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语命世之才及解释

  • 关于成语命世之才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aabb成语

三国演义中第一回:时人有桥玄者,谓操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能安之者,其在君乎?”是什么

意思是:当时候有个叫桥玄的人对曹操说:“天下看起来要大乱了,没有治国之才的的人是不能扭转乾坤的。能让乱世安定下来的人,是你么?”

语出《三国演义》第一回,由桥玄的话语,引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为曹操的出场作好铺垫。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军事上精通兵法,重贤爱才,为此不惜一切代价将看中的潜能分子收于麾下;生活上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曹操散文也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唐朝张怀瓘在《书断》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

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子思考,并希望结束动荡造成的悲惨局面。由此就东汉末年的历史创作了《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演义

当时有个叫桥玄的人,和曹操说:“天下要大乱了,没抄有非常高的才干的人是不能让它变好的(命袭世之才可以理解为有才能、经天纬地之类的意思,济就是让它好转、平定乱世知之意)。能让乱世安定下来的人,是你么?”

大概就这意思道、、、

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zhidao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版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权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调寄《临江仙》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

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

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

笑谈中。

——调寄《临江仙》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

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

为三国。推其致乱之由,殆始于桓、灵二帝。桓帝禁锢善类,崇信宦官。及桓帝崩,灵帝即

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共相辅佐。时有宦官曹节等弄权,窦武、陈蕃谋诛之,机事不

密,反为所害,中涓自此愈横。

建宁二年四月望日,帝御温德殿。方升座,殿角狂风骤起。只见一条大青蛇,从梁上飞

将下来,蟠于椅上。帝惊倒,左右急救入宫,百官俱奔避。须臾,蛇不见了。忽然大雷大

雨,加以冰雹,落到半夜方止,坏却房屋无数。建宁四年二月,洛阳地震;又海水泛溢,沿

海居民,尽被大浪卷入海中。光和元年,雌鸡化雄。六月朔,黑气十余丈,飞入温德殿中。

秋七月,有虹现于玉堂;五原山岸,尽皆崩裂。种种不祥,非止一端。帝下诏问群臣以灾异

之由,议郎蔡邕上疏,以为*堕鸡化,乃妇寺干政之所致,言颇切直。帝览奏叹息,因起更

衣。曹节在后窃视,悉宣告左右;遂以他事陷邕于罪,放归田里。后张让、赵忠、封谞、段

珪、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十人朋比为奸,号为“十常侍”。帝尊信张让,

呼为“阿父”。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乱,盗贼蜂起。

时巨鹿郡有兄弟三人,一名张角,一名张宝,一名张梁。那张角本是个不第秀才,因入

山采药,遇一老人,碧眼童颜,手执藜杖,唤角至一洞中,以天书三卷授之,曰:“此名

《太平要术》,汝得之,当代天宣化,普救世人;若萌异心,必获恶报。”角拜问姓名。老

人曰:“吾乃南华老仙也。”言讫,化阵清风而去。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号

为“太平道人”。中平元年正月内,疫气流行,张角散施符水,为人治病,自称“大贤良

师”。角有徒弟五百余人,云游四方,皆能书符念咒。次后徒众日多,角乃立三十六方,大

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帅,称为将军;讹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

天下大吉。”令人各以白土书“甲子”二字于家中大门上。青、幽、徐、冀、荆、扬、兖、

豫八州之人,家家侍奉大贤良师张角名字。角遣其党马元义,暗赍金帛,结交中涓封谞,以

为内应。角与二弟商议曰:“至难得者,民心也。今民心已顺,若不乘势取天下,诚为可

惜。”遂一面私造黄旗,约期举事;一面使弟子唐周,驰书报封谞。唐周乃径赴省中告变。

帝召大将军何进调兵擒马元义,斩之;次收封谞等一干人下狱。张角闻知事露,星夜举兵,

自称“天公将军”,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申言于众曰:“今汉运将

终,大圣人出。汝等皆宜顺天从正,以乐太平。”四方百姓,裹黄巾从张角反者四五十万。

贼势浩大,官军望风而靡。何进奏帝火速降诏,令各处备御,讨贼立功。一面遣中郎将卢

植、皇甫嵩、朱□,各引精兵、分三路讨之。

且说张角一军,前犯幽州界分。幽州太守刘焉,乃江夏竟陵人氏,汉鲁恭王之后也。当

时闻得贼兵将至,召校尉邹靖计议。靖曰:“贼兵众,我兵寡,明公宜作速招军应敌。”刘

焉然其说,随即出榜招募义兵。

榜文行到涿县,引出涿县中一个英雄。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

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

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昔刘

胜之子刘贞,汉武时封涿鹿亭侯,后坐酎金失侯,因此遗这一枝在涿县。玄德祖刘雄,父刘

弘。弘曾举孝廉,亦尝作吏,早丧。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贫,贩屦织席为业。家住本县

楼桑村。其家之东南,有一大桑树,高五丈余,遥望之,童童如车盖。相者云:“此家必出

贵人。”玄德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叔父刘元起奇

其言,曰:“此儿非常人也!”因见玄德家贫,常资给之。年十五岁,母使游学,尝师事郑

玄、卢植,与公孙瓒等为友。

及刘焉发榜招军时,玄德年已二十八岁矣。当日见了榜文,慨然长叹。随后一人厉声言

曰:“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

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玄德见他形貌异常,问其姓名。其人曰:“某姓张名飞,字翼

德。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恰才见公看榜而叹,故此相

问。”玄德曰:“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今闻黄巾倡乱,有志欲破贼安民,恨力不

能,故长叹耳。”飞曰:“吾颇有资财,当招募乡勇,与公同举大事,如何。”玄德甚喜,

遂与同入村店中饮酒。

正饮间,见一大汉,推着一辆车子,到店门首歇了,入店坐下,便唤酒保:“快斟酒来

吃,我待赶入城去投军。”玄德看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

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玄德就邀他同坐,叩其姓名。其人曰:“吾姓关名羽,

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也。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

矣。今闻此处招军破贼,特来应募。”玄德遂以己志告之,云长大喜。同到张飞庄上,共议

大事。飞曰:“吾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

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玄德、云长齐声应曰:“如此甚好。”

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

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

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

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祭罢天地,复宰牛设酒,聚乡中勇士,得三百余人,就桃

园中痛饮一醉。来日收拾军器,但恨无马匹可乘。正思虑间,人报有两个客人,引一伙伴

当,赶一群马,投庄上来。玄德曰:“此天佑我也!”三人出庄迎接。原来二客乃中山大

商:一名张世平,一名苏双,每年往北贩马,近因寇发而回。玄德请二人到庄,置酒管待,

诉说欲讨贼安民之意。二客大喜,愿将良马五十匹相送;又赠金银五百两,镔铁一千斤,以

资器用。

玄德谢别二客,便命良匠打造双股剑。云长造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重八十二

斤。张飞造丈八点钢矛。各置全身铠甲。共聚乡勇五百余人,来见邹靖。邹靖引见太守刘

焉。三人参见毕,各通姓名。玄德说起宗派,刘焉大喜,遂认玄德为侄。不数日,人报黄巾

贼将程远志统兵五万来犯涿郡。刘焉令邹靖引玄德等三人,统兵五百,前去破敌。玄德等欣

然领军前进,直至大兴山下,与贼相见。贼众皆披发,以黄巾抹额。当下两军相对,玄德出

马,左有云长,右有翼德,扬鞭大骂:“反国逆贼,何不早降!”程远志大怒,遣副将邓茂

出战。张飞挺丈八蛇矛直出,手起处,刺中邓茂心窝,翻身落马。程远志见折了邓茂,拍马

舞刀,直取张飞。云长舞动大刀,纵马飞迎。程远志见了,早吃一惊,措手不及,被云长刀

起处,挥为两段。后人有诗赞二人曰:英雄露颖在今朝,一试矛兮一试刀。初出便将威力

展,三分好把姓名标。

众贼见程远志被斩,皆倒戈而走。玄德挥军追赶,投降者不计其数,大胜而回。刘焉亲

自迎接,赏劳军士。次日,接得青州太守龚景牒文,言黄巾贼围城将陷,乞赐救援。刘焉与

玄德商议。玄德曰:“备愿往救之。”刘焉令邹靖将兵五千,同玄德、关、张,投青州来。

贼众见救军至,分兵混战。玄德兵寡不胜,退三十里下寨。

玄德谓关、张曰:“贼众我寡;必出奇兵,方可取胜。”乃分关公引一千军伏山左,张

飞引一千军伏山右,鸣金为号,齐出接应。次日,玄德与邹靖引军鼓噪而进。贼众迎战,玄

德引军便退。贼众乘势追赶,方过山岭,玄德军中一齐鸣金,左右两军齐出,玄德摩军回身

复杀。三路夹攻,贼众大溃。直赶至青州城下,太守龚景亦率民兵出城助战。贼势大败,剿

戮极多,遂解青州之围。后人有诗赞玄德曰:运筹决算有神功,二虎还须逊一龙。初出便能

垂伟绩,自应分鼎在孤穷。

龚景犒军毕,邹靖欲回。玄德曰:“近闻中郎将卢植与贼首张角战于广宗,备昔曾师事

卢植,欲往助之。”于是邹靖引军自回,玄德与关、张引本部五百人投广宗来。至卢植军

中,入帐施礼,具道来意。卢植大喜,留在帐前听调。

时张角贼众十五万,植兵五万,相拒于广宗,未见胜负。植谓玄德曰:“我今围贼在

此,贼弟张梁、张宝在颍川,与皇甫嵩、朱□对垒。汝可引本部人马,我更助汝一千官军,

前去颍川打探消息,约期剿捕。”玄德领命,引军星夜投颍川来。

时皇甫嵩、朱□领军拒贼,贼战不利,退入长社,依草结营。嵩与□计曰:“贼依草结

营,当用火攻之。”遂令军士,每人束草一把,暗地埋伏。其夜大风忽起。二更以后,一齐

纵火,嵩与□各引兵攻击贼寨,火焰张天,贼众惊慌,马不及鞍,人不及甲,四散奔走。

杀到天明,张梁、张宝引败残军士,夺路而走。忽见一彪军马,尽打红旗,当头来到,

截住去路。为首闪出一将,身长七尺,细眼长髯,官拜骑都尉,沛国谯郡人也,姓曹名操字

孟德。操父曹嵩,本姓夏侯氏,因为中常侍曹腾之养子,故冒姓曹。曹嵩生操,小字阿瞒,

一名吉利。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操有叔父,见操游荡无度,尝怒

之,言于曹嵩。嵩责操。操忽心生一计,见叔父来,诈倒于地,作中风之状。叔父惊告嵩,

嵩急视之。操故无恙。嵩曰:“叔言汝中风,今已愈乎?”操曰:“儿自来无此病;因失爱

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信其言。后叔父但言操过,嵩并不听。因此,操得恣意放荡。时人

有桥玄者,谓操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见

操,言:“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汝南许劭,有知人之名。操往见之,问曰:

“我何如人?”劭不答。又问,劭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操闻言大喜。年

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初到任,即设五色棒十余条于县之四门,有犯禁者,

不避豪贵,皆责之。中常侍蹇硕之叔,提刀夜行,操巡夜拿住,就棒责之。由是,内外莫敢

犯者,威名颇震。后为顿丘令,因黄巾起,拜为骑都尉,引马步军五千,前来颍川助战。正

值张梁、张宝败走,曹操拦住,大杀一阵,斩首万余级,夺得旗幡、金鼓、马匹极多。张

梁、张宝死战得脱。操见过皇甫嵩、朱□,随即引兵追袭张梁、张宝去了。

却说玄德引关、张来颍川,听得喊杀之声,又望见火光烛天,急引兵来时,贼已败散。

玄德见皇甫嵩、朱□,具道卢植之意。嵩曰:“张梁、张宝势穷力乏,必投广宗去依张角。

玄德可即星夜往助。”玄德领命,遂引兵复回。到得半路,只见一簇军马,护送一辆槛车,

车中之囚,乃卢植也。玄德大惊,滚鞍下马,问其缘故。植曰:“我围张角,将次可破;因

角用妖术,未能即胜。朝廷差黄门左丰前来体探,问我索取贿赂。我答曰:‘军粮尚缺,安

有余钱奉承天使?’左丰挟恨,回奏朝廷,说我高垒不战,惰慢军心;因此朝廷震怒,遣中

郎将董卓来代将我兵,取我回京问罪。”张飞听罢,大怒,要斩护送军人,以救卢植。玄德

急止之曰:“朝廷自有公论,汝岂可造次?”军士簇拥卢植去了。关公曰:“卢中郎已被

逮,别人领兵,我等去无所依,不如且回涿郡。”玄德从其言,遂引军北行。行无二日,忽

闻山后喊声大震。玄德引关、张纵马上高冈望之,见汉军大败,后面漫山塞野,黄巾盖地而

来,旗上大书“天公将军”。玄德曰:“此张角也!可速战!”三人飞马引军而出。张角正

杀败董卓,乘势赴来,忽遇三人冲杀,角军大乱,败走五十余里。

三人救了董卓回寨。卓问三人现居何职。玄德曰:“白身。”卓甚轻之,不为礼。玄德

出,张飞大怒曰:“我等亲赴血战,救了这厮,他却如此无礼。若不杀之,难消我气!”便

要提刀入帐来杀董卓。正是:人情势利古犹今,谁识英雄是白身?安得快人如翼德,尽诛世

上负心人!毕竟董卓性命如何,且听下文分解

许邵评价曹操"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的具体由来

楼主,你可以参考下易中天老师在《百家讲坛》中的一段话:

*通过易中天先生的讲述我们可以看到,小时候的曹操鬼点子多,调皮捣蛋,不讨人喜欢,也不被人重视。但曹操在青年时期却受到当时最高军事长官的另眼相看,而且还得到另一个著名人物的高度评价,这个评价竟然流传千古。那么,这个著名人物是谁?他到底是怎样评价曹操的呢?

但是有一个人非常看重曹操,这个人就是当时的太尉桥玄,太尉是什么官?三军总司令,全国最高军事长官,桥玄非常看重曹操,说曹操这个人是个难得的人才。所以桥玄找到曹操说,我们现在遇到的将是一个乱世,这个乱世非“命世之才”不可,我看你就是将来平定天下的人,我桥某已经老了,我把我的妻子和我的子孙就托付给你了。那时候曹操才二十岁啊,那么桥玄为什么这样看重曹操呢?就是因为曹操虽然调皮捣蛋,不守规矩,胡作非为,但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纨绔子弟。第一,他才艺过人,文章写得好,文笔非常之好,自己就是文学家;第二,武功好,据说曹操有一次行刺张让的时候被人发现,他是用手武着戟,一边武戟一边往后退,全身而退。武艺好,而且好读书。这点非常重要,好读书,尤好兵书,跟据史书上的记载,曹操终其一生都是爱读书的,即便是行军打仗的时候也手不释卷。那么这样一个文武全才,又很狡猾,那就是乱世当中平定天下的人。

而且桥玄不但自己赏识他,还介绍他去拜见许劭,许劭是什么人呢?许劭是当时有名的鉴赏家。东汉末年有一个风气,就是要进行人物鉴赏,或者叫人物品评,一个人要成为一个人物,要出人头地,要进入上流社会,必须有著名的人物鉴赏家给他写一个鉴定,这样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许劭就是一个有名的鉴赏家,他在,每个月初的初一,要对当时的人物发表一次评论,就像我们现在开新闻发布会一样,每月初一,所以叫月旦评。桥玄就跟曹操说,你曹操要进入上流社会,出人头地,你一定要得到许劭的评语。那么曹操就决定去找许劭,许劭拒绝发表意见,许劭为什么拒绝发表意见呢现在我们不知道,也可能他是看不上曹操,也可能他觉得曹操这个人不好说,也可能有别的什么考虑反正不知道什么原因,许劭是死活都不肯讲。但是我们现在也不知道曹操使了一个什么手段,这个没有任何记载,但是我估计曹操是使用了一点不正当的手段,逼着许劭发表意见,许劭逼得没有办法说了一句有名的话,他说你这个人啊,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那么曹操听到这句话后的反应是什么,也就是说曹操是否认奸雄可这个评语?正史上的记载是这样的,“太祖大笑”,就是曹操一听许劭说你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就哈哈大笑,哈哈哈哈……这句话到了《三国演义》里面做了改动,改成什么呢,“操闻之大喜”。一个是大笑,一个是大喜,一字之差,有天壤之别,表现了什么呢,表现了小说的肤浅,《三国演义》这个小说他是要贬低曹操的,它为了贬低曹操他不惜把大笑改成大喜。“大喜”给人的感觉就是曹操这个人好像从小立志就要当一个奸雄,听说我可以当个奸雄,他高兴得不得了!这不是事实,它也不合逻辑,你说哪有一个人从小立志我就是要当个贼,我从小就下定决心要当个强盗,我从小就立下志向要当窃国大盗,不可能的,奸雄那是逼出来的,奸雄要碰到乱世嘛,碰到乱世他当能臣当不了,他只好去当奸雄了。所以改成大喜是很肤浅的。

我们来看许劭的这个话,“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什么意思?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你曹操如果身逢治世,那你能够成为一个能臣;你如果身逢乱世,那你就是一个奸雄。那也就是说曹操是做能臣还是做奸雄,看什么呢,看客观条件,是不是,看你处于一个什么时代。第二种解释是你曹操如果治理天下,那你就是能臣;如果扰乱天下,那你就是奸雄。成为能臣还是成为奸雄看曹操的主观愿望,所以他这一句话是有两种可能的,有两种解释的,而甚至可能许劭说的这两层意思都有。

那么曹操大笑就有三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我怎么会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呢,太可笑了,呵呵太可笑了,大笑。第二种是,哦,我如果处在治世就是能臣,处在乱世就是奸雄,成为一个能臣“固所愿也”,哎,打个折扣,成奸雄也不错,哈哈哈哈哈大笑。第三种,哦,我要想成能臣我就能成能臣,我想做奸雄就能做奸雄,我想治理天下我就是能臣,想扰乱天下我就是奸雄,反正我什么都能干,哈哈哈哈,这太好了。那么曹操完全有可能是这三种原因大笑,但是在我们看来曹操这个人可能是后两种原因大笑,因为曹操这个人是一定要做一番事业的,这个是肯定的,我立志要做一番事业,我要轰轰烈烈地活在这个世界上,逢治世则造福一方,逢乱世我就称霸一方,反正我不能碌碌无为地平平淡淡地了此一生。这就是我曹操,这话说到我心里去了,哈哈哈哈——。至于给我一个什么头衔,是能臣的头衔呢,还是奸雄的头衔呢,无所谓。这种无所谓的精神正是一种大气,是一种雄视天下、笑傲江湖的英雄气。所以我们说曹操虽然被称为奸雄,虽然很多人都关注到他的奸,但是我认为更本质的是雄,曹操一生都表现出了这种雄,我行我素,笑傲江湖。曹操是非常喜欢笑的,如果我们去读历史,我们会发现许多书上讲到曹操遇到什么事情的时候都有笑这个字。当然曹操的笑有各种各样的笑,有放声大笑,也有自我调侃的苦笑,还有讥笑,还有冷笑,甚至是充满杀机的冷笑,但是曹操始终在笑。

摘自《后汉书》的《许劭传》:

(许子将是许靖的堂兄)

许劭字子将,汝南平舆人也。少峻名节,好人伦,多所赏识。若樊子昭、和阳士者,并显名于世。故天下言拔士者,咸称许、郭(郭林宗)

事迹:

……同郡袁绍,公族豪侠。去濮阳令归,车徒甚盛。将入郡界,乃谢遣宾客,曰:吾舆服岂可使许子将见,遂以单车归家……。

……劭常到颍水,多长者之游,唯不候陈太丘。又陈蕃丧妻,还葬,乡人毕至,而劭独不往。或问其故?劭曰:太丘道广,广则难周;仲举性峻,峻则少通,故不造也。其多所裁量若此……。

……曹操微时,尝卑辞厚礼,求为己目。劭鄙其人而不肯对。操乃伺隙胁劭。劭不得已曰: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操大悦而去……。

孙盛《异同杂语》:

…….太祖尝问许子将,我何如人?子将不答。固问之。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太祖大笑…….。

……与从兄靖不睦,时议以此少之。初劭与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

…….或劝劭仕,对曰:方今小人道长,王室将乱,吾欲避地淮海,以全老幼,乃南到广陵。徐州刺史陶谦礼之甚厚。劭不自安,告其徒曰:陶恭祖外慕声名,内非真正,待吾虽厚,其势必薄,不如去之,遂复投扬州。……其后陶谦果捕诸寓士…….。

《汝南先贤传》:

……召陵谢子微,高才远识,见劭年十八时,乃叹息曰:此则希世出众之伟人也。劭始发明樊子昭于鬻帻之肆,出虞永贤于牧竖,召李叔才乡闾之间,擢郭子瑜鞍马之吏,援杨孝祖,举和阳士。兹六贤者,皆当世之令懿也。其余中流之士,或举之于淹滞,或显之于童齿,莫不赖劭顾叹之荣。凡所拔育,显成为今德者,不可殚记。其探摘伪行,抑损虚名,则周之单襄,无以尚也…….。

评论:“天下言拔士者,咸称许、郭。”与郭林宗齐名,说明了许子将在后起“人伦”派谈士中的地位。从当时社会之最下层——“鬻帻”者,“牧竖”、“屠沽”、“邮置之役”中,拔育人才,是许、郭之所同。其不同者,郭较随和,能包含一切;许则峻名节,颇崖岸自高。豪侠如袁本初,至于卸除其华美之舆服,而后敢入郡界。子将品题之权威性,即此可见其一斑。陈仲弓为当时名士中之泰斗,陈仲举(二人均陈群之祖上)则名士之“护法”,许子将却都不与之周旋敷衍。曹孟德微时,桥公祖、何伯求均以命世之才许之,甚至以子孙相托。许子将独鄙之,在被劫持的情况下,始加以品目——“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谈锋如剑,抉其所藏,堪称快人快语。其品题荀靖、爽弟兄,假物为喻,形象鲜明。以最简单的语言——十三个字,表达最复杂的事物,听者默契于心,恍然在目。不谓之神妙得乎?其对陶恭祖的衡量,由表达里,即往知来,人伦之术,先见之明,兼而有之。谢子微叹为“希世出众之伟人”,良有以也。

“许劭,字子将,汝南平舆(今河南平舆)人。是当时最有名的鉴赏家和

评论家。他常在每个月的初一,发表对当时人物的品评,叫“月旦评”,又叫“汝南月旦评”。无论是谁,一经品题,身价百倍,从此进入上层社会。曹操自然也希望得到许劭的好评。”(《品三国》23页)

当时的士人,得到许劭的好评,不仅可以进入上层社会,还是做官的捷径。

两汉和三国时期,选拔官吏是通过“察举”和“征辟”的办法进行的。由中央和地方的高级高员或王国的侯向朝廷推荐人才,经过朝廷考核后授与不同的官职,叫做“察举”;朝廷直接聘用官员称为“征”;三公、州郡直接聘用官员称为“辟”。士人为了通过“察举”和“征辟”的道路做官,必须有一定的知名度,能够有个机会宣传炒作自己,所以有些有威望的名士便从事评议人才的工作。许劭的“月旦评”便是最有权威的一个平台,其作用类似于现在人才测评机构的评级打分,他的评议为社会所公认。谁若是得到了他的好评,立刻便声名鹊起,为自己的入仕铺平了道路。到了曹丕篡位建立魏朝之后,曹丕采纳了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实行了“九品官人法”,又称“九品中正制”,中正官由各地官员兼任,把当地的士人评定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等九个等级,由朝廷的吏部按级授官。这样一来,类似现在的人才测评工作,便由民营改为官营,像许劭那样的民间评议方式便吃不开了。

那么,给曹操下过“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语的许劭,到底算是什么家呢?这项工作,当时叫做“人伦臧否”(音癖)(《三国志·许靖传》)或“叙人伦”(《三国志·王植传》)。按:人伦,人的品级、流品;臧否,好坏、优劣。

摘自《后汉书》的《许劭传》:

(许子将是许靖的堂兄)

许劭字子将,汝南平舆人也。少峻名节,好人伦,多所赏识。若樊子昭、和阳士者,并显名于世。故天下言拔士者,咸称许、郭(郭林宗)

事迹:

……同郡袁绍,公族豪侠。去濮阳令归,车徒甚盛。将入郡界,乃谢遣宾客,曰:吾舆服岂可使许子将见,遂以单车归家……。

……劭常到颍水,多长者之游,唯不候陈太丘。又陈蕃丧妻,还葬,乡人毕至,而劭独不往。或问其故?劭曰:太丘道广,广则难周;仲举性峻,峻则少通,故不造也。其多所裁量若此……。

……曹操微时,尝卑辞厚礼,求为己目。劭鄙其人而不肯对。操乃伺隙胁劭。劭不得已曰: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操大悦而去……。

孙盛《异同杂语》:

…….太祖尝问许子将,我何如人?子将不答。固问之。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太祖大笑…….。

……与从兄靖不睦,时议以此少之。初劭与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

…….或劝劭仕,对曰:方今小人道长,王室将乱,吾欲避地淮海,以全老幼,乃南到广陵。徐州刺史陶谦礼之甚厚。劭不自安,告其徒曰:陶恭祖外慕声名,内非真正,待吾虽厚,其势必薄,不如去之,遂复投扬州。……其后陶谦果捕诸寓士…….。

《汝南先贤传》:

……召陵谢子微,高才远识,见劭年十八时,乃叹息曰:此则希世出众之伟人也。劭始发明樊子昭于鬻帻之肆,出虞永贤于牧竖,召李叔才乡闾之间,擢郭子瑜鞍马之吏,援杨孝祖,举和阳士。兹六贤者,皆当世之令懿也。其余中流之士,或举之于淹滞,或显之于童齿,莫不赖劭顾叹之荣。凡所拔育,显成为今德者,不可殚记。其探摘伪行,抑损虚名,则周之单襄,无以尚也…….。

评论:“天下言拔士者,咸称许、郭。”与郭林宗齐名,说明了许子将在后起“人伦”派谈士中的地位。从当时社会之最下层——“鬻帻”者,“牧竖”、“屠沽”、“邮置之役”中,拔育人才,是许、郭之所同。其不同者,郭较随和,能包含一切;许则峻名节,颇崖岸自高。豪侠如袁本初,至于卸除其华美之舆服,而后敢入郡界。子将品题之权威性,即此可见其一斑。陈仲弓为当时名士中之泰斗,陈仲举(二人均陈群之祖上)则名士之“护法”,许子将却都不与之周旋敷衍。曹孟德微时,桥公祖、何伯求均以命世之才许之,甚至以子孙相托。许子将独鄙之,在被劫持的情况下,始加以品目——“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谈锋如剑,抉其所藏,堪称快人快语。其品题荀靖、爽弟兄,假物为喻,形象鲜明。以最简单的语言——十三个字,表达最复杂的事物,听者默契于心,恍然在目。不谓之神妙得乎?其对陶恭祖的衡量,由表达里,即往知来,人伦之术,先见之明,兼而有之。谢子微叹为“希世出众之伟人”,良有以也。

回答者:nastyapple-举人五级4-2223:21

楼主,你可以参考下易中天老师在《百家讲坛》中的一段话:

*通过易中天先生的讲述我们可以看到,小时候的曹操鬼点子多,调皮捣蛋,不讨人喜欢,也不被人重视。但曹操在青年时期却受到当时最高军事长官的另眼相看,而且还得到另一个著名人物的高度评价,这个评价竟然流传千古。那么,这个著名人物是谁?他到底是怎样评价曹操的呢?

但是有一个人非常看重曹操,这个人就是当时的太尉桥玄,太尉是什么官?三军总司令,全国最高军事长官,桥玄非常看重曹操,说曹操这个人是个难得的人才。所以桥玄找到曹操说,我们现在遇到的将是一个乱世,这个乱世非“命世之才”不可,我看你就是将来平定天下的人,我桥某已经老了,我把我的妻子和我的子孙就托付给你了。那时候曹操才二十岁啊,那么桥玄为什么这样看重曹操呢?就是因为曹操虽然调皮捣蛋,不守规矩,胡作非为,但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纨绔子弟。第一,他才艺过人,文章写得好,文笔非常之好,自己就是文学家;第二,武功好,据说曹操有一次行刺张让的时候被人发现,他是用手武着戟,一边武戟一边往后退,全身而退。武艺好,而且好读书。这点非常重要,好读书,尤好兵书,跟据史书上的记载,曹操终其一生都是爱读书的,即便是行军打仗的时候也手不释卷。那么这样一个文武全才,又很狡猾,那就是乱世当中平定天下的人。

而且桥玄不但自己赏识他,还介绍他去拜见许劭,许劭是什么人呢?许劭是当时有名的鉴赏家。东汉末年有一个风气,就是要进行人物鉴赏,或者叫人物品评,一个人要成为一个人物,要出人头地,要进入上流社会,必须有著名的人物鉴赏家给他写一个鉴定,这样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许劭就是一个有名的鉴赏家,他在,每个月初的初一,要对当时的人物发表一次评论,就像我们现在开新闻发布会一样,每月初一,所以叫月旦评。桥玄就跟曹操说,你曹操要进入上流社会,出人头地,你一定要得到许劭的评语。那么曹操就决定去找许劭,许劭拒绝发表意见,许劭为什么拒绝发表意见呢现在我们不知道,也可能他是看不上曹操,也可能他觉得曹操这个人不好说,也可能有别的什么考虑反正不知道什么原因,许劭是死活都不肯讲。但是我们现在也不知道曹操使了一个什么手段,这个没有任何记载,但是我估计曹操是使用了一点不正当的手段,逼着许劭发表意见,许劭逼得没有办法说了一句有名的话,他说你这个人啊,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那么曹操听到这句话后的反应是什么,也就是说曹操是否认奸雄可这个评语?正史上的记载是这样的,“太祖大笑”,就是曹操一听许劭说你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就哈哈大笑,哈哈哈哈……这句话到了《三国演义》里面做了改动,改成什么呢,“操闻之大喜”。一个是大笑,一个是大喜,一字之差,有天壤之别,表现了什么呢,表现了小说的肤浅,《三国演义》这个小说他是要贬低曹操的,它为了贬低曹操他不惜把大笑改成大喜。“大喜”给人的感觉就是曹操这个人好像从小立志就要当一个奸雄,听说我可以当个奸雄,他高兴得不得了!这不是事实,它也不合逻辑,你说哪有一个人从小立志我就是要当个贼,我从小就下定决心要当个强盗,我从小就立下志向要当窃国大盗,不可能的,奸雄那是逼出来的,奸雄要碰到乱世嘛,碰到乱世他当能臣当不了,他只好去当奸雄了。所以改成大喜是很肤浅的。

我们来看许劭的这个话,“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什么意思?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你曹操如果身逢治世,那你能够成为一个能臣;你如果身逢乱世,那你就是一个奸雄。那也就是说曹操是做能臣还是做奸雄,看什么呢,看客观条件,是不是,看你处于一个什么时代。第二种解释是你曹操如果治理天下,那你就是能臣;如果扰乱天下,那你就是奸雄。成为能臣还是成为奸雄看曹操的主观愿望,所以他这一句话是有两种可能的,有两种解释的,而甚至可能许劭说的这两层意思都有。

那么曹操大笑就有三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我怎么会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呢,太可笑了,呵呵太可笑了,大笑。第二种是,哦,我如果处在治世就是能臣,处在乱世就是奸雄,成为一个能臣“固所愿也”,哎,打个折扣,成奸雄也不错,哈哈哈哈哈大笑。第三种,哦,我要想成能臣我就能成能臣,我想做奸雄就能做奸雄,我想治理天下我就是能臣,想扰乱天下我就是奸雄,反正我什么都能干,哈哈哈哈,这太好了。那么曹操完全有可能是这三种原因大笑,但是在我们看来曹操这个人可能是后两种原因大笑,因为曹操这个人是一定要做一番事业的,这个是肯定的,我立志要做一番事业,我要轰轰烈烈地活在这个世界上,逢治世则造福一方,逢乱世我就称霸一方,反正我不能碌碌无为地平平淡淡地了此一生。这就是我曹操,这话说到我心里去了,哈哈哈哈——。至于给我一个什么头衔,是能臣的头衔呢,还是奸雄的头衔呢,无所谓。这种无所谓的精神正是一种大气,是一种雄视天下、笑傲江湖的英雄气。所以我们说曹操虽然被称为奸雄,虽然很多人都关注到他的奸,但是我认为更本质的是雄,曹操一生都表现出了这种雄,我行我素,笑傲江湖。曹操是非常喜欢笑的,如果我们去读历史,我们会发现许多书上讲到曹操遇到什么事情的时候都有笑这个字。当然曹操的笑有各种各样的笑,有放声大笑,也有自我调侃的苦笑,还有讥笑,还有冷笑,甚至是充满杀机的冷笑,但是曹操始终在笑。

回答者:SHEN_wz-经理四级4-2223:32

“许劭,字子将,汝南平舆(今河南平舆)人。是当时最有名的鉴赏家和

评论家。他常在每个月的初一,发表对当时人物的品评,叫“月旦评”,又叫“汝南月旦评”。无论是谁,一经品题,身价百倍,从此进入上层社会。曹操自然也希望得到许劭的好评。”(《品三国》23页)

当时的士人,得到许劭的好评,不仅可以进入上层社会,还是做官的捷径。

两汉和三国时期,选拔官吏是通过“察举”和“征辟”的办法进行的。由中央和地方的高级高员或王国的侯向朝廷推荐人才,经过朝廷考核后授与不同的官职,叫做“察举”;朝廷直接聘用官员称为“征”;三公、州郡直接聘用官员称为“辟”。士人为了通过“察举”和“征辟”的道路做官,必须有一定的知名度,能够有个机会宣传炒作自己,所以有些有威望的名士便从事评议人才的工作。许劭的“月旦评”便是最有权威的一个平台,其作用类似于现在人才测评机构的评级打分,他的评议为社会所公认。谁若是得到了他的好评,立刻便声名鹊起,为自己的入仕铺平了道路。到了曹丕篡位建立魏朝之后,曹丕采纳了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实行了“九品官人法”,又称“九品中正制”,中正官由各地官员兼任,把当地的士人评定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等九个等级,由朝廷的吏部按级授官。这样一来,类似现在的人才测评工作,便由民营改为官营,像许劭那样的民间评议方式便吃不开了。

那么,给曹操下过“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语的许劭,到底算是什么家呢?这项工作,当时叫做“人伦臧否”(音癖)(《三国志·许靖传》)或“叙人伦”(《三国志·王植传》)。按:人伦,人的品级、流品;臧否,好坏、优劣

另外只要你看全三国并知道品三国其实你就应该明白了

关于命运的成语和 俗语

成语:

【安分守命】安于本分,谨守命运的安排。

【安贫知命】命:命运。安于贫困的境遇,知道自己的命运,不怨天尤人。

【安心立命】使身心安定,精神上有所寄托。

【安之若命】指人遭受的不幸看作命中注定,因而甘心承受。

【薄命佳人】薄命:福薄命苦。福薄命苦的美女。

【达官知命】达观:旧指一切听其自然,也指看得开。知命:旧指知天命,想念人的命运是由天决定的。指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任凭命运安排。

【达人知命】达人:通达事理的人。指心胸豁达的人,安于命运。

【福轻命薄】指没福消受,短命。

【红颜薄命】红颜:美女的容颜;薄命:命运不好。旧时指女子容貌美丽但遭遇不好(多指早死、寡居或丈夫不好)。

【佳人薄命】指年轻美女命不好。

【命薄相穷】命薄:命运不好,没有福分;相:长相。生来命运不好,没有福分,一副穷相。

【命薄缘悭】指命运坏,缘分浅。

【命舛数奇】舛:不顺,不幸;奇:单数,古人认为单数不吉。指命运不好,事多不顺利。用以形容人的经历坎坷,潦倒失意。

【命该如此】命里注定就应该是这样。是一种迷信的、唯心的说法。

【命蹇时乖】蹇:一足偏废,引伸为不顺利;乖:不顺利。指命运不济,遭遇坎坷。这是唯心主义宿命论的观点。

【命世之才】原指顺应天命而降世的人才。后多指名望才能为世人所重的杰出人才。亦作“命世之英”、“命世之雄”。

【命世之英】原指顺应天命而降世的人才。后多指名望才能为世人所重的杰出人才。

【命途多舛】舛:不顺,不幸。命运充满不顺。指一生坎坷,屡受挫折。

【命与仇谋】仇:仇敌。命运使自己经常与仇人打交道。形容命运不好,常遇挫折。

【命运多舛】舛:违背。一生经历坎坷,遭遇不好。

【命中注定】迷信的人认为人的一切遭遇都是命运预先决定的,人力无法挽回。

【乐天安命】安于自己的处境,由命运安排。这是相信宿命论的人生观。同“乐天知命”

【乐天任命】犹言听天由命。听任事态自然发展变化,不做主观努力。也比喻碰机会,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乐天知命】天:天意;命:命运。安于自己的处境,由命运安排。这是相信宿命论的人生观。

【穷达有命】指穷困或通达皆由命定。

【穷通皆命】指穷困或通达皆由命定。

【守分安命】守分:安守本分。安守本分,遵于天命。比喻不作非分之想,一切听其自然。

【时乖命蹇】时:时运,时机;乖:不顺利;蹇:一足偏废,引伸为不顺利。时运不好,命运不佳。这是唯心主义宿命论的观点。

【生死有命】迷信指人的死活由天命决定,不可抗拒。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旧时迷信指人的生死等一切遭际皆由天命决定。常用作事势所至,人力不可挽回之意。

【顺天应命】顺应天意,遵从天命。

【天命有归】天命:上天的意志;归:归宿。上天所安排的归宿。

【天命攸归】天命:上天的意志。攸:所。归:归宿。旧指上天预先安排好的归宿。因常指改朝换代,将有新君主出现。亦作“天命有归”。

【同命运共呼吸】形容双方关系密切,利害一致。

【听命由天】听:任凭;由:顺随。听任事态自然发展变化,不做主观努力。

【听天安命】听任事态自然发展变化,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同“听天由命”。

【听天任命】天:天意;命:命运。听凭命运的摆布,不作主观努力。

【听天委命】听凭命运的摆布,不作主观努力。同“听天任命”。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运去金抄成铁,时来铁似金

自恨枝无叶,莫怨太阳偏。

大家都是命,半点不由人知。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同遮唔同柄,同人唔同命(“遮”:广州方言,道即“伞”的意思;“唔”:广州方言,即“不”的意思。)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