底见到了自己的本来面目。一般用于修行人开悟之后的境界。

佛教认为,众生的真心因被贪嗔痴等烦恼障碍,而无法显现,现在当家作主的是妄心,如果能通过一定的方法修行,就能让本有的真心显露,发挥无穷的妙用,从而离苦得乐。

这个就叫“明心”。“性”是指自性,也就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佛性。“见性”的意思和“明心”差不多,真心明明了了,自然就是见到自己的本性,不过是换了个名称而重复宣说。

扩展资料:

佛教的观点:

1、否定宿命论:

佛教否定宿命论,认为人有命运,但是不鼓励人听天由命,而是希望人开创命运。佛教主张诸法因缘而生,因此命运也是因缘生法。

坏的命运可以借着种植善因善缘而加以改变。命运既然可以因为行慈悲、培福德、修纤悔而加以改变,因此命运并不是必然如此不可更改的。再坏的命运也能透过种种的修持而加以改造。相反地,好的命运不知善加维护,也会失却堕落,所谓‘居安思危’,不能不戒惧谨慎。

2、缘起论:

《中论》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是假名,亦是中道义”。又说:“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即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既然是众缘所生,就是无自性的,就是空的。

佛教认为,因缘不具备的时候,事物就消失了,这样的一种现象就是“空”。因者是主要的条件,缘者是辅助的条件,主要的条件和辅助的条件都不具备的时候,就没有事物的存在。因此,任何事物的存在都需要具备主因和辅因。当因缘具备的时候,事物就存在;因缘不具备的时候,事物就消失。

缘起论是般若思想的基础。般若重视“缘起”。《佛说造塔功德经》里有一个偈语:“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今天,我们不论站在什么立场上来看,这四句话都是对的,世界并不是神创造的,确实是由各种各样的因缘、条件聚合而成的,这是佛教的根本道理,也是般若最核心的思想。“缘起”是我们理解般若思想的一个重点。

3、反对自杀:

佛教认为人身难得。众生在无量劫的轮回中,获得人身的机会如“盲龟值木”,极为难得。对修学佛法来说,人身无八无暇、有十圆满,是学习佛法最好的善缘条件。无论我们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追求世间的幸福生活,还是修学佛法,追求出世间的解脱利益,都要依靠这极为难得的宝贵人身。

传印会长指出,佛教既反对杀生,也反对自杀,更倡导护生。对自杀行为,佛陀有明确的呵责和禁止:“汝等愚痴,所作非法!岂不闻我所说慈忍护念众生,而今云何不忆此法?”并制定戒律:“若自杀身,得偷罗遮罪。”因此,所谓“自焚不违背教规教义”的说法是完全没有根据的。

4、反对末日邪说:

末日传言没有任何佛教经典依据,佛教是给人信心、给人希望、给人欢喜的宗教,佛教徒不应该轻易相信和传播世界末日的说法。佛教宣称每天都是好日子。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明心见性的意思

佛教里的“明心见性”的意思是百真心显露出来而彻底见到了自己的本来面目。一般用于修行人开悟之后的度境界。

佛教认为,众生的真心因被贪嗔痴等烦恼障碍,而无法显现,现在当家作主的是妄心,如果能通过知一定的方法修行,就能让本有的真心显露,发挥无道穷的妙用,从而离苦得乐。这个就叫“明心”。“性”是指回自性,也就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佛性。“见性”的意思和“明心”差不多,真心明明了了,自然就是见到自己的本性,不过是换了个名称而答重复宣说。

其实明心偏重于理论和见地,见性偏重于功夫,证果是完全到达了源头,与道融为一体。

但是古人把明心见性并列到一起,其实它们是有层次的:比如搞学术研究的,更偏重于明心方面;搞实修的禅和子,在理论上可能欠缺一点,但在见性方面收获还是比较多的。

有些人说要先明心后见性,从理论方面来说是没错的,但有时候偶尔也会突然见到自己的心性,只是没有成片成势,不稳定。

佛教里面讲真正的明心见性,是可以做主的,并不是一去不复返。有时候我们刹那间的清净心,也能够看到自己的自性,只是没有办法稳定下来。

佛教里面的功夫讲的是要稳定下来,要成片成势,跟搞学术的道理是一样的。学术一旦搞通了,就是一个圆满的体系,它是一个整体,并不是支离破碎的。支离破碎的称不上体系,支离破碎的只是片片的感言,圆满的体系是给谁都可以用,用了马上就能够见效的。

有时候见性不稳定,是在见地上面还不够究竟,对见地没有完全地明了。佛门里面现在也是出现了两种现象:一种是完全偏重于理论忽略了实修;一种特别注重于实修,在理论上下的功夫很少。

明心和见性就相当于左脚和右脚,他们只能差一步远,不能相差得太远,否则就会出问题。没有听说过不明心、没见地就能大彻大悟的,真正大彻大悟的人一定在见地上、在明心上是通透的。一旦在证果的时候,他悟到的道理马上就能起用;在没有证果之前,他悟到的道理还没有办法完全起用,明心和见性还是有区别的。那么,在证果的时候悟到的理就相当于事情做到位了,理事是一体的。在没有证果之前,理事还是有距离的。

明心可以传可以讲,见性的层面是很难用语言讲述给别人听的。见性必须是要自己亲自去尝试,拿自己的身心去验证了以后,在自己身上发生了才是属于见性层面。

所以古人说真实佛法如同饮水,冷暖自知。可讲的可说的,它不是佛法真实大义,它属于佛学层面,到了证果层面就更不用说了。只有彼此都到达了证果的层次,见了面以后用禅偈的方式互相印证、传递证果,因为两个人都到达了源头,虽然在外人看来表达得与道不相干,但是两个人一听都是相通。

例如,过去的禅师两个人都到达了源头,他们见了面说:今天的天气真好,从来没下过雨。其实他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都道出了彼此此时的境界,在旁人听起来以为两个老古董说的是自然界的一些现象。恰恰相反,他们是用自然界的现象把道的境界、道的层次表达出来,传递给彼此,互相通过这些不相干的话也都了解彼此处在什么样的层次,而旁观者没有到达这个层次的人,是听不懂的,所以也就不会去诽谤了。所以历史以来,禅宗用这种特有的手法去验证对方的功夫是有原因的。

不像现在的人,见了面就问你到了哪一禅哪一定呢。如果我说我没到哪一禅哪一定,好像我没有修行;如果我告诉你我到达了哪一禅哪一定,你又不相信,又认为我狂。老祖宗不用这种直白的方式是比较有智慧的。有一定功夫的人都用禅偈这种特有的表达方式,在外人听来觉得牛头不对马嘴,答非所问,其实并非答非所问,而是问到哪里答到哪里,且是有问必答,答得都符合道的。

明心偏重于理、见性偏重于事,有时候我们可以从理到事,有时候也可以从事到理。其实理和事到了一定的高度,它们是一,不是二。但是在还没入到道内的时候,理就是理,事就是事,一当入了道,理和事是分不开的。从来没有听说过一个真正通达道理的人不会做事,也没有听过一个会做事的人他不通达理或者说他不会讲,真正会做的人他一定会讲;真正会讲的人他一定是会做的。但是很少达到理事一如,理和事都在一个等级上。

其实事情也是修行途中的一个消息,事指的就是一种功夫,当我们进入道以后,一定会有消息,我们称消息为境界。其实境界无外乎就是生理和心理的反应,当经过了身心的反应后才到达灵的反应,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自性的反应。到自性的反应才是修大道的开始,在之前都是修我们的身心,都是为修自性打基础的。

身心反应是修行途中必不可少的,如同我们走的路,你上了路以后两边一定有沿途风光,如果你没有看到路标没有看到沿途风光,说明你还没有真正地上路,真正的上路一定是有沿途风光的。

但沿途风光并不是目的地,它只是走向目的地的一个路标,所以说在修行的次第上,是先明心后见性,最终才是证果。

——摘自《万行书院:明心、见性与证果的区别》

万行大和尚简介:

东华禅寺方丈万行大和尚,一位用生命在践行佛法、体证生命本源的智者。

15岁信佛、18岁出家、29岁证得生命本源,30岁复建东华禅寺、4年佛学专业、7年闭关、18年建寺安僧、1万多场开示演讲、千万言著述、13部著作出版多国语言……

2000年创立东华家风:信教先爱国,学佛先做人,修道先发心;2008年倡行每月1次升国旗;2016年创立中国首座佛教爱国馆;2000年至今,东华禅寺18年间向社会捐款捐物数千万元,并多次荣获省市“模范和谐寺观教堂”称誉。

从童真入道、闭关证悟,到建寺安僧、讲经说法,历经三十余年,总结出一条能让人类证悟本源的解脱之道——《东华禅》

本着普度众生的使命,万行大和尚将《东华禅》修行法门无私奉献,殷切期望天下众生通过学修《东华禅》融通人生四大关系:我与家庭的关系,我与社会的关系,我与国家的关系,我与自然的关系,从而获得幸福圆满的人生。

科技兄法安!

今举达摩祖师西传之印心经--楞伽经,诸方学人便可了知,开悟明心,是明个什麼心?

入楞伽经卷二:如來藏本性清净,常恒不断,无有变易;具三十二相,在於一切众生身中,为蕴、界、处垢衣所缠,贪、瞋、痴等妄分别垢之所污染,如无价宝,在垢衣中。

因此所悟之心必定为有如来藏心,而要怎麼悟这个心呢?

入楞伽经卷二:又自心所見,身器世间,皆是藏心之所显现;刹那相续,变坏不停;...种种色身威仪进止,譬如死尸,咒力故行;亦如木人,因机运动;若能於此善知其相,是名人无我智。

因此,自己身心世界,以及整个世界,都是由如来藏心所生所变现,能够有智慧的观察此相,就是证得人无我智。人无我智即是开悟明心所发起的根本无分别智。

至於见性,层次又不一样了。见性并不是跟明心一样,有很多师兄误以为明心就是见性,兹举大般涅盘经为证:

大般涅盘经卷八:众生佛性亦復如是,常为一切烦恼所覆,不可得見,是故我說众生无我。若得闻是大般涅盘微妙经典,则見佛性,如象牙花;虽闻契经一切三昧,不闻是经、不知如來微妙之相,如无雷时象牙上花不可得見;闻是经已,即知一切如來所說秘藏佛性,喻如天雷見象牙花,闻是经已,即知一切无量众生皆有佛性。

这边所说的契经一切三昧,主要是指亲证如来藏真心,而发起的种种智慧证境,然而虽然明心了,却还是不知如来微妙之相--秘藏佛性,因此眼见佛性甚深极甚深,并不是只有明心的境界而已。

如何才能明心见性?

很实在的人,很有意义的问题。应该是能听懂真话的机缘到了。

明心见性对于人身来说,是最后的工程,没有比这个更加严肃的事了。故此,达磨大师说:“以轻心慢心希冀真乘,徒劳勤苦。”我看众人学佛,多未出轻慢之心,以为看看经典,信信教,念念佛就能成办。如果有这么简单,他历代祖师还来这个世界干什么?经典到处都是,看经不就行了吗?他们当然不是没事找事来的。这个得有师传哪。传法,传灯,传法脉,传心印……好多叫法儿。不过都是指的师传。好,有人会和我打仗说,有自悟,有从缘悟的,有无师自通的。对,这个我承认。不过即使是这样,他还是要去找到当世的明师印证。为什么?因为不经师,最多悟个缘觉独觉,不能成就如来。

所以,你要想开悟,要明心,要见性,没有比找到师父、找到明师更重要的事了。有人又和我打仗,打了多次了。说是末法时代都是邪师,没有明师。说是这都是佛经上说的意思。我也不和你说不对。不过,也可以想想,既然是末法时代,众生也难度啊。哪你还费个什么劲?哪你还有什么希望明心?我的看法不是这样。我的看法也有佛经的支持。法华经从地涌出品里有,末法时代也有恒沙数量的菩萨从地涌出度众生呢?那么他们也都是邪师吗?所以关键不在末法时代不末法时代,关键在人自己有没有真正的道心。拿自己知见去衡量明师,说这个也邪那个也不正。这是不老实啊,你自己什么也没证,自己也承认自己是凡夫,却可以鉴定别人是正是邪,有这个理吗?所以最后的问题是,你能不能放下知见,虚心地去求道。

不是说提问的人就是这样的,我只是泛泛一般地说,说不定对提问者有参考作用。

譬如,在梦里,出现了一个世界(法界),人世间的故事由此产生,这个世界是我们的心念产生的。佛经告诉我们,我们现实的世界和这个梦是一样的,做梦的就是“本来”、“本性”、能生万法。“心”,由于找不到心、拿不到、看不到,谓为“空”,周包一切法界。

如果没有“空”的能做梦的“心”就不可能有梦;没有梦就不能知道有这个“心”,他们不是对立的,不一不异。所以《心经》里说,色(宇宙万物)既是空(“心”、“本源”、),空既是色。,世界、法界的展现,是“心”、“本源”、本具的功能。这个“道”理,不是在梦(世间)里的人们能探知的,因为人们不知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人们只有通过佛法闻、思、修,达到智慧的彼岸(从梦中醒来)。

没有“心”就没有梦;没有梦就不能体现(没有)这个“心”,他们不是对立的,所以佛说:不一不异(不是一个也不是两个)。在这个宇宙(梦)中,阴就是阴,阳就是阳,“是”就是“是”,“非”就是“非”,男就是男,女就是女,一切事物皆由缘起因果产生变化,就有生死轮回。而站在本源、本性哪里来看,这个变化的世界,就像‘梦’一样瞬息变化不属实有,而本源、本性是不变的‘本不动摇’。本性不动,法界运转,迷者众生,觉者佛。

梦中的景境是‘空’的(不实有);做梦的那个‘心’也是找不到的。二人们最大的误区就是认为‘心’在自己这个肉体上。‘心’就是‘识’——这个‘识’在肉体的哪里啊?五祖言:“觅心不可得”。楞严经‘七处征心’就是告诉你,心是“空”不可觅(尽虚空偏法界、心包太虚),梦就是心,心就是梦——世界唯心造、心包世界,心外无法。

我们平时看到的世界是‘识’观到的,不是眼看到的,死人也有眼,睡着了也有眼,离开了‘识’,肉体的眼就不起作用了。那个‘识’才是真的“自己”,而非肉体(肉体是会消亡的)——梦中的境会异灭,做梦的心不会消亡(无有生灭)。

一九九五年六月十七日讲于杭州

弟子问:‘如何消除贪嗔痴慢疑?’

答:贪嗔痴慢疑属于思惑。教理说无明分见惑、思惑、尘沙惑与无明惑。由粗而细、微细至极微细。见惑乃迷失无生无我等之真理而起之妄惑也,属于理边,故名理惑。它分身、边、邪、取、戒五种,均属不正的知见。比如执著在神通上,而不问自己有没有明心见性,这是修道人普遍存在的不正知见。见惑容易除,我们修法开悟见了本性,端正了知见,见惑就尽除了;但思惑不易一下子除掉,须于开悟断见惑后更见性修习真理,才能渐断此惑。以思惑为思维世间虚妄之物而起之事惑,其性钝昧,有贪、嗔、痴、慢、疑五惑之分,故不易顿除。见惑、思惑不除,生死轮回不能了。所以要消除这身、边、邪、取、戒与贪、嗔、痴、慢、疑十惑,先要明白本性,开大悟。深知事物皆幻,都不可得,彻见这一念断处,了了分明的灵知之性,就是我人的本性。在境界上时时保护锻炼它,把多生执著的习气都磨光,贪嗔痴慢疑才能销殒。教下说这四惑在欲界、色界、无色界中有九地八十八品之多。要一步一步慢慢除去,不是一下子除得了的。故须具一片长远深心,在境界上精勤地奋斗始得。

最重要的是要知道,我们真心本来具足法报化三身,不须向外去求。现在我们的一念清净心,就是当前念已断后念未起,那了了分明的灵知就是我们的法身;我们能见一切东西的智慧光明就是我们的报身;一切事物形形色色的显现都是我们法性的变化,就是我们的化身。法身和报身容易理解。当我们断掉念头后,还是了了分明,不是没有知觉,此时了了的灵知就是我们的法身,大家当下可以体验。报身就是我们现在能见这一切东西的智慧光明,没有法身的智慧光明就不能见这些东西。譬如没有光就像瞎子一样,不能见东西,能见的是我们法身的光明,法身的光明朗照,就是智慧光明朗照。化身说起来就不大容易理解,一切东西,如杯子、水果、房子等都是我的变化,都是我的化身。这怎么是我的化身呢?这些不是无情的东西吗?器世间是无情的,人和动物都是有情的,怎么是我的化身呢?因为这些东西离开我的法性智慧就不会有。譬如我们住的房子,造房子前先要设计图样,工程师怎么在大脑中想出这个图样呢?他吸收外面的境象,经过思考分析,怎么改造,怎么发展,怎么能适合人的需要而绘制出新型的图样,这是什么功能呢?是大脑的功能吗?看起来确是大脑的功能,但是大脑中各种脑神经,如视觉神经、听觉神经,就像电线拉好,不通电还是不起作用。电是什么?电就是我们法身的功能。何谓佛性?性者,性能也。能,就是功能。他就是能起作用而无相可见。譬如说电,见不到电的形象,通电以后,电灯就能亮,机器就会转。大脑神经就好比是电线,通电就是我们佛性的功能。所以设计图样也好,后来请工匠造房子也好,都是我们佛性的功能,这些都是佛性所变现的,就是佛性的化身。明白这个法报化三身都唯心具足以后,你时时不住相,一切都是我法身的大圆镜智所显现的影子,就不动心,不取相了,无所祈求!这样用功夫,贪嗔痴慢疑就渐渐地消了。

不明白这个道理,住著在神通上,著相,非但贪嗔痴慢疑消不了,反而会更增加。要神通干什么?不就是要名闻利养吗?要恭维、要名声、要供养,贪嗔痴慢疑更增加了,一点帮助都没有。可见要消除贪嗔痴慢疑,非见性不可!不见性不行!根子还是在明心见性上,所以佛教的根本还是明心见性。

现在有的人弄错了,不要明心见性,要神通。只要能发神通,就赶快去追取,‘这个法有神通啊,赶快去学啊’。不是去掉贪嗔痴慢疑,而是增加贪得之心。所以我们修法时,须一切放下,入定也不要求,求入定,反而定不进去。因为你这求入定之心就是妄心,妄心动了,还能入定吗?所以要入定,须一切放下,一切不求,一切都平平常常的,方能心安理得、怡然入定,从而打开本来,亲证佛性。实际上成道没有什么玄妙奇特,是极其简单寻常的。但是我听杭州有的师兄弟们讲:‘我们杭州人没有一个成就的。’糟了,这一定把成道的真义弄错了。怎样才是成就呢?一定要发神通才算成就了吗?没有发神通就不是明心见性、不能成就了?这显然是一个极大错误。让我们先来谈谈成就是什么,即我们学佛的目的是什么?学佛的目的是出轮回,了生死,这是我们的大目的。怎么样可以了生死,出轮回呢?发神通能出轮回吗?不行!外道都有五神通―天眼、天耳、他心、神足、宿命,但他们不能了生死。因为他们不识自己的本性是什么,执著外境追求,有所取著,生死不能了。所以要了生死、出轮回,必须心空荡荡的,一切不住。知道一切变化都是我自己佛性的功能所显现,无所追求,无所取著,潇洒自在的,才是大成就,大自在,大神通。假使有所追逐,有所祈求,心里还是烦恼依旧,纵然五通齐发也不是成就。所以我们学佛是学个潇洒自在,在这个社会上一切随缘,尽己之能,为群众服务,能上能下,无所追求,无所取著。真正潇洒自在了,才是大乘佛教的真义,才算是成就。我们生时果能做到一切境都不粘著,毫无爱嗔取舍之心,等到腊月三十到来,也自然不著境,而逍遥自在地无生死可了了。

我们现在执著有生死,就是我们取境。今天我们有色身,有肉体,就是父母同房时我们自己动心了,自己跑进去的。假使你不著境,你不去,那就没有这个肉体,就很潇洒自在,可以到处飘游。现在有个肉体就累赘了,动不得了,这是我们咎由自取。现在我们修法就要明白这个道理,法报化三身都是一心具足的,不要去追求,什么神通都不要,一切都放下来,那么你就潇洒自在了。潇洒自在,无所粘著,生既如此,死也如此,你愿去哪里就去哪里,全由自己作主,生死不就了了吗?

究竟讲来,根本没有生死。我们的本性本来就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动不摇的,根本没有生死。执著于生死就是我们妄心乱动,取境著物。所以一切放下,不就自在得很吗?这是大自在,没有什么生死,还有什么贪嗔痴慢疑呢?贪嗔痴慢疑就是我们自己不明白本性,追逐外境,迷于色相,迷于外尘。所以一旦明白了我们的本性是怎么一回事,不取外境,贪嗔痴慢疑自然就消光了。同样,如果真能够潇洒自在,一切不求,一切不取,那么五神通就自然来了。因为这是我们本性具足的,本来就有的,不是因为修才有的。所以我们说道属悟,不属修。悟是醒悟,就等于睡梦醒了,不再做了。我们平时都在梦境当中,追逐梦境,大家不知道是梦境,当成真的去追逐。所以有求就有贪,贪不著就嗔,执著于贪嗔就是痴。慢就是轻慢他人,你们都不及我,我顶好,所以就有人相,我相。疑,就更难免了,比如我说这一念断处了了分明的灵知就是我们的真心,你们听了难免怀疑:‘这就是真心啊?不对吧,如果这就是本性,我见性了,应该发大神通啊,怎么一点神通都没有呢?那么这就不是了。’疑就来了,这就坏了。因为你不真相信,你就不能全心全力地保护自己的本性,就跟境界跑了,走别的一条路去了。本来一条路走到这里蛮好,快到家了,用功保任就好了。因为疑,回头走另外一条路,这个法不修了,修另外一个法。修修又不对,又修另一法,结果修来修去,因心力不集中,将到紧要关头,又另换一法,所以都不行,这就是因疑而不肯脚踏实地修行的过错!很多人都因为这样而白费心力,无所成就。假如我们能够毫不怀疑地认定这一念断处了了分明的就是我们的本性,时时刻刻保护他,行住坐卧间不忘保护这个本性,不为境界所湮没,不跟境界跑,任何境界拉不动,知道一切都是假相,唯一真实的就是我现在的灵知之性,其余都是假的,不理睬他。果真能够这样做功夫,不消三、五年,你们自然就能大发神通。因为你们不去追逐,本来已经具足的神通就自然显现出来了。现在之所以不能显露,是因为被你的贪、嗔、痴、慢、疑掩盖了,就是你妄想、执著、追求,要神通,而神通不来了。所以神通不是修来、求来的。求来的都是假的,不是真的,都是有依附的东西。因为你有求,那些鬼、精就跟著来了,迎合你的心理,跑到你心里去了。所以现在做气功有特异功能的,百分之八九十都是有依附的,不是自己的。就是因为有贪得之心。

我们学佛法就是开智慧,明白我们的真心就是在一念断处一念不生时的灵知。讲证道很简单,直接指示你就是了,没有什么玄妙。不是一讲证道,就玄妙、奥妙都来了,什么法都来了。其实我们中国的禅宗是最好最好的,单刀直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是最上乘的密法。最高层的密宗就是禅。这话不是我创造的。真正修藏密大成就的大宝法王曾这样说:‘我们的密宗讲起来,大圆满法最高深了。那中国有没有大圆满法?有!那就是禅,禅宗就是大圆满法。’这话对吗?对!一点没错。我们跟贡嘎上师学过大圆满法。大圆满法有‘前行’、‘正行’。‘前行’就是讲仪轨,讲有相修法;‘正行’则是直接开示佛性是怎么回事,即‘见宗’开示,跟禅宗直指一式一样,没有两样。禅宗是直截了当指示你见性,不绕路说法。如问:‘如何是佛?’答:‘清谈对面,非佛而谁?!’对面谈话的不是佛是什么?这话的意思是指示你能够和我对面谈话的不是佛是谁啊?演绎开来,这能听声音、能动作的是谁啊?这不就是我们的佛性吗?!简单亲切、关键扼要的一句话直接指示你见性。或者问:‘如何是佛?’他喊你一声,你答应他,他即抓住这时机指示你说:‘这就是佛!’你看,多么了当,多么庆快!悟道就这么容易,没什么玄妙奇特的。这就是最高深的禅法,就是中国的大圆满法。可惜后来的人根基薄了,疑心大,不肯承当了。‘这一念断处就是本性啊?这么容易啊?恐怕不是吧!’怀疑了。贪嗔痴慢疑中的疑害人最烈,使人丧失真心。祖师一看直指不行,才不直接开示,兜个圈子,叫你参话头。问:‘如何是佛?’答:‘东山水上行。’或者答:‘脱却草鞋赤脚走。’随便说句什么话,不直接告诉你。叫你因不明这答话的意义而怀疑,因疑而隔断妄念,时节因缘到来,即能亲证本来。禅宗是于悟理体后,即进行绵密保护。在事境上锻炼,勤除妄习,从而打成一片,圆透三关。我们能够举很多例子,就说六祖大师吧,他经五祖开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悟道,悟道后知道一切日用都是我们佛性的妙用,只要无所住,潇洒自在就好了,那个本性、明妙真心自然显现在面前。于是就在行住坐卧间绵密保护,迨道成缘熟,方出而开坛说法。讲到保任,是先保后任。就是先保护,念起不随,不跟著念头跑,境界来了,不跟著转。熟了之后舍去保,进而放任,放手空行,随其自由行事,既无拘束,亦无粘著。如孔子所说‘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一样,任何事都能做,能入佛也能入魔。再看后来,马祖的弟子大梅参问马祖:‘如何是佛?’马祖答:‘即心即佛。’心就是佛,佛就是心。大梅马上开悟。保护三年之后,马祖要试试大梅是否真的明白了,派一个侍者去说:‘师兄啊,大师近日佛法又别。’大梅说:‘作么生?’侍者说:‘又道:非心非佛。’大梅说:‘这老汉惑乱人,未有了日。任他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马祖知后说:‘梅子熟也!’真悟道人,就是立稳脚跟,不被他人言语所左右。禅宗如此直指,大圆满也是这样。大圆满最后才讲‘本体空分就是法身’。刚开始不肯这样讲,用功几十年后,才肯这样告诉你。本体空分,一点相都没有了,这就是法身;‘本体显了分就是报身’;一切事物都是我法性所变化显现的,无所求,无所取,就是我的化身。说的很清楚,这叫大圆满知见。所以说杭州并不是没有人成就,是你们自己瞒自己,弄错了,弄到神通那边去了。说杭州无人成就,其实自己在成就中而不知道。还要说我们不知道启用啊。一天到晚启用,怎么不知道启用啊?你喝水不是启用吗?吃饭穿衣不是启用吗?走路、工作不是启用吗?这不是启用,那怎么才是启用呢?都是有所取著,要发神通,要玄妙奇特,人家不能的我能,认为那才是启用,大家都能就不算启用。他不知道,假如是身体启用,一口气不来了,身体还能动吗?现在启用的是谁啊?现在启用的不是我们佛性的功能吗?不是真心的功能吗?所以禅师说:‘整天在饭箩边,饿煞人无数。’饭在旁边不知吃饭,在启妙用而不知,这不是冤枉吗?所以我们说不要被自己所瞒,要明白这个道理。要真正消除贪嗔痴慢疑,就必须见性。你不见性,怎么能把贪嗔痴慢疑去掉?总是有所取,有所著,贪得无厌,有一万,要十万,有十万,要百万、亿万,贪心没有满足的时候。所以我们学佛法要一切放下。

我们上座时要死心塌地,像死人一样,一切不管,心念耳闻。心持咒,不是嘴持咒;耳深听清楚,大脑意识不动,就抓住了。抓住就能深入禅定,就能安心了,就能打开了。下座一定要观心!要时时刻刻观照,行住坐卧之中观照,不能忘记。内不随念转,念起即觉,一觉即空。念起了不知道,看不见,跟念头走了,不觉还有念头,那就迟了。念起了马上就知道,立即转掉。外不随境牵,外面境界的任何变化都拉不动我,知道这一切都是假相,都是我自性的影子,不跟著跑。这样做功夫,不消三、五年,都能上大道。所以我们要把道理说清楚,叫大家知道怎样走才对,绝对不是显神通才是成就。明白真心后时时保护他,真正地潇洒自在、无所追求,五神通自然会显现出来。

现在给大家讲了开示见宗,知道一念断处,灵灵觉知性就是我们的本性,这是理悟。理悟了还要保护它。保护当中看住念头,不跟著跑。到熟了以后,能观之心,所观之念,一时脱落,就等于我们打坐时能念之心和所持之咒一时脱落一样,身心世界都不可得,亲证本性了。这理悟和亲证有什么区别呢?二者所证的理体是一样的,没有分别,就是一念之下证到的,和我们修法几年脱开证到的,理体是完全一样的,和禅宗参禅三十年证到的也是一样的。但力量有不同,一念证到的,没有做过功夫,事情来了之后往往挡不住,心就乱了。这就是思惑不了,就是贪嗔痴慢疑没有消除。现在我们上座做功夫,身心世界都化空了,亲证的力量就有了,事情来了就挡得住,贪嗔痴慢疑就能消了,所以力量就不同。但是,果真我们能立定脚跟,认识这一念断处就是我的本性,不再疑惑,保护它,也好啊。认识这一性三身,即法报化三身,一切都是我的化身,不要疑惑,不要当真的,不要去追逐,这样三五年下来也就慢慢了了,也是很好的事情嘛。所以做功夫就要这样做,没有什么玄妙的地方。要语不繁,临济大师开悟时说‘原来佛法无多子’。没有什么东西,当下就是了,当下就证了。所以我们不离当下做功夫,时时刻刻用功。

坏就坏在大家都在疑。如净宗行人也在疑:‘我这样念佛能生西方吗?恐怕不能吧。’疑心重了,念佛就没有力量了,生西方就困难了。要信念十足,‘我这样决定能成就,决定能生西方,决定是!’那就有力量了,全心全意就有力量了。我们先得漏尽通才是最重要的。学佛法就是要潇洒自在,如果仍旧一天到晚烦恼忧愁,那就不是佛法,与佛法不相应。我们说‘衣食丰俭随缘过’,一切随缘,好就好过,坏就坏过,无所谓,都是假相。假如好的因缘哈哈笑,坏的因缘就忧愁烦恼,那你学的什么佛?不是一切不可得吗?一切都是梦境吗?你还动什么心。有人问:‘我开悟了吗?’开悟不开悟问你自己:‘我在境界上还迷恋吗?还著相吗?’遇境界还要迷恋,那就是没悟。悟了就是醒悟,不再做梦了。做梦时什么都有,好的境界快活得不得了,差的境界苦恼得不得了,哭醒喊醒的都有。醒来之后呢,一点痕迹都没有。假如你遇境还烦恼,那就没悟。于顺境而不喜,逆境而不烦恼,不发火,那才对了,才能真正消除贪嗔痴慢疑。假如根本没有明心见性,谈不到消除贪嗔痴慢疑,一点都除不了。要除贪嗔痴慢疑,非见性不可!

见性后还要在事境上历练、保护。力量不够,对境心还要动,就要多打坐。对境迷惑,心动了,这就是思惑。做功夫,首先要明白什么是真心,这是最重要的一著,然后才能下手保护他,知道在什么地方下功夫、用力气。不明白什么是真心,在什么地方用力气也不知道,怎么能成道?!做功夫须有自知之明,定力不够,就多打坐,多打坐才能增加定力。我们从前也是这样,每当星期日休息时,不出去游玩,在家打坐一天,到晚上下座,这个心清净得不得了,什么境界都一点不动,本来喜欢的东西,现在什么都不要,只是轻安、法喜无比。所以定力不够,还是要多打坐,才能绵密保护。心真空净,潇洒自在,就是道通,也是漏尽通。有了这个通,其他五神通不愁不发。这叫‘但得本,不愁末’。因为五神通是本性具足的,打开来,就自然显现;未打开,就被盖在里面了。如果那些著相的东西都未拿掉,心总是动摇,你求神通,那是背道而驰,这是执著上加执著,贪嗔痴上加贪嗔痴,如何能如愿以偿?!要一切放下才行。

心中心法是禅、净、密融为一体的大法,时时刻刻要我们直下见性。修法时是非空非有。印咒是有,但印咒是什么意思?无可思量,无由考虑,有等于没有,有而非有,即是非有;有个印咒,就不空,也就是非空。给你一个咒子念,一个手印结起来,就是空而不空、非空非有,推著你往前跑,就能证到本性。证到本性之后就归到禅宗。心真空净了,净裸裸、赤洒洒,一尘不染,那不就是净土吗?土就是心,心就是土,这样你要往生什么地方,东方南方西方北方,随你往生,都是净土。随缘自在,融合一体。真正的净土是我们的常寂光净土,本性净土,本来清净,不污染。都是因为我们妄心执著之故,所以造就这五浊恶世。我们的心清净了,五浊恶世也就变为净土了。所以心中心法是密宗的心髓部分,就是大圆满的知见。

成道可分四个步骤:第一步‘见到本性’。现在能明白这一念断处的灵知就是本性,也是一样。大圆满也是直接开示,使人当下见本性。接下来做保护功夫,做保护功夫当中‘觉受增长’,这是第二步。觉是觉悟、觉照,不迷,不为境界所动、所转。真正的觉悟就得到真正的受用,就不会烦恼了。不然逆境时你要烦恼,要发火;觉悟了,就知道这一切都是假的,都是影子,不执著,不追求,不烦恼,就得真实受用,法喜充满,一天到晚轻安愉悦,快活得很。所以说初地是欢喜地,觉受增长,就一步步向上证,初地、二地、三地...,自己常考验自己:‘我现在比以前如何,是否有所进步?’当然不是一步登天,一下就到十地、等妙二觉了,要有个过程。第三步是‘明体进诣’。明体就是光明体,进步了,光明大发,朗照十方世界。十方世界诸佛入我身,我身入诸佛之身,彼此交参无碍,这是“华严经”的境界。因为这是觉受增长的缘故,到这个地步,贪嗔痴慢疑就绝对没有了,一点都没有了。但还不是究竟。最后第四步才是‘法界究竟’。一切光明都不可得,一切神通都不可得,都摄归自性,都不显现。按大圆满说起来就是‘如腊月三十之月’。腊月三十的月亮还能看得见吗?看不见了。摄归自心,都没有了。禅宗到这里也是这样讲。上次讲过一则公案,有僧问曹山:‘朗月当头如何?’朗月当头就是大圆的月亮照在头上。曹山答曰:‘犹是阶下汉。’还没到家。曰:‘请师接上阶。’请师父慈悲,拉我一把。答曰:‘月落时相见。’所以禅宗和密宗是一样的,不要弄错了。高深的密法,最上层的密法就是禅宗。所以你们如能站稳脚跟,不为人言所惑,才能证成大道。如一听人言‘活佛来了,有大神通’,就跟著跑,那就要走到叉路去了。因为没有再比禅宗高的密法,而且求神通就要倒霉、要著魔。这次广州来的一个姑娘,学气功,要求发特异功能,结果两个鬼都进到她身里去了。先进去的一个还好,有什么事鬼告诉她,似乎有了一点神通,再来一个,她肉体就吃不消了,难过了。这就是求神通的恶果。所以我们学佛法要明白,要走正路,晓得佛法最要紧的不是发神通,而是了生死。生死怎样了?不著境,不跟念头跑,一点境界不粘著,才能了生死。求神通,不究竟,不能了生死。求神通的人都是著相,都是为了名闻利养。尝闻气功师先作带功报告,卖门票赚钱,然后治病敛钱,再后发售信息物。都是不相干的东西。说穿了,都是骗钱的玩意儿。跟他们走,岂不冤屈。我们学佛法要认定心地法门,‘唯此一真实,余二即非真’。离开心地法门之外用功,心外取法就是外道。成就不是发神通,而是心空无住,坦荡荡的,潇洒自在。能做到顺逆无拘,潇洒自在,才是最大的神通。因为离开这个,发了五神通,心也不自在。比如有了宿命通,知道了过去世怎么样,心里就懊恼,‘过去世做了这么多坏事啊’。有一个罗汉就是这样,过去世杀了自己的父亲,得了通,心里难过了,‘我怎么如此不孝,杀了自己的父亲哩?!’坐也坐不住了。释迦佛对文殊菩萨说,‘这个罗汉发了宿命通,知道杀了自己的父亲,心不稳了,我们给他唱台戏,说说法,救救他。’于是文殊拔剑要杀佛,大家一看吓死了,杀父亲罪就不得了,杀佛更不得了。佛说不要惊慌,文殊并无杀佛之心。这一切都是你们的妄心妄想蠢动,实际上这些事就像梦中所显现的梦境一样,都是虚幻的,真的事情是没有的。所以过去世做的事情等于梦中所做的梦一样,醒了就没有了,心也就安稳了。佛就这样给罗汉说法,而使这位罗汉心安稳下来。所以我们要明白,过去做的错事都如梦中做的梦一样,现在醒悟了,放开、心空就没了。心空,业障就消了;心不空就坏了,那就要受业障之报了。所以心不空时得宿命通,那就烦恼无边。修道人应时时刻刻在心地上用功夫,不要妄求神通。走正路,莫入歧途,才能真了生死!

楼主,首先我说的都是个人的见解,只供给你参考的。

本人认为;要明心见性,首先要去除自己的欲望,自利的思想。

做什么事情都不要去想我会在这里得到什么好处,会不会对自己产生什么影响,有这样的想法就会遮住你的心,让你不能分辨是非。

要做到心中无物,不对任何事物,事情发表个人的看法,如果你有看法,就会有自我的影子存在,就会左右你的思想。

不要有分别心,去分别谁和谁不一样,怎么不一样,什么事情不一样,等等,

就像你去庙里上香,有些人要念一遍经才插香,有些人拜几下就插香。

但是你不能说那个好,这个不好,因为他们都是信佛的,只是形式不一样而已。

要有一颗平和,博爱,宽容,慈悲的心,不要计较个人的得失。

信佛不是要你念念经,拜拜佛像,就算是信佛了,

而要修正自己的言行举止,从心里去做,去改变自己。

念经要理解经文里说的是什么,要会思考,理解经文里的字句。

不要盲目去相信别人的说法,信什么所谓的高德大僧,什么摸顶,灌顶。

要知道一个人如果没有一定的修为,就算佛祖给他灌顶,也是无用的。

就像一个人没有见过汽车,你给他一辆车,他自然不会开。

要知道,佛法是依法不依人的。

不要急于求成,就像小孩的成长一样,没有一个晚上就长大的孩子。

还有,最重要的就是要心善,信奉一切善。

建议楼主详细阅读;金刚经,般诺波罗密多心经等经文,

要多读,多理解,多看注释,翻译,一定会大有所获的。

善哉善哉

明心见性后面一句是什么?

明心见性,佛教为深。

明心见性是一个汉语词汇,明心是发现自己的真心;见性是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了,所以说是直指本心。明本心,见不生不灭的本性。乃禅宗悟道之境界。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成语】:明心见性

【拼音】:míngxīnjiànxìng

【解释】:指摒弃世俗的一切意识,大彻大悟,显现人的本性。

【出处】:?《元史·仁宗纪三》:“仁宗天性慈孝,聪明恭俭,通达儒术,妙语释典,尝曰:‘明心见性,佛教为深;修身治国,儒道为切。’”

是佛教语,也就是说屏弃世俗一切杂念,彻悟因杂念而迷失了的本性(即佛性).

扩展资料:

出处与详解

编辑

1、佛教语。谓屏弃世俗一切杂念,彻悟因杂念而迷失了的本性(即佛性)。

①《元史·仁宗纪三》:“仁宗天性慈孝,聪明恭俭,通达儒术,妙悟释典,尝曰:‘明心见性,佛教为深;修身治国,儒道为切。’”

②《西游记》第八十回:“却说三藏坐在林中,明心见性,讽念那《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忽听得嘤嘤的叫声‘救人’。”

③《醒世姻缘传》第三二回:“那修行的人修到那将次得道的时候,千状百态,不知有多少魔头出来琐碎,你只是要明心见性……只坚忍了不要理他,这就是得道的根器。”

④清郑燮《焦山读书寄四弟墨》:“和尚是佛之罪人,杀盗淫妄,贪婪势利,无复明心见性之规。”

2、指率真地表现心性。

①《红楼梦》第一一五回:“他说了半天,并没有个明心见性之谈,不过说些什么‘文章经济’,又说什么‘为忠为孝’。”

②林语堂《论买东西》:“宋儒喜欢讲明心见性,以庄以诚求之,要除去物欲之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明心见性

明心见性,佛教为copy深。

【成语】:明心见性

【拼音】:míngxīnjiànxìng

【解释】:指摒弃世俗的一切意识,大彻大悟,显现人的本性。

【出处】:《元史·仁宗纪三》百:“仁宗天性慈孝,聪明恭俭,通达儒术,妙语释典,尝曰:‘明心见性,佛度教为深;修身治国,儒道为切。’”

1.佛教语。谓屏弃世俗一切杂念,彻悟因杂念而迷失了的本性(即佛性)。

2.指率真地表现心性。

《元史·仁宗纪三》:“仁宗天性慈孝,聪明恭俭,通达儒术,妙悟释典,尝曰:‘明心见性,佛教为深;修身治国,儒道为切。’”

《西游记》第八十回:“却说三藏坐在林中,明心见性,讽念那《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忽听得嘤嘤的叫声‘救人’。”

清郑燮《焦山读书寄四弟墨》:“和尚是佛之罪人,杀盗淫妄,贪婪势利,无复明心见性之规。”。

《红楼梦》第一一五回:“他说了半天,并没有个明心见性之谈,不过说些什么‘文章经济’,又说什么‘为忠为孝’。”

王惟一《西江月》:一点真阳在坎,移来点化离阴。这些造化义幽深。须是明心见性。妙在一尘不染,自然对境无心。可怜世上少知音。会得超凡入圣。

李道纯《沁园春》:叉手者谁,合掌者谁,击拳者谁。只这些伎俩,人犹错会,无为妙理,孰解操持。我为诸公,分明举似,老子瞿昙即仲尼。思今古,有千贤万圣,总是人为。可怜后学无知。辨是是非非没了期。况天地与人,一源分判,道儒释子,一理何疑。见性明心,穷微至命,为佛为仙只在伊。功成后,但殊途异派,到底同归。

史弥宁《夜窗书事》:一烬银灯两架书,十年伴我夜窗虚。不因见性明心俊,定自人呼作蠹鱼。

明心见性,简单地说就百是发现并彻底了解自己的本来面目。

貌似没有后面一句啊。

明心见性,度在佛教各宗派中,是一共法。其已构成佛教之重心,正如尽心知性与存心知养性之已构成儒家主旨,并无二致。此所谓明心之心,实包括凡心以至圣心,与夫禅宗根本眼目或八句义中之涅盘妙心。此所道谓见性之性,实包括自性以至佛性,与夫专禅宗八句义中之正眼法藏。而禅宗之所谓直指人心,自更是所谓明心;其所谓见性成佛,亦只是洞见自属性与佛性,并无两样,所以立即成佛。

什么是明心见性? 见性是什么意思?

所谓“明心见性”,就是明白自家的“本百心”,见到自家的“本性”。这个心就是菩提心,这个“性”就是佛度性。能否成佛,关键在于能否悟“本心”、“本性”的真面问目。悟到这个真面目,即使普通人也能成佛,悟不到这个道理,即使佛也变成了普通人。答佛与凡夫本无差别,只在“迷”内、“悟”之间。佛教语。指屏弃世俗一切杂念,彻悟因杂念而迷失了的本性(即佛性)。常指容率真地表现心性。

个人观点,供参考:

性:在佛家我认为多指不变的,即不生不灭的、本具的。如佛性、自性。

日常生活也有此方抄面的类似提法:如性质、本性,多指自身本有,区别于其它事物的特点。

那么见性百,要见啥呢?佛家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一切法无自性;自然不是要见的。

怎么见呢:生灭灭已,寂灭现前。去除所有的生灭,其自然会慢慢显现。

阴神、阳神、灵魂、意识、思维等都属于生灭的东西。但其背后有一个承载它们的不生不灭的,或度曰真如,或曰本性,或曰真我,或曰佛性,或曰本识等等,非语言能所及。

明心见性,明心,就是觉悟到本心,本心即「空性」,见性,见自真如本性,获证了「法身」。

明心见性,看一切禅宗公案如探囊取物,假如有看不明白,就不能说是明心见性。

禅宗有一公案说,有一弟子问他的师父:「达摩祖师到东土,他传的心印是什么?」师父说:「你现在心还不平静,你先出去,隔几天再来,我再告诉你。」弟子他就要走出去,但这个师父却叫住弟子:「耶!你回来」弟子转头回来。师父问说:「这个是什么?」

又有一公案说,往昔有七贤女游尸陀林,帝释天问她们有何所需,而他愿供给,七贤女答她们什么也不缺唯要三般物:一、无根树子一株;二、无阴阳地一片;三、叫不响山谷一所。帝释曰:「一切所须我悉有之。若三般物。我实无有。」

我们先说说这三般物件:

无根树——未见天下有「无根之树」。

无阴阳地一片——依阴阳学来说,天下任何一土地皆有阴有阳,根本没有「无阴阳地」。

叫不响谷一所——人在山谷,叫一声,一定有回音,并无所谓「叫不响谷」。

明心见性之人可以马上让七贤女看那三样宝物。

我们大部分人都只知公案,不知其所云,这个就是因为我们还未明心见性。

另外,楼上有人说阳神属于生灭的东西,这是此人不明何为阳神,学佛本位主义作怪的见解。

佛与道本来就是一,非二的,因为真理是绝对的,非相对的。

道教之王重阳仙师在《金关玉锁诀》中说:「惟一灵是真,肉身四大是假」。

刘玄处在《至真语录》中说:「万形至其百年则身死,其性不死也」。

尹喜真人的后世弟子《性命双修万神圭旨》指出:「何谓之性?元始真如,一灵炯炯是也。何谓之命?先天至精,一气氤氲是也。……禅家专以神为性,以修性为宗。」「释氏谓,人之受生,必从父精母血与前生之识神三相合而后成胎。精气受之父母,神识不受之父母也。盖从无始劫流来,亦谓之生灭性。故曰:生灭与不生灭和合而

成八识也。盖造化间有个万古不移之真宰,又有个与时推移之气运。真宰与气运合是谓天命之性。天命之性者,元神也。气质之性者,识神也。故儒家有变化气质之言,禅宗有返识为智之法。今人妄认方才中有个昭昭灵灵之物,浑然与物同体,便以为元神在。是殊不知此即死死生生之本,非不生不灭之元神也。噫,识识易,去识难,若不以天命元神战退无明业识。终在生灭场中,未见有出头日也。」

黄元吉真人的《道德经注释》曰:「有生之后,元识两神交合一处,有时元神用事,识神退听;有时识神用事,元神隐没不见。要之,无思无虑而出者,元神也;有作见解、自色身而出者,识神也。元神无形,识神有迹;一自虚无中来,一从色身中出,二者大不相侔」

《傅大士录》中有说:「大士一日,顶冠、披衲、趿履。帝问:“是僧耶?”士以手指冠。“是道耶?”士以手指履。帝曰:“是俗耶?”士以手指衲衣。遂出。故今双林寺塑大士像。顶道冠身袈裟,足极履,仿此迹也。」

傅大士是佛教深地菩萨弥勒菩萨的化身,然而他的衣服却包括了儒释道三家的道冠、僧服、以及儒履。他的无言的开示,用儒释道三教服饰严饰其身,示现了三家是一家之义。

鄙人的根本上师开示曰:

「密教(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的『自力本尊』就是道家讲的『元神』。

道家修炼元神法,我写於《通灵秘法书》之中,正是:

一、观察自己元神(观神法)。

二、吞吐罡气光明显神(培神法)。

三、开像真诀(显神法)。

四、缩神合一(合神法)。

五、身外化身显神通(出神法)。

道家修炼自己的元神,与密教修炼自己的『自力本尊』,虽然方法不一样,但原理是相同的,道家讲「精、气、神」,密教讲「气、脉、点」,根本互通无二。

密教『自力本尊』的特点如下:

一、自力本尊,就是行者的真正佛识,是新身体,和肉体是二,也是一。

二、自力本尊,有头、手、脚、躯体,但无实体。

三、自力本尊,是智慧气显发才出现的,是人体五气组成,主要是命气。

四、自力本尊士气入中脉,转化五色光的光明身。

五、自力本尊可以修成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可以变化无数,出去利益众生。

六、自力本尊是佛的色身,代表佛性。

七、只有已修证自力本尊的人,才能印证其它人的自力本尊,才能感知。

八、自力本尊成就,佛果今生成就。

.功法

密教行者须修成『拙火定』,以『拙火』上升,『明点』下降,升起『四喜四空』。

此时明相出现。

『空性』厚实明显。

『乐空双运』的结果,会产生光明,只要一切障碍均得到解脱之后,真正究竟的光明就会出现了,这是纯净的『自力本尊』。

『自力本』不是观想出来的。

『自力本尊』不是妄想。

『自力本尊』不是幻。

『自力本尊』应该是『最细心气』的显现,又称『胜义光明』。

这是『阳神』。」

道教中的「元神」就是证「道身」时候才显现,「元始真如」或「本尊」就是亲证佛陀的无上大觉时候才显现。仙师道长门指出「灵」、「性」、「元始真如」便是「元神」或「阳神」,因此道与佛是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