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宿的意思(宿鸟是什么意思)

  • 耄宿的意思(宿鸟是什么意思)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生活常识

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直在弘扬百善孝为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是要先行孝道,孝是立德之本,也是影响社会风气的一大要素,从古到今,无数圣贤都用身体力行表达着孝的意义,汉文帝为母试药、曹娥救父投江,无不折射出孝文化的光辉。在六百年前的明朝,统治者又是用怎样的方式来践行孝道的传承呢。

一、传统之美德

孝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在传统道德中占有重要地位。明代作为一个长期保持稳定、统一的盛大王朝。对于弘扬、遵守孝道的百姓都会在物质和心理上给予相应的奖励,这些措施对弘扬孝道保持社会稳定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孝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前提,孝是促进社会风气和谐稳定的精神保障。不论身处何种境地,不论做何事,都要先懂得孝敬父母。

耄宿的意思(宿鸟是什么意思)

只有拥有了孝心,并为之行动,为父母着想才能在别的事情上有所思量,才能获得大的成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就是说他人有的心,我能想得到,体会得到。对父母的孝心也要靠自己的领悟才能体现。

二、孝道的初衷

1、孝乃立德之本

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后,明确了"治乱世用重典"的统治方针,倡导他的臣民要重视孝道,以行孝道来行使皇权的统治。朱元璋认为孝是"古今之通义"、"风化之本"、"帝王之先务",认定"垂训立教,《明通鉴》中记载"大要有三:曰敬天,曰忠君,曰孝亲。君能敬天,臣能忠君,子能孝亲,则人道立矣。"明朝一直遵循着孝道的传统,朱元璋在位时期一直倡导着"以孝治天下"。

明朝的孝道政策实行非常有效,明太祖对孝极为重视。明太祖"以孝治天下"与其本人的成长经历有关。因为朱元璋幼年时期家境贫寒并且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在他做了皇帝后却没法孝敬父母了,因此非常遗憾。所以他非常倡导百姓行孝。朱元璋用身体力行来向百姓做出榜样,倡导教育百姓孝敬父母,在政策上提供支持以及大加奖赏实行孝道的人。

耄宿的意思(宿鸟是什么意思)

2、重用年长者

洪武时期,不论是科举考试还是选择官员都要以孝为重。《明史·选举三》中提到洪武六年曾罢科举,举贤才,其目有贤良方正、孝悌力田、孝廉、耆民等。荐举一途,"由布衣而登大僚者不可胜数"。明朝还颁布了许多养老的政策来引导百姓多行孝道。

还经常给老人赏赐日常物品,给他们官职让他们议政,参与考核官员,处理百姓日常的大小事务。让他们发挥自身的价值。并且制定了规定八十岁以上的老人由官府负责养老。由于明太祖的大力提倡,整个明代都非常重视孝道。

渐渐的明朝开始"移孝于忠",孝文化走向极致。统治者更重视的是臣忠子孝,却忽视了君明父慈,甚至形成了"君虽不君,臣不可以不臣;父虽不父,子不可以不子"等愚忠愚孝的思想出现,与最初的目的背道而驰。

三、孝道含义的变化

1、明初孝道的高度实施

明朝是继汉朝之后最为儒家化的朝代,重新实现"政"与"教"的合一。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政策方面以"去胡元弊政,复中国先王之旧"为宗旨,标榜"汉唐旧俗",以上古三代为法。为此朱元璋特颁布《大诰》,他在序言中说:"华风沦没,自即位以来,制礼乐,定法制,万机之暇,著为《大诰》,以昭示天下。且曰忠君孝亲,治人修己,尽在此矣。"在朱元璋时代要求全民讲读《大诰》,如此兴师动众,朱元璋的目的是为了完成社会和国家秩序的重整。

耄宿的意思(宿鸟是什么意思)

明朝比之前的朝代突出之处就是在民间设立了实际的组织来进行教化。比如,明朝老人制的设立。自洪武十年起,朱元璋命令天下郡县选民间有德行的老人充当耄宿,职责是接受地方官对政务与民间事物的咨询,并受官方委托处理民间婚姻、田地方面的诉讼事项。这无疑是加强地方控制的有效手段。明朝在地方还实行饮酒礼,以古礼的形式来强化秩序精神,对年老有德者的尊崇自然在社会形成好的榜样,弘扬敬老的风气。

为了老年人在晚年有安定的生活,朱元璋在全国各地下令建养济院。据万历《明会典·礼部三十八·恤孤贫》:"洪武初,令天下置养济院,以处孤贫残疾无依者。"据《大明律·收养孤老》,养济院为所养孤贫提供一定数量的粮米、布花等,"凡鳏寡孤独,每月给粮米三斗,每岁给绵布一匹",以保障其基本生活之需。

安度晚年的老人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充当基层社会中精英群体的角色,老人文化社团是他们的重要组织形式。无论是富庶的江南,还是中原、西北等经济不甚发达的州县、边关,不少年龄在六十、七十岁之上的老人,都会组成"怡老会""耆老会""里老会""十老会"等社团,在一起讲学论道、吟诗作画。

这些活动,娱乐是第一位的,但又不是简单的娱乐,因为老人们身份特殊,他们也是国家统治思想的传承者和示范人,是地域文化建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安定地方社会秩序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文化娱乐活动也会影响到地域文化的构建

耄宿的意思(宿鸟是什么意思)

所以明清之际的大学者钱谦益说:"贤人君子,国家之元气也。观于在野,在国可知也。观于老而致事,则强仕服官可知也。故曰:乡之有老成人,如树之有硕果,如松之有茯苓。树之蕃,而松之茂,必征于此。"就是对老人在国家和社会中所发挥作用的形象比喻。

2、推行孝道受社会影响阻碍

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是建立在老人有良好物质生活保障的前提下。明代前期,制度落实较好,社会风气朴实,形成了良好的尊老敬老风尚。明代中后期,受商业经济的冲击和制度败坏的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在整体上出现两极分化,贫困之家的最低生活无法得到保证。沧海桑田,里老人也沦为职业差役,社会精英不愿意担任,奸猾之徒充盈其中。

顾炎武在《日知录集释·乡亭之职》中就记录了这一变化,他说:"近世之老人,则听役于官,而靡事不为,故稍知廉耻之人不肯为此,而愿为之者大抵奸猾之徒,欲倚势以凌百姓者也。"社会风气败坏,人心不古,不尊敬老人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崇祯末年,山东郓城的现象就很典型,"迩来竞尚豪奢,里中无老少,辄习浮薄,见敦厚俭朴者且笑之"。

明代养老和优老的政策及其运行效果表明,养老政策确实能够保障社会稳定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有的国家政策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否则不仅政策会失去功效,社会风气也会随之受到影响。孝道一经统治阶级提倡,不久就使敬老养老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变成了维护封建伦理的手段。"二十四孝"就是在这一时期逐渐形成的,这体现了孝文化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

耄宿的意思(宿鸟是什么意思)

二十四孝图

不论是怎样的时代,孝的都是要求子女对父母的话听命实行,孝文化的内涵开始被曲解,渐渐被融入政治运行的系统。

明代孝道思想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在其高度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杰出的孝子孝孙,他们在传承孝道弘扬社会风气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即使这样,社会中也不可避免地有不孝子孙的存在,如洪武三年,"罢中书右丞相汪广洋,退居高邮侍御史刘炳劾其事母不孝故也"。

3、孝道实施的不足

在明朝初期,就有不孝案例发生,而且还是中书右丞相这样的高官,可见孝道思想在明初期的践行还有不足。又如"永乐二十二年,仁宗初即位,长沙府民,有自宫求为内侍者"。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思想,古人对后代的繁衍是比较看重的。

然而,在明前期,有很多人自宫后入内侍,他们抛弃了这一传统观念,使孝道思想的深入发展受到挑战。再如万历五年,"嘉靖间靖江王府辅国中尉经捷,侍母不孝,时出恶言,母含愤,自尽而死"。除此之外,有违背父母教令不赡养父母的,甚至还有诈言父母已死的,等等,这些不孝行为的发生对孝道的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为了更好地弘扬和发展孝道,朝廷想通过实行积极的鼓励政策,使社会树立孝道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孝道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耄宿的意思(宿鸟是什么意思)

行傭供母图

四、结语

孝道是几千年来所有统治者都重视的,也是每个人都必须要做到的,百善孝为先,孝是做人做事最根本的前提。懂得孝道不仅是尽到个人义务更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能使父母与子女更加亲近,能促使社会更加和谐。这是一种文化内涵,是一种精神力量。是我们应该世世代代传递下去的基本准则。

参考文献:

1、《明实录》

2、《明史》

3、《明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