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语目击道存及解释

  • 关于成语目击道存及解释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四字成语

成语,什么什么存

存结尾的成语:zhidao

片甲不存 片瓦不存 片瓦无存 目击道存

名不常存 罗缕纪存 两利俱存 岿然独存

颗粒无存版齿亡舌存 齿敝舌存 救亡图存

继继存存 浩气长存 风韵犹存 荡然无存

齿弊舌存 推亡固存 万古长存 百不一存

百无一存 涉想犹存 势不两存 手权泽尚存

硕果独存 硕果仅存 推亡故存 一息尚存

运亡为存......

名存实亡名义上还存在,实际上已消亡。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焉:哪儿;附:依附。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片瓦无存一块瓦都没有了。形容房屋全部毁坏。

求大同,存小异在大的、主要的方面取得一致,而对某些小的、次要的问题可以各自保留不同的意见。

求同存异求:寻求;存:保留;异:不同的。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

去伪存真除掉虚假的,留下真实的。

人存政举旧指一个掌握政权的人活着的时候,他的政治主张便能贯彻。

若存若亡有时记在心里,有时则忘记掉。用以形容若有若无,难以捉摸。

身在江湖,心存魏阙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要真正明白某一事物的奥妙,在于各人的领会。

生死存亡生存或者死亡。形容局势或斗争的的发展已到最后关头。

硕果仅存唯一留存下来的大果子。比喻由于时间的推移,留存下来仅存的人或事物。

同生死,共存亡形容彼此间利害一致,生死与共。

万古长存万古:千秋万代。指某种好的精神或品德永远存在。

危急存亡危急:危险而紧急。指关系到生存灭亡的紧急关头。

闲邪存诚闲:防备,禁止。约束邪念,保持诚实。

一息尚存息:呼吸,气息;尚:还。还有一口气。指生命的最后阶段。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意思是摆好阵势以后出战,这是打仗的常规,但运用的巧妙灵活,全在于善于思考。指高超的指挥作战的艺术。

并存不悖指同时存在而不冲突。

不存不济指支持不住,受不住。

齿弊舌存指刚者易折,柔者难毁。

存十一于千百指亡多而存少。

存亡续绝存:保存;续:接续。恢复灭亡的国家,延续断绝了的贵族世家。

存心不良存心:怀着某种心思或打算。指存着坏心眼。

存心积虑指长期、一贯的思想、想法。

风韵犹存形容中年妇女仍然保留着优美的风姿。

继继存存指前后相承,延续不断。同“继继承承”。

俭存奢失俭:节俭。存:留存。奢:奢侈。节俭的人就是能留存下来,奢侈的人必然败亡。

目击道存眼光一接触便知“道”之所在。形容悟性好。

片甲不存一片铠甲都没保存下来。形容全军覆没。

片甲无存一片铠甲都没保存下来。形容全军覆没。同“片甲不存”。

弃文存质指不加文饰,保留本旨。

取乱存亡古代国家的一种自视正义的对外策略。指夺取政治荒乱的国家,保全将亡的国家。

去食存信比喻宁可失去粮食而饿死,也要坚持信义。

势不两存指敌对的事物不能同时并存。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指顺从天道的就生存,违背天道的则灭亡。

死生存亡生存或者死亡。常用比喻事态已经到了决定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亦作“生死存亡”。

推亡固存推翻行亡道之国,巩固行存道之邦。

危急存亡之秋危险至极的紧急关头。

心存芥蒂芥蒂:本指细小的梗塞物,后比喻心里的不满或不快。指心里对人对事有怨恨或不愉快的情绪。

望采纳谢谢

荡然无存[dàngránwúcún]

生词本来

基本释义详细释义

荡然:完全空无。形容东西自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

贬义

出处

唐·白居易《议碑百碣词赋》:“若然;则度为文者必当高质抑淫;著诚去伪;小问疵小弊;荡然无遗矣。”

例句

圆明答园昔日宏伟壮丽的景物已~。

第四个字是存的成语有哪些

风韵犹存、

荡然无存、

浩气长存、

救亡图存、

硕果仅存、

一息尚存、

万古长存、

齿亡舌存、

目击道存、

百不一存、

片瓦无存、

岿然独存、

继继存存、

片甲不存、

齿弊舌存、

势不两存、

推亡固存、

片甲无存.

片甲无存

【成语】:片甲无存

【拼音】:piànjiǎwúcún

【解释】:一片铠甲都没保存下来。形容全军覆没。同“片甲不存”。

【出处】:明·梁辰鱼《浣纱记·交战》:“杀得他只轮不返,片甲无存,望风而逃,渡江去了。”??

目想心存

【成语】:目想心存

【拼音】:mùxiǎngxīncún

【解释】:凝思想象。多指追忆故人或往事。

【出处】:晋·陆机《赠弟士龙诗十首》其十:“企伫朔路,言送尔归。心存言宴,目想容晖。”晋·潘岳《寡妇赋》:“??

齿敝舌存

【成语】:齿敝舌存

【拼音】:chǐbìshécún

【解释】:牙齿都掉了,舌头还留存。比喻刚硬的容易折断,柔软的常能保全。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素暴悍者,欲其观古人之小心黜己,齿敝舌??

推亡故存详解>>

【成语】:推亡故存

【拼音】:tuīwánggùcún

颗粒无存

【成语】:颗粒无存

【拼音】:kēlìwúcún

【解释】:颗粒:一颗一粒。指粮食没有收成。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回:“这些野兽就算嘴馋好吃,也不能吃得颗粒无存。”

【示例】:船上米粮,都被劫的~

片瓦无存

【成语】:片瓦无存

【拼音】:piànwǎwúcún

【解释】:一块瓦都没有了。形容房屋全部毁坏。

【出处】:《明史·五行志一》:“贵州暴雪,形如土砖,民居片瓦无存者。”

【示例】:疯僧,你就把相府烧个~,我也

片甲不存

【成语】:片甲不存

【拼音】:piànjiǎbùcún

【解释】:一片铠甲都没保存下来。形容全军覆没。

【出处】:明·梁辰鱼《浣纱记·死忠》:“我夫差收楚服越……昨遣太宰先领一枝军支,与齐战于艾陵之上,杀得他??

齿亡舌存

【成语】:齿亡舌存

【拼音】:chǐwángshécún

【解释】:亡:脱落,不存在。牙齿都掉了,舌头还存在。比喻刚硬的容易折断,柔软的常能保全。

【出处】:汉·刘向《说苑·敬慎》:“夫舌之存也,岂非以其柔耶??

浩气长存

【成语】:浩气长存

【拼音】:hàoqìchángcún

【解释】:浩气:即正气,刚直正大的精神。浩然之气永远长存。

【出处】:

【示例】:他的逝世流芳千古,~。

【近义词】:

【反义词】:

涉想犹存

【成语】:涉想犹存

【拼音】:shèxiǎngyǒucún

【解释】:涉想:想到,念及;犹;还。形容某种情景依然存在于想像之中。

【出处】:南朝·梁·何逊《为衡山侯与妇书》:“帐前微笑,涉想犹存,而幄里余香,??

罗缕纪存

【成语】:罗缕纪存

【拼音】:luólǚjìcún

【解释】:罗缕:详细;纪存:纪录保存。指详细记录并保存。

【出处】:清·袁枚《祭妹文》:“悔当时不将嫛堄情状,罗缕纪存。”

【示例】:

【近义词】:

【反义词】:

百无一存

【成语】:百无一存

【拼音】:bǎiwúyīcún

【解释】:存:存在。一百个里面没有留下一个。指丧失殆尽。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2卷:“多被王仙其作寇残灭,里闾人物,百无一存。”

【示例】:

目击道存

【成语】:目击道存

【拼音】:mùjīdàocún

【解释】:眼睛一看便知道“道”存在着。后指声气相求,志同道合。

【出处】:《庄子·田子方》:“仲尼曰:‘若夫人者,目击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

【示例】更多详情请点击:http://www.tcjtw.com/43.html

金庸射雕中全真七子是哪七子

有郝大通,没有侯海通

道教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的七位嫡传弟子。即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因其对全真道的传播和发展作过贡献,被尊为北宋真人,并得到元世祖的诏封。其大多出身世家大族,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文化,师承王重阳三教合一思想,虽各创一派,但宗教思想和修炼方式大致相似。

“全真七子”在金庸小说中被艺术化了,《射雕》后的附录,也不详尽。现将全真七祖的资料整理于下,以飨读者。

全真道

[编辑本段]

道教教派。始创于中国金代初年。创始人王喆(1112~1170),号重阳子,陕西咸阳人。出身地方豪门,早年曾应金朝武举,为小吏,后辞职还家。正隆四年(1159),自称在甘河镇遇仙,得授金丹口诀。遂隐居终南山,修道三年。大定年间出关去山东传教。招收马钰、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等七大弟子,号称全真七子。全真道至此正式成立。该教教义受时代思潮影响,力主三教合一,以《道德经》、《般若心经》、《孝经》作为信徒必读经典。修行方术以内丹为主,不尚外丹符箓,主张性命双修,先修性,后修命。认为修真养性是道士修炼唯一正道,除情去欲,识心见性,使心地清静,才能返朴归真,证道成仙。还规定道士必须出家住观,严守戒律,忍耻含垢,苦己利人。对犯戒道士有严厉惩罚,从跪香、逐出直至处死。金元之际邱处机嗣教时,全真道得到大发展。邱处机于1219年远去西域行宫朝见成吉思汗,大得赏识。赐给金虎牌、玺书,命他主持天下道教。邱回燕京后驻长春观(今北京白云观),开坛说戒,弟子四出建立宫观,使全真道组织发展到极盛。其后虽因与佛教辩论失败而受打击,但在整个元代全真道一直保持发展势头。

当金元时期全真道在北方发展时,南宋地区亦有专主内丹修炼的道派,称作金丹派南宗。该派以张伯端为创始人,其特点是修炼时主张先修命,后修性。元朝统一江南后,南宗与全真道(北宗)合并,共尊东华帝君、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为五祖,下设北七真(即全真七子)、南七真(张伯端、刘永年、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彭耜)。南北宗合并后仍称全真道,为封建社会后期道教主要宗派之一。全真道内部又分化出一些小派别,如南宗有清修派和双修派,北宗全真七子亦各传一派,其中邱处机所传全真龙门派势力最强。明代朝廷重视正一道,全真道势力相对削弱。清初著名道士王常月整顿教门,曾一度复兴全真龙门派,但终难挽救全真道在清代日渐衰落的总趋势。

生活12315提供的资料:全真道

全真道兴盛于金元时代,是宋元新道派中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派。元以降,与正一道作为两大道派延续至今。

全真道创教人王喆(公元1113-1169),号重阳子,陕西咸阳人,出身富家,仕途无进,於是入道。他自称於正隆四年(公元1159)在甘河镇遇异人授以真诀,自此弃家入终南山南时村居於穴中修炼,号其穴为「活死人墓」,自号「王害风」,佯狂装疯。大定七年(公元1167),放火烧掉所住茅庵,云游至山东半岛,正式亮出全真旗号,收了马钰、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七大弟子。这七大弟子成为全真道兴旺发展的骨干,各自形成门派,后称「北七真」。王重阳在山东半岛创教、传教的时间只有三年,大定九年(公元1169)秋,他留王处一、郝大通在昆嵛山修炼,自己携邱刘谭马四大弟子返关中,抵开封而逝。弟子搜集遗留诗词千馀首,编为《全真集》刊行。王重阳之后,大弟子马钰继任掌教,其馀六真在山东、河北、陕西、河南等地传教,在民间逐渐扩大了影响。马钰掌教期间,教旨以无为为主,离尘去俗,识心见性,以道士的朴素苦行吸引社会人士信向,尚未与统治者结上关系,也未营造宫观。这是全真道发展的第一阶段。从公元1187至1219年,为全真道发展的第二阶段。这是全真道进一步发展而渐渐壮大的时期,刘处玄、邱处机先后掌教,以山东半岛为活动中心。此时的全真道,特别注意争取金朝统治者的承认和重视,并开始营造宫观,建立宗教活动基地。随著全真道在民间势力的增大,金廷也日益重视它。泰和元年(公元1201)、三年(公元1203)王处一两次被徵召,皇帝的一再徵召,反过来又提高了全真道地位,促进了它在民间的流传。从公元1219年起,全真道的发展进入第三阶段,到达鼎盛,促这一局面的关键人物是邱处机。邱应成吉思汗之召,以七十多岁高龄率徒赴西域雪山(今阿富汗境内),劝其戒杀,取得成吉思汗尊敬,称他为邱神仙,令他掌管天下的出家人,并敕免全真道士差役赋税。邱处机於公元1224年东归,回到燕京(今北京),住於太极观(后改名长春宫),该观从此成为全真道首脑机关所在地。邱处机提出「立观度人」,此后全真弟子大建宫观、广收门徒的活动大为展开,全真道观逐渐遍布北方。公元1227年,邱处机卒,葬於长春宫处顺堂,即今天的北京白云观。从邱处机掌教后,全真道有了很大发展。

元代全真道的发展进入鼎盛期。全真道大建宫观,广收门徒出现许多知名道士,一派道门兴旺景象。邱处机去世后,继起掌教者尹志平、李志常进一步拓展全真事业,争取统治者支持,使全真道获得进一步发展,步入顶峰。全真道不仅在北方成为道教重心,还渡江南传,江浙鄂闽等地都有了全真道的活动踪迹。元初江南全真道最大的活动点在湖北武当山,徒众甚多。全真道南传之前,江南已有金丹派南宗炼内丹,自称丹法出於锺、吕、刘,与北方全真道同源异流。南宗教团不大,未受元室重视,於是南宗徒裔在元代纷纷合流於全真门下,其著名者有李道纯、陈致虚等。至此,全真道传遍大江南北,盛极一时,与正一道势力不相上下。全真道政治地位因元室册封全真祖师而有了很大提高。至元六年(公元1269),忽必烈诏封全真道所尊东华帝君、锺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王喆五祖为「真君」,后人称为北五祖;又封王喆七大弟子为真人,世称七真。至大三年(公元1310),元武宗又加封全真五祖为帝君,七真为真君,邱处机弟子尹志平等十八人为真人。不少全真道高道知集贤院道教事。大略从元中期至元末,可算全真道发展的第四个阶段,呈外盛内衰之象,教风有变,趋於蜕化,教内高道缺乏,落入发展平平的局面。与此相比,正一道成为元代中后期较兴盛的道派。

参考文献:

陈垣《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卷1、2,中华书局1962年版、

任继愈主编《宗教词典》第414-415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版、

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史》第三卷第31-91、183-216、365-384、485-499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李养正《道教概说》第169-173、197-200页,中华书局1989年版、

李养正主编《道教手册》第112-114页,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第一卷第170-182页,上海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

马钰

[编辑本段]

初名从义,字宜甫,一名钰字玄宝,号丹阳子。汉扶波将军援之后,本扶风人,五代兵乱迁宁海。世业儒,祖觉,字翠叟,至孝,通五经,父师扬,字希贤。仪观修伟,沉静有度量,以孝义称。母孕梦麻姑赐丹一粒吞之,觉而分瑞,太宗天会元年五月二十日生。师儿时常颂乘云驾鹤之语,及长为儒而不思进取。大定十年七月马丹阳祖师与乡人战师饮于范明叔怡老亭,酒酣师题诗云:“抱元守一是工夫,懒汉如今一也无。终日吃杯畅神思,醉中却有那人扶。”后重阳师自终南来,径入怡老亭,战师问:“布袍竹笠冒暑东来何勤如焉。”曰:“宿缘仙契有知己之寻。”既食瓜即从蒂而食,问其故曰:“甘从苦中来。”问从何处来,曰:“路远千里,特来扶醉人。”马祖默念言:“予从前所有醉中人扶之语,何以得知。”因问何名为道,曰“五行不到处,父母未生时。”后马丹阳师从重阳祖师,得祖师九转还丹功夫(悟五行不到之言,得九转还丹之诀)。后来马祖居东亭,墙外有林檎一株,枯已久矣,四月四日,师从环汲水以沃之复活。因作异术记。芝阳道友崔公,阅其文疑其过情。遂于四月移竹两丛,松一株于全真庵以移植,不时枝叶皆黄萎。崔启师曰:“此竹松可活否?”师答诗云:“窗外不惟君子绿,庵前又喜大夫青”之句。遂令门人于知一,去其黄叶,以涤面水溉之,不旬日荣茂如初(甘泉润物,变朽回春)。按《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及《金莲正宗》:“大元六年已已正月褒赠丹阳抱一无为真人。后改动为丹阳抱一无为普化真君。

谭长真

[编辑本段]

名玉字伯玉后名处端,字通正,号长真子,乃王重阳祖师所授之也。世为宁海人,金太宗天会元年三月一日生,生而骨相不凡,六岁偶坠井,其家人急救之,则安坐乃上出之,无所伤。世宗大定七年闻王重阳祖师在马丹阳家。径往乞备门弟子。得到重阳祖师四句真言诗一首而契身于道(金骨仙姿,得四言而契道)。后谭祖东游抵阳武县北,夜见北斗交换,星如车轮。及呼道众观之,其星尚如鸡卵,动摇不定。久之复故,师念圣号甚勤。卫州淇门镇石孔里问师持念之故。师云:“众亦宜念,今岁当有大水之灾。众莫之省,是年河决……”后九年于黄县卢山延真观悟道成真(卫州变化,坐十载以成真)。按《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及《金莲正宗》,大元至元六年已已正月褒赠长真云水蕴德真人。后改动为长真凝神玄静蕴德真君。

刘长生

[编辑本段]

名处玄,字通妙,长生其号也。金熙宗皇统七年七月生于东莱之武官庄。其先九世,孝友相继。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朝廷旌其门闾特免本郡诸役……母王氏夜梦白衣翁平出西南指之,有玉树而四枝各有一金叶。令取其一曰:“他日异人,意将取之。”叶自坠于手,视之则金蝉飞起而复投于口中,翁失所在。十月三日师乃生,是夜紫气二道,从太基山横贯其家,师自幼而孤,事母以孝闻。金世宗九年春于邻居壁间人所不及处得二颂,其墨尚濡。末句云:“武官养性真仙人,须作长生不死人。”是年九月,王重阳祖师与其徒马丹阳、长真自东而来,师与母但往参谒祖师,一见之问:“汝解壁间语否?”师不言,四人相视而笑,正所谓“目击道存之妙也”。又言王重阳祖师爱其殷勤,美其专精,顾其神采之不群。乃叹之曰:“松之月,竹之雪,故不受于黄尘。”故赐之诗曰:“钓罢归来又见鳌,已知有分例先曹。明榔相唤知予意,濯出洪波万丈高。”是年刘二十三岁(壁间墨迹之非凡,雪竹月松之姿异)。后刘师居洛阳市中土地庙,不语三年。俄迁城东云溪洞,徒众日集,忽指地云:“中有井三。”凿之二丈余得,下贯源泉。人问何以知之。曰:“曩世所居也二十年。”师指庵右冯氏园曰:“此吾身后之缘。四十年后园之松柏死,炁水西流其地,当不售而得之。”乃磨一碑埋于中。后果应验(三井有多生之记,一时著显化之功)。按《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及《金莲正宗》,大元至元六年已已正月褒赠长生辅化明德真人,后改动为长生辅化宗玄明德真君。

丘处机

[编辑本段]

字通密,号长春子。登州栖霞人,世为显姓。生于宋高宗绍兴十八年正月十九日。自友好学不娶。金熙宗大定六年,师甫十九居昆嵛山间,闻重阳师于宁海全真庵即往师焉。后来,邱祖曾在蟠西河积功磨性经历了六年,龙门洞内又坐了七年的真功(蟠西六年,龙门七载),圆满得道,被皇帝赐予敕书虎符,管领天下道教(道功备而名闻时主,丹符锡而掌握神仙)。按《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及《金莲正宗》,大元至元六年已已正月褒赐长春演道主教真人。后改动为长春全德神化明应主教真君。是为龙门派祖师。

王处一

[编辑本段]

宁海东牟人,玉阳其号也。金熙宗皇统二年壬戌三月十八日,母周氏夜梦红霞绕身惊寤。是日乃生。甫七岁,尝气绝仆地,移时方苏。母惊问:“汝何为而若是?”曰:“但知熟寐,不知其他。”师因悟生死之理。少年时一日偶至山中,遇一老人坐于盘石之上,呼之使来,预言,他日必扬名帝阙,为道教宗主。弱冠或告以婚事,笑而不应。世宗大定八年在文登牛仙山居,人告以王重阳祖师到,即谒全真庵请为门弟子。次年迁居查山云光洞,王重阳掷伞二百里传书,依伞上“全阳子”三字而封之(石上谈玄,空中飞盖)。后遨游齐鲁,大著神异,度人驱鬼,起死回生。金主诏赴,九问九答,大副宸衷,隆礼有加。亦曾多次奉旨建醮、祈雨。遇妒嫉,赐以鸠饮之,乃归。入池不死,发尽脱落,不能受冠。归后丁巳年四月二十二日飞升。按《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及《金莲正宗》,大元至元六年已已正月元世祖褒赐玉阳体玄广慈普度真人。后于武宗时加封为玉阳体玄广慈普度真君。俗称仑山王祖,留传仑山派。

郝大通

[编辑本段]

字太古,山东宁海人,广宁其号也。金熙宗天眷三年正月初三生。初名璘,号恬然。世为宦族。据《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言其少孤事母至孝,有出尘修真之志,好读易,晓卜筮。梦神人示以周易秘义。由是洞晓阴阳律历卜巫术。厌纷华而乐淡薄,隐德于卜筮之中。后“遂行至岐山,遇神人复授以易之大义。十五年坐沃州桥下而不语。”世宗大定三年,遇重阳祖师于宁海州,背坐于石,郝曰:“请先生回头!”重阳祖曰:“君何不回头?”郝忽惊异!遂拜为师。翌日晚于朝元观付以二词。言下领悟,如走万里迷途一呼知返。次年母终,遂弃家寻师,八月三日从祖师。入昆仑烟霞洞请列门弟子中而求法焉,受道真诀。二十二年居真定升堂讲演,远近来听者常数百人,有人问答歌诗,周易参同演说图象(卦图斯演,至道大成)。晚年又写了《太古集》一书,以卦图叙述得道成仙的秘诀(早穷易道之言,晚造神仙之诀)。后乃成仙。按《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及《金莲正宗》,大元至元六年已已正月元世祖褒赐广宁通玄太古真人,后武宗时加封为太古广宁通玄妙极真君。世称华山郝祖,流传华山派。

孙不二

[编辑本段]

号清净散人。宁海豪族孙忠翊之幼女也。金太祖天辅二年戊戌春,母梦七鹤舞于亭,一鹤渐入怀,觉而有娠,至己亥正月五日乃生。孙姑性慧聪明,温和慈善,柔淑贞懿之态,严于礼法,挺乎自然。长适马丹阳,克尽妇道,生三子。因夫拜重阳祖为师,筑全真庵学道。重阳祖欲度仙姑,乃显神通:如大醉径造内宅,卧于孙姑寝室,孙姑责其非礼!怒锁房门,使仆呼夫归。告之。丹阳曰:“师与我谈道,不离己席,岂是有事?”及开锁,见室已空,同往道舍,见师正浓睡!于是孙姑竟加笃信,遂亦拜重阳祖为师;师授以天符云箓秘诀。夫妻敬之若神,事之若君。后孙仙姑从风仙姑居洛阳下清宫之风仙洞乞食度日,垢面蓬头,以秽污而远世魔。内修仙道,外隐仙迹,七年乃成(清净散人,探玄得道)。按《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言,一日沐浴更衣,跏趺而逝,奄然而化,香风散漫,瑞气氤氲,竟日不散。时丹阳居宁海环堵中,俄闻仙乐骇空,仰而视之,见仙姑乘彩云而过,仙童玉女旌节仪仗拥导前后,府而告丹阳:“吾先归蓬岛侍君也。(蓬莱仙路,亿劫独持)”按《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大元至元已已正月褒赐清净渊真顺德真人。后元世祖时敕封为清净渊真玄虚顺化元君。俗称清净孙祖,流传清净派。

“布袍竹笠冒暑东来”、“十五年坐沃州桥下而不语”、“乞食度日,垢面蓬头”:这些该当是七真们的真实写照吧?能有金阙陈情、玉炉焚香的庄华,亦有蓬头垢面乞食度日的困窘,然均能以平常心安然处之,不碍修仙之志:的确是祖师风范。小说上对他们的再造,不违反其基本的经历与性格。

常用的道教术语有哪些?

善信您慈悲了,关于您所谓的道教术语上面网友大概的都提到一些,确实是出自历代圣真的经典著作。除了上面的经文外五部经,,早晚课,北斗经,三官经,黄庭经,都可以去看看,现在下面列出一些术语愿天地常生善人,愿善人常存善心,

愿善人常行善事,愿善人广布善法。(001)四言:

道法自然(002)修道养德(003)上善若水(004)

道尊德贵(005)清静无为(006)清心寡欲(007)

守静去欲(008)至真之道(009)紫气东来(010)

去伪存真(011)虚怀若谷(012)无为和静(013)

随遇而安(014)贵和守中(015)至诚感天(016)

奉道行事(017)心神宁静(018)仙道贵生(019)

孝忠诚信(020)乐善好施(021)济世利人(022)

为善最乐(023)心旷神怡(024)事在人为(025)

和光同尘(026)广种福田(027)有容乃大(028)

立观度人(029)宠辱若惊(030)延年益寿(031)

目击道存(032)收心炼性(033)断欲忘情(034)

宁静致远(035)诚之为贵(036)天道酬勤(037)

识心见性(038)正心诚意(039)正心修身八言:

全神炼气,出家修真;(040)真性不乱,万缘不挂;(041)

澄心定意,抱元守一;(042)济贫拔苦,先人后己;(043)

齐同慈爱,异骨成亲;(044)天人合一,心神相通;(045)

弘道立德,教化信众;(046)净化心灵,丰富文化;(047)

知足者富,知足者乐;(048)厚德载物,自强不息;(049)

行善抑恶,积德成仙;(050)志不可满,乐不可极;(051)

天道贵生,济物度人;(052)长生之本,性善为基;(053)

忠孝仁义,诚信不欺;(054)待人从善,遇事随缘;(055)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056)先修人道,再修仙道;(057)

得之不拒,失之不争;(058)法由圣显,道寄人弘;(059)

仙道贵生,无量度人;(060)少私寡欲,恭谦无争;(061)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062)诸恶莫作,众善奉行;(063)

心神合一,天人感应;(064)以静制动,以弱胜强;(065)

知足常乐,能忍自安;(066)事来则应,事去则止;(067)

福在积善,祸在积恶;(068)青牛西去,紫气东来;(069)

垂世不朽,道范长存;(070)真性不乱,万缘不挂;(071)

澄心定意,抱元守一;(072)济贫拔苦,先人后己;(073)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074)玄门奥妙,道教精微;(075)

人心净尽,道心自现。(076)积德行善,可以延年。(077)

居功自傲,灾祸难逃。(078)

1·一炁:一炁,也叫先天一炁,或元始祖炁。是指生天生地生人生万物的原始之炁,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基本素质。张伯端称其由“道”衍生而来,文曰:“道本虚无生一炁,便从一炁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光。”见张伯端《悟真篇》。宋翁葆光注曰:“道本虚,而乃有形之炁,炁本实,而乃无形之形,有无相制,而一生焉。故易曰:天地氤氲,万物化醇;两情交媾,万物化成。至人探斯之赜而知源,颠倒陶熔,逆施造化,贼天地之母气以为丹,盗阴阳之精炁以为火,炼形返归于一炁,炼炁复归于虚无,故得身与道合。”这就说明人在出生时,此炁即由天地之间降入人身。人若要求得长生,就必须修炼此炁,使之永保不失,返还于虚无,使人身与道合体。

2·一中:一中,指道。《性命圭旨·元集·大道说》解释曰:“惟此本体,以其虚空无朕,强名曰中;以其露出端倪,强名曰一。言而中即一之藏也,一即中之用也。故天得此而天天,地得此而地地,人得此而人人,而天地人之大道,原于此也。”不难看出这与《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有一定的相似,同说一个不知其名且伟大的道。

3·一阳:一阳,指一阳初动。元王惟一《道法心传·一阳下手》曰:“下手工夫在一阳,一阳初动合玄黄;先天一炁从中得,炼就金丹是药王。”就是说修炼者的入手功夫就在于一阳,经过收心入静,调节身心,使体身产生新的生炁,此生炁为阳炁,称为一阳。此生炁在体内运行一周,称为一候。从《周易》卦象来看,可为“震为雷”或“地雷复”。此中阳爻,即表示一阳初动之炁。

4·参考资料: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1203/21/99504_169461537.shtml

清朝康熙年间李熙与姜焯

李煦是“曹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人物,李煦与曹寅身份特殊,不仅长期共事,而且还有“葭莩之谊”。李煦不但是研究康熙朝政治、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而且“姑苏李家”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也逐渐成为《红楼梦》及曹雪斧研究的新领域。但长期以来,对李煦及其家族的研究,主要依靠《李煦奏折》及后来陆续发现的《査抄李煦家产折单》、《查弼纳奏报查抄李煦家产及审讯其家人史料》、《李煦获罪档案补遗》等零星资料,1996年,山东昌邑发现一批关于李煦的资料,其中有两张《李煦行乐图》,但当时就流散了,只有黑白照片,但存在缺失、模糊等问题。此次上拍的朱柽之、陈清华旧藏的《李煦行乐图》不见于著录,更没有被研究者所提及,为市场上唯一一件《李煦行乐图》,而且有曹寅、宋荦、朱彝尊、赵执信等十二人的题跋,具有不可比拟的价值。

一、关于李煦

李煦(1655-1729),字旭东,又字莱嵩,号竹村,原籍山东省莱州府昌邑县(今昌邑市奎聚街道东隅村),隶正白旗包衣汉军旗籍。其父李士桢(1619-1695),字毅可,本姓姜。明崇祯十五年(1642)昌邑“壬午兵燹”被清军俘虏,过继正白旗佐领李西泉为子,改姓李氏。清朝定鼎后,历官至江西、广东巡抚,是清初知名疆臣。

康熙九年(1670)李煦以父荫入国子监读书。康熙十三年(1674),授内阁中书,步人仕途。康熙十七年(1678),补授广东韶州府知府。康熙二十一年(1682)调浙江宁波府知府。康熙二十七年(1688),返京任畅春园总管。由于他“卫直禁陛,扈从出入,积节不懈,办事敏干”,受到康熙帝赏识。康熙三十一年(1692)十一月,曹雪芹祖父曹寅由苏州织造调任江宁织造,李煦以内务府员外郎出任苏州织造,至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二月卸任,前后整三十年。

凭借与康熙帝的特殊关系,李煦与曹寅先后四次办理南巡接驾事宜并特命轮流担任巡视两淮盐课监察御史(简称“两淮巡盐御史”)这一重要职务。康熙四十四年(1705),李煦因办理康熙帝第五次南巡,加大理寺卿衔。康熙五十六年(1717)因“补完盐课亏欠”,加户部右侍郎衔,覃恩封光禄大夫。雍正元年(1723),因亏空公款三十八万两被革职抄家。雍正五年(1727),因曾为雍正帝政敌购买苏州女子,定为“奸党”,发配打牲乌拉(今吉林省吉林市北),雍正七年(1729)冻饿而死。

二、李煦与康熙

李煦与康熙是有特殊关系的。首先,李煦的生母文氏,是康熙的保母,所以李煦是康熙的奶兄弟,这一点与曹寅的身份一样,但曹寅不是生母而是嫡母孙氏当康熙的保母,康熙对文氏和孙氏都很亲切,曾称孙氏为“此吾家老人也。”李煦在《谢召见李鼎摺》里说:“蒙温旨下询及奴才,兼及奴才之母。天颜开霁,宛若家人父子。”可见李煦与康熙之间的特殊亲密关系。其次,李士桢的内侄女,李煦的舅表妹王氏,是康熙的“密嫔”,后来改封为“顺懿密妃”,所以从亲属关系来说,康熙是李煦的舅表妹夫。另外,李家还有一位秀女被选入宫中,从以上情节来看,李煦与康熙的关系,自然非比一般。

事实上,康熙对李煦以及曹寅,也是特殊关切。康熙给李煦的朱批也说:“曹寅于尔同事一体”,实际上康熙对曹、李两家也是“视同一体”的,所以终康熙之世,两家地位一直是稳固的。李煦任苏州织造三十年,康熙对李煦与曹寅特别信任,不仅是他们盐课亏欠的事,康熙说“朕知其中情由”,就连李煦的家人将李煦进摺在途中遗失,康熙也竟“将尔等家人一并宽免了罢,外人听见,亦不甚好。”可见康熙对李煦信任和照顾到何等的程度。

清周道上睿李煦行乐图局部

三、李煦与曹寅

李煦、曹寅出身相同,他们的祖辈都是由汉人转为包衣旗籍,跟随满清朝廷建立功勋,后又成为内务府的皇帝近臣,二人都是清王朝功臣后裔。两人又同朝为官,同在江南担任织造,为康熙承担各种使命。更重要的是,李煦与曹寅之间,是内亲关系,曹寅的继妻李氏,是李煦的妹妹。这位李氏,是曹家与李家亲戚的纽带,同时她又是康熙“密嫔”王嫔的姑妈,因此她也连系着与康熙的姻亲关系。曹、李两家的亲戚关系非常亲密,这种关系远胜曹寅、曹颙两代人之间的兄弟关系。

李煦之于曹寅,生活中的关系更是情同手足。这在曹寅、李煦的奏折中能够找到大量的佐证,曹寅《楝亭集》中的《竹村惠砚》、《苦雨独酌谢竹村使君见贻盆兰有作》等十余篇均为同时期所作,互赠赏物、郊游唱和,可知两人公务之余往来密切。

由于以上几重姻亲关系,加之曹寅、李煦本人的气质修养和操守,他们两人结纳了东南一带具有很高声望的大思想家、大学者、大艺术家、大诗人。曹、李两家的亲戚关系始终是很融洽和亲密的,这种关系远远胜过曹寅、曹颙两代人之间的兄弟关系。所以在康熙五十一年七月曹寅去世,曹家遭受第一次严重的打击的时候,除了上面有康熙的最有力的维持外,底下就是全仗李熙为之周全。特别是盐课上的亏空,在康熙的谕旨下,李煦作了极大的努力。

四、《李煦行乐图》的存世情况

1996年,山东昌邑南乡一位早年闯关东移居吉林的姜姓农户后人回乡拆修祖屋,于墙壁夹层发现一木箱,中有《李士桢暨配王氏影像》、《李煦生母文氏行乐图》、《李煦涉猎图》、《李煦春游晚归图》、《李煦暨配韩氏詹氏影像》、《姜焯暨配陈氏行乐图》、成达可抄本《虚白斋尺牍》等众多资料,但随即因故流散。

在这批资料中,有两张《李煦行乐图》,虽然有黑白照片存下来,但存在缺失、模糊等问题,因此只能看见一个大概。其中《李煦射猎图》有汪绎、杨中讷、汪士鋐、徐树本、査嗣瑮、谈九乾、赵执信、张云章、杨宾、沈槱元、汪份、张大受、张士琦题跋,《李煦春游晚归图》有赵执信、张大受、杨宾、沈槱元、汪份、张士琦题跋。

另外,山东青州博物馆藏有清佚名《李煦四季行乐图》,画心长六五九厘米,宽六〇厘米,从右向左,依次为春夏秋冬(具体可参看扬之水《丛论》,《紫禁城》2013年第7期。)扬之水的结论是“从《李煦四季行乐图》所绘容貌来看,主人公的年纪大约五六十岁。如果这一推测不致大谬,那么它的绘制,当在以上诸作之后。“

而特别珍贵的是,此次上拍的周道、上睿合绘《李煦行乐图卷》有确切的落款:“乙亥冬日吴门周道写照。”乙亥即康熙三十四年(1695),是年李煦四十一岁。就在这一年的三月二十二日,李士桢病逝,享年75岁,葬于通州城西王瓜园。而《行乐图》则是绘于冬天。

周道、上睿绘《李煦行乐图卷》为绢本手卷,本幅尺寸为46×178cm,题跋46×355cm,周道落款:“乙亥冬日吴门周道写照。”钤印“周道、履坦”。上睿落款:“蒲室上睿补图。”钤印:“目击道存”。卷后有曹寅、宋荦、尤侗、朱彝尊、赵执信、徐树谷、蓝涟、杨宾、沈槱元、汪份、张大受、张士琦题跋。

周道为康熙时画家,《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有传:“周道,字履坦,吴(今江苏苏州)人。善写照,有传神歌诀传于世。兼善花卉。康熙二十八年(1689)供奉内廷。亦工画梅。”(引自《读画辑略》)

上睿(1634―?),字静睿、浔微,一作浔浚、浔睿,号目存、蒲室子、童心和尚、童心道人、童心行者、卧云人。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博学多才,工诗文。初受荐入京师,因无心于仕途,旋以疾告归。少居瑞光寺,后居东禅寺,与惠士奇、张大受等骚人墨客时相过从唱和。工山水,布置深稳,气韵冲和。

在十二位题诗者中,只有曹寅的落了年款“戊寅修禊日”,即康熙三十七(1698)。曹寅的后面是宋荦的七绝四首,收录在《绵津山人诗集》卷二十七,名为《题李工部竹村小照四首》,但在诗集正式刊刻时,文字内容做了改动。由于这则材料并没有能被红学界的专家看到过,因此在引用时就难免有误。1983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王利器先生的《李士桢李煦父子年谱》,书中将此宋荦题诗放在了康熙三十六年(1697),提早了一年。

此卷为朱柽之、陈清华旧藏。朱柽之(1859-1911后),字淹颂,号九丹、玖耼,一号琴客,又号皋亭,河北永清人。居仁和里,其藏书处为丛碧簃,以集部抄本、金石拓片最为著名。其中最古者为南宋抄本,余以明刻本与清抄本为主。

山东青州博物馆藏本无作者落款,而1996年山东昌邑发现的两件《李煦行乐图》皆不知下落。此次上拍的朱柽之旧藏《李煦行乐图》,不仅有确切的作者与创作年代,更有曹寅、宋荦、尤侗、朱彝尊、赵执信、徐树谷、蓝涟、杨宾、沈槱元、汪份、张大受、张士琦题跋,可谓是对于李煦研究的一个重要发现!

题跋:

1.行处溪山屏八驺,不然乘兴弄扁舟。东吴占断闲风月,却画潇湘一段秋。流泉声在斯人耳,似证因尘果味身。林里妙香谁窃得,我来抒笔谴池神。松萝为屋石为床,万朵芙蓉水一方。自有鸂鶒闲戟羽(鸟能辟蜮),讵须七十二鸳鸯。石片花枝迥不凡,竹村应得写头衔。西农褦襶何堪说,汗透青州重布衫。戊寅修禊日奉题为莱嵩先生教粲,楝亭弟曹寅。钤印:曹寅之印、荔草轩、真我

2.一段溪山到眼清,披图好景类天成。输他饱听轩皇乐,尽日松声与涧声。据石临流兴自便,闲中拊膝意悠然。何书值得殷勤读,定是南华秋水篇。筼筜万个荫清沦,冷艳秋花几簇新。解道忘机同海岸,飞来鸂鶒也依人。屏除驺从爱菰芦,貌得冲襟物外孤。日暮头衔知又换,合将泉石让狂夫。西陂放鸭翁宋荦题。钤印:臣荦、白马客裔、绵津山人、长揖古人

3.不知何处好溪山,松竹千竿石一拳。朵朵芙蓉对鸂鶒,此中合著李青莲。葑溪带水作衙门,锦绣堆中泉石存。更有胜情兼胜具,扁舟时过小渔村。(娄关外有渔村,莱公尝构别墅。)西堂九九老人尤侗题。钤印:西堂老人、吴下阿侗、草草山房、戊午老人

4.午门霜月丑时钟,争写东皋待漏容。谁似诗人心物外,水花沙草木芙蓉。不将肥腻染苏州,只爱藂荺涧壑幽。旨谱日湖渔唱在,尊前宁惜锦缠头。(日湖在鄞,《渔唱》,鄞人陈衡仲词名,先生曩守明州,故及。)一丈书摊冰雪文,闲来吟兴寄松云。要知洒落胸中事,沧海原无水旱分。郭外渔村闻更殊,杏花春雨接平芜。亦愁小户先沉顿,也分高阳伴酒徒。小长芦弟朱彝尊。朱彝尊印、竹垞、南洄

5.酒杯书卷信天真,大是嵚崎历落人。十载江湖机总息,怪来鱼鸟镇相亲。青琅轩外碧涟漪,闲煞英雄坐咏诗。想像他年披对处,虎旂龙节始相宜。名心尘雾束形骸,尽屏鸣驺亦未佳。何似先生体真素,顿收江海作胸怀。野客何心出白云,雨过竹径醉斜曛。西风归卧空山月,满眼秋光合属君。秋谷弟赵执信题。钤印:赵执信印、闲斋、秋谷

6.翠竹红泉花作茵,瞳神秋水玉嶙峋。蓬婆仙侣烟霞主,天与清曹补衮臣。幽鸟相呼隔浦闻,屏除驺骑独看云。含香自拥青绫被,染翰还挥白练裙。鯆溪风月近清秋,独坐披紧作卧游。白鹭黄鹂相对舞,只疑人世有丹丘。(今葑门,吴越作鯆门,见涑水《资治》夹注。丰度将无似藐姑,园林深比辋川图。东方千骑朱门启,谁识冰心映玉壶。遂园弟徐树谷拜题。钤印:艺初、徐树谷印、遂园

7.芙蓉嫋嫋影鸳鸯,一片清溪菉玉长。惟有幽人心似水,科头松下饮秋光。岩壑居然迥绝尘,此中暂许著闲身。东南鏁钥谁能寄,愿乞君王冠冕臣。侯官布衣蓝涟谨题。钤印:臣涟印、公漪氏

8.松风谡谡竹萧萧,赤叶黄花紫叶苗。便是丹丘与仙窟,何须更度百花桥。大瓢杨宾拜题。钤印:山阴杨宾、大瓢道人、铁函斋

9.一岁闲游得几时,偶来憩息听流澌。送筠去后仍无恙,自与甘棠好护持。胜游挈我共流连,今日长林只谪仙。却喜小桥横木末,不愁无路到溪前。柯亭晚生沈槱元拜稿。钤印:沈槱元印、宜士、古人不见我

10.竹村先生居吴既久,凡民间利弊,年岁丰歉,人材高下,虽非职守所及,要皆拳拳措意,潜相覆庇,盖其阴德施及吾吴,不可悉数。《传》所谓仁人之言其利溥者,先生真其人也。钦服之余,遂为先生作赞如左。观其容之蔼然,可以知其言,观其像之温温,可以知其功德之及人。右苍松而左翠竹,可敬而可亲。长洲汪份。钤印:汪份、武曹

11.身住江南直作仙,官闲心迹更超然。要载花木通林外,却唤凫鸥近水边。赏遍春风又及秋,花殷沙碧晚悠悠。虚亭大有江湖兴,载得佳人便放舟。似海君恩报答长,鉴湖敢乞赐知章。写将一曲沧浪水,醽醁全浮秋草香。南园烟水属梅苏,今日清卿剪作图。一路芙蓉伴鸂鶒,葑溪直接镜虹芜。匠门张大受。钤印:大受之印、日容、侣蛩

12.摆拨嚣埃心迹清,洞然何处着亏成。科头倚磴参消息,一片空山流水声。本为书多腹自便,瑶亟松下意悠然。故知默契逍遥旨,不废南华第一篇。云涵冷玉水清沦,■错秋英点缀新。意息不知鱼戏水,机忘谁问鸟窥人。文禽渚畔啄蒿芦,为赋嘤鸣意不孤。料得挥杯空劝影,未妨泥饮及田夫。张士琦。钤印:张士琦印、一字韦斋、自然可爱

备注:

1.李煦(1655—1729),字旭东,又字莱篙,号竹村,原籍山东昌邑,隶正白旗包衣汉军旗籍。李煦以父荫十六岁便入国子监读书,康熙十三年授任为内阁中书,康熙十六年授任广东韶州知府。后李煦妹嫁与曹寅为妻,曹寅出任江宁织造,李煦受任苏州织造。自康熙三十二年三月接曹寅而出任苏州织造,前后凡30年,其间曾四迎奎驾,俱蒙宠遇。

2.曹寅、宋荦、尤侗、朱彝尊、赵执信、徐树谷、蓝涟、杨宾、沈槱元、汪份、张大受、张士琦题跋。

3.朱柽之、陈清华旧藏。朱柽之(1859-1911后),字淹颂,号九丹、玖耼,一号琴客,又号皋亭,河北永清人。居仁和里,其藏书处为丛碧簃,以集部抄本、金石拓片最为著名。其中最古者为南宋抄本,余以明刻本与清抄本为主。陈清华(1894-1978),字澄中,湖南祁阳人。酷嗜古籍,于古本旧椠爱不释手,所藏宋元刻本既精且富,与北方著名藏书家周叔弢齐名,有“南陈北周”之称,号为江南藏书第一。

作者简介:

1.周道。字履坦,善写照,有传神歌诀传于世。兼善花卉。康熙二十八年供奉内廷。亦工画梅。

2.上睿(1634-?),字静睿、浔微,一作浔浚、浔睿,号目存、蒲室子,江苏吴县人。初受荐入京师,因无心于仕途,旋以疾告归。少居瑞光寺,后居东禅寺,与惠士奇、张大受等骚人墨客时相过从唱和。工山水,布置深稳,气韵冲和。与王翚、恽寿平友善。

清朝康熙年间李熙与姜焯

李煦是“曹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人物,李煦与曹寅身份特殊,不仅长期共事,而且还有“葭莩之谊”。李煦不但是研究康熙朝政治、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而且“姑苏李家”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也逐渐成为《红楼梦》及曹雪斧研究的新领域。但长期以来,对李煦及其家族的研究,主要依靠《李煦奏折》及后来陆续发现的《査抄李煦家产折单》、《查弼纳奏报查抄李煦家产及审讯其家人史料》、《李煦获罪档案补遗》等零星资料,1996年,山东昌邑发现一批关于李煦的资料,其中有两张《李煦行乐图》,但当时就流散了,只有黑白照片,但存在缺失、模糊等问题。此次上拍的朱柽之、陈清华旧藏的《李煦行乐图》不见于著录,更没有被研究者所提及,为市场上唯一一件《李煦行乐图》,而且有曹寅、宋荦、朱彝尊、赵执信等十二人的题跋,具有不可比拟的价值。

一、关于李煦

李煦(1655-1729),字旭东,又字莱嵩,号竹村,原籍山东省莱州府昌邑县(今昌邑市奎聚街道东隅村),隶正白旗包衣汉军旗籍。其父李士桢(1619-1695),字毅可,本姓姜。明崇祯十五年(1642)昌邑“壬午兵燹”被清军俘虏,过继正白旗佐领李西泉为子,改姓李氏。清朝定鼎后,历官至江西、广东巡抚,是清初知名疆臣。

康熙九年(1670)李煦以父荫入国子监读书。康熙十三年(1674),授内阁中书,步人仕途。康熙十七年(1678),补授广东韶州府知府。康熙二十一年(1682)调浙江宁波府知府。康熙二十七年(1688),返京任畅春园总管。由于他“卫直禁陛,扈从出入,积节不懈,办事敏干”,受到康熙帝赏识。康熙三十一年(1692)十一月,曹雪芹祖父曹寅由苏州织造调任江宁织造,李煦以内务府员外郎出任苏州织造,至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二月卸任,前后整三十年。

凭借与康熙帝的特殊关系,李煦与曹寅先后四次办理南巡接驾事宜并特命轮流担任巡视两淮盐课监察御史(简称“两淮巡盐御史”)这一重要职务。康熙四十四年(1705),李煦因办理康熙帝第五次南巡,加大理寺卿衔。康熙五十六年(1717)因“补完盐课亏欠”,加户部右侍郎衔,覃恩封光禄大夫。雍正元年(1723),因亏空公款三十八万两被革职抄家。雍正五年(1727),因曾为雍正帝政敌购买苏州女子,定为“奸党”,发配打牲乌拉(今吉林省吉林市北),雍正七年(1729)冻饿而死。

二、李煦与康熙

李煦与康熙是有特殊关系的。首先,李煦的生母文氏,是康熙的保母,所以李煦是康熙的奶兄弟,这一点与曹寅的身份一样,但曹寅不是生母而是嫡母孙氏当康熙的保母,康熙对文氏和孙氏都很亲切,曾称孙氏为“此吾家老人也。”李煦在《谢召见李鼎摺》里说:“蒙温旨下询及奴才,兼及奴才之母。天颜开霁,宛若家人父子。”可见李煦与康熙之间的特殊亲密关系。其次,李士桢的内侄女,李煦的舅表妹王氏,是康熙的“密嫔”,后来改封为“顺懿密妃”,所以从亲属关系来说,康熙是李煦的舅表妹夫。另外,李家还有一位秀女被选入宫中,从以上情节来看,李煦与康熙的关系,自然非比一般。

事实上,康熙对李煦以及曹寅,也是特殊关切。康熙给李煦的朱批也说:“曹寅于尔同事一体”,实际上康熙对曹、李两家也是“视同一体”的,所以终康熙之世,两家地位一直是稳固的。李煦任苏州织造三十年,康熙对李煦与曹寅特别信任,不仅是他们盐课亏欠的事,康熙说“朕知其中情由”,就连李煦的家人将李煦进摺在途中遗失,康熙也竟“将尔等家人一并宽免了罢,外人听见,亦不甚好。”可见康熙对李煦信任和照顾到何等的程度。

清周道上睿李煦行乐图局部

三、李煦与曹寅

李煦、曹寅出身相同,他们的祖辈都是由汉人转为包衣旗籍,跟随满清朝廷建立功勋,后又成为内务府的皇帝近臣,二人都是清王朝功臣后裔。两人又同朝为官,同在江南担任织造,为康熙承担各种使命。更重要的是,李煦与曹寅之间,是内亲关系,曹寅的继妻李氏,是李煦的妹妹。这位李氏,是曹家与李家亲戚的纽带,同时她又是康熙“密嫔”王嫔的姑妈,因此她也连系着与康熙的姻亲关系。曹、李两家的亲戚关系非常亲密,这种关系远胜曹寅、曹颙两代人之间的兄弟关系。

李煦之于曹寅,生活中的关系更是情同手足。这在曹寅、李煦的奏折中能够找到大量的佐证,曹寅《楝亭集》中的《竹村惠砚》、《苦雨独酌谢竹村使君见贻盆兰有作》等十余篇均为同时期所作,互赠赏物、郊游唱和,可知两人公务之余往来密切。

由于以上几重姻亲关系,加之曹寅、李煦本人的气质修养和操守,他们两人结纳了东南一带具有很高声望的大思想家、大学者、大艺术家、大诗人。曹、李两家的亲戚关系始终是很融洽和亲密的,这种关系远远胜过曹寅、曹颙两代人之间的兄弟关系。所以在康熙五十一年七月曹寅去世,曹家遭受第一次严重的打击的时候,除了上面有康熙的最有力的维持外,底下就是全仗李熙为之周全。特别是盐课上的亏空,在康熙的谕旨下,李煦作了极大的努力。

四、《李煦行乐图》的存世情况

1996年,山东昌邑南乡一位早年闯关东移居吉林的姜姓农户后人回乡拆修祖屋,于墙壁夹层发现一木箱,中有《李士桢暨配王氏影像》、《李煦生母文氏行乐图》、《李煦涉猎图》、《李煦春游晚归图》、《李煦暨配韩氏詹氏影像》、《姜焯暨配陈氏行乐图》、成达可抄本《虚白斋尺牍》等众多资料,但随即因故流散。

在这批资料中,有两张《李煦行乐图》,虽然有黑白照片存下来,但存在缺失、模糊等问题,因此只能看见一个大概。其中《李煦射猎图》有汪绎、杨中讷、汪士鋐、徐树本、査嗣瑮、谈九乾、赵执信、张云章、杨宾、沈槱元、汪份、张大受、张士琦题跋,《李煦春游晚归图》有赵执信、张大受、杨宾、沈槱元、汪份、张士琦题跋。

另外,山东青州博物馆藏有清佚名《李煦四季行乐图》,画心长六五九厘米,宽六〇厘米,从右向左,依次为春夏秋冬(具体可参看扬之水《丛论》,《紫禁城》2013年第7期。)扬之水的结论是“从《李煦四季行乐图》所绘容貌来看,主人公的年纪大约五六十岁。如果这一推测不致大谬,那么它的绘制,当在以上诸作之后。“

而特别珍贵的是,此次上拍的周道、上睿合绘《李煦行乐图卷》有确切的落款:“乙亥冬日吴门周道写照。”乙亥即康熙三十四年(1695),是年李煦四十一岁。就在这一年的三月二十二日,李士桢病逝,享年75岁,葬于通州城西王瓜园。而《行乐图》则是绘于冬天。

周道、上睿绘《李煦行乐图卷》为绢本手卷,本幅尺寸为46×178cm,题跋46×355cm,周道落款:“乙亥冬日吴门周道写照。”钤印“周道、履坦”。上睿落款:“蒲室上睿补图。”钤印:“目击道存”。卷后有曹寅、宋荦、尤侗、朱彝尊、赵执信、徐树谷、蓝涟、杨宾、沈槱元、汪份、张大受、张士琦题跋。

周道为康熙时画家,《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有传:“周道,字履坦,吴(今江苏苏州)人。善写照,有传神歌诀传于世。兼善花卉。康熙二十八年(1689)供奉内廷。亦工画梅。”(引自《读画辑略》)

上睿(1634―?),字静睿、浔微,一作浔浚、浔睿,号目存、蒲室子、童心和尚、童心道人、童心行者、卧云人。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博学多才,工诗文。初受荐入京师,因无心于仕途,旋以疾告归。少居瑞光寺,后居东禅寺,与惠士奇、张大受等骚人墨客时相过从唱和。工山水,布置深稳,气韵冲和。

在十二位题诗者中,只有曹寅的落了年款“戊寅修禊日”,即康熙三十七(1698)。曹寅的后面是宋荦的七绝四首,收录在《绵津山人诗集》卷二十七,名为《题李工部竹村小照四首》,但在诗集正式刊刻时,文字内容做了改动。由于这则材料并没有能被红学界的专家看到过,因此在引用时就难免有误。1983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王利器先生的《李士桢李煦父子年谱》,书中将此宋荦题诗放在了康熙三十六年(1697),提早了一年。

此卷为朱柽之、陈清华旧藏。朱柽之(1859-1911后),字淹颂,号九丹、玖耼,一号琴客,又号皋亭,河北永清人。居仁和里,其藏书处为丛碧簃,以集部抄本、金石拓片最为著名。其中最古者为南宋抄本,余以明刻本与清抄本为主。

山东青州博物馆藏本无作者落款,而1996年山东昌邑发现的两件《李煦行乐图》皆不知下落。此次上拍的朱柽之旧藏《李煦行乐图》,不仅有确切的作者与创作年代,更有曹寅、宋荦、尤侗、朱彝尊、赵执信、徐树谷、蓝涟、杨宾、沈槱元、汪份、张大受、张士琦题跋,可谓是对于李煦研究的一个重要发现!

题跋:

1.行处溪山屏八驺,不然乘兴弄扁舟。东吴占断闲风月,却画潇湘一段秋。流泉声在斯人耳,似证因尘果味身。林里妙香谁窃得,我来抒笔谴池神。松萝为屋石为床,万朵芙蓉水一方。自有鸂鶒闲戟羽(鸟能辟蜮),讵须七十二鸳鸯。石片花枝迥不凡,竹村应得写头衔。西农褦襶何堪说,汗透青州重布衫。戊寅修禊日奉题为莱嵩先生教粲,楝亭弟曹寅。钤印:曹寅之印、荔草轩、真我

2.一段溪山到眼清,披图好景类天成。输他饱听轩皇乐,尽日松声与涧声。据石临流兴自便,闲中拊膝意悠然。何书值得殷勤读,定是南华秋水篇。筼筜万个荫清沦,冷艳秋花几簇新。解道忘机同海岸,飞来鸂鶒也依人。屏除驺从爱菰芦,貌得冲襟物外孤。日暮头衔知又换,合将泉石让狂夫。西陂放鸭翁宋荦题。钤印:臣荦、白马客裔、绵津山人、长揖古人

3.不知何处好溪山,松竹千竿石一拳。朵朵芙蓉对鸂鶒,此中合著李青莲。葑溪带水作衙门,锦绣堆中泉石存。更有胜情兼胜具,扁舟时过小渔村。(娄关外有渔村,莱公尝构别墅。)西堂九九老人尤侗题。钤印:西堂老人、吴下阿侗、草草山房、戊午老人

4.午门霜月丑时钟,争写东皋待漏容。谁似诗人心物外,水花沙草木芙蓉。不将肥腻染苏州,只爱藂荺涧壑幽。旨谱日湖渔唱在,尊前宁惜锦缠头。(日湖在鄞,《渔唱》,鄞人陈衡仲词名,先生曩守明州,故及。)一丈书摊冰雪文,闲来吟兴寄松云。要知洒落胸中事,沧海原无水旱分。郭外渔村闻更殊,杏花春雨接平芜。亦愁小户先沉顿,也分高阳伴酒徒。小长芦弟朱彝尊。朱彝尊印、竹垞、南洄

5.酒杯书卷信天真,大是嵚崎历落人。十载江湖机总息,怪来鱼鸟镇相亲。青琅轩外碧涟漪,闲煞英雄坐咏诗。想像他年披对处,虎旂龙节始相宜。名心尘雾束形骸,尽屏鸣驺亦未佳。何似先生体真素,顿收江海作胸怀。野客何心出白云,雨过竹径醉斜曛。西风归卧空山月,满眼秋光合属君。秋谷弟赵执信题。钤印:赵执信印、闲斋、秋谷

6.翠竹红泉花作茵,瞳神秋水玉嶙峋。蓬婆仙侣烟霞主,天与清曹补衮臣。幽鸟相呼隔浦闻,屏除驺骑独看云。含香自拥青绫被,染翰还挥白练裙。鯆溪风月近清秋,独坐披紧作卧游。白鹭黄鹂相对舞,只疑人世有丹丘。(今葑门,吴越作鯆门,见涑水《资治》夹注。丰度将无似藐姑,园林深比辋川图。东方千骑朱门启,谁识冰心映玉壶。遂园弟徐树谷拜题。钤印:艺初、徐树谷印、遂园

7.芙蓉嫋嫋影鸳鸯,一片清溪菉玉长。惟有幽人心似水,科头松下饮秋光。岩壑居然迥绝尘,此中暂许著闲身。东南鏁钥谁能寄,愿乞君王冠冕臣。侯官布衣蓝涟谨题。钤印:臣涟印、公漪氏

8.松风谡谡竹萧萧,赤叶黄花紫叶苗。便是丹丘与仙窟,何须更度百花桥。大瓢杨宾拜题。钤印:山阴杨宾、大瓢道人、铁函斋

9.一岁闲游得几时,偶来憩息听流澌。送筠去后仍无恙,自与甘棠好护持。胜游挈我共流连,今日长林只谪仙。却喜小桥横木末,不愁无路到溪前。柯亭晚生沈槱元拜稿。钤印:沈槱元印、宜士、古人不见我

10.竹村先生居吴既久,凡民间利弊,年岁丰歉,人材高下,虽非职守所及,要皆拳拳措意,潜相覆庇,盖其阴德施及吾吴,不可悉数。《传》所谓仁人之言其利溥者,先生真其人也。钦服之余,遂为先生作赞如左。观其容之蔼然,可以知其言,观其像之温温,可以知其功德之及人。右苍松而左翠竹,可敬而可亲。长洲汪份。钤印:汪份、武曹

11.身住江南直作仙,官闲心迹更超然。要载花木通林外,却唤凫鸥近水边。赏遍春风又及秋,花殷沙碧晚悠悠。虚亭大有江湖兴,载得佳人便放舟。似海君恩报答长,鉴湖敢乞赐知章。写将一曲沧浪水,醽醁全浮秋草香。南园烟水属梅苏,今日清卿剪作图。一路芙蓉伴鸂鶒,葑溪直接镜虹芜。匠门张大受。钤印:大受之印、日容、侣蛩

12.摆拨嚣埃心迹清,洞然何处着亏成。科头倚磴参消息,一片空山流水声。本为书多腹自便,瑶亟松下意悠然。故知默契逍遥旨,不废南华第一篇。云涵冷玉水清沦,■错秋英点缀新。意息不知鱼戏水,机忘谁问鸟窥人。文禽渚畔啄蒿芦,为赋嘤鸣意不孤。料得挥杯空劝影,未妨泥饮及田夫。张士琦。钤印:张士琦印、一字韦斋、自然可爱

备注:

1.李煦(1655—1729),字旭东,又字莱篙,号竹村,原籍山东昌邑,隶正白旗包衣汉军旗籍。李煦以父荫十六岁便入国子监读书,康熙十三年授任为内阁中书,康熙十六年授任广东韶州知府。后李煦妹嫁与曹寅为妻,曹寅出任江宁织造,李煦受任苏州织造。自康熙三十二年三月接曹寅而出任苏州织造,前后凡30年,其间曾四迎奎驾,俱蒙宠遇。

2.曹寅、宋荦、尤侗、朱彝尊、赵执信、徐树谷、蓝涟、杨宾、沈槱元、汪份、张大受、张士琦题跋。

3.朱柽之、陈清华旧藏。朱柽之(1859-1911后),字淹颂,号九丹、玖耼,一号琴客,又号皋亭,河北永清人。居仁和里,其藏书处为丛碧簃,以集部抄本、金石拓片最为著名。其中最古者为南宋抄本,余以明刻本与清抄本为主。陈清华(1894-1978),字澄中,湖南祁阳人。酷嗜古籍,于古本旧椠爱不释手,所藏宋元刻本既精且富,与北方著名藏书家周叔弢齐名,有“南陈北周”之称,号为江南藏书第一。

作者简介:

1.周道。字履坦,善写照,有传神歌诀传于世。兼善花卉。康熙二十八年供奉内廷。亦工画梅。

2.上睿(1634-?),字静睿、浔微,一作浔浚、浔睿,号目存、蒲室子,江苏吴县人。初受荐入京师,因无心于仕途,旋以疾告归。少居瑞光寺,后居东禅寺,与惠士奇、张大受等骚人墨客时相过从唱和。工山水,布置深稳,气韵冲和。与王翚、恽寿平友善。