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出茅庐的四字成语

  • 初出茅庐的四字成语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四字成语

初出茅庐释义:庐:草屋。原指诸葛亮初出茅庐就打了胜仗。后比喻刚刚进入社会或工作岗位,阅历不深,缺乏经验。

这则成语原指三国时期诸葛亮刚离开他隐居的地方跟刘备去打天下,形容初次出来做事,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刚到工作岗位上,缺乏经验。其本身结构为动宾式,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宾语、定语。

东汉末年,天下三分,成鼎足之势。刘备在三股势力中最弱,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他迫切需要招纳有才能的人。刘备的手下徐庶和名士司马徽向刘备推荐了一个人,此人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博古通今善用谋略,是个十分难得的人才。刘备听了十分高兴,亲自前往诸葛亮当时隐居的南阳卧龙冈,请他出山共商大计。诸葛亮不了解刘备的为人,想考验一下他的诚意,便躲着不肯相见。刘备不死心,一连三次前去求见,最终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所打动,答应辅佐他打天下。

过了不久,曹操派大将夏侯惇率十万大军攻打刘备驻扎在新野的大本营。刘备得到消息后,把宝剑和帅印交给诸葛亮,要他全权调动兵力,迎战曹军。诸葛亮料到夏侯惇将于第二天傍晚到达一个叫博望坡的地方,于是命令:赵云率兵在博望坡诱敌深入;刘封和关平率兵候在城后,一见曹军进入阵地就立刻放火做信号;刘备率兵在博望山下安营,曹军一来立刻后撤,见到信号后马上回头反击;关羽率一千人马埋伏在博望坡左边的豫山上,见到信号后才许出击,只攻击曹军的运粮部队;张飞则另率一千人马埋伏在博望坡右边的山谷中,见到信号后立刻冲入城中,烧毁曹军储存在城中的粮草。

第二天傍晩,曹军果然到达博望坡,夏侯惇见到赵云,不禁哈哈大笑,以为诸葛亮不过如此。赵云佯装败走,夏侯惇率军紧追不舍。刘备出来接应赵云,也假装败走,夏侯惇见状更是毫不在意,只管猛追。很快,曹军进入一个一面是山、一面是林的狭长地带。这时,鸟云遮住了月光,狂风吹过,沙尘飞扬。夏侯惇猛然意识到可能有诈,可是已经晚了,他刚下令停止前进,身后就已经火光冲天,火势借助风力迅速蔓延,顿时成了一片火海。曹军顿时大乱,士兵们争相逃命,惨叫声响彻山谷。这时,刘备和赵云的军队掉头回来攻击。夏侯惇不敢恋战,只好率残部慌忙逃窜,途中又和关羽、张飞相遇。一场厮杀后,曹军死伤无数,损失惨重,只好撤回许昌。

刘备的军队获得了胜利,士气大振,众人对诸葛亮的才能佩服得五体投地。后来有人为此写了一首诗:“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这首诗称赞诸葛亮第一次出山就立了一大功。

  初出茅庐四字成语

〔 初出茅庐 〕茅庐:草屋。原意指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接受邀请;就任军师;首战用...

〔 茅庐三顾 〕见“草庐三顾”。

〔 三顾茅庐 〕指诚心诚意地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三顾草庐 〕见“草庐三顾”。

〔 庐山面目 〕庐山:山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来面目

〔 草庐三顾 〕顾:拜访。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

〔 倚庐之望 〕形容父母盼望子女归来的迫切心情 详细»

〔 倚人庐下 〕指依靠别人生活。

〔 庐山真面目 〕庐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指庐山的真实面目。用以比喻事物的真相;或人的本来...

不识庐山真面目 〕庐山:山名,江西九江市南面的一座山。比喻认不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质。

波流茅靡随波逐流,随风而倒。比喻胸无定见,趋势而行。

〔 分茅赐土 〕亦作“分茅锡土”。分茅列土。

茅茨土阶 〕茅草盖的屋顶,泥土砌的台阶。形容房屋简陋,或生活俭朴。

〔 草茅之臣 〕草茅:杂草。比喻在野无权的人。

〔 列土分茅 〕谓受封为诸侯。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社坛上的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征土...

名列前茅 〕名:名次;前茅:春秋时楚国用茅草做报警用的旌旗;行军时拿着走在队伍的前面;...

顿开茅塞 〕头脑本来像被茅草堵塞住;忽然被打开了。比喻因受启发而忽然心思开朗;明白了道...

〔 土阶茅茨 〕见“土阶茅屋”。

〔 分茅列土 〕谓分封侯位和土地。

〔 分茅锡土 〕见“分茅赐土”。

〔 茅屋草舍 〕用茅草修建的房子。形容住宿条件简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